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
摘要:本着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建立了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另外,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到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之中,建立了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估数学模型。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指标体系权重评估模型
据国内外大量统计数据表明,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人为因素造成的,而在导致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众多因素中,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能否安全行车、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1、建立指标体系
考虑到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此,决定选用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来确立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调查需要的专业范围,共选定2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确定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2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指标权重
各评价指标在评价系统中对评价目标所起的作用程度是不一样的,区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助于突出主要因素的作用,有助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样本数据,特别是含有大量定性指标,不宜采用对原始数据的定量程度要求较高的方法。因此,决定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即在确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由各个专家根据其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进行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权重值表
3、评价方法的选择
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系统作为一个具体的系统,同样具有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而且很多因素概念模糊,难用传统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因此,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行评价。
原因有两点:
(1)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的环境中,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出于某种目的对某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它可以处理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模糊信息。
(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已经比较成熟,能够为业界所广泛接受,较其他方法也相对简单一些,便于人员的理解。
4、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评价和判决的问题。在单因素评判的基础上,再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判。根据确定的指标体系,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分为两层,先进行第p评价集是由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要选取合适的评语集V,采用国际惯例:
V={AAA(很好),AA(较好),A(一般),B(较差),C(很差)}
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综合考虑评价对象的所有影响因素,能够从评价集V中获得一个最接近实际的评价结果。
4.3 建立权重集
各因素权重在第四章已经给出。因素权重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权重大小则反映出各因素在整个因素中的重要程度,权重向量为:
=
=
=
其中,;;
4.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计算出各因素的各评语等级所占比重,得到模糊矩阵。
4.5 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的权重向量A和模糊矩阵R,则综合评价矩阵B可由下式确定:
=
4.6 反模糊化
首先归一化处理综合评价结果,即为归一化向量。
为得到一个精确的评价结果,设各等级变量值的范围为:AAA(很好):90~100,AA(较好)80~90,A(一般)70~80,B(较差)60~70,C(很差)0~60。如果计算其组中值则得到评价矩阵P[95,85,75,65,30],则综合评价量化值为:。再根据S 的取值范围查找评语等级表3,得到的评语等级即为最终评价结果。
表3 评价结果与评语集对照表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对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行评价,期待寻找一种更加优化,更能准确、客观地确定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的方法。另外,由于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文构建的武警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参考文献
[1]刘兴堂.复杂系统建模理论、方法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
[2]李百川.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及评价[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刘志宏.军队汽车驾驶员心理学[M].黄河出版社,2003.
[4]李新春,黄健.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09.
[5]江建华.船舶海上应急的综合安全评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事大学,2005.
[6]刘善仕.德尔菲法在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03.
[7]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