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阿拉善精神
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茫茫戈壁中居延海烟波浩淼,沿河两岸的胡杨、柽柳枝叶繁茂。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死水,毫无生气。自从2002年实施禁牧和黑河分水工程后,额济纳胡杨林面积由39万亩扩大到44万亩,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由30%扩大到50%以上,沙漠中再现居延海绿洲。
在阿拉善见到绿色,着实令人振奋。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位于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多万,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这里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不少外来客都会惊叹、感慨,“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何谈发展?”
60年来,阿拉善人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为旗,硬是在这块荒凉的沙漠地区创造出了生存和发展的奇迹。他们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全国大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
顾全大局,热爱祖国是阿拉善各族人民的传统。300年前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需要,占全旗1/4的人口、50%以上的牲畜整体搬迁,共有2个苏木(乡)的260户4000多人和7万多头(只)牲畜,在不到5个月的
时间内全部搬出基地范围,涉及草场面积4万平方公里。而当地牧民临时性的搬迁则超过了上万人次。
60年来,伴随着自治区的辉煌巨变,阿拉善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到2006年,全盟生产总值达到86.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89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09元。
如今的阿拉善盟已结束了各旗之间不通油路、无高等级电网和部分地区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全盟通车里程达到5367公里,铁路从无到有,继开通乌达至吉兰太、嘉峪关至策克铁路后,临河至策克铁路也已开工建设。通信光缆干线覆盖全盟,95.5%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进入普通家庭。
在阿拉善,农牧区年收入低于1600元的贫困人口如今已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农牧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机关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到42.4%。全盟三旗连续多次荣获“全区双拥模范旗”称号,额济纳旗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旗”称号。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项目,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
境明显好转。贺兰山保护区森林面积由禁牧前的36万亩增加到53.8万亩,林区植被覆盖率由27.6%提高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