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十讲村镇规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十讲村镇规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十讲村镇规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十讲村镇规

第十讲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知识点一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

在村镇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意现实性和可能性。应避免那种不注重经济效益,讲气派,搞形式主义,脱离村镇实际情况的规划;要讲究经济效益,把技术经济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村镇规划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和较大项目上,更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村镇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项规划组成。必须根据各村镇不同的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进行多方案多轮次的比较分析,才能得到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佳方案。

一、村镇规划方案比较的内容

(1)村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总体布局是否合理。

(2)村镇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和谐程度。

(3)村镇规划对产业发展、商业开发、环境保护引导作用的大小。

(4)村镇规划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适应市场经济、商业开发的程度。

(5)乡镇建设用地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6)占地、搬迁情况。其中包括所占耕地种类,单位面积农作物产结,需要动迁的人口、拆迁的建筑量,征地补偿费用及农业人口的安排等。

(7)环境卫生情况。各类用地内部及分区之间所创造的工作、生活环境状况。

(8)交通运抬情况。对外如公路、水运及其联运方面,对内如道路交通是否方便、工程投资是否节省。

(9)工业副业等生产条件及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10)公用设施工程。包括供电、供热、给排水及其他工程的可能利用的潜力和建筑的工程量及其经济性。

(11)防洪、防灾工程及其措施的安全性。

(12)旧村镇的利用程度。

(13)村镇建设造价比较。比较各个规划方案的建设投资及总投资。

(l4)综合分析意见。按以上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定案,有时也会综合采用不同方案的某些优点,再产生综合后的新方案。

二、村镇规划中的技术分析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全过程,当然在规划的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对规划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就是对规划的现实性、综合平衡的分析。

(1)村镇建设规划的现实性

在村镇建设规划中,技术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结合本村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的统一问题,使村镇内的各建设项目建立在可靠的现实基础上。规划的内容,既要符合客观要求、设施标准、建设规划和速度,又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衡量一个规划方案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制定村镇建设规划必须考虑村镇的现实经济条件。所谓现实条件应包括:建设条件,即用地、动力、供水、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物质条件;其次是经济条件,包括建设资金的来源和数量,即财力条件;最后才是技术条件,包括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的技术力量,即人力条件。要注意充分调动村镇集体和居民个人建设村镇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少花钱多办事,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是推动村镇建设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村镇建设依靠国家投资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广大居民自己解决。

(2)村镇建设规划的综合平衡

搞好综合平衡是实现规划的关键。村镇建设中的综合平衡,是指在已确定规划期限内,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各项事业。

①财力的平衡。村镇的各项建设都要计算出建设总投资,特别是近期工程的投资,并提出筹集资金的办法。如果当地经济能力很薄弱,则不宜一下子全

面铺开,应当由点到面逐步开发。对于经济状况不富裕的村镇,应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的经济力量提出解决办法。

②物力的平衡。每个村镇规划都要提出用于主要建设的物资需要量,以及解决的措施。特别是要尽量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减少运输,降低造价。

③劳动力的平衡。要认真计算需要的劳动力人数,并且指出需要什么专业人员,以便有计划地培养,满足村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只有搞好综合平衡,才能对村镇的规划作出正确的评价。一个好的村镇规划,是可以从现实的客观条件出发经过努力奋斗在规划期限内予以实施,它能起到指导村镇建设的作用。

知识点二村镇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要把村镇建设按照村镇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起来,发挥各类建设项目的作用,必须做好村镇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一、村镇规划的审批

村镇规划编制完成后,必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审批后的规划,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1)送审村镇规划的xx要求

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村镇建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地送审的村镇规划应达到以下深度要求:

①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村镇人口规模和选定有关建设标准和定额。

②选择村镇用地,确定规划区范围,划分村镇功能区,综合安排工业、交通、仓库、生活居住、农贸市场和绿化等各项用地,井提出大型公共建筑的分布规划及其位置。

③布置村镇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码头等主要交通运输的位置,确定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形式、主次干道断面。

④提出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防洪等各项工程规划,制定村镇绿化和环境保护规划。

⑤编制村镇近期建设项目,安排近期建设用地,估算近期建设总投资。

(2)村镇规划的审批权限

村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均须经本镇(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批,由镇(乡)人民政府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辖市一级人民政府批准;非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3)村镇规划送审文件

村镇规划上报送审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①镇、村人民政府关于呈报村镇规划的报告。

②镇、村人民代农大会关丁村镇规划的审议决议:

③村镇规划说明书(包括基础资料汇编)。

④村镇现状图(1:1000一1:2000)。

⑤村镇规划图(1:1000一1:2000)。

⑥村镇近期建设规划图(1:1000一1:2000)。

⑦村镇工程设施综合规划图(1:1000一1:2000)。

规模较小的村镇,其村镇工程设施综合规划图可不单独绘出,规模较大的村镇(2—3km2以上者),图纸比例可采用1:5000。

二、村镇规划的实施

村镇规划编制完成后,就要加强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以保证规划贯彻执行。

(1)建立机构,实施规划

村镇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实施规划提供组织上的保证。该管理机构在监督执行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在建设中发生的技术间题,并协助给予解决。对于在规划设计中未预见到的,或因形势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可以主动建议编制单位申请修改规划(如原编制单位还没有提出修改时),并与原编制单位共同研究修改方案的原则和措施,使规划工作有领导地、健康地发展。

(2)制定制度,按xx办事

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地宣传规划成果和各种村镇建设的规章制度,做到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能了解规划,知道不按规划办事,就是违章违法:对于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必须做到违章必究,严肃处理。

(3)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村镇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实施规划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筹集资金。根据各地的经验介绍,村镇建设资金大致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筹集。

①从村镇企业上缴利润、税收中提取一定的比例。

②宜选建集市贸易场所,活跃集市经济,增加税收,积累资金。

③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商业及公用事业,以适当增收村镇工商、公用事业附加税及房地产税,本着“哪里收、哪里用”的精神,留作村镇建设资金。

④利用当地廉价地方材料,将镇区的水、电、路加快建设,从而提高地价,为村镇增加建设投资。

⑤设在村镇的县以上的企、事业,应收一定比例的地方税,或按比例分摊一部分村镇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

⑥地方财政中可规定适当的投资数额。

⑦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益,抽出一定比例,亦可作为村镇建设资金。

⑧对一些古建筑、纪念碑、革命遗址等的修复,可以向民间单位和个人搞募捐和集资,并可对集资的单位和个人立碑铭志。三、村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

村镇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修等图纸和文件,是在村镇建设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这些图纸和文件不仅是指导村镇建设的依据,同时也是建设历史的记录,成为以后修改规划的基础,应该同其他档案一样作为国家宝贵财富,妥善地保管下来。因此,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村镇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村镇建设档案的管理范围,应该按照1982年国家档案局、原国家建委和国家农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村镇建设档案的通知》的精神来确定。凡属村镇建设中形成的规划、设计、施工图纸和文字说明,以及有关基础资料的调查成果(如水文资料、地质勘探、气象记录、地形测量等等),均属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的范畴:建设档案,有的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办法,即村镇政府所在地的村镇和乡辖集镇以及村镇中的古建筑(如庙字、祠堂、桥梁和具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的住宅等等)的档案,由县人民政府的主管村镇建设部门管理,凡属中心村、基层村的建设档案,可由乡人民政府保管。也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统一由县人民政府村镇建设部门管理。总之,村镇建设档案要有人保管,及时整理归档,不得损坏、散失,不得据为己有。

建设档案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关键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不仅有人管,还要按照制度,明确收集方法,规定保管、借阅等方法,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各级档案事业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村镇建设部门,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共同把建设档案工作做好,逐步使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运作轨道,为村镇建设做出贡献。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29 浏览量: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住宅建筑用地 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和规模卫生防护距离(m)养鸡场(只)200~10000100~200

村镇规划标准GB精编

书名: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作者:本社 出版日期:1994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工业 ISBN号:15112.14298 开本:32开 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一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眷人数。 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 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应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

村镇规划指引


关于“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说明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GDPG)”是广东省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规划某些专题公布的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和技术要求。 它针对不同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内各地城镇的发展动 态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规划热点而制定,是在遵循现行城市规划法规的基础 上,对一些城市规划政策和技术的强调、深化和补充。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制定注意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与国家 和广东省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相衔接,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既 注重系统性和时效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在引导广东省城市发展建 设和规划管理上扮演起重要角色。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在为省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引导的同 时,也给规划设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是各地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 一。各地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执行本指引。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编制、审批和修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从广东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由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或专家提出制定意向; 2、经专家论证及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审定同意立项; 3、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处组织力量编制,并广泛征求各级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 4、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评审; 5、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发布施行; 6、根据需要对已颁布的指引进行检讨,并按上述程序进行修改。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






GDPG—002
(试 行)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计划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计划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思路 2019年,我办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以建设“美丽新澥浦”为中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建设“美丽新澥浦”为中心,确定我镇城镇建设发展新方向,调整完善全镇总体规划布局。 X、根据我镇社会、经济近年来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计划2019年上半年启动澥浦镇空间发展研究,下半年开展控制性规划修编工作。 X、继续深化集居区(点)建设规划,切实做好湾塘岚山集中居住区规划编制工作。 X、协助做好相关开发地块的规划调整、规划条件研究,路网建设中综合管线敷设研究等。 X、做好集镇范围内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通过闲置土地的开发建设来提升集镇的面貌。 X、帮助行政村开展集居点建设和中心村、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创建等指导工作。 二、以重点民生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X、全力做好澥浦镇拆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老集镇二期、

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X个拆迁项目的清零工作;全力做好老集镇三期、老集镇余严、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姚江二通道(慈江 )工程及舟山XXX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三个地块拆迁及征地相关工作;全面推进湾塘岚山棚改项目的前期手续的办理。 X、保障民生重点工程实施,推进实事工程进度。计划实施中南区块周边配套道路,茅塘山工业区块、北大路、启源路等道路亮灯工程,菜场南侧临时停车场工程。 X、根据区发改局要求,积极部署并开展2018年镇海区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年度建设项目。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百姓交通、居住等实际问题。 X、积极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湾塘、岚山、十七房及觉渡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 X、加快完成中心村、特色村创建。根据我镇的项目规划,加快十七房村、沿山村中心村、特色村的建设工作,全力改善、提高村庄综合环境。 X、保证私人建房有序进行。我中心将继续严格对农村私人建房进行审批,保证农村建房工作有序进行。 X、定期开展农房道路通行状况、照明等设施运行状况的检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一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村镇规模分级 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 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 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 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 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 符合以表2.1.2的规定。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 = Qo (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2.2.4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建设项Array目已经落实、规划 期内人口机械增 长稳定的情况下, 宜按带眷系数法 计算人口发展规 模。计算时应分析 从业者的来源、婚 育、落户等状况, 以及村镇的生活 环境和建设条件 等因素,确定增加 从业人数及其带 眷人数。 2.2.4.3根据土 地的经营情况,预 测农业劳力转移 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 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 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用地分类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作 大 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pdf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 51098-2015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用气负荷 4.1 负荷分类 4.2 负荷预测 4.3 规划指标 5燃气气源 6燃气管网 6.1 压力级制 6.2 管网布置 6.3 水力计算 7调峰及应急储备 7.1 调峰 7.2 应急储备 8燃气厂站 8.1 一般规定 8.2 天然气厂站 8.3 液化石油气厂站 8.4 汽车加气站 8.5 人工煤气厂站 9运行调度系统 附录A 城镇燃气规划编制需调研收集的资料及规划编制内容 附录B 燃气设施用地指标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总则 1 总则 1.0.1 为提高城镇燃气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贯彻节能减排政策,保障供气安 全,促进燃气行业技术进步,指导城镇燃气工程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或镇规划中的燃气规划的编制。 1.0.3 城镇燃气规划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节 约用地的原则,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能源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进行编制。

1.0.4 城镇燃气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术语 2.0.1 集中负荷concentrated load 大型工业用户、燃气电厂、大型燃气锅炉房等对管网布局和稳定运行构成较大影响的负荷。 2.0.2 可中断用户interruptible customer 在系统事故、气源不足或供气高峰等特定时段内,可中断供气的用户。 2.0.3 不可中断用户uninterruptible customer 停止供气将严重影响生活秩序或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用户。 2.0.4 非高峰期用户off-peak customer 在低于城镇燃气管网年平均日供气量时才用气的用户。 2.0.5 负荷曲线load curve 在一定时间内,一类或多类用户负荷叠加后的用气量变化曲线,包括:年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日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反映月负荷波动,周负荷曲线反映日负荷波动,日负荷曲线反映小时负荷波动。 2.0.6 小时负荷系数hourly load coefficient 年平均小时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7 日负荷系数daily load coefficient 年均日负荷与高峰日负荷的比值,表示负荷变化的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用气越均衡。 2.0.8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hour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9 最大负荷利用日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day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日用气量的比值。 2.0.10 用气结构structure of gas consumption 不同种类燃气用户年用气量占年总用气量的百分比。 2.0.11 年负荷增长率yearly load growth rate 当年用气增长量与上年用气量的比值。 2.0.12 负荷密度load density

村镇卫生防护距离的选取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作者:中华人民…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545 更新时间:2006-9-11 13:42:01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Health Stanards for Township-Village Planning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天然和人为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充分利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因素,为村镇居民提供卫生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保障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3.1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3.1.1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 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1.2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3.1.3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3.2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 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3.2.1住宅建筑用地 3.2.1.1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 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3.2.1.2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3.2.1.3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 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3.2.1.4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 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3.2.1.5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以下称小城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村镇建设; 规划;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根本,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利用的耕地、草地、林地、水面等只占土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人多地少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禁止占用耕地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村镇规划是城乡规划中“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村镇的中远期发展,也事关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在规划中,我们应从村庄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和设计。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和历史遗存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指导,使农村的建设体系与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有机结合,发展成为更适宜人居住的新型农村。 一、村镇建设规划的意义 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任何重大建设事项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更离不开规划的指导。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规划可以深入了解村镇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村镇发展动力,确保新农村建设符合村镇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村镇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原则 村镇规划设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体工作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决服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精诚团结,扎实工作。现将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2014年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 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钻研业务,学习《小城镇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书,学习有关村镇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等,积极参加镇里每周一定期理论学习会及各类考试活动。 二、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做好本部门业务工作和镇里中心工作 1、加强办公室内务管理,随时保持清洁的办公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对公务接待的所有开支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支出接待费用。对各项费用报销和重大经费支出,坚持票据要素齐全,层层把关审批的原则。同时,在支出各项费用时,做到了精打细算,坚持“从简、从细、从严”六字方针搞好工作,既节约了开支,又不影响正常支出。按期出版政务公开

栏;认真做好来人来访工作,热情接待,细致解释,让群众满意。 2、在08年的农户建房审核过程中,严格按审核农户建房“十不批”原则执行,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保护红线,对不该建房的坚决一律不得上报审批,认真落实“三到现场”制度,做到公正、公开审核。通过全体办公室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农户建房的落实、审核工作。并按照汉政发57号文件和隆国土资耕54号文件办理《村镇建设许可证》132户。 3、积极服从镇里安排的中心工作,参加彭海木材交易市场租地,汉庄王家山变电站和龙潭炸药仓库征地等工作。在征地过程中,随镇领导一起到村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对涉及到的相关情况做解释说明,搞好配合,踏实的搞好土地面积丈量等工作。协助岩箐村调处林权纠纷,现岩箐村关于林权的纠纷已全部调解。 4、村建办所挂村贾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村建办的努力,贾官村委会的支持,现已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烤烟任务,完成率为100%,新农合参合率为100%,政策性用粮比往年有所好转。 5、加强集镇建设管理,2014年出让土地三宗零三米,共0.432亩。成交价格为132632.00元,位于新街子东西大街以北,南北大街以东拐角空置处,购买人为郑绍彩。

村镇规划复习内容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一、基本知识点: 1、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100%?某一风向发生次数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 2、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3、聚集-扩散理论: 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 5、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6、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 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7、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 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8、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2=(/)l km km F δ∑∑ 。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9、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 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 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10、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1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 的一个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12、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13、住宅面积占居民区总建筑面积:

海宁市许村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招聘简章

海宁市许村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招聘简章 许村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是许村镇人民政府下属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经海宁市人事局同意,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名,具体事项如下: 一、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0年7月17日上午9:00至下午4:00。 报名地点:海宁市人才市场(市行政中心三号楼一楼)。 二、招聘条件 1、热爱村镇建设工作,遵纪守法,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作风正派,身体健康。 2、专业技术岗位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海宁市户籍或生源。专业限: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城市规划、城镇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 三、招聘录用办法 1.初审:应聘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户口簿(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凭高考迁往学校的户口页或证明确定生源)等原件及复印件公开报名。提供近期同底一寸照片二张,并填写《海宁市事业单位招聘报名表》,由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初审。 2.复审:初审合格的应聘者,持所有资料及招聘单位初审意见到招聘复审处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领取《准考证领取通知书》。当招聘职位需求数与报名合格人数不足1:3时,相应核减招聘人数或取消该职位本次招聘。 3.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办法进行,满分均为100

分。笔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含写作)二科,满分均为100分。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含写作)各占50%计算笔试成绩。笔试后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3比例确定面试对象,当招聘职位数大于等于入围面试人数,相应核减招聘名额或取消该职位本次招聘。面试内容:公共知识(面试合格分为60分,面试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用)。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计算综合成绩,并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考察对象(如出现综合成绩相等,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靠前),体检标准参照《浙江省招考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体检合格者列入考察对象。考察参照浙江省招考国家公务员相关规定执行,体检或考察出现不合格时,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替补。 4.录用:考察合格的列为录用对象。录用对象必须在录用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报到手续,逾期不报到者,作自动放弃,录用后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并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后经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 二О一О年七月十日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36:54 村镇规划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3]73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9月27日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2.1.2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结合各地产业特色、自然优势和历史文化禀赋,加快小城镇差别化发展,提升小城镇的聚集吸纳功能。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解决小城镇、中心村和规划布点村庄等生活集中和生产集约问题;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大绿化种植力度,提高镇村绿化覆盖率;完善集镇道路路网建设;加快特色城镇和生态城镇建设,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彰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江南风貌。 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以“缺什么、建什么”为原则,重点推进综合性活动广场、公共停车场、环镇道路、污水处理厂(站)、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等工程建设。同时,全面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主要道路按照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升级,人行道、排水、绿化、路灯以及交通设施配套齐全。一般道路实现全面硬化,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加快集镇污水管网建设速度,镇村既有污水处理厂要确保正常运行。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布点村庄,各地要制定建设计划,确保XX年规划布点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 二、继续推进镇村环境整治

1、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在现有村庄环境整治基础上,对规划布点村庄要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收运、河道沟塘整治、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大村庄绿化的栽植,提升绿化覆盖率。XX年之前全市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实现水质清洁化、垃圾无害化、道路硬质化、村庄优美化。 2、深化镇村环境整治,开展“美丽镇村”行动,选择1个中心镇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小镇”,每个镇(涉农街道、开发区)选择1个规划布点村庄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康居乡村达标率85%以上,丹阳市、句容市、丹徒区要创建成10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扬中市要创建成5个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议参照“三个一”(一张规划图、一个实施方案、一张工作量清单)要求实施。“美丽宜居小镇”建议规划必须由各辖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上报市规划委员会备案后方可实施。 3、进一步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点村庄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完善配套设施,确保最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重点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严控标准,防止浪费。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 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要】通过对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在规划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own and village plans reveals that these plans havetraditionally lagged behi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city plans. This results in less scientific planning, a lack of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planning legislation in town and village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sand directions that will improve plan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will promote thecreation of plans that meet the institution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ultimately therealization of integrate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planning, Plan compi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andard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