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63.2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马婷浙江大学药学院 310031

摘 要 薄层色谱法,是指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物的鉴别、杂志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1]。本文介绍了薄层层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应用优点及其在药物杂质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并指出了此方法的局限性、须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原理;操作方法;优点;应用实例;局限性

薄层层析法也称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常用TLC表示。TLC是色谱技术的一种,与经典的分离提纯手段(重结晶、升华、萃取和蒸馏等)相比,薄层色谱法具有微量、快速、分离效率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自从五十年代发现以来,薄层层析法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判断有机合成反应进行的程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杂质检查;中草药的分离提纯;药物分析及含量测定等。本文介绍了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并列举出一些实例主要讨论其在中药测定、化合物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1 TLC 原理

通常所说的薄层色谱一般是指吸附薄层色谱,可根据TLC所采用的涂层材料性质的不同,其物理化学原理也有所不同,可分为[2]:

(1)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别达到分离的方法。

(2)分配薄层色谱。由硅胶、纤维素铺成薄层,不同组分在指定的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3)离子交换薄层色谱。由含有交换活性基团的纤维素辅成薄层。

(4)排阻薄层色谱。利用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受阻情况不同加以分离,也称疑胶薄层。

此外,还有利用氢键能力的强弱而分离的聚酰胺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概括起来是:由于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最终得以在固定相薄层上分离。一个化合物在薄层板上上升的高度与展开剂上升的高度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的Rf值: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

展开剂前沿移动的距离

Rf的意思是“ration to front”(即与前沿之比)。当测量条件全部规定好后(包括:所用的展开剂体系,吸附剂,吸附剂的厚度,点在板上的试样的相对数量等),任何一种稳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个常数,而且它相当于该化合物的一个物理性质。一般天然产物,组分复杂,在使用柱分离中展开剂选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柱分离所得单体的多少,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展开剂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关展开剂优化新方法已见报道的有:系统分析法、溶剂系统极性强度法、数值分类信息量选取法、系统差值一信息量分类法、类平均一信息量分类法、逐步组合法、择优组合法、窗图法、数值分析法、图示法、重叠分辨率图法、理想分离法、混合设计统计技术、改进单纯形二因子优化法、棱柱形法、均匀设计法等[3]。

2 操作方法

将5g硅胶G有搅拌下慢慢加入到1O-12ml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中,调成糊状。

然后将糊状浆液倒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轻轻振动,使涂层均匀平整,大约可铺8×3cm 载玻片6-8块。室温下晾干,然后在l1O℃烘箱内活化0.5h。

用低沸点溶剂(如乙醚、丙酮或氯仿等)将样品配成1%左右的溶液,然后用内径小于lmm 的毛细管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如果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两个样,两斑点间距离应保持1-1.5cm为宜。干燥后就可以进行层析展开。

以广口瓶作展开器,进入展开剂,其量以液面高度0.5cm为宜。在展开剂中靠瓶壁放人一张滤纸,使器皿内易于达到气液平衡。滤纸全部被溶剂润湿后,将点过样的薄层板斜置于其中,使点样一端朝下,保持点样斑点在展开剂液面之上,盖上盖子。当展开剂上升至离薄层板上端约lcm 处时,将薄层板取出,并用铅笔标出展开剂的前沿位置。然后计算各斑点的Rf值。

3 TLC应用优点

薄层层析在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它可用于:证实两个化合物相同;测定混合物中组分的数目;决定适用于柱层析分离用的溶剂;监控柱层析分离;检查通过柱层析、结晶或萃取所达到的分离的有效程度;跟踪一个反应的进程等;近年来,薄层层析法在药物的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层色谱是目前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具有学习快,容易掌握、便宜、灵活的特点。可随时改换展开剂、展开方向,随时衍生、显色、观察、检测,方法开发快;灵敏度及分辨率高、分离快速、操作方便、同时分离多个样品、样品预处理简单、设备简单等特点。

薄层色谱法应用在药物领域的研究已趋成熟,尤其在质控方面已有许多的报道。采用TIC 扫描法测定银杏叶浸膏中白果内酯的含量,可得到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1.78%)的结果。且该法较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简便易行,不需繁杂的前处理,精确度高,可用于银杏叶浸膏的质量控制[4]。采用同一块薄层板,同一种展开剂可同时鉴定葛根、黄芩、黄连三味药,并可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葛根素进行定量。该法定性鉴别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定量分析准确、重现性好。利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冠心口服液中人参皂甙(Rg1)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4 TLC在药物定性定量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实例

4.1 TLC的一般应用

4.1.1 抗生素类

用于鉴定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青霉素,对因青霉素过敏导致死亡的医疗纠纷案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充分的科学根据[5];建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快速鉴别方法,在控制药品质量,严厉打击假劣药品时,可帮助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可疑药品,及时上送药检所作进一步检验[6];红霉素C杂质限量TLC法中使用了含助色团的苯酚,在较低的硫酸浓度下,无色的大环内酯类物质与硫酸作用形成的色原体的颜色加深,从而提高了显色剂的灵敏度,具有方法经济、简捷、灵敏度高等特点[7];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乳糖酸克拉霉素胶囊中乳糖酸和克拉霉素分别进行鉴别,能较好地鉴别出乳糖酸和克拉霉素,确定其有效含量[8]。

4.1.2 生化制品类

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测,如氨基酸类药物(丝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酶类(抑肽酶)、蛋白质多肽类(杆菌肽)、嘌呤类(硫唑嘌呤、巯嘌呤)的鉴别等[9,10]。近年来薄层色谱法大力加强标准化、仪器化和自动化改进,如应用自动点样仪,自动程序多次展开仪,薄层扫描仪等,引入强制流动技术,使薄层色谱法的重现性、准确度和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