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的教师的素质与教学高质量地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1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教师素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
关系
自考学院贵州大学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自考学号
姓名
浅谈教师素质与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系
内容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及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素质,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
关键词:教师素质职业道德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条件。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能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崇高的道德品质、超强的综合学识能力、健康的情感都会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品质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在教育劳动中表现为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培养青年一代。能教育引导青少年识别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潮。
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爱国之情表现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表现了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厚爱和尊重,并通过教学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爱国之情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热情地向学生宣传爱祖国思想,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在教学活动中热情地传播真理、勇敢地坚持真理,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喜欢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期。教师应当满腔热忱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起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良好品德。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充分展现了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鼓舞社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是催人奋进的航标,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学习,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要加强学习适应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以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提高自身学识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保证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就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几点建议。
第一、教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破除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
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确保基础理论“必要与够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实效性与操作实践性比例。
由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会应试,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美国大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注重加强学术气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即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第二、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第三、对教师个人能力结构的要求
教师能力结构中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