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进化:张昀(1998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其相应的表型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2、进化思想与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发明了生物学一词;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首次将动物划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首次提出进化学说(“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是古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物种起源》 1859年达尔文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变异和遗传②自然选择(核心)③性状分歧、种形成、绝灭和系统树

3、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社会属性。

人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科中仅现存的一属一种。

智人的四大人种:黄白黑棕。

人是由南方古猿(直立行走,前肢能灵活的使用和制造工具)进化而来,能人(大脑扩大,能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直立人(与能人相比,直立人有更大的大脑,更扁平的脸,和一个更像现代人的鼻子。他们使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智人(眉脊相比直立人已大幅降低,脸部也更加扁平)

人类起源的两种学说:单一地区起源,多地区起源

4、物种:Meyr-陈世骧的物种概念(也称现代物种概念):物种是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它物种在生殖上隔离),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E. Meyr,1982), 在宗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陈世骧, 1983)。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①遗传变异(物种形成的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③隔离(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形成方式:(1)渐变式种形成:线系分支是渐进的,新种(B)的形成是通过亚种(B1和B2)等中间阶段达到与原有物种(A)的生殖隔离。①异域种化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②同域种化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演化为不同的物种。③边域种化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隔离时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④临域种化两个种化中的族群虽分开但相邻,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之间的各族群都有些不同,但彼此相邻的两族群之间仍能互相杂交,而两边最极端的族群因差异太大形成不同的种。(2)骤变式种形成:线系分支是突发的,新种(B)快速达到与原有种(A)的生殖隔离,而不通过任何中间形式。(3)孤岛种形成:物种向小型化进化。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物种进化是渐进形成的

5、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按保存特点分为遗体、遗物、遗迹、模铸化石。

化石形成的五大要素:生物死亡的数量;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生物尸体被掩埋的速度;掩埋的环境;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亚化石:生物体骨骼中的有机质因年代久远均已散失或挥发但却没有石化的“化石”。

假化石:因人们的错觉误成的,如一些矿物在某种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形成奇特形状的结晶,或者一些岩石极巧合的纹理,或者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酷似”形等。可疑化石:那些经研究仍无法确定其真假的“形似”物人们暂时将它们归成一类。

地质年代表单位:宙代纪世期

6、孕育生命的条件:原始大气:CO、CO2、CH4、H2O、H2S、HCl、NH3等→(能量来源:紫外线、闪电、火山喷发等)原始生命物质生命的产生过程: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米勒实验通过吸附作用、热的催化→生物大分子的形成(似蛋白质大分子)福克斯实验通过聚集、浓缩→多分子体系的形成(蛋白质和核酸)奥巴林实验→“原生体”的生成(新陈代谢、自身繁殖)

7、真核细胞的起源:内共生起源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体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旋转体类的真细菌。他们可能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了长期的共生,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例:许多种单细胞的绿藻、甲藻和硅藻可以共生于高等植物、真菌、其他藻类以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细胞中。蓝菌可以共生在真菌、变形虫、鞭毛虫以及已失去叶绿体的绿藻的细胞中。在不少昆虫的特殊细胞中,有正常共生的细菌。池沼多核变形虫的细胞中并没有线粒体,但却有一些需氧的胞内共生细菌。

8、多细胞生物的进化五界系统:1969年Robert Harding Whittaker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裸蕨—从水生到陆生的桥梁植物:生有假根和维管组织,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也加强了植物体的支持和固着能力。茎轴的表皮上产生了角质层和气孔,以调节水分的蒸腾。

孢子囊长在枝轴顶端,并产生了具有孢粉质外壁的孢子,坚韧的外壁使其不易损失和干瘪,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两大活化石植物:银杏和水杉

动物的进化:原生(单细胞)到后生(多细胞),无脊椎到有脊椎,原口到后口。

海绵→栉水母→腔肠→扁形→轮形→线虫→纽形→软体→环节→节肢(最大)→苔藓→腕足→帚虫→棘皮→脊索

动物中最大的门:脊索动物门

从水生到陆生的三大问题:呼吸(肺),引力(脊柱,四肢),干燥(体表甲片,黏液腺体)

爬行动物成功登陆的奥秘:羊膜卵

胎生和哺乳保证了哺乳动物的正常生存

鸟类起源:似爬行类:上下颌具齿;有长长的尾椎,且椎骨彼此分离未愈合;前足具爪;肋骨无钩状突;腿和头部具鳞片等飞行能力的获得:地栖奔跑起源说,树栖滑翔起源说生物界系统发展的规律:进步性,阶段性,多样性

动物行为的进化:根据获得途径①先天性行为(趋性、反射、本能)②后天习得行为(习惯化、经典/操作式条件反射、印记、游戏、模仿、情绪感应、悟性学习)

视觉通讯:萤火虫的发光(求偶),蜜蜂的舞蹈

9、通讯信号的进化—仪式化:某些信号的动作或结构通过进化而得以改造以提高信号的功能,其结果是,动作常变得非常刻板守旧,动作夸张和重复进行,有些动作由于身体上色彩的变化而被加强,这些过程称为仪式化。

性选择:是指与性别相联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进化压力来自异性之间的相互选择。性选择是进化过程中生物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