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盘教案12转向系教材

底盘教案12转向系教材

底盘教案12转向系教材
底盘教案12转向系教材

(首页)

班级:日期:年月日编号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案

邢台技师学院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主讲人: 第1章概述

教学重点 1.了解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各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用。 2.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了解国内汽车编号规则,知道常用汽车英文缩写含义。 3.掌握常用汽车维修工具及量具的使用方法及汽车维修基本方法。 4.掌握汽车维修制度。 教学难点 1.汽车行驶原理。 2.汽车行驶阻力与驱动力平衡和汽车行驶状态关系。 3.附着力概念与附着作用。 1-1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由四部分组成: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 1-1-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的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即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一般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1-1-2底盘 汽车底盘主要用于传递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和停止,并支撑车辆,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 1.传动系: 作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轮。 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 2.行驶系 作用:是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组成:车架、前轴、驱动桥的壳体、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和轮胎、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等。 3.转向系 作用:是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 组成:转向器、转向盘、转向轴、转向垂臂、纵拉杆、转向节臂、横拉杆、左右梯形臂等。 4.制动系 作用:根据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距离内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能可靠地停驻。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 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 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

汽车底盘教案

课题:汽车底盘的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础知识和分类 2、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组成 难点:汽车底盘的组成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一、复习提问 复习内容:汽车拆装的部分知识 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底盘的组成有哪些? 2、汽车底盘是干什么用的呢? 二、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人之所以能行走是有腿,那么我们的汽车能行走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讲解今天的新课,汽车底盘的简介。 三、新课讲授 1、汽车的分类 类型发动机排量(L)车型 微型≤1.0夏利、奥拓 普通型>1.0~ ≤1.6富康、捷达 中级>1.6~ ≤2.5桑塔纳、奥迪100 中高级>2.5~ ≤4.0皇冠、奔驰300 CA770、卡迪拉克、林肯、奔驰500 高级>4.0 系列 2、汽车底盘发展史 ?汽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有一些独具一格的设计在汽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曾经影响甚至决定了汽车演变的方向。 ?(1)第一个里程碑:“梅塞德斯”开创了汽车时代 ?(2)第二个里程碑: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

?(3)第三个里程碑:前轮驱动汽车的创造者雪铁龙 ?(5)第五个里程碑:难以超越的“迷你”汽车 ?(6)第六个里程碑:风靡当代的多用途厢式车 (7)第七个里程碑:电动汽车 3、底盘的组成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四、学生讨论 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底盘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 五、重点总结 底盘的组成 六、布置作业 汽车底盘的组成?

汽车底盘(教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 科目:《汽车底盘》NO:1 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 1.在汽车上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 2. 理解离合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离合器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法 教具、挂图:多媒体、离合器、离合器机构图、工具。 考核(或提问):无 复习旧课要点:无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构造。 难点: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 1.理解离合器的构造特点。 2.通过实操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新课导入(3分钟) 以实训室现有的离合器结合现如今市面常见汽车离合器视频讲解导入 课堂教学(7分钟) 离合器的组成 离合器由摩擦片、弹簧片、压盘以及动力输出轴组成 知识讲解(20分钟) 一、离合器的原理 离合器分为三个工作状态,即踩下离合器的不连动,不踩下离合器的全连动,以及部分踩下离合器的半连动。当车辆起步时,司机踩下离合器,离合器踏板的运动拉动压盘向后靠,也就是压盘及摩擦片分离,此时压盘及飞轮完全不接触,也就不存在相对摩擦。当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压盘是紧紧挤靠在飞轮的摩擦片上的,此时压盘及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最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摩擦,二者转速相同。最后一种是离合器的半连动状态,压盘及摩擦片的摩擦力小于全连动状态。此时,离合器压盘及飞轮上的摩擦片之间是滑动摩擦状态,飞轮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从飞轮传输出来的动力部分传递给变速箱。这种状态下,发

动机及驱动轮之间相当于一种软连接状态。 实操教学(45) 膜片弹簧离合器拆装 小结(5分钟) 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 课外作业:查看离合器工作原理。 课后记: 某某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 科目:《汽车底盘》NO:2 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 1. 掌握制动系统功用及类型。 2. 掌握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了解制动系统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越野车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电动转向系统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转向系统方案的分析 (3) 1.工作原理的分析 (3) 2. 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条件 (3) 3.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分析 (4) 4.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 (5) 5.转向系统的结构类型 (5) 6.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7) 第三章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8) 1. 转向系的效率 (8) 2.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8) 3.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8) 4. 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 (9) 5. 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10) 6.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11) 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2) 1. 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以下图为例) (12) 2. 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12) 3. 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12) 4. 转向梯形的计算和设计 (14)

第五章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汽车底盘教案(1)

第一章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汽车底盘是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系统。随着汽车的发展,底盘技术也不断发展。 早年,汽车底盘设计只考虑能量的转换,以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 20世纪60年代,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频发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汽车底盘改造了制动装置,也添加了许多安全装置;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底盘设计应考虑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以机械控制和液压控制系统为主。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也采用了许多电子控制技术. 如今,汽车底盘已经引进了电脑控制技术,使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大大提高,尤其在汽车的安全性和操作智能化方面更加突出。 第二章汽车传动系概述 第一节汽车传动系的作用与组成 一、汽车传动系的功用

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轮。 二、汽车传动系的类型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分为机械式、静液式、液力机械式和电力式等.本 书只介绍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 三、汽车传动系的组成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与传动系的类型、布置形式及汽车驱动形式等因素有关. 机械式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 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 液力机械传动系:液力机械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变速机构)、万向传动装置(万 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 四、传动系各总成的功用 1、离合器:按照需要适时地切断或接合发动机与传动系间的动力传递。 2、变速器:变速、变扭和变向,并能暂时切断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动力传递。 3、万向传动装置:传递动力并能适应两轴间的距离和夹角的变化。 4、主减速器:增扭减速,并能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xx职业教育中心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 (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可以初步了解汽车底盘的知识,对于他

的组成及在汽车上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了解,并知道汽车底盘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及作用。 3、教学难点:底盘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面授PPT 电影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底盘在汽车中的地位及作用: 1. 底盘是汽车的基础——骨骼 2. 作用:传递动力、支承和安装其他各部件总成。 二、组成: 1. 四大系统: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 2. 各系统的作用: 三、底盘质量优劣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四、汽车底盘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五、总结本节内容,对这个学期《底盘》课程的学习提出希望。 六、布置预习作业。 。

第1章汽车传动系 第一节概述 1、教学目的: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牵引力、行驶阻力、附着力三者的关系;驱动形式及传动系布置形式。 3、教学重点:汽车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 PPT 电影图片 —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1.汽车牵引力的产生 2.汽车行驶的阻力 3.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 二、传动系的作用 ? 将发动机经飞轮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并改变扭矩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此外,还具有改变车速、倒向行驶、切断动力、差速等功用。 三、传动系的形式

1.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 机械式液力机械式 静液式电力式 2.按传动比变化分 ( 有级传动系无级传动系 3.按传动比的变换方式分 强制操纵式自动操纵式 半自动操纵式 四、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FR) % 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RR) 3.发动机前置、前桥驱动的传动系(FF) 4.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MR) 5.全轮的传动系(nWD)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 7、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6 思考与练习(一)1、4 (三)3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要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可以初步了解汽车底盘的知识,对于他的组成及在汽车上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了解,并知道汽车底盘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及作用。 3、教学难点:底盘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面授PPT 电影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底盘在汽车中的地位及作用: 1. 底盘是汽车的基础——骨骼 2. 作用:传递动力、支承和安装其他各部件总成。 二、组成: 1. 四大系统: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2. 各系统的作用: 三、底盘质量优劣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四、汽车底盘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五、总结本节内容,对这个学期《底盘》课程的学习提出希望。 六、布置预习作业。 第1章汽车传动系 第一节概述 1、教学目的: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牵引力、行驶阻力、附着力三者的关系;驱动形式及传动系布置形式。 3、教学重点:汽车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 PPT 电影图片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1.汽车牵引力的产生 2.汽车行驶的阻力 3.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 二、传动系的作用 将发动机经飞轮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并改变扭矩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此外,还具有改变车速、倒向行驶、切断动力、差速等功用。 三、传动系的形式 1.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 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力式 2.按传动比变化分 有级传动系无级传动系 3.按传动比的变换方式分 强制操纵式自动操纵式

半自动操纵式 四、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FR) 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RR) 3.发动机前置、前桥驱动的传动系(FF) 4.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的传动系(MR) 5.全轮的传动系(nWD)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 7、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6 思考与练习(一) 1、4 (三) 3 第二节离合器 1、教学目的:了解离合器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 2、教学难点: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教学重点:离合器的构造、主要零件的检修、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 PPT 实物展示 6、教学过程及步骤:(4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离合器的概述: 1.离合器的功用 ①保证汽车平稳起步②保证传动系换挡时工作平顺③防止传动系过载 2.离合器的性能要求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我们对汽车都有所了解了,知道汽车由四大部分组成(请一位学生回答哪四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与电气设备)。发动机我们已经学过,这学期我们就着重学习汽车底盘,汽车底盘也由四部分组成(请一位同学回答哪四部分?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与制动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传动系的组成与功用。 一、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功用 1. 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 机械式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与驱动桥组成。其中万向传动装置由万向节与传动轴组成,驱动桥由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组成。 机械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路线:(飞轮)—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液力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与驱动桥组成。 液力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飞轮)—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2.传动系各部分的功用 1)离合器: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接合,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传动系,或者使两者分开,切断传动。 2)变速器:实现变速、变扭与变向。 3)万向传动装置:将变速器传出的动力传给主减速器。 4)主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加扭矩。 5)差速器: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轴。 6)半轴:将动力由差速器传给驱动轮。 3.传动系统的功用 (1)减速增矩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具有转速高、转矩小的特点,无法满足汽车行驶的基本需要,通过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可以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即传给驱动轮的动力比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速低,转矩大。 (2)变速变矩发动机的最佳工作转速范围很小,但汽车行驶的速度与需要克服的阻力却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通过传动系统的变速器,可以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满足汽车行驶速度变化大与克服各种行驶阻力的需要。 (3)实现倒车发动机不能反转?但汽车除了前进外,还要倒车,在变速器中设置倒档,汽车就可以实现倒车。

《汽车底盘构造》理论教案

汽车构造理论课教案 学科汽车构造审批签字 第八章汽车汽车传动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离合器 授课日期 授课时间 专业班级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具无 教学内容要点1、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布置形式; 1、离合器的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 2、膜片弹簧离合器与周布式弹簧离合器的异同 教学目的1、掌握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布置形式; 2、掌握离合器的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和 难点1、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布置形式; 2、离合器的结构、类型与工作原理 复习提问1、传动系的作用是什么? 2、传动系的作用是什么?离合器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复习题1、传动系的作用是什么? 2、试述离合器的作用、工作原理是什么?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附页) 第一章汽车传动系概述 第一节汽车传动系的功用和组成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轮。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的不同,汽车传动系可分为机械式、液力机械式。 一、机械式传动系 组成——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组成。 目前,载货汽车普遍采用机械式传动系。发动机的动力依次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给驱动轮,使汽车行驶。 机械式传动系各总成的基本作用分别是: 1)离合器:按需要切断或接合发动机与传动系之间的动力传递; 2)变速器:改变发动机输出转速的高低,转矩的大小以及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也可以切断发动机向驱动轮的动力的传递; 3)万向传动装置:将变速器输出的功力传递给主减速器,并适应两者之间距离和轴线夹角的变化; 4)主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大转矩,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5)差速器:将主减差速器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两半轴。并允许两半轴以不同角速度旋转,以满足左右两驱动轮的行驶中差速的需要; 6)半轴:将差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使驱动轮获得旋转的动力。 二、液力机械式传动系 液力机械传动系的特点是组合运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以液力机械变速器取代机械式传动系的摩察式离合器和普通齿轮式变速器,其它组成部件及布置形式均与机械式传动系相同。 液力机械变速器由液力传动装置和有级式机械变速器组成。液力传动传动装置有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两种。液力偶合器只能传递转矩,而不能改变转矩大小,可以代替离合器的部分功用。液力变矩器除具有液力偶合器的全部功用外,还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因此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液力变矩器传动比变化范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一般在其后再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 第二节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型式 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主要与发动机安置及汽车驱动形式有关。 汽车的驱动形式通常用汽车全部车轮数3驱动车轮(车轮数系指轮毂数)来表示。如:汽车一般装有四个车轮,其中两个为驱动轮,则驱动形式为432。若四个车轮为驱动轮,则表示为434。 一、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引言 (3) 第1章轿车转向系统总述 (4) 1.1轿车转向系统概述 (4) 1.1.1转向系统的结构简介 (4) 1.1.2轿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 (4) 1.2轿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5) 第2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7) 2.1转向系的效率 (7) 2.1.1转向器的正效率 (7) 2.1.2转向器的逆效率 (8) 2.2 传动比变化特性 (9) 2.2.1 转向系传动比 (9) 2.2.2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9) 2.2.3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选择 (10) 2.3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10) 2.4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1) 第3章轿车转向器设计 (12) 3.1 转向器的方案分析 (12) 3.1.1 机械转向器 (12) 3.1.2 转向控制阀 (12)

3.1.3 转向系压力流量类型选择 (13) 3.1.4 液压泵的选择 (14) 3.2 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4) 3.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分析 (14) 3.2.3 参考数据的确定 (20) 3.2.4 转向轮侧偏角计算 (21) 3.2.5 转向器参数选取 (21) 3.2.6 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22) 3.2.7 强度校核 (22) 3.2.8 齿轮齿条的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23) 3.3 齿轮轴的结构设计 (23) 3.4 轴承的选择 (23) 3.5 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4) 3.6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4) 第4章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6) 4.1 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6) 4.2 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27) 4.3 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28) 第5章转向梯形机构优化 (30) 5.1 转向梯形机构概述 (30) 5.2整体式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30) 5.3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分析 (31) 5.4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34) 5.4.1 优化方法介绍 (34) 5.4.2 优化设计计算 (35)

汽车底盘一体化教案11-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名称 离合器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对象19级汽修班课时80分钟设计者沈伟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 学内容1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能、要求及类型 2、掌握典型离合器的结构 3、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重难点1、重点:离合器的操纵机构的基础知识 A、机械式操纵机构 B、液压式操纵机构 C、弹簧助力式操纵机构 2、难点: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二、学习目标 3、知识目标: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A.离合器打滑—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C.起步发抖—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离合器异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能力目标:能对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对汽车离合器应用及工作特点进行掌握

德育目标:汽车6S常规管理实训室卫生处理实训室安全注意事项三全育人宣讲

课程体系架构图 膜 片弹 簧离合器操纵机构 离合器的概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万 向 传 动 装 置 离 合 器 手 动 变 速 器 自 动 变 速 器 驱 动 桥 车 架 与 车 桥 驱 动 桥 离合器三件套介绍 离 合 器 的 类 型离 合 器 的 作 用

“工学一体”示意图 三、教学资源 教案、教材、PPT 、图片、任务工单 结束整顿 总结评价 实施任务 任务分析 明确任务 学 学 学 学 学 2、分析获取资料内容 1、明确任务要求 3、完成任务工单内容 4、反思工作过程,改进不 5、培养品德和素养 工 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明确任务(15分钟)1.复习前面知识点 2.领取工作任务 3.组合小组成员,推 选组长 4.听取任务要求 5.明确评价标准和要 求 1.考勤,宣讲安全与 课堂纪律 2.抽取学生提问,巩 固学习前面知识点 3.安排任务工单,讲 解任务要求 4.提出评价标准和要 求 1.任务驱动(提高学 生学习参与度) 2.目标导向(对任务 明确,更具针对性) 任务驱动 目标导向 信息收集(20分钟)1.结合任务工单,头 脑风暴思考需要收集 的资料的内容 2.向老师进行咨询所 需信息 3.做好资料收集的记 录 1.引导学生搜索任务 所需资料 2. 点拨学生知识点的 理解 3. 播放图片解答学生 提问 1.图片展示(自主学 习,观察分析资料内 容) 2.小组协助,头脑风 暴(培养学生团队协 作能力,思考创造能 力)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头脑风暴 引导分析 任务实施(25分钟)1.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制定任务实施方案 2.团结协作,按照决 策流程进行实施 3.过程遇到问题及时 请教老师 4.完成任务,进行总 结 1.组织学生进行抢答 (有加分) 2.引导学生进行任务 构架梳理 3.解答学生提问和难 点分析 4.控制课堂氛围,穿 插进行安全、素养、 德育教育 1.小组合作(培养学 生梳理、归纳、总结 能力) 2.探究学习(学生自 主学习,实践中获得 创新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 头脑风暴 探究学习 总结评价(15分钟)1.小组互相进行成果 观摩,进行讨论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4.听取老师评价,进 行记录 5.反思工作过程,选 取优秀作品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 展示并互相观摩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4.进行各小组点评, 汇总成绩,提出表扬 和鼓励,三全育人教 育 1.总结点评(梳理、 巩固知识点,提出合 理建议) 2.教学反思(引导学 生总结思考,找到差 距,弥补不足) 3.拓展创新(引导学 生开拓思维,在社会 归纳教学 教学评价表

传动系概述 教案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堂反 馈 课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备注一、汽车传动系概说 1.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 (1)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2)分类: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有: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容积液压式)、电动式 (3)组成及布置形式 (4)功能 1)减速和变速 2)实现汽车倒驶引题: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传动系是动力的传动装置。 重点介绍: ·要求掌握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

3)必要时中断传动 4)差速作用 (5)各部分功能 1)离合器: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接合,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传动系,或者使两者分开,切断传动。 2)变速器:实现变速、变扭和变向。 3)万向传动装置:将变速器传出的动力传给主减速器。4)主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加扭矩。 5)差速器: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轴。6)半轴:将动力由差速器传给驱动轮。 2.汽车传动系布置形式 ·按发动机相对于各总成的位置,汽车传动系有下列几种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Front-engine Rear-drive ·特点:是传统的布置形式,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客车采用。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Front-engine Front-drive 比较讲解重点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传动系布置形式·正确识别和分析FR、FF及其特点

·特点:是在轿车上逐渐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结构紧凑、减小轿车的质量、降低地板的高度、改善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等优点。 3)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Middle-engine Rear-drive ·特点: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布置形式。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Rear-engine Rear-drive ·特点: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车身内部布置等优点。 5)全轮驱动(nWD) 4Wheel Drive ·特点:有多个驱动桥,在变速器后加了一个分动器,其作用是把变速器输出的动力经几套万向传动装置分别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xx职业教育中心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可以初步了解汽车底盘的知识,对于她的组成及在汽车上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了解,并知道汽车底盘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及作用。 3、教学难点:底盘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面授PPT 电影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底盘在汽车中的地位及作用: 1、底盘就是汽车的基础——骨骼 2、作用:传递动力、支承与安装其她各部件总成。 二、组成: 1、四大系统: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2、各系统的作用: 三、底盘质量优劣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四、汽车底盘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五、总结本节内容,对这个学期《底盘》课程的学习提出希望。

六、布置预习作业。

第1章汽车传动系 第一节概述 1、教学目的: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牵引力、行驶阻力、附着力三者的关系;驱动形式及传动系布置形式。 3、教学重点:汽车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手段:PPT 电影图片 6、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一、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1、汽车牵引力的产生 2、汽车行驶的阻力 3、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 二、传动系的作用 将发动机经飞轮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并改变扭矩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此外,还具有改变车速、倒向彳了驶、切断动力、差速等功用。 三、传动系的形式 1、按结构与传动介质分 机械式液力机械式 静液式电力式 2、按传动比变化分 有级传动系无级传动系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 1.2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思路 (3) 1.3 EPS的研究意义 (4) 2 EPS控制装置的硬件分析 (5) 2.1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以及类别 (5) 2.2 电助力转向机构的主要元件 (8) 3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1) 3.1 动力转向机构的性能要求 (11) 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1) 3.3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9] (21) 3.4 转向器传动受力分析 (22) 4 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24) 4.1传动机构的结构与装配 (24) 4.2 利用解析法求解出外轮转角的关系 (25) 4.3 建立目标函数 (27) 5 控制系统设计 (29) 5.1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 (29) 5.2 EPS电助力电动机的选择 (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3 控制系统框图设计 (31) 结论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1 引言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汽车转向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能够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向左或者向右转弯或者直线行驶。转向装置有很多种,也一直在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发明家本茨发明汽车的初期,转向系统知识最简单的形式来转向,其机构为单纯的扶把式,没有助力,所以笨重,费力,以及行驶状态不稳定。从在原始的雏形开始,各国人士不断创新改革,到现在为止,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电子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助力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1]目前市场大部分中低档轿车采用的液压式转向器,当然电控的也很常见,所以在该种系统的转向器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遇到了瓶颈。随着人们对乘车舒适,节能,安全,稳定的期望,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先前的版本,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期待有路感的转向系统问世,所以流量阀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出现了,在不同车速下,驾驶员手握方向盘,感觉到了路感的存在,助力特性曲线描述的就是“路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液压式转向器依然存在很多缺陷,电机,液压泵,转向器,流量阀等等转向器在发动机旁的布置问题又出现了,还有就是液压油的泄漏问题越来越的突出尖锐。电助力EPS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是在纯机械转向机构的前提下,设计加装了扭矩和车速等信号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转向助力装置等[2]。所以电助力式转向器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而且节能环保,易于线性控制,所以现在很多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电助力式转向机,瞬时其成为了国际汽车工业转向系统新的研究主题,且这种系统也正在慢慢实现整车量产状态。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篇一:毕业设计汽车转向系统】 摘要 本设计课题为汽车前轮转向系统的设计,课题以机械式转向系统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及校核、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及验算 为中心。首先对汽车转向系进行概述,二是作设计前期数据准备, 三是转向器形式的选择以及初定各个参数,四是对齿轮齿条式转向 器的主要部件进行受力分析与数据校核,五是对整体式转向梯形机 构的设计以及验算,并根据梯形数据对转向传动机构作尺寸设计。在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方面。运用了优化计算工具matlab进行设计 及验算。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简单的程序语法,使设计在参数变更时得到快捷而可靠的数据分析和直观的二维曲线图。最后设 计中运用autocad和catia作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零件图以及装配图。 关键词:转向机构,齿轮齿条,整体式转向梯形,matlab梯形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of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and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firstly make an overview of the steering system. secondly take a preparation of the data of the design. thirdly, make a choice of the steering form and determine the primary parameters and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fourthly, stress analysis and data checking of th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fifthly, design of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trapezoidal data make a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teering linkage. in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the computational tools matlab had been used to design and checking of the data. the powerful computing and intuitive charts of the matlab can give us accurate and quickly data. in the end autocad and catia were used to make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parts diagrams and assembly drawings keywords: steering system,mechanica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gear rack,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matlab trapezoid

科龙汽车底盘构造课件行驶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件 第2章汽车行驶系 第一节概述 一、行驶系的分类、组成和功用 汽车行驶系一般有轮式、履带式、车轮——履带式等几种。绝大多数的汽车经常在比较坚实的道路上行使,其行使系中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车轮,因此称之为轮式行驶系,如图2-1所示。 有的汽车行驶系中直接与路面接触部分是履带,则称之为履带式,如图2-2所示。 轮式行驶系一般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四部分组成,前、后车轮分别安装在前后车桥上,车桥又通过前、后悬架与车架相连接,车架是整个汽车的装配基体,这样,行驶系就联结成一个整体,构成汽车的装配基础。 行驶系的主要作用是将传动系传来的转矩转化为汽车行驶的驱动力;将汽车构成一个整体;支承汽车的总质量;承受并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力和力矩;减小振动、缓和冲击,保证汽车平顺行驶;与转向系配合,以正确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二、行驶系的受力分析 汽车行驶系支承汽车的总质量Ga及其在前后轮上引起的垂直反力Z1和Z2。即路面对汽车总质量的支撑反力,如图2-3所示。 当驱动桥中的半轴将扭矩Mt传到驱动轮上时,通过轮胎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作用于驱动轮边缘上的向前的纵向反力——驱动力Ft。 在等速行驶情况下,驱动力的一部分用以克服驱动轮本身所承受的滚动阻力,其余大部分则依次经驱动桥的桥壳后悬架传到车架,用来克服汽车上的空气阻力和上坡阻力,还有一部分驱动力再由车架经前悬梁传到从动桥、作用在自由支承在从动桥两端转向节上的从动轮的中心,使从动轮克服滚动阻力向前滚动。于是整个汽车便向前运动。 由于驱动力是作用在驱动轮边缘上的,此力对车轮中心产生的反力矩力图使驱动桥壳旋转,从而使得车架连同整个汽车前部都有向上抬起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前轮上的垂直载荷减小,后轮上的垂直载荷增大。同理,汽车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由车轮经车桥和悬架传给车架,迫使汽车减速或停车。由此力形成的反力矩传到车架后,也有使汽车后部向上抬起的趋势,其结果使后轮上的垂直载荷减小,前轮上的垂直载荷增大。 汽车在弯道上或横向坡上行驶时,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侧向力,此力也是由行驶系传递和承受的。 第二节车架 一、车架的作用 汽车车架俗称大梁,它是跨接在前后车桥上的桥梁式结构,是整个汽车的基础,其上装有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前后桥和车身等总成和部件。车架的作用是使各总成固定在它的上面,使之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并承受和传递力和力矩。

汽车主动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

汽车主动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 摘要:随着汽车性能的逐渐提升,人们对汽车驾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操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汽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汽车的 相关性能满足人们对汽车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 保证汽车具备一定的操作灵活性,还能够保证汽车在驾驶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探究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设计流程,如何能够更好的对汽车 主动转向系统进行控制,是当前汽车转向系统设计相关负责人员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相关概念,探究如何进行更好的 设计和控制,从而提高人们驾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汽车;主动;转向系统;设计;控制特性 引言: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设计是基于智能化技术和机械技术应用下发展出来 的汽车智能化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的设置,可以保证驾车的舒适性,在一定程度 上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实用性能。由于传统的转向系统不具备主动性,汽车在速度 较低进行转向的过程中,需要驾驶人员转向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在高速进行转向 的过程中,由于转向的灵敏度增加,所以导致驾驶员给予很小的转动动作,就可 以保证转动的角度相对较大,从而使整个汽车的安全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因此 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使汽车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并且也不能够保证驾驶人员和 车内其他乘客的安全,所以,在汽车中设置主动转向系统是当前改善汽车性能的 重要措施。 一、主动转向系统与传统转向系统相比具备的优点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智能主动转向系统具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第1个方面是由于传统的转向系统必须驾驶人员实施一定的操作,但是可 能会由于驾驶人员出现疲劳驾驶或者分神的现象,在应该转向时没有进行转向操作,从而引起交通事故以及危害人身安全。而主动转向系统可以根据驾驶的实际 情况保证转向系统在应该转向时进行转向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车的 安全性。同时两种转向系统在转动角度方面的对比也体现出了主动转向系统的优势,例如在低速行驶的过程中,传统转向系统的转动方向与方向盘的转动方向不 一致会增大转动的角度,而主动传动系统中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电机的转动 方向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转动的角度。在高速行驶时,由于 传统转动电机的方向和方向盘的方向一致,所以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较小时,汽车 转动的角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增加了危险性,而主动转动系统中,转动电机的方 向在高速行驶时会和方向盘的转动方向不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人员,转动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因此也间接的提升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第2个方 面是主动式转向系统和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在纠正转动方向时也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主动式转向系统,能够保证汽车在直线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稳定,并且通 过计算的方式计算出相应的车速,以及通过车轮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车辆上的 转向轮是否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而传统的转向系统必须人为设置相应的传动方向,并且还需要根据行车经验判断车辆的转动角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行 驶的安全性。总而言之,主动转向系统与传统转向系统相比,不仅能够保证汽车 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帮助驾驶人员进行危险的判定,从而保证驾 驶人员的安全。 二、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设计 要想明确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实际设计方案,必须要了解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