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摘要】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新形势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师生双向互动,沟通学生情感;结合历史事实,激发学生情感;注重积极体验,拓展学生情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新形势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重点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中心所在。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积极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突显,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得到重视,那么应该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
一、师生双向互动,沟通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配合默契、教学相长。为此,我们
可以这样做:
(一)以爱结情。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依恋和敬佩。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使学生因对教师的感情深厚而认真学习历史课,所以在课下我会经常和学生谈心,深入他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学生和我越来越亲近,上课时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二)以情明理。俗话说,”晓之以理”必须由”动之以情”相辅佐,“通情”才能”达理”。在课堂教学中,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多从自身检查;树立班级榜样,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明白事理,激发良好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一般将问题分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尽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多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好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保持着肯定的情感体验和坚强的毅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自身积极的学习热情。要达到这种趣味性,我在日常备课中非常注意,精心备课,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结合历史事实,激发学生情感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学科中府拾即是的情感态度也价
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是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学科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于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传统,树立新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如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写就是史学巨作《史记》;范缜在反对者的围攻中发表了《神灭论》;曹雪芹在贫病和饥寒中创作了《红楼梦》;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了二十七个春秋撰写了《本草纲目》;马克思在饥寒交困中写下了《资本论》,等等。他们为了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艺术,追求进步,耗尽了毕后心血。教学中,运用这些事例,可使先人的光辉业绩,强烈地牵动着学生的缕缕情思,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理智之光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沿袭下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受到深刻的理智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上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很有好处。例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而视死如归,陈玉成为反抗压迫而英勇就义,岳飞的”精忠报国”,刘胡兰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的高风亮节,垂范后世。他们的光辉事迹,都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极好素材。
三、注重积极体验,拓展学生情感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解释的,正所谓历史包含历史人物、地理地貌、风俗习惯、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等,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解释,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真实和深
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它毕竟是学生自己的认识,来自学生内心的体验,所以应该多鼓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例如:快乐、舒适、幸福等肯定性情感体验,恐慌、焦虑、痛苦、惊吓等否定性情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爱心、同情心体验,这是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的一面,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反应。讲完中国近代史,我充满感情地这样总结:“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一部斗争史、一部探索史,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国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中国最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样,通过学习历史达到振兴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就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理智与情绪的和谐。为了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大染坊》最后一集。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走向,揭示民族资本家的艰难生存过程,使学生在活生生的剧情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实发展的艰难状况,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成败与国家的兴亡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正所谓”国不富则民不强”,从而激发青年学生为振兴祖国和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图强的精神。再如:讲《甲午
中日战争》一课中牺牲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把学生的思绪牵引到那个时代的那个场景,通过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其中的内涵,就可以将悲剧上升到对民族情感的激发上。
总之,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要认真贯彻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 科教文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