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3系统中财务会计的关系

R3系统中财务会计的关系

R3系统中财务会计的关系
R3系统中财务会计的关系

联想集团

R3/CO管理会计[成本中心规划]

R3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有关费用的各种业务,主要内容有:建立维护各种主数据、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分摊及分配、费用的调整、内部订单的处理、费用报表的查询等,本课程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报表的查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

税务机关股

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

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

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

CO 中的业务与总帐(FI )密切相关,所有CO 中的操作基础都来源于总帐并最终反映到总帐中,CO 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分摊,有关生产成本的操作参见其他相关教材。如下图:CO 中的业务

CO (controlling )业务

由上图可以看出:

1、总帐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日常报销的费用和通过生产订单发料的生产耗用。

2、总帐中发生的费用通过成本中心、订单等费用归集载体反映到CO 中,并体现为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与生产无关的费用

3、与生产无关的费用即一般性的费用,它是费用的终点;而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则进行进一步的流转,通过生产订单的结算将其资本化,最终通过销售订单进入损益

4、本课程中的费用核算、分配主要是指与生产无关的费用(Overhead )。

业务流程总览

(一)、进行费用的核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具体内容:

1、建立和维护主数据,主要包括:建立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利润C O

中心组、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组、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组

2、费用的计划和预算:包括作业价格的计划、统计指标的计划

3、费用的分摊和分配:包括基于作业的分摊

4、费用的调整:指重过账行项目的调整

5、内部订单的处理(了解)

(二)、流程图及说明

1、DC-070(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纪录),DC-071(维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主

纪录)、DC-080(维护内部订单),请见附件

流程图说明:DC-070

1)、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主数据是SAP系统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用于内部核算和内部管理。

2)、主数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建立。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动或业务的调整,需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使费用能真实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能正确反映对应事业部的损益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一旦有业务在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发生,就不能删除主数据,只能在系统中冻结相应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

4)、通过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的报告,可以详细分析对应部门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对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分组非常重要。

重要概念:

1)、成本中心(Cost center)

成本对象(Cost object)的一种。在成本控制范围(controlling area)内独立收集成本的组织单位,并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可以按功能的需求、分配标准、提供作业和服务的不同、物理地点和负责区域来定义成本中心。通过成本中心可以区分相关区域发生的费用(Cost determination function)和监控不同组织费用的发生情况(Cost controlling function)。联想的成本中心与有编号的部门一一对应。(参见附件-成本中心标准层次)2)、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

利润中心是出于内部控制目的的反映收益导向的组织单元。可以通过用销售成本和期间损益分析利润中心的经营成果。联想的利润中心对应子公司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参见附件-利润中心标准层次)

3)、成本中心组(Cost center group)

多个成本中心的集合。

4)、利润中心组(Profit center group)

多个利润中心的集合。

主要活动:

1)、创建/修改/冻结/删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申请(DC-070-010)- SAP系统外操作

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数据不能满足业务处理需要时,会提出创建和修改的申请。

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不适用于业务处理时,会提出冻结或删除主数据的申请。

2)、审核(DC-070-020)-SAP系统外操作

对所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决定批准与否。

3)、创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DC-070-030)

批准创建申请后,建立相应主数据。

4)、创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DC-070-040)

对不能指定到存在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创建新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

5)、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分配给相应的组(DC-070-050)

完成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利润中心和利润中心组的匹配。

6)、确认利润中心相关的分配(Assignment)(DC-070-060)

与利润中心相关的主数据如成本中心,物料主数据指定给利润中心。(在修改利润中心主数据后)

7)、修改/冻结/删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数据(DC-070-070)

修改主数据中已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属性。

对已有业务发生的主数据冻结。

对无业务发生的主数据可在系统中删除。

8)、指定相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DC-070-080)-SAP系统外操作

拒绝创建和修改的申请,并指定相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给申请者。

流程图说明:DC-071

1)、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是费用分摊用到的两类主数据。

2)、通过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可以明确费用发生的具体业务,追踪到费用发生的最原始状态。如用车队的车用了多少公里,房屋占用了的面积。这些信息是通过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这两个载体反映在系统中的。

3)、作业类型主数据可以用于基于作业的费用分摊方法或产品成本核算中的间接费用的分摊。统计指标主数据主要用于分摊(Assessment)和分配(Distribution)的方法。

4)、通过在系统中创建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可以进一步细化费用核算和费用控制,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

重要概念:

作业类型(Activity type)

用来描述成本中心耗用作业量(费用的量化)的主数据,通常是用单位来衡量的。

统计指标(Statistical key figure)

统计指标表现为成本中心、内部定单中的统计值。通常以数量、时间、面积等为单位。系统会通过统计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应分摊的费用按此比例分摊到应承担费用的部门。

主要活动:

1)、创建或修改/删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的申请DC-071-010- SAP系统外操作

根据费用分摊的需要提出创建和修改主数据的申请,或者对业务已不适用的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提出删除申请。

2)、创建统计指标DC-071-020

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单位及分配的方式

3)、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类型43)DC-071-030

创建的作业类型是与次级成本要素相连,但次级成本要素在系统中不存在,需要首先创建。

4)、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组DC-071-040

次级成本要素无法赋给存在的成本要素组

5)、将次级成本要素赋给相应的成本要素组DC-071-050

次级成本要素应归属于相应的成本要素组

6)、创建作业类型,选择相应的作业类型DC-071-060

根据申请创建作业类型

7)、赋给相应的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组DC-071-070

作业类型/统计类型应归属与相应的组

8)、指定业务处理相应的主记录DC-071-080- SAP系统外操作

审核人不批准创建和修改作业类型/统计指标的申请,需指定主记录处理发生的业务。

9)、修改作业类型DC-071-090

根据申请修改或删除作业类型主数据。

10)、修改统计指标DC-071-010

根据申请修改统计指标主数据。

流程图说明:DC-072

1)、通过输入成本中心消耗的作业的方式,完成费用在各成本中心之间的分配。

2)、在系统中维护作业的费率后,每日由指定的部门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耗用的作业量,系统即可根据耗用的作业量和这种作业的费率相乘得到成本中心实际应负担的费用并记入该成本中心,同时相应减少分出部门的费用。

3)、费用项目在作业类型主数据中维护。本流程适用联想车队的用车分摊、LCS会议室、文印室使用费等。

重要概念:

作业费率(Activity price):单位作业的价格。

主要活动:

1)、确定并批准作业费率(DC-072-010)-SAP系统外操作

制定作业费率

2)、选择成本中心,输入作业费率(DC-072-020)

输入相应成本中心对应的作业的作业费率。

3)、输入/修正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30)

随时输入成本中心耗用作业的耗用量。

4)、截止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40)-SAP系统外操作

防止对月末结帐产生影响,在约定的时间截止输入成本中心实际作业。

5)、费用分析报告(DC-072-070)

通过费用报告分析分配结果。

6)、调整成本中心费用(DC-072-080)

对认为分配不恰当的费用项目或成本中心进行调整。

流程图说明:DC-073

1)、通过在CO 中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的方法,实现合理的费用归集,满足内部费用控制的需要。

2)、一般而言,由部门代付的费用,用分摊、分配的处理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用于内部管理,但出于不同的管理目的可采用不同的的处理方法。如某部门对某项费用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则采用分配的办法,若不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而且关注其分摊出去的金额,则采用分摊的办法。

3)、所有的费用处理均在CO 中完成。两种处理的方法都需要在系统中事先设定循环。所有费用分摊、分配的原则都需要在循环中进行维护,如果采用统计指标、作业等因素作为费用分摊、分配的权数,则需要在系统中输入各成本中心的统计指标值、作业消耗量等,如果不用统计指标、作业类型分摊费用,则可在循环中直接设定分摊、分配的原则(如按固定

百分比、固定份额或实际分摊费用的值等),直接运行循环作费用处理。

重要概念:

1)、费用分配(Distribution)

将一个或多个初级成本要素的值在一个或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划转的方法。须事先建立循环,可通过输入统计指标值、作业量或直接录入相关比例,将发送方的初级成本要素值逐一分配给接收方。

2)、费用分摊(Assessment)

将一个或多个初、次级成本要素的值汇总打包后通过次级成本要素在一个或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划转的方法。须事先建立循环,可通过输入统计指标值、作业量或直接录入相关比例,将发送方的次级成本要素值分摊给接收方。

3)、循环(Cycle):用于费用分配的批处理程序。建立循环后,费用的发送方和接受方、分配的原则、分配的成本要素、跟踪因素等。通过运行循环,可以实行费用在不同成本中心的分配。

4)、初级成本要素(Primary cost element):在FI中与成本会计相关的费用在CO中纪录为初级成本要素,初级成本要素要求有指定的成本对象,如成本中心、内部订单,这样,在FI中记账的成本将会立刻反映到CO,在费用分配时反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费用科目。

5)、次级成本要素(Secondary cost element):仅在CO中使用,他们没有相应的FI总账科目,并且仅在CO中定义。在费用分摊时反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费用科目。

主要活动:

1)、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类型42)(DC-073-010)

为分摊(Assessment)而创建的成本要素,类型42仅适用于次级成本要素间的分配。

2)、输入统计指标值(DC-073-020)

各成本中心的实际耗用量,如耗用的面积,时间等。系统将根据耗用的比例将实际放生的费用按比例分配到个成本中心。

3)、创建费用分摊/分配循环(DC-073-030)

建立循环,以确定费用分摊的规则。如分出方可以是成本中心某项或多项成本要素的实际过帐金额、固定金额、固定比率等。

4)、测试运行(DC-073-040)

测试运行循环,查看循环设置和运行后的费用分摊的结果是否有错。

5)、修改费用分摊/分配循环(DC-073-050)

如试运行后出错,应查找错误原因并相应修改循环。

6)、正式运行(DC-073-060)

测试运行无误后,正式运行。

7)、费用分析报告(DC-073-070)

通过报告检查分配后的结果。

8)、调整成本中心费用(DC-073-080)

认定费用归集错误,通过重分配和调帐等手段调整成本中心费用。

流程图说明:DC-074

1)、费用计划和预算在年初经企划办审批后录入系统。

2)、系统在年初可建立两个费用计划的版本,一个记录年初计划的状态,另一个版本记录年中不断修改的状态。年终通过两个计划版本的比较,可以分析费用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费用计划和预算跟踪各成本中心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

3)、联想的费用预算到初级成本要素,因此借用费用计划细化费用预算,成本中心的费用计划的年度总额与年度费用预算相等。今后各部门的费用的计划、预算都应细化到成本中心/初级成本要素一层。

重要概念:

主要活动:

1)、各部门制定本年度费用计划(DC-074-010)SAP系统外操作

根据需要计划到小部门并在事业部层进行汇总。

2)、领导审批(DC-074-020)SAP系统外操作

批准计划/预算申请

3)、修改计划(DC-074-030)SAP系统外操作

对不予批准的部分做必要修改

4)、选择计划参数者文件(planner profile)(DC-074-040)

计划者参数文件确定计划的范围、计划文件格式等。

5)、选择版本“0”(DC-074-050)

版本“0”适用于整个财政年度的计划,在此版本上可修改计划。

6)、输入/修改成本中心费用计划(DC-074-060)

审批后的数据录入系统。

7)、将版本“0”的数据复制至版本“1”(DC-074-070)

版本“1”记录最初的计划情况。

8)、锁定版本“1”(DC-074-080)

保留年初计划在版本“1”中,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用版本“0”。

9)、输入/修改各成本中心总预算值(DC-074-090)

预算针对成本中心,是该成本中心年计划之和。

10)、成本中心费用计划/预算分析及报告(DC-074-100)

通过报告分析费用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11)、在版本“0”中追加或减少成本中心计划值(DC-074-110)

计划修改时只在版本“0”中完成。

12)、相应在成本中心中追加或减少预算值(DC-074-120)

因预算值是由计划汇总而来,增加和减少计划值时应同时增加和减少预算值。

13)、年终决算(DC-074-130)SAP系统外操作

年终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各成本中心作考核。

流程图说明:DC-080

1、出于项目管理的需要通过内部订单归集一些特订的费用,如大型市场活动、大型会议等。

2、内部订单分为统计型、非统计型内部订单,统计型内部订单仅用来归集费用,不能用来结算,非统计型内部订单可用来结算。

3、现阶段统计型内部订单用于各个子公司,非统计型内部订单仅用于LAS。

重要概念:

内部订单(Internal order):

成本对象(Cost object)的一种,非统计型内部订单可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统计型内部订单则不能独立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

主要活动:

1)、各部门提出创建、修改、删除内部订单的申请(DC-080-010)-SAP系统外操作填写内部订单申请表

2)、指定业务处理相应的订单(DC-080-020)SAP系统外操作

不批准时需指定相应的订单

3)、创建次级成本要素(DC-080-030)SAP系统外操作

对非统计型内部订单需要建立结算的次级成本要素(类型21)

4)、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组(DC-080-040)

若创建的次级成本要素没有已经存在的成本要素组,则需创建

5)、将次级成本要素赋给次级成本要素组(DC-080-050)

6)、创建内部订单及结算规则(DC-080-060)

创建非统计型的内部订单需要建立结算规则,即订单结算后如何分配到成本中心中去。

7)、创建统计型内部订单(DC-080-070)

创建的同时将内部订单的性质指定为统计型

8)、下达订单(DC-080-080)

订单下达后才可以在订单中发生费用

9)、察看、结算内部订单(DC-080-090)

在订单中录入费用后,可以察看内部订单费用情况,对非统计型内部订单可以进行结算10)、内部订单冻结(DC-080-100)

订单执行完毕后可以将其冻结,冻结后订单中不可以在发生费用

11)、内部订单的修改/删除(DC-080-110)

对于错误的内部订单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没有业务发生时可以)

联想集团基本操作案例:

(一)、维护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组

1、维护成本中心:

创建LCS台式电脑产品部下的9999999成本中心

操作路径:业务代码KS01,路径如图

必输字段:成本中心-可随便取,有效期-可根据需要取

选输字段:参照

注意事项:可选择已经存在的成本中心直接拷贝

回车或选择

必输字段:名称、描述、成本中心类型(管理、研发、销售等)、层次结构、业务范围、利润中心

选输字段:负责人员、部门

注意事项:指示器、地址、电话、历史选项中可输入一些相关的信息,都为可选字段。存盘退出,系统下方显示成本中心已经创建

修改利润中心

路径:

输入成本中心代号回车

可以修改显示为白色的内容,例如将名称和描述都修改为KOU 存盘退出

显示修改:路径同上

必输字段:成本中心、成本控制范围

选输字段:从修改日、修改者

回车

点击

双击

再上图中双击说明或点击所有已作修改选择说明双击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修改的信息

点击所有已作修改

将所有修改的信息都做了列示

显示成本中心:路径同上

必输字段:成本中心

回车

所有信息仅可以显示,但不能修改

删除成本中心:路径同上

注:删除成本中心仅适用与此成本中心尚未发生费用,如果已经有费用发生,则该成本中心无法删除,只能将其冻结。

必输字段:成本中心、有效期

选输字段:后台处理、测试运行

注意事项:在实际删除前先进行测试运行

请注意!

表明该成本中心可以被删除,返回后去掉测试运行选项,选择运行,则该成本中心被删除

选择是

对于批量的成本中心修改、显示、删除等可以选择汇总处理功能

汇总处理:

修改-路径如下

选择修改

可选择成本中心范围、成本中心组、所有成本中心或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变量

如图:可选择将屏幕中输入的内容储存为一个变量。

报告参数:输入成本中心的有效期、清单变式控制显示的屏幕格式

点击

选中

可以直接修改屏幕中显示为白色的内容,或者选中点击主文件数据,可修改更多的信息

汇总显示:路径同上

输入内容同上

回车

删除:操作路径同上

录入相关内容,选择测试运行

因1310003没有业务发生,故可以被删除,但1310001,1310002因有业务发生,故无法删除,退出后将测试运行选项去掉,即可将1310003删除

2、维护成本中心组

创建:路径如下

点击进入

必输字段:成本中心组名称-可以随便取、

选输字段:参照

注意事项:可选择已经存在的成本中心组直接拷贝

回车或点击如图标志

点击

输入说明

点击值

输入成本中心代号

并回车

则7777777、8888888两个成本中心指定到了AAAAAA成本中心组中。存盘退出

修改:路径同上

输入成本中心组的名称

回车后可修改相关字段内容

显示:路径同上

回车后显示成本中心组的构成

3、维护利润中心

将在PCA(利润中心会计)培训资料中作详细介绍。

(二)、维护初级/次级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

1、维护初级/次级成本要素:单个处理过程

路径如下:

建立初级成本要素:

因初级成本要素对应FI的费用科目,故建立初级成本要素前必须在总帐中已经存在对应费用科目。总帐费用科目的创建请见会计科目操作教材

现在总帐中已经新建了一个费用科目:4444444

论会计与税法的关系

论会计与税法的关系 从静态角度看,会计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以便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系统;从动态角度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合理的做出判断与决策,而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会计与税法相辅相成,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为经济活动服务,但由于许多原因存在不同。会计与税法既相互联系有存在差异。 会计与税法相互联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是税收的基础,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受税法的影响。会计信息提供的收益、利润、资本、收入等资料是税额计算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在会计信息与税法不一致的情况下,税法才通过纳税事项的差异做相应的调整。会计准则的制定受税法的影响。税法优于会计法。具体来讲,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考虑税法对收益和费用处理的规定,特别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需要充分体现税法的要求,不允许在税收征纳上会计准则与税法相违背。税法优于会计法,两者存在差异时,以税法的规定为准。 其次,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会计准则的服务对象实质为企业所有者,服务于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以保障和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因此在会计核算上要求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务成果,以便于所有者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税收法规的服务对象则直接体现为国家服务,但最终通过国家再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每个纳税人都属于公共利益服务对象的组成部分。国家是所有者利益的代表,所以说会计准则与税法都是共同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但由于会计与税法主体的不同,目的的不同,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会计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方面存在不同,会计规定注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货款的结算,在收入确认与费用时,采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发出,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要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确认收入。税法侧重于货款的结算和发票的开具等法律要件是否具备。从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税负等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现,不考虑收入的风险问题。另外税法还对一些收入进行减免,例如购买国债所获得的收益。因此,企业必须依据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与反映,再根据税法计算纳税。 由于会计与税法直接存在的差异,复杂了企业的核算,在日常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目前,人们正通过加强会计与税收的制度协调,增强部门沟通;强化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方法的协调等方法是二者日渐趋同。但由于两者目的不同,主体不同,会计与税法虽然正在相互融合,却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构成会计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它 是研究和说明会计活动的理论,也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反映客观经 济活动的理论。会计理论一般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和 审计理论等内容。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 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 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理解水平。因为会计理论 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 究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 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 范围以及因为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 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 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 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绝大多数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 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实行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 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 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持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 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实行。会计假 设对于实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 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 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摘要: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变革过程当中,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了也越来越大,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税法体系逐渐独立完善的必经之路,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差异的协调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对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用实证分析法论证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阐述了过度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处理会计与所得税差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 第一部分引言 从古至今,会计与税收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始终紧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统一到彼此分开,再到两者的联合发展,然后到今天为止的根据两者本身规则发展完善的过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环境的主要动力,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囊括管理层、投资人等提供保证准确完整可信,可供决策的财务报告;此外,企业还应按照税法的规定来承担缴纳税负的责任。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企业应遵循这两个不同的法律规定履行其义务。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会计和税收体系正逐步慢慢地与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税收标准惯例接轨。财政部06年发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07年1月1日开始在国内上市公司执行,其中具体准则在2014年又发布了3个,所以一共41个。 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从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加强税收征管部门和会计政策制定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了在会计核算和税收等方面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投资策略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让社会资源分配结构更加完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使之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状态。然而,由于企业和国家奉行目标之间的本质差异,导致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 针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会计制度体现其灵巧性,但税法具有强制性,国家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纳税义务,他要求体现统一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使会计和所得税法之间有所互异,为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协调

财务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理论一、会计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概述 按照着名会计学家亨得里克森的观点,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 工作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 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 大家普遍认为会计理论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体系,要么是来自对会计实务的抽象、归纳和概括,要么是由少数抽象的基本概念演绎而来。对会计理论作用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种不同 的观点。 第一种为规范会计研究者的观点,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预测和指导会计实务;另一种观点为实证会计研究者所支持,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与预测。 规范会计研究者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预测和指导会计实务,其典型观点可以从 AAA(1966)中找到。 AAA在1966年颁布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 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作用与定位 1、、、,三者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 2、财务会计要素及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 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 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FASB曾作了如下精彩而具有代表性的描述:“通过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方向,促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财务及相关信息的提供,有助于发挥资 本和其他市场的职能在整个经济中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预期这一概念框架将能为公众的 利益服务”。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类似于一部会计的宪法,是一切的目标指引方向,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评估已有的质量,保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 冲突,确保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而且还能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并为其制定指明方向。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使 用者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而定期对会计准则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 研究,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 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3、在缺乏的领域,起到指导会计实务的基本规范作用。即面对经济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在缺乏相关对该业务进行规范时,可以作为替代性的规范文件。 4、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 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具体地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评估并据以修订既有的会计准则 它可以用来定期对业已制定的会计准则的质量进行评估,看其是否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 辑相一致(如会计要素的定义是否得到贯彻、确认和计量的结果是否符合会计目标等)。 (二)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 有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有了方向。只有以概念框架为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才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方式进行。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正文: 税收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会计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与会计的联系更加紧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成为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会计制度与税收的处理不仅是税务部门与企业的重要工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处理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既是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设计的理论问题,又是征纳双方确定征纳税额和反映会计信息的实践问题。 一、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 会计制度就是“处理会计业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即凡是与会计有关的规则都应列入会计制度范畴。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导致其产生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目标、要求和原则不同。 1、会计准则和税法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和税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新准则第一句话就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会计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其根本点在于让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的可能性。而税法则是以课税为目的,要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足额、及时的上缴。同时它也发挥一些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还要为方便征收管理考虑。总结大全/html/zongjie/ 2、会计准则和税法所遵循的要求和原则不同 (1)谨慎性要求 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当合理预计。而税法的确定性原则要求可扣除费用是已经发生的,金额是确定的。会计对收入的确认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努力抬高门槛;而税法却对收入划出一个尽可能广阔的范围,防止漏网之鱼。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就是企业应当重视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税法却是尊重业务实质但更看重其法律要件。 (3)相关性要求 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会计作为岗位大类,细分为很多职能的会计工作。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就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做出比较,让大家能对二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税务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吧~ 关键词: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就是说,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帐簿或报告之中。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而税务会计则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 2、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 3、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 4、核算原则不同。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法则主要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 怎么样,现在大家对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小伙伴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校园招聘中关于相关岗位~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https://www.doczj.com/doc/a18673257.html,/knowledge/articles/56710e3d0cf2c053fb9fb32c

联想集团财务会计系统概述

联想集团 R3/CO管理会计[成本中心规划] R3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有关费用的各种业务,主要内容有:建立维护各种主数据、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分摊及分配、费用的调整、内部订单的处理、费用报表的查询等,本课程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报表的查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 税务机关股 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

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 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 CO 中的业务与总帐(FI )密切相关,所有CO 中的操作基础都来源于总帐并最终反映到总帐中,CO 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分摊,有关生产成本的操作参见其他相关教材。如下图:CO 中的业务 CO (controlling )业务 由上图可以看出: 1、总帐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日常报销的费用和通过生产订单发料的生产耗用。 2、总帐中发生的费用通过成本中心、订单等费用归集载体反映到CO 中,并体现为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与生产无关的费用 3、与生产无关的费用即一般性的费用,它是费用的终点;而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则进行进一步的流转,通过生产订单的结算将其资本化,最终通过销售订单进入损益 4、本课程中的费用核算、分配主要是指与生产无关的费用(Overhead )。 与生产无关的费用 生产成本 与生产有关的费用

企业会计规章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文件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税法中的公允价值 税法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方法〉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2003年1月23日第十一条规定:“本方法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公平成交价值” 会计 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劳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假如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应比照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假如该资产和与其相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按其所能产生的以后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 所得税的核算——永久性差异和时刻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

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可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 时刻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刻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刻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 ——应纳税时刻性差异是指以后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刻性差异 ——可抵减时刻性差异是指以后能够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刻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核算要紧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阻碍会计法。企业应当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选择采纳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纳,不得随意变更。——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刻性差异对所得税的阻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企业依照当期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系统的财务会计结构

系统的财务会计结构 系统的财务会计结构2007-02-02 21:55:36是德国思爱普公司(,)推出的企业资源计划(,)大型系统集成管理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结构的变化,并且使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这种趋势推动了产品和业务流程的革新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与控制工作。时效性的决策必须基于不断地提供实时的信息。系统提供包括所有业务领域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集成的解决方案,它是基于三层(可扩至多层)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支持多币种(可同时使用多达三种货币作为记帐和结算的本位币)多语言(种国家语言)的完整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主要由财务会计()、财务控制()、资产管理()、销售与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工厂维护()、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行业解决方案()等功能模块组成。而财务会计、金库、管理会计、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构成了整个集成系统的核心部分——财会子系统()。产品以其强大功能、高度集成性、实时性、灵活性、开放性、可靠性以及国际普遍适用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并占有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阔的软件市场。包括长虹、康佳、海尔空调、李宁公司、小天鹅、联想集团、中化、中航油在内的数十家企业先后采纳了公司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应用解决方案。年,公司其Ⅱ的软件销售收入达到了亿美元,荣获当年软件销售市场第一名。 系统的集成性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它不仅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内部集成,同时也在系统内的所有模块之间

集成。在物料()、销售()等模块进行业务操作的同时,系统自动同步生成财务凭证。这样省去了传统的大量的收集、整理、制单的基础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与由此而产生的差错,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与分析数据。 由于系统高度集成性,数据实时更新、共享,横向上,企业管理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信息都可由系统中方便的取得。而且只要权限许可,原则上任何人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得到所需要的最新信息和数据,而不再需要专人整理汇总上报工作;纵向上,对一个集团来说,可随时随地获得跨公司、跨区域、跨部门的最新管理分析数据,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高信息利用率,方便快捷地进行分析决策。与传统的专用财务软件不同,系统不仅能对已发生的业务进行事后的核算,更重要的是能对实际业务进行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评估。

某公司财务会计系统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docx

计划汇总 办事处 清资清债 验收审核 证券业务 采购价格审计 调拨 地区物业 工程预决算复审 总复核 总复核 主仓仓管员 预决算委托外审 总出纳 出纳 分仓仓管员 专项审计 项目/工程 票据管理 总帐 收入/成本 票据稽核 明细表 费用/往来 系统维护 商品售价会审 存货/土地 收入/现金稽核 积压物品处理 固定资产 往来/固定资产 自用品定额确定 合同会审 存货/成本/费用 票据管理 收银员管理 税务 合同会审 档案管理 税务 副总裁——财会海口办/资证部 经理 资材部 经理 综合分部 物业 审计部 经理 财务部 经理/副经理 景点核算 收银管理

预算预算 评价评价 考核考核 各岗位职责说明 职务:财务副经理 姓名: 岗位职责: 1、管理、协调、督促、指导各财务人员做好各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培训、考核; 2、公司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建立、健全; 3、对公司原始凭证、记帐凭证进行审核; 4、资金计划编制,资金筹措,现金流量分析;督促财务主管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5、汇总编制公司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状况分析,审定公司每月财务状况说明书; 6、督促财务主管及时、准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审定公司会计报表; 7、督促财务主管及时、准确进行纳税申报; 8、组织、督促财务主管及时按要求开展财产清查、盘点工作; 9、督促财务主管做好公司会计档案、财产权证的管理工作;

10、督促相关财务人员做好重要票据管理工作; 11、指导收银主管做好收银员管理工作; 12、指导财务主管做好营运高峰期间收款工作; 13、指导系统维护人员做好会计电算化系统、收银系统硬件、软件的维护工作; 1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工作; 15、协调银行、税务、物价、财政、审计、合作局、外管局、司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物所等部门做好相关工 作; 职务:财务副经理 姓名: 岗位职责: 1、管理、协调、督促、指导公司本部财务人员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本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2、对公司本部相关原始凭证、记帐凭证进行审核; 3、公司本部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状况分析,按月编制公司本部财务状况说明书; 4、及时、准确编制公司本部会计报表,审核公司景点、酒店会计报表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固定资产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2011-1-10 11:33齐洪涛【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固定资产的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虽然会计与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定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两者的实质应当是一致的。会计与税法都没有对固定资产的起点金额作出规定,给予了企业很大的职业判断权限。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计量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由此可见,会计和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二)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 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差异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税法对于外购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并无特殊规定,因此,对于会计确认为当期损益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此时企业应当记载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然后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或者处置出售固定资产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 额。 例1:2008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总计900万元,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设备运抵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3008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08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9767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假设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000×(P/A,10%,10)=5530140(元) 借:在建工程5530140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制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会计学分支。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税务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着质的继承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种种不同,因此,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曾提出二者分离的观点。在西方国家,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1.核算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对纳税人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将其报送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债权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而税务会计则是通过对企业涉税活动的反映和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使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又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 2.核算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但会计人员基于自身的理解或情况的特殊性,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以致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方法灵活性和会计准则、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其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有悖于税法规则。 3.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对纳税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纳税事宜,都要通过财务会计进行核算与监督,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产与特定行为目的、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对纳税人与税收无关的业务不予核算。

02第2章集成的财务会计系统

02第2章集成的财务会计系统

第2章集成的财务会计系统 第1节销售开票................... 一.发票的结构 ............... 二.开票方式 ................. 三.财务会计过账 ............. 四.折扣和折让 ............... 1,贷项凭证.................. 2,取消原票重新开具发票 ..... 3,贷项凭证与重新开具发票结合 五.退货 ..................... 六.返禾〔 ................... 七,收入的确认.............. 第2节销售发货.................. 第3节采购收货.................. 第4节发票校验.................. 一.输入发票 ................ 二.财务会计过账 ............ .. 8 10 12 12 1 3 17 .1 9 20 21 23

1,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 2,发票晚干收货(货到票未到I)3,发票早干收货............. 三.增值税 .................. 四,收货成本. (23) 23 24 29 30

第5节其他收发货 第6节盘点......... 一,盘点的方法..... 1,定期盘点..... 2,持续盘点..... 3,循环盘点..... 4,抽样盘点..... 二■盘点的阶段..... 1, 盘点准备..... 2,盘点........ 3 _ 盘点结果分析 第7节估价.........3 1 34 34 34 34 34 35 35 35 36 36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认为该经济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有逆向选择即一些人掌握了另外乙烯二所没有的信息,另一种则是道德风险即交易中的一些人不能观察到另外一些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到各方利益的行为。 书中所讨论的基本点是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会计信息不对称意味着投资者最终会同时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比较及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比较及分析 摘要: 会计准则与税法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且存在诸多的差异。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在核算内容、涉税事项处理方法上均有不同之处。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增加纳税人遵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成本及难度。本文在依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的差异,并举一简单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 成因目标要素原则存货 会计准则是国家依法规形式制定的,用来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反映会计管理活动的依据;税法是调整国家和纳税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依据。这就必然存在诸多差异。 一、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的成因 会计和税法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会计制度规范的是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会计能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需要。税法规定了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人的征税行为,体现的是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同 税法和会计准则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但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税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国家与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国家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要求,对会计准则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因为两者的目标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依据其权利制定税法时税收具有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据税法对经济义务进行税收分析;政府的无偿征税行为着重考虑税收收入的实现、及时和确定,对成本范围标准和诸处范围限制;税法的固定性表现为税法统一,各税种税制要素确定,不需考虑适应不同经营范围、对象和经营管理方式下

财务与税务的关系

财务与税务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 计学科范畴。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他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 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 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帐簿或报告之中。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1、核算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对纳税人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将其报送 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债权人、投资者的决策提 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而税务会计则是通过对 企业涉税活动的反映和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使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又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 2、核算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程序的 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但会计人员基于自身的理解或情况的特殊性,对某些 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以致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方法灵 活性和会计准则、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税收法规,按 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其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有悖于税法规则。 3、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 金变动情况。对纳税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纳税事宜,都要通 过财务会计进行核算与监督,以满足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 需要;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 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 产与特定行为目的、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 活动,对纳税人与税收无关的业务不予核算。

如何构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如何构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理论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 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都包含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之内,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方法、会计要素、会计检验等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政策、会计基本准则等理论;财务会计环境理论,主要探讨对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二、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 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认清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该尽量明确和单一,以期可以更好的指导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准则的指导与选择。目前,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因为

财务会计目标与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应该体现会计环境的要求,决定会计对象,反映会计本质。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等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该是为管理型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具有特殊性:财务会计目标介于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之间,可以称之为双目标论,即,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兼顾决策有用。 三、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 根据财务会计目标的不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是存在区别和侧重点的。当以决策有用作为财务会计目标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报表有用,即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侧重于相关性,其能够很好的揭示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信息;当以受托责任作为财务会计目标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整体有效,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侧重于可靠性,如历史成本,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的情况。对于会计信息精准性的要求,前者允许偏差,而后者则要求精准可靠,即模糊的精确和精确的模糊。对于我国特色的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重于相关性。基于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强调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其次才是决策有用性。因此,相应的我国的信息质量特征应强调客观、真实,即:可靠性是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最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其次才是相关性。我国目中国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还未健全,会计造假十分普遍,信息失真也很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对会计信息可靠性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一)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一)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一)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差异《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对比二者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差异:(一)适用于企业的范围不同《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规定成立的企业,但不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而新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二)《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于非企业组织 《企业所得税法》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用于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包括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成立的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社会团体、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基金会、根据《外国商会------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

《税法》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 (一)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区别。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两者的制定机关不同,法律级次和法律效力也不同。税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实施,在法律方面是第一级次法律。而财务会计制度由财务部制定,在法律方面属于第五级次法规;其次,两者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而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纳税人和国家的利益,以维持我国社会正常的税收秩序,并保证我国的财政收入;再次,两者的原则不用。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根据职业与业务进行计算,而税法则主要坚持公平原则、法定原则、收入均衡原则等;最后,两者前提不同。财会会计制度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为前提,而税法以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前提。 (二)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联系。首先,财务会计制度对我国税法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影响。我国税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我国财政收入,促进经济正常发展。而税款的征收与财务会计制度有着密切关系,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统一核算标准,确保会计核算质量,进而保证税收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会计制度是我国税法目标的基础,为我国税法目标服务;其次,税法对财务会计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税法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属性、计量尺度等都进行了规范。同时,税法也制定了税率,会计主体需要在税法所规定的税率、属性、计量尺度等要求下开展工作。 二、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收入确认差异。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在收入确认上存在差异,其中,收入概念方面的差异有劳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折扣与折让销售、租赁收入、劳务收入、补贴收入等。收入确认时间和确认范围方面的差异有利息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技术转让费收入、劳务收入等。特殊销售业务差异有售后回购业务、折扣销售业务等。 (二)成本费用差异。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着成本法费用的差异。其中,营业成本差异主要包括存货计价方法、营业成本、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工资薪金支出、固定资产计价等。管理费用的差异主要包括技术开发费用、坏账及其损失、业务招待费用、开办摊销、无形资产等。营业费用主要包括业务宣传费用、保险费用、广告费用、佣金支出。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借款费用处理、贷款利息处理等。 三、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差异协调的必要性 (一)导致税收流失。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差异过大会导致税收流失严重。具体来讲,我国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业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规定,税法十分关注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和税收收入,并将税收收入作为税法修订的重要机遇,导致税法存在一定的漏洞。而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则强调公允的会计信息,没有与税法进行主动协调,导致两者存在差异性,给纳税人提供了偷税漏税的空间,进而导致我国税收流失。 (二)增加社会成本。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差异过大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具体来讲,我国财务 《税法》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文/杨洪霞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提要]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与调整有着较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税法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探索两者的差异及差异协调的必要性,提出两者协调的原则及策略,以优化我国财务会计工作,增强税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税法;财务会计制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19日 财会/审计《合作经济与科技》No.10s2018 1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