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性能的验证

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性能的验证

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性能的验证

肖弘;王敏;李小盛

【摘要】目的对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方法学性能的验证.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际对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的分析测量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等进行评价,并将实验结果与厂家提供的分析性能或公认的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批内变异系数(CV) 0.87%~1.29%,批间CV 1.74%~2.12%;在3.0%~16.0%范围内线性良好Y=1.010X-0.004,r=0.999 7,平均回收率101.37%;该方法与TOSOH G7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层析法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0.962 2X+0.045,r=0.994

0,P>0.05);分析测量范围(AMR)验证和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分析性能符合质量目标要求,适合临床检验科应用.【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1(008)012

【总页数】3页(P1450-1451,1454)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酶化学法;性能验证

【作者】肖弘;王敏;李小盛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检验科,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检验科,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检验科,20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化学结构通常为具有一个特定六肽的血红蛋白分子,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Val)(βN-1-去氧果糖基血红蛋白)的一个稳定加和物[1]。在人体内,葡萄糖和血红蛋白β链N末端Val氨基之间进行非酶促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希夫碱,然后缓慢地重排,形成稳定、不可逆的氨基酮,其合成过程缓慢且不可逆,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可反映测定前4~8周血糖的平均水平。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监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已将其作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2],故对糖尿病诊断有特殊诊断意义。本文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化文件对酶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等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将实验结果与厂家提供的分析性能或引用专业文献的相关方法学分析性能予以证实[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罗氏公司MODULA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TOSOH G7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层析法(IE-HPLC)。

1.1.2 试剂酶化学法试剂由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提供,试剂盒的组成包括前处理液、液体型双试剂:试剂R1 N-(羧甲基氨羰基)-4,4′-二甲氨基、二苯胺化钠,试剂R2过氧化物酶、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前处理液批号011RCF,试剂R1批号010RAF,试剂R2批号009RAF。IE-HPLC法试剂采用仪器配套试剂。试剂1批号E7-111M,试剂2批号 E7-201N,试剂3批号7-305M,试剂4批号HW-03M。

1.1.3 标本来源测定标本来均源于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送检标本,均为空腹采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验证人群纳入标准:均为健康

体检者,年龄24~77岁。经B超、心电图、临床各项检查及血糖、肝肾等检验排除肝病、肾病、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病史和疾病。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1.2.1.1 酶化学法原理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切断源于血红蛋白A1c的β链N末端

的糖化甘氨酰谷氨酰胺,同时通过测定600 nm与800 nm的吸光度差,求出血

红蛋白(Hb)的浓度。第2反应中,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FPOX)作用于糖化甘氨酰

谷氨酰胺,在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生成的过氧化氢与N-(羧甲基氨羰基)-4,4′-

二甲氨基二苯胺化钠(显色剂)产生显色反应。通过测定此吸光度求出HbA1c的浓度。用先添加500 μ L的HbA1c前处理液于试管中然后离心分离标本(2 000

rpm/min 5 min)进行标本的前处理,从血球层采取25 μ L加入前处理液中混合后,用前处理标本在罗氏公司MODULA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1.2.1.2 IE-HPLC原理应用TSK凝胶G7His柱,根据树脂表面阳离子交换基团和

血红蛋白成分之间的离子反应不相同的原理,分离出HbA1c成分。

1.2.2 验证方法

1.2.2.1 精密度验证参照NCCLS EP5-A2文件[4],取高、低2个不同浓度的

HbA1c血标本,经前处理后标本同1 d内进行20次检测计算批内精密度。同样

取这2个标本经前处理后,分装-18℃保存,每天取出置室温自然融化,温和混匀后,上下午各测1次,连续检测20 d计算批间精密度。

1.2.2.2 干扰试验验证参照NCCLS EP7-A2文件[5],采用Sysmex A-PLUS干扰

试剂盒,将溶解后标本(干扰物质含胆红素、溶血素、脂肪乳的浓缩液)1.0 mL和EDTA-K2抗凝血9.0 mL混合制成标本A,溶解后的标本(空白)1.0 mL和EDTAK2抗凝血9.0 mL混合制成标本B,标本A和标本B按以下表格配制稀释系列,然后对每管进行测定,见表1。

表1 干扰物配制稀释系列注:-表示无数据。对照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样本A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样本B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

1.2.2.3 准确度验证参照NCCLS EP9-A2文件[6],使用该方法与通过美国NGSP

认证产品TOSOH G7 IE-HPLC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每天取8例标本,分别用2种方法按顺序1→8进行标本测定,再按相反顺序8→1重复测定,测定5 d,共40例标本(标本浓度3.0%~16.0%),作相关分析。

1.2.2.4 回收实验验证取1例新鲜血液标本,经前处理液溶血后,分4例,每例500 μ L,其中1例加入50 μ L蒸馏水,另外3例分别加入等量的高、中、低3

个浓度的试剂配套标准品。记录平均回收率。

1.2.2.5 分析测量范围(AM R)验证参照NCCLS EP6-A2文件[7],取测量范围内低高(H)、(L)2个浓度标本,经前处理后按10L、8L+2H、7L+3H、4L+6H、

5L+5H、4H+6L、3H+ 7L、2H+8L、10H比例混合后,得到9个不同浓度的预

期值标本,随机排列分别连续测定4次,记录结果,将预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

1.2.2.6 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参考NCCLS C28-A2文件[8],选择60例经健康体检

无系统疾病参考标本,统计各参考个体检测值,与生产厂方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和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浓度用±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精密度验证结果按照2010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允许偏倚范围,糖化血红蛋白的允许误差限值为T±15%,现该种方法批内CV(%)均小于

1/4允许误差限值(3.75%)、批间CV(%)均小于1/3允许误差限值(5.00%),均符

合要求[9]。结果见表2。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n=20,%)标本均值批内CV 批间CV 1 5.43 0.87 1.74 2 8.91 1.29 2.12

2.2 干扰试验验证结果含较高浓度干扰物质(胆红素200 mg/dL、溶血素5 000 mg/dL、乳糜浊度30 000度的浓缩液)的测定值均在已知标本浓度

6.80±1.96s(95%可信限),可视为无显著性干扰。

2.3 准确度验证结果以酶化学法测定值为(Y),TOSOH G7 IE-HPLC法测定值为(X),直线回归方程为Y=0.962 2X +0.045,r=0.994 0,P>0.05(n=40),其中r >0.975,两者相关良好。当HbA1c浓度为6.5%时,其偏倚为2.46%,符合临床要求。

2.4 回收试验验证结果取1例新鲜血液标本,经前处理液溶血后,分3例,每例500 μ L,分别加入等量的高(10.5%)、中(8.5%)、低(4.3%)浓度的试剂配套标准品。平均回收率为101.37%。回收率均在90%~110%以内,属可接受范围[3]。结果

见表3。

表3 回收试验(%)注:-表示无数据。标本测定浓度加入浓度回收浓度回收率0

6.80 - - -1

7.20 0.39 0.40 102.56 2 7.59 0.77 0.79 102.60 3 7.74 0.95 0.94 9

8.95

2.5 分析测量范围(AMR)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将预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得到

相关方程Y=1.010X-0.004,r= 0.999 7。结果显示r≥0.975,b在0.95-1.05范围内,a近于0可直接判断该测定方法测量范围在3.0%和16 0%限值之间。

2.6 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选择60例经健康体检无系统疾病参考标本,

HbA1c(±s)为5.15±0.38,仅有2例标本超出范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产厂方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4.3~5.8%比较,r≥90%.验证结果可以接受,可以引用该参考区间。

3 讨论

HbA1c是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生成缓慢,和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持续升高呈正比,而与采血当时的血糖浓度并不相关。由于葡萄糖可自由透过红细胞膜,Hb的半衰期为60 d,故糖化HbA1c可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故可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测的良好指标[10]。

目前,HbA1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IE-HPLC法、亲和层析法、胶乳免疫测定、电泳法等,有些方法需要贵重的仪器,有些方法手工操作太不方便,有些方法有反应杯污染情况,本文采用的酶化学反应法测定,是基于比色法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不高,能在实验室原有各种生化仪进行检测,经方法学性能验证均显示该实验是一种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与TOSOH G7 IE-HPLC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相关性良好,且收费低廉,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面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完全能满足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监测要求,可在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各级医院使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 Scientific Division,Nordin G,et al. Recommendation forterm and measurementunit

for“HbA1c”[J].Clin Chem Lab Med,2007,45(8):1081-1082.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533.

[3] 毕波,吕元.定量检测方法学性能验证的系统设计[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5):143-145.

[4]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S].EP5-A2,CLSI,2004:80.

[5]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S].EP7-A2,CLSI,2005:75.

[6]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ethod comparison and bis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 EP9-A2,CLSI,2002:109.

[7]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S]. EP6-A2,CLSI,2003:75.

[8]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S].C28-A2,CLSI,2000:40.

[9] 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66.

[10]Krishnamuyti U,Stelfes MW.Glycohemoglobin:a primary predictor of development or reversal of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rick[J].Clin Chem,2001,47(5):1157-1165.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无效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不同脏器的(长期)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2亿,预测2005年将再增加1倍,人群患病率将从0.67%上升到2.3%。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占全球总数的1/5。我国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成本超过180亿,占医疗总费用的4%。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调节饮食、活动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血、尿葡萄糖和尿酮体测定对糖尿病的日内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蛋白测定,主要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测定,进一步完善了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可以定量过去数月和数星期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实验通常是检测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经缓慢过程且非酶促反应所形成的稳定部分,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积累并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由于红细胞允许葡萄糖自由渗透,血液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过去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GHB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且稳定发展至今,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GHB 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GHB与非GHB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焦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和免疫实验,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尚无“最佳”方法可以选择。虽然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示不同,但在正确操作和解释的情况下,方法间可以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基于在美国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和合并症与血糖控制的密切关系,及血浆葡萄糖水平与HbA1c水平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建议,指明测定HbA1c重要性,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应用DCCT的结果治疗糖尿病人,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在1993年成立分委会进行GHB测定的标准化工作,使不同实验室(方法)的结果可溯源至DCCT的参考结果。标准化工作由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NGSP)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完成。这一工作使得美国临床实验室间GHB测定的结果有了大的变化:2000年,90%实验室以HbA1c 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所有参加NGSP活动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室间CV小于5%,HbA1c结果与靶值的偏差小于0.8%。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实验室报告的结果,均可溯源至DCCT结果,使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有了统一的参考标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采纳了NGSP的GHB测定的标准化模式[2]。 一、NGSP实验室网络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是在血液中存在的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它可以反映在过去的2至3个月内血糖水平的平均值。因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凝胶过滤层析法(HPLC)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电泳法将血红蛋白分离出来,然后再利用柱层析法将血红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开。凝胶过滤层析法可以检测出HbA1c 的含量,其检测亚达可达到99%,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是目前用于判断糖尿病患者控制水平的首选方法。但这种方法检测需要使用高昂的仪器和试剂,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因此保守分析已经慢慢淘汰。 2. 免疫测定法(Immunoassay) 免疫测定法主要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这种检测方法不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检测速度较快,准确性也相对较高,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糖尿病的监测和诊断。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包括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影响,其准确性略有差异。但也是买家和品牌主们选用的检测方法。 3. HbA1C快速检测(NGSP) 此外,还开发了NGSP(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认证的HbA1C快速检测方法,它主要应用电泳法和柱层析技

术来检测血红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高,检测时间短,结果较准确。缺点是价格稍高,但是一旦处理,结果可迅速传递给患者,并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指导。 总结: 以上三种方法是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主要方法,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和方便的方法。不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帮助监测和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一种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常用方法。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比。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之间的非酶促反应。在红细胞寿命期间,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的N-末端缬氨酸残基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即糖化血红蛋白。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 1.正常范围: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 围为4.0%-5.6%。 2.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 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3.血糖控制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 目标因个体情况而异。一般来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但对于某些患者,如年轻人、无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更为严格,如<6.5%。而对于老年人、有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相对宽松,如<8.0%。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诊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 断方法,特别适用于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的患者。 2.血糖控制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过 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并发症预防: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 发生风险。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疗效评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检 测可用于评估降糖药物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注意事项 1.影响因素:某些因素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 如血红蛋白异常、贫血、妊娠等。在解释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四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性能评价

四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性能评价 陈颖;温冬梅;张秀明;索明环;王伟佳;陈亚琼;徐全中;吴剑杨;李曼 【摘要】目的探讨亲和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对游离胆红素(F-Bil)、结合胆红素(C-Bil)、血红蛋白(Hb)和乳糜微粒(CM)的抗干扰能力.方法收集EDTA-K2抗凝新鲜血,制备 HbA1c10.4%和6.2%的高、低浓度标本,对4种方法检测HbA1c进行干扰实验.结果 4种干扰物对亲和层析法、HPLC法检测HbA1c无干扰.CM≥15 000FTU时,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有干扰.F-Bil、C-Bil≥121.3 μmol/L时,酶法检测高浓度HbA1c有干扰;F-Bil≥196.8 μmol/L、C-Bil≥121.3 μmol/L时,酶法检测低浓度HbA1c有干扰.结论酶法检测HbA1c抗胆红素干扰能力有待改进,应剔除黄疸标本.免疫比浊法则应避免高CM标本.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 【年(卷),期】2013(031)010 【总页数】2页(P786-787)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比浊法;酶法;干扰 【作者】陈颖;温冬梅;张秀明;索明环;王伟佳;陈亚琼;徐全中;吴剑杨;李曼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广东中山528403;中

三种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及偏倚评估

三种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及偏倚评估 童华诚;刘慧;张美;马敏敏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差异并评价其偏倚度.方法分别使用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Roche Cob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法、Afinion AS100分析仪以亲和色谱法测定HbA1c,对64例血液样本作比对测定,评估各检测系统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倚;应用高低两个水平质控品分别测定三种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结果三种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HPLC和亲和色谱法的总不精密度<2.0%,免疫法总不精密度接近4.0%,符合临床测定的性能要求.以D-10 HPLC为参考检测系统,Afinion亲和色谱法和Roche免疫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分别为0.17%和0.13%.结论 D-10 HPLC法、Afinion亲和色谱法和Roche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偏倚符合临床要求,Roche免疫法测定HbA1c结果变异系数较大,应以HPLC法作为参考检测系统定期作比对分析.%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mparability of HbA1c results among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assay systems .Methods The CLSI protocol EP-9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imprecision ,accuracy ,and bias .64 whole blood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for HbA1c with HPLC method on Bio-Rad D-10 automated analyzer ,with immunoassay method on the Roche Modular automated biochemicalanalyzer ;and with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method on A finion A S100 analyzer .Two different level control samples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ir analytical variance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HbA1c were analyzed with the three kinds of assay system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10 HPLC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仪MQ-2000PT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性能评价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仪MQ-2000PT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性 能评价 韩静;彭海林;钱锦;李林;金梅 【摘要】目的:评价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MQ-2000PT性能.方法:计算MQ-2000PT测定HbA1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同时通过检测41例健康体检者的HbA1c浓度验证其参考区间的实用性.结果:色谱法测定HbA1c批内变异系数(CV)两水平样品分别为高值0.45%、低值 0.58%,批间变异系数(CV)高值0.92%、低值1.12%;在4.6%~ 15.95%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8,P<0.001);高值标本对低值标本的携带污染率为 0.997%;41例健康体检者HbA1c检测结果分布在4.4%~6.2%,95.1%检测结果(39/41)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4.0%~6.0%)内.结论:MQ-2000PT色谱法测定HbA1c的性能良好.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18(024)004 【总页数】3页(P689-691) 【关键词】携带污染;高效液相色谱;糖化血红蛋白;精密度;线性 【作者】韩静;彭海林;钱锦;李林;金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通过非酶促糖 化作用以共价键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的稳定化合物。HbA1c反映的是人体检测前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血糖的波动对其影响很小,对标本的采集时机也没有 特殊要求,且具有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分析前较为稳定等特点,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上被逐步推广应用。HbA1c既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又 是评价糖尿病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还是WHO和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 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本研究评价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MQ-2000PT糖 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全血HbA1c的性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所用全血标本均采用EDTA-2k抗凝,标本量1.5mL以上。参考区间验证所用标本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共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8~65岁,要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空腹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均无异常;心电图、B型超声、胸片无阳性发现;排除有血液、肝肾、心血管、糖尿病病史者;除外服用药者(如乙酰水杨酸、慢性麻醉剂、维生素C和E)及服用保健品者;除外6个月内有手术史或献血/输血史者;排除妊娠人群。批内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携带污染率验证标本来自门诊或住院患者。 1.2 仪器及试剂:MQ-2000PT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由上海惠中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试剂(试剂批号PTHbA1c140102E)、校准品(批号20140609);室内质控品由美国伯乐公司提供(批号33891、33892)。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糖尿病是 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达标既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又是评价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 HbA1c 还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首选诊断指标。与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指标——血糖相比, HbA1c具有生物学变异性小、不易受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分析前的不稳定性小等特点,是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逐步推广应用的一个指标。 为提高国内HbA1c测定质量,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更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HbA1c 并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理念、共识以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HbA1c检测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HbA1c检测共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牵头组织专家共同起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本共识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糖尿病学专家、检验医学工作者以及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务工作者意见后,几经讨论、修改,在此呈现给大家以供参考。 鉴于本共识是参考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并根据我国HbA1c检测的具体国情而制定,今后随着新的共识理念、研究结果及更多证据的出现,应适时修订本共识,以适应临床应用发展的需要。 本共识分4个部分,包括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及结果质量监测和保证方面的内容。 一、HbA1c的定义、表达、定期检测原则及其干扰因素 (一) HbA1c的定义 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二) HbA1c的表达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HbA1c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保证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 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 1. HbA1c检测原理 HbA1c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与血糖 的平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HbA1c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将血液样品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然后使用色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测定。目前常用的HbA1c检测技术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2. HbA1c检测方法 (1)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利用HbA1c与其他血红蛋白成分在离子交换树脂中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HbA1c。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 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专用的色谱仪器,并且操作较为繁琐。 (2)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测定,具有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3)凝胶过滤色谱法:该方法使用凝胶过滤柱将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分离开来,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HbA1c的浓度。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对于血液中其他成分 的干扰较为敏感。 (4)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A1c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测定HbA1c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 法。 二、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 1. 样品采集和保存 HbA1c检测的样品通常采用血液样本,因此在采集样品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 免外界因素的干扰。采样前需告知患者是否需要空腹采样以及禁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采集后的样品需要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冻融、晒太阳等不利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检测方法 一、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临床常规检测。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等。 二、电泳法 电泳法是一种利用电场对带电分子的迁移作用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电泳法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检测复杂混合物中单个组分的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利用不同的色谱柱和洗脱液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分离

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四、酶法 酶法是一种利用酶促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酶法可以利用特定的酶将糖化血红蛋白分解成可测定的产物,然后通过检测这些产物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操作复杂,需要特殊的酶和底物。 五、亲和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亲和色谱法可以利用特定的亲和柱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特异性强等优点,但需要特殊的亲和柱和检测器。 六、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带电分子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利用特定的离子交换柱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无效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不同脏器的(长期) 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2亿,预测2005年将再增加1倍,人群患病率将从0.67%上升到2.3%。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占全球总数的1/5。我国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成本超过180亿,占医疗总费用的4%。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调节饮食、活动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血、尿葡萄糖和尿酮体测定对糖尿病的日内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蛋白测定,主要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测定,进一步完善了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可以定量过去数月和数星期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实验通常是检测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经缓慢过程且非酶促反应所形成的稳定部分,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积累并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由于红细胞允许葡萄糖自由渗透,血液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过去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GHB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且稳定发展至今,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GHB 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GHB与非GHB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焦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和免疫实验,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尚无“最佳”方法可以选择。虽然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示不同,但在正确操作和解释的情况下,方法间可以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基于在美国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和合并症与血糖控制的密切关系,及血浆葡萄糖水平与HbA1c水平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建议,指明测定HbA1c重要性,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应用DCCT的结果治疗糖尿病人,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在1993年成立分委会进行GHB测定的标准化工作,使不同实验室(方法) 的结果可溯源至DCCT的参考结果。标准化工作由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NGSP)指导委员会于 1996 年完成。这一工作使得美国临床实验室间GHB测定的结果有了大的变化:2000年,90%实验室以HbA1c 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所有参加NGSP活动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室间CV小于5%,HbA1c结果与靶值的偏差小于0.8%。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实验室报告的结果,均可溯源至DCCT结果,使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有了统一的参考标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采纳了 NGSP的GHB测定的标准化模式[2]。 一、NGSP实验室网络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1.原理用偏酸缓冲剂处理Bio-Rex70阳离子交换树脂,使之带负电荷。它与带正电荷的Hb有亲和力。HbA及HbA,均带正电荷,由于HbA1的两个β-链N-末端正电荷被糖基清除,正电 荷较HbA少,两者对树脂的附着力不同。用pH6.7磷酸盐缓冲液可首先将带正电荷较少、吸 附力较弱的HbA1洗脱下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洗脱液中的HbA1占总Hb的百分数。 2.试剂 (1)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无水Na2HPO428.396 g,溶于蒸馏水中,并加蒸馏水至 1 L(即试剂1)。 (2)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称取NaH2PO4?2H2O31.206 g,溶于蒸馏水中,并加蒸馏水 至1 L(即试剂2)。 (3)溶血剂:pH 4.62,取25 ml试剂2,加0.2 ml Triton X-100,加蒸馏水至100 ml。 (4)洗脱剂I(磷酸盐缓冲液,pH 6.7):取100 ml试剂 1150 ml试剂2于1 000 ml容量瓶内,加 蒸馏水至1 L。 (5)洗脱剂Ⅱ(磷酸盐缓冲液pH 6.4):取300 ml试剂1及700 ml试剂2,加蒸馏水300 ml,混 匀即成。 (6)Bio-Rex70阳离子交换树脂,200~400目,钠型,分析纯级。 3.操作 (1)树脂处理:称取Bio-Rex70阳离子交换树脂10g,加 0.1 mol/L NaOH溶液30 ml,搅匀, 置室温30分钟,期间搅拌2~3次。然后加浓盐酸数滴,调至pH 6.7,弃去上清液,用约50 ml蒸馏水洗1次,用洗脱剂Ⅱ洗2次,再用洗脱剂I洗4次即可。 (2)装柱:将上述处理过的树脂加洗脱剂I,搅匀,用毛细滴管吸取树脂,加入塑料微柱内, 使树脂床高度达30~40 mm,树脂床填充应均匀,无气泡、无断层。 (3)溶血液的制备:将EDTA抗凝血或毛细管血20μl,加于2.0 ml生理盐水中,摇匀并离心, 弃去上清液,仅留下红细胞,加溶血剂0.3 ml,摇匀,置37℃水浴中15分钟,以除去不稳 定的 HbAl。 (4)柱的准备:将微柱颠倒摇动,使树脂混悬,然后去掉上下盖,将柱插入15 mm×150 mm 的大试管中,让柱内缓冲液完全流出。 (5)上样:用微量加样器取100μl溶血液,加于微柱内树脂床上,待溶血液完全进入树脂床后,将柱移人另一支15 mm×150 m洁净的空试管中。 (6)层析洗脱:取3.0 ml洗脱剂I,缓缓加于树脂床上,注意勿冲动树脂,收集流出物,此即 为HbA1(测定管)。 (7)对照管:取上述溶血液50μl,加蒸馏水7.5 ml摇匀,此即为总Hb管。 (8)比色:用分光光度计,波长415 nm,比色杯光径10 mm,以蒸馏水作空白,测定各管吸 光度。 (9)微柱的清洗和保存:用过的柱先加洗脱剂Ⅱ 3.0 ml,使Hb全部洗下,再用洗脱剂I洗3 次,每次3.0 ml,最后加洗脱剂I 3.0 ml,加上下盖,保存备用。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行业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行业标准 WS/T 461—201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61—201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Measurement of Hemoglobin A1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6月23日发布,自2015年12月31日起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环、陈文祥、张传宝、马嵘、孙京昇、续勇、贺学英、毕春雷、纪立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及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实验室开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试剂或仪器生产厂商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分析系统 analytical system 适合对某检验项目在规定浓度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的一组按规定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装置,包括试剂和物品。 注:对于临床检验,分析系统主要由按规定条件使用的仪器、试剂和校准物组成。 2.2验证 verification 为给定项目满足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 注:本文件中的验证主要是指分析系统的验证,即某分析系统在

本实验室的性能是否与规定性能指标或厂商提供的性能指标一致。 2.3糖化血红蛋白 Hemoglobin A1c;HbA1c 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注:为避免混淆,国际专家组织建议,糖化血红蛋H的术语应为HbA1c,在指南或教育资料中可以使用缩写A1C描述糖化血红蛋白。 3 分析方法概述 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总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的60%,目前临床定量测定及应用的是HbA1c结果。HbA1c由葡萄糖的游离醛基与HbA的β链N末端缬氨酸的氨基经非酶促结合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Schiff碱(醛亚胺),然后经过Amadori(葡糖胺)重排,最后形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可以反映测定前120 d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于2%。 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有多种,按原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法;另一类是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如免疫法、亲和层析法及酶法等。不同方法采用的原理不同,所测组分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HbA1c,亲和层析法测定总糖化血红蛋白等,但由于国际临床化学与医学实验室联盟(IFCC)及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标准化工作,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均应以“HbA1c”或相当于“HbA1c”报告结果。 4 干扰因素 4.1 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HbA1c测定,对结

不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比较

不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方法:收 集2013年12月本院职工体检标本6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离子交换层 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 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靶值的 平均偏倚分别为0.05%,酶法检测为0.04%,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测定离子交换层析法结果均值为(5.24±0.71)%,酶法测定均值为 (5.72±0.6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 子交换层析法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精密度较高,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性 不显著,均能完足临床的需求。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离子交换层析法酶法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69-02 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主要是在非酶促反应作用下,血红蛋白与糖类结合而成的,其合成过程具有缓慢、不可逆特征[1]。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了解1- 2个月前的平均血糖水平,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糖化血红蛋 白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测原理也各不相同。为了比较不 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2013年12月期间,收集了本院职工体检标本 分别采取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本院职工体检标本6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5±2.57)岁,他们大多为非糖病患者。 1.2方法 分别用校准品对GH-900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和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进行校准,采取质控品高低两个值,每批每个浓度测定1 次,重复测定连续 时间为3周,进行检测其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 将标本随机分成两组,首先采取用GH-900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测 定30份样本,再采取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本测定。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 仪酶法测定另外30份样本,再用GH-900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 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结果 离子交换层析法的批内精密度CV为3.57%、4.79%;批间精密度CV为3.55%、 3.77%。酶法检测的批内精密度CV为2.98%、 4.22%;批间精密度CV为3.90%、 4.07%。两种检测方法CV均< 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两种方法检测 精密度较为良好。 2.2不同方法测定有证参考物质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通过测试有证参考物质,对比各自的相应靶值,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靶值的平 均偏倚分别为0.05%,酶法检测为0.04%,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学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学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学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测试方法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方法及其相关技术要点。 一、糖化血红蛋白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化合物。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 1.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高压液相色谱法是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金标准,具有准确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该方法通过将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与其他蛋白质分离,然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从而得出HbA1c的浓度。 2.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比浊仪测定复合物的浓度,从而计算HbA1c的值。 3.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通过测定血液样本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而计算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相对较低,适用于快速筛查。

4.电泳法 电泳法是将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通过电泳分离,然后通过染色剂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染色,从而测定HbA1c的浓度。该方法操作复杂,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学注意事项 1.样本采集与处理: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免溶血、污染和稀释,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试剂与仪器: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严格按照制造商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 3.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方法学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比较。 四、总结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方法学的选择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需求及测试方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方法利用胶乳凝集反 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并检测 100例健康人及92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结果健康人群HbA1c参考范围为5.0%±1.2%,糖尿病及高危人群HbA1c均值为7.30%±2.3%,线性范围:3%~14%,准确度:相对偏差≤±15%,精密度:批内CV 2.5%~3.98%,批间CV3.6%~4.88%。 结论该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受到了临床医生及糖尿病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检测临床意义 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需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其生成 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d内,此反映自始至终进行着。因 此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与采血时间、患 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的血糖水 平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1]。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10年5月至12月来本院检测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为48岁~72岁。2010年健康体检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4岁。 1.2试剂及仪器设备材料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方法原理本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中HbAlc中的百分含量的方法。样品中总Hb和HbAlc与胶乳有相同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固相化,当加入HbAl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形成胶乳-HbAlc-鼠抗人HbAlc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此复合物由于羊抗鼠lgG抗体而形成凝集,凝集量因胶乳表面固相化的HbAlc量 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并与HbAlc百分度的标准曲线比较后,可求出 样品中的HbAlc占Hb的百分含量。 2 测定方法 按试剂说明书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 行了分析[2]。 2.1标本要求采用抗凝血,在2000rpm2分钟离心后的血细胞层中取样10ul 加入到1ml溶血液溶血。室温下孵育15~20min,期间轻轻混匀数次,制成充分 溶血标本待测定。 2.2方法步骤试剂配制:试剂R1:开启后可直接使用,低温保存(4℃)可稳定30d。试剂R2:用一瓶R2a和一瓶R2b混合成工作液后使用(注意:将R2a倒入 R2b中,上下颠倒使其充分混匀)。工作液低温避光保存(4℃)可稳定30d。 2.3计算 2点定标,将各管对应的浓度和测得的A绘制线性标准曲线。在全 自动分析仪上需采用线性模式进行拟合修正标准曲线。样本浓度可参照该曲线求得。 测定计算:标本预处理主波长660nm检测,HbA1c浓度以%HbA1c表示,由仪器 自动完成检测,无需计算。每次测定同时用质控品予以监测。 3 结果 线性范围:2%~14%,γ2≥0.99;准确度:相对偏差≤±12%;精密度:批内 CV≤6.0,批间CV≤10.0%,与有关报道一致[3];健康人正常参考范围:3.0%~5.8%;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分类及评价 HbA1c检测技术繁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化血红蛋白电荷差异进行分离,包括:离子交换HPLC、毛细管电泳法、等电聚焦电泳法等;另一类则利用血红蛋白糖基化基团与非糖基化基团结构的不同开展检测,包括:硼酸盐亲和层析法、免疫法和酶法。 离子交换HPLC作为DCCT(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和IKPDS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的推荐方法,具有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方便快捷、干扰因素较小等优点。其缺点在于成本较高,部分产品受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影响。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从2013年的278家上升到2018年的1284家,显示近年来离子交换HPLC早我国临床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可分离HbA2、血红蛋白C(HbC)、血红蛋白E(HbE)、血红蛋白S(HbS)、血红蛋白D(HbD)、胎儿血红蛋白(HbF)、HbA0,以及其他血红蛋白和HbA1a、HbA1b、HbA1c。该方法具有所需样本量少、可自动化、重复性好、可用于β-地中海贫血以及其他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疾病的筛查等优点,但存在检测成本较高、检测速度慢等缺点。 硼酸盐亲和层析法则利用m-氨基苯硼酸与结合于血红蛋白的葡萄糖顺位二醇基发生特异性反应,该方法检测总的糖化血红蛋白,包括HbA1c和其他位点的糖化血红蛋白。其优点在于所需标本量少、检测速度快、可用于POCT、受血红蛋白变异体影响最小。其缺点在于受HbF影响,无法发现Hb变异体。 大多数免疫测定法能特异地识别血红蛋白β链N端糖基化的氨基酸(通常是开始的4~10个氨基酸),免疫法又可分为免疫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乳胶凝集法和免疫层析法。该方法优点包括:特异性高、可自动化、成本低廉、无Hb变异的干扰。缺点在于:受乳糜血和胆红素影响,无法发现Hb变异体。 酶法则使用一种特异性酶酶切N端缬氨酸来测定HbA1c。由于采用比色法,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精密的检验仪器,实验室常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即可完成检测。其优点在于:方便快速、成本低廉。但目前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质量良莠不齐,不同检测系统间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差异明显。建议临床实验室在引入该方法前严格开展性能验证工作,验证能否满足临床要求。 鉴于离子交换HPLC为每个患者样品提供了一张便于判断的层析图,很多临床实验室将其作为HbA1c的首选方法。但该方法受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影响,会掩盖HbA1c而导致结果错误。因此,有专家提出,实验室采用离子交换HPLC 检测HbA1c时,应选用两种检测方法。审核离子交换HPLC结果前,首先筛查层析图是否存在异常血红蛋白,如果存在,则可以选择免疫法或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复查,确保HbA1c检测结果准确。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干扰问题 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最终干扰HbA1c的检测结果。 1、生理因素:如种族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高原与平原地区)和妊娠(妊娠中期女性HbA1c水平略降低,而妊娠晚期略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述 摘要:探讨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层析法、亲和层析、电泳法、离子捕获法以及免疫凝集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以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最佳检测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概述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类;临床检测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目前我国的 DM 发病率高达 9. 7%。临床上对 DM 诊疗和监测常采用空腹、餐后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但其只能反映采血时的瞬间血糖水平,且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致使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众多方法中,其中的离子交换层析法,不仅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优点,同时也是开展临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最优方法。以下就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 1糖化血红蛋白介绍 糖化血红蛋白在人体内,包含HbA1a、HbA1b、HbA1c三种糖成分,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相对稳定,临床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反映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可以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形成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加大对糖尿病的诊断监测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具有可行性, 2.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HPLC法是目前分析检测HbA1c 的“金标准”,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在pH7.0的条件下,由于HbAlc末端缬氨酸糖基化后几乎不带正电荷,非糖基化的HbA带正电荷,因此可通过弱酸性阳离子离子交换层析将其与其他组分(HbAlb、HbAla、HbF、HbA0)区分开。根据该原理,现在已经开发了专门的仪器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和分析,可对全血中的HbA1c进行直接测定,其检测结果不受变异型血红蛋白及衍生物的影响,有较好的检测精密度,每个标本的检测速度很快,适合大批量标本同时测定。使用HPLC方法检测标本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精确度好、重复性好,是有效的测定方法之一 [2-5]。 2.2 亲和层析法的应用:硼酸能够可逆结合含有顺位二醇基的化合物的特性,血红蛋白发生糖化反应后,由于结合的葡萄糖含有顺位二醇基,因此硼酸可以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未糖化的血红蛋白则不能与硼酸结合而被洗脱流出柱子。在临床中也可以利用硼酸衍生物以及Hb分子,在层析柱上实施共价键、硼酸结合,利用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客观反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快速、价格经济,但其缺点就是只能测定Hb总量,并不能检测出血红蛋白GHb含量。 2.3 采用免疫法 2.3.1 离子捕获法:在免疫法中,可以根据GHb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以形成反应复合物,并且再联结带负电荷阴离子复合物 [6],经过清洗后,可以来测定其荧光强度,从而得到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该方法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较高,自动化程度高。 2.3.2 胶乳凝集法:在临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GHb缬氨酸β-N-末端,将其抗原表位作抗体识别位点,从而可以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于多克隆抗体,之后可以应用放射免疫分析以及免疫酶学分析,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不会受异常Hb干扰,其特异性好,操作简便。 2.3.3 免疫比浊法:可以在样本中加入特制抗体缓冲液,从而可以使HbA1c与抗HbA1c抗体相结合,确保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加多聚半抗原缓冲液,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例用比浊法测定其含量,计算求得HbA1c的百分含量,该方法的抗交叉污染力差,结果不稳定。 2.4 白检测中的应用电泳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之中也可以应用电泳法,根据蛋白质的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