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摘要: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它包括信源,发送器官,信道,接收器官,信宿等5个基本环节。而信息传递的种类有营养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物理信息传递,行为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之一就是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植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能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作用。植物化感作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的种类, 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途径和应用前景。

关键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应用途径,化感作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有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个基本功能。其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近年来,随着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系统的信息

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匀性。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实现世界物质客体间相互联系的形式。

一.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的传递包括信息的发送处理、传输处理和接收处理等过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一般包括5个基本环节。

(1) 信源:即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者。

(2) 发送器官:发送器官要把传递的消息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一般要经过编码器的编码。

(3) 信道:信道是连接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信息媒介,是信息的传输者。发送器官发送的信号通过信道从一个有机体传递到另一个有机体;从这一种群传递到另一个种群;从一个群落进入另一个群落。空气、水域、土壤、食物等是生态系统中典型的信道。

(4) 接收器官:接收器官执行与发送器官相反的功能,把通过信道后的信号接收,并进行解码,变换成为能够被接收者理解的消息。

(5) 信宿: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递的目的地。信息传递的目的就是要使接收端获得一个与发送端相同的复现消息,包括全部内容和特征。然而,在实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干扰,从而使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之间总是存在差别。噪声是生态系统中所有信息传递中的限制因素。

2.信息传递的种类

2. 1 营养信息传递营养信息是指通过营养交换所传递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食物链、食物网就代表了一种信息传递系统。以松鼠的数量消长为例,主要以云杉种子为食的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欠。每当云杉种子丰收的次年,由于食物的充沛,松鼠的数量也出现高峰。随着云杉种子2~3年歉收,松鼠的数量亦随着下降。

2. 2 化学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信息传递,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 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 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 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 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2. 3 物理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 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 4 行为信息传递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方式向同种的其他个体或其他生物发出的信息。

比如地甫鸟鸟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3.信息流及生态信息的应用

生态信息的应用实例如下:

1.用次生性物质或信息化合物控制害虫

2.利用植物次生性代谢物控制病害

3.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

二.以下具体说生态信息的植物化感作用这一方面。

1.植物化感作用

1.1 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

化感是植物生长过程或植物腐烂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邻近植物生长的干扰。在植

物界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化感作用的物质成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这是物种进化过程中竞争生存的必然。植物的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植物间的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了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体是化学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现已发现,许多化感物质不仅对植物,对微生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都有作用,因此,化感物质的使用范围愈来愈广。

1.2 物化感物质的种类

植物化感物质是植物体分泌到环境中的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它们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中。根据它们性质大体上分四大类: (1) 脂肪族化合物,指水溶性的醇和酸,如草酸、乳酸、甲醇、乙醇、丁醇等; (2) 脂肪酸,类酯物以及不饱和内酯,如苹果酸、柠檬酸、花楸酸、棒曲霉素; (3) 萜类化合物,如单萜烯、哌烯、樟脑、桉树脑以及倍半萜烯等; (4) 芳香族化合物: 简单的酚、酚酸、醌、单宁、香豆素、黄酮类、生物碱、肉桂酸衍生物及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芳香族氨基酸。

1.3.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类: (1) 从植物表面溢出的,被雨水冲洗到下层植物的植株上或进一步渗入到土壤后表现出克生效应,如芒萁在天然群落中主要通过雨水、雾或露的淋洗将叶部的液态分泌物通过淋溶过程释放到土壤中,抑制周围植物生长〔6〕。(2) 从植物根部溢出的直接产生克生效应。如菊科植物洋艾根游离出来的物质能严重抑制和迫害其他植物的生长;野燕麦分泌的莨菪葶、苜蓿根分泌的7

- 羟基- 4甲氧异黄酮,都能抑制其它植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3) 一些挥发性化感物质通过植物体表进入环境而发生作用。如无剌槐树皮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抑制附近杂草的生长。(4) 植物残株或凋落物分解,如高梁、小麦残株能释放化感物质,强烈抑制某些杂草生长。

1.4.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化感作用的作用机制一般是化感物质通过存在部位释放出来后,利用自身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作用于受体,从而抑制受体的吸收、合成、光合等各种功能,对受体产生抑制效应。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生理表现为: (1) 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代谢,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2) 对植物激素、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关键酶类的抑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膜性。

2 植物之间及植物与昆虫间的化感作用

2. 1 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

自然界许多植物能产生化感物质,有些能抑制其它植物生长,有些能促进其它一些植物生长,起到了抑制或促进种间组合的作用。

2. 1. 1 产生克生物质

一种植物通过分泌某些克生物质抑制或杀死另一种植物,削弱后者对光、热、水、肥、空间领地的竞争,从而促进自身的生长进程。如向日葵产生强烈的抑制豆科植物生长的克生物质,它主要抑制根瘤菌和固氮作用;高梁残体可释放一些化感物质,抑制周围杂草生长。

2. 1. 2 产生自体毒性物质

某些植物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抑制自身的发展和种群的扩大,从而使群体保持平衡,有利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如大豆根系分泌香草酸、香草醛、对羟基甲酸等酚酸类化合物质,可导致下茬豆苗生长激素代谢紊乱,从而造成大幅度减产。苹果树根系分泌物黄酮根苷,能强烈抑制幼小苹果树苗生长,使苹果园补植及更新困难。

2. 1. 3 产生剌激促进又有抑制效应的物质

某些植物分泌的物质会随浓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如小麦残体腐烂产生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浓度低于1. 5mol/L 时,可促使燕麦生根;在浓度高于1. 5mol/L 时,对燕麦种子萌发又起了强烈的抑制作用。

2. 2 植物与昆虫间的化感作用

2. 2. 1 植物与昆虫间的克生作用

某些植物体内可分泌羟化物质、单宁等抑制昆虫和小动物的取食,限制昆虫生长甚至使其死亡,从而达到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目的。单宁是木本植物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很难被消化酶分解,植株体分泌的单宁具有特殊的苦味、涩味、酸味,能降低害虫的适口性,成为抵制害虫取食的天然武器。

2. 2. 2 植物与昆虫间的互惠关系

如虫媒花植物与为之授粉的昆虫之间的互惠关系是植物与生物互惠关系的典范。此种植物能生成一定的化学物质,使其具有特殊的颜色、香味,从而对昆虫产生吸引力,使昆虫前来采食,达到传粉、授粉目的,有利于植物结实、繁衍后代和扩大分布及为昆虫提供食源,使种延续。

3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1 合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相生效应进行有益的植物组合,提高农田生产力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应充分认识栽培作物、绿肥牧草、经济林木,它们当中哪些具有化感作用,各种栽培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是相生还是相克及植物自体毒性问题,有助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轮作,间、套、混作,复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前生产上着眼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复种指数,如果在植物之间合理搭配组合,可在某些场合下收到相生效应的好处,大大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对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如玉米与大豆、洋葱与食用甜菜、马铃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种在一起,可提高产量,相反番茄与黄瓜、葱与菜豆、苹果与玉米、核桃与番茄、马铃薯则相克,应把它们分植,避免相互抑制。

3. 2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克制效应,进行田间杂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除草剂成为人们依赖的对象,也是主要控制杂草手段。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利用化感作用进行杂草防除是一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途径和有效措施。植物化感物质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种子发芽,减缓或破坏植物的正常生长,无论死、活植物所释放的化感物质都具有类似除草剂的特征和作用方式,有很强的选择性,且这些化合物在小剂量下很有效力。据报道,在世界上已阐明100 多种植物具有化感潜势。研究杂草相互间及杂草与作物间化感作用和竞争,可对杂草进行控制。

因此,生产中积极利用克生效应防除杂草,不但可减少农业投入,节约成本,同时不会产生由于人工合成化合物的使用而带来污染环境问题,可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如冬小麦释放的化感物质能抑制白茅草生长;大麦释放的化感物质可抑制繁缕生长,刺槐分泌鞣酸物质能抑制多种草本植物生长。核桃、蔷薇、高梁、向日葵、茄子、菊、番茄等能分泌克生物质。生产中广泛开展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克生效应,直接利用化感植物地面覆盖,化感物质的人工提取直接作为除草剂等措施是有效防除杂草的途径。

3. 3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基因培育抗有害生物的作物品种随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未来的年代,我们将有可能象培育抗病作物一样,将植物化感作用基因引入到有希望的栽培品种中,培育抗有害生物的作物品种。利用作物本身的化感潜势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除和提高作物产量。如利用向日葵、核桃、小麦、大麦等栽培植物的化感潜势来控制杂草的生长或用来减少除草剂用量。

3. 4 广泛开展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条件恶化,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威胁农业的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因此广泛开展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利用,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生产中人们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天然植物化感物质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除草剂或模拟天然物人工合成化学品,一般这些物质都是无毒或具有较小的环境毒性物质,使用这些物质去杀虫除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能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宋君. 植物间的化感作用

2.E.L. Rice (胡敦孝译) . 天然化学物质与有害生物防治

3.孔垂华.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应注意问题

4.周青化感作用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蔡晓明. 生态系统生态学.

6.尚玉昌. 普通生态学(第2 版)

7.李博. 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钱树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实例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习题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习题 1.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植物体的向性运动,又是由于物理信息引起的生命活动的是()A.昙花夜间开放 B.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的移动而转动 C.合欢树的叶子夜间合拢,白天开放 D.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后叶片合拢 2.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一种信息()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它信息 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5.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7.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图片的观赏、生活实例分析、知识点的对比、图表归纳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信息交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采用从个体到整体,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基于事实得出结论;把生态系统与种群、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是把知识点孤立的记忆。 3.通过直观图片展示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课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讨论,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精美图片加深印象,形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

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蜜蜂跳舞动画,引出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新课学习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1、自主学习P105-P106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生态系统信息有哪些类型?完成下表: (2)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哪种信息。 ①鸟类的鸣叫②萤火虫发光 ③植物的花④猎豹通过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2、学生展示表达交流。 (1)小题采取师生问答形式,(2)小题学生分组将各自答案展示到黑板上。 3、教师呈现答案,师生讨论总结做错的题目。 4、教师总结,点拨疑点。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自主学习P106页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资料1、资料2问题:蝙蝠若无回声定位进行信息传递,能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完成取食、飞行吗?若没有光照信息,莴苣、茄、

示范教案(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5.通过对教材信息传递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的特点。并列举出其他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6.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资料分析”,学生能总结出信息传递的作用。 7.通过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能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认识到信息传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10.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 11.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面先复习一下。 课件展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简要叙述碳循环。 3.简要叙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修改) 推进新课 师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1 文字、语言、消息、情报。 生2 数据、信号、声音、感觉、光线。 生3 气味、动作、表情。 …… 师很好。信息的种类很多,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依靠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作用的对象是谁? 生电视等媒体、报纸、书本、广播、生物个体等途径。作用于人。 师很好。事实上,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下面我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公开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巩固探究实验中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同生命信息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实验探究中如何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通过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即可搜集到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但如何区分这三种信息;并让他们认识到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都还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讨论,老师的点拨来完成。探究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合本节知识点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训练和巩固。 学法指导: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探究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述法、指导法 教具准备:PPT 信息传递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蚂蚁的生活片段:通过信息素设置路径,找到食物如何通

过触角告诉同伴前来帮忙,发生种内争斗,如何释放信息素清理死者等”——引出信息概念— —复习细胞、个体生命信息观——引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种类(有的用PPT 展示、有的组直接举例,各种信息传递种类还是比较全面)——小组合作讨论: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有何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下讲义,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训 练:从实验结果比较中推导出实验结论;——结课并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 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 1、蜂王能分泌一种物质,使失散的蜂群能重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种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激素调节 2、美国科学家用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挂在柑橘园里,三天内诱得大量的雄性柑橘害虫。这种药物属于( ) A.性激素B.物理信息物质C.化学信息物质D.杀虫剂 3、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 A.蛾类在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 4、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B.狼捕食兔子 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 5、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 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 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 6、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7、一种萤火虫能以别种萤火虫的雄虫为食物,它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自投罗网。它能以闪光信号吸引4种其他种类的雄虫。当别的雄虫热切地接近它并欲行拥抱之际,正好走向死亡之渊。萤火虫的闪光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信息素 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 10、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换毛现象是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什么信息引起的() A.温度B.光照强度C.光周期D.湿度 11、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 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 D.地行鸟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13、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 A.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B.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 14、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A.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 15、右图所示为I和Ⅱ两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日照长度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以判断( ) A.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 B.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 C.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D.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16、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是利用了生物的什么特性?这种信息属于哪一种类()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 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 1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18、生物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能() A、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B、改变生物自身的遗传性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去看她/他写信打电话?发E-mail?…… 什么是信息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以“问题探讨”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 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1.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来源: 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案例:

案例:雌性虫类释放性外激素(化学信息);蜜蜂通过跳圆形舞和8字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行为信息);羚羊为了雌性搏斗(行为信息);在繁殖季节,公蜥蜴具有“大红脖子”来引诱母蜥蜴交配,孔雀通过“开屏”来展示自己的美丽(行为信息);蜘蛛网震动(物理信息);雄性萤火虫放光(物理信息);昆虫的警戒色(物理信息);黄鼬的臭气(化学信息);青蛙叫(物理信息);等等。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判断上述实例分别是什么信息巩固知识。 2.讲解 (1)物理信息: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②感受部位:动物的眼、耳、皮肤等、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③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 例如:声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声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对动物而言。动物更多是靠声信息来确定食物的位置或发现敌害的存在的。我们最为熟悉的以声信息进行通讯的当属鸟类,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了能够发出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叫声。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源,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同步性,发出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亦可发出信息;瞬时性,声信息可在一瞬间发出,也可在一瞬间停止;多变量,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强度、频率、音质等,每个变量都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信息的容量很大。 电信息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发电现象,因此许多生物可以利用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活动。大约有300多种鱼类能产生0.2~2 V的微弱电压,可以放出少量的电能,并且鱼类的皮肤有很强的导电力,在组织内部的电感器灵敏度也很高。鱼群在洄游过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鱼群本身的生物电场与地球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由于植物中的组织与细胞间存在着放电现象,因此植物同样可以感受电信息。磁信息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导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点: 【预习案】 1.信息: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2.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营养信息四种类型。 (1)物理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营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地记述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_。试举两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说课稿 太和八中长弓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四课,我将从八个方面(教材、学情、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评价、开发、得失,出示PPT)说我对此课的思考和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5章第4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建立了理论与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简述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动画以及阅读材料,提高识图、分析及归纳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1、明确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养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而学生已经具备了部分生物学知识,对于探究、合作交流自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要以优促差,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 三、说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四步导学模式。四步导学模式,通过导——学——探——展四个步骤,集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精讲精练,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种模式步骤简洁,易于操作实践。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进入课堂环节,师生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步,自主学习,同组互助先是自主学习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然后同组对学及群学解决自己不懂得或者还有疑问的内容。 第三步,师生互助,合作探究。各组提出本组疑难的内容,然后通过其他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得到解决。第四步,拓展迁移,形成能力。根据课堂所学重点,完成相应练习,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1. 通过课前引入,回顾生活中的信息,引起学生知识链接,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PPT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作简要解释。让师生学习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同组互助 学生先是自主学习,然后同组对学及群学解决自己不懂得或者还有疑问的内容。 1.先进行课前引入,引起学生知识链接,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题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答案D 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 2.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含量不足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答案A 解析飞蛾扑火是通过光的作用,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的作用,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知识点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B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图片的观赏、生活实例分析、知识点的对比、图表归纳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信息交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采用从个体到整体,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基于事实得出结论;把生态系统与种群、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是把知识点孤立的记忆。 3.通过直观图片展示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课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讨论,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精美图片加深印象,形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蜜蜂跳舞动画,引出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新课学习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1、自主学习P105-P106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生态系统信息有哪些类型?完成下表: (2)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哪种信息。 ①鸟类的鸣叫②萤火虫发光 ③植物的花④猎豹通过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2、学生展示表达交流。 (1)小题采取师生问答形式,(2)小题学生分组将各自答案展示到黑板上。 3、教师呈现答案,师生讨论总结做错的题目。 4、教师总结,点拨疑点。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自主学习P106页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去看她/他写信打电话发E-mail…… 什么是信息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以“问题探讨”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 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1.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来源: 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案例: 案例:雌性虫类释放性外激素(化学信息);蜜蜂通过跳圆形舞和8字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行为信息);羚羊为了雌性搏斗(行为信息);在繁殖季节,公蜥蜴具有“大红脖子”来引诱母蜥蜴交配,孔雀通过“开屏”来展示自己的美丽(行为信息);蜘蛛网震动(物理信息);雄性萤火虫放光(物理信息);昆虫的警戒色(物理信息);黄鼬的臭气(化学信息);青蛙叫(物理信息);等等。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判断上述实例分别是什么信息巩固知识。 2.讲解 (1)物理信息: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②感受部位:动物的眼、耳、皮肤等、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③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 例如:声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声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对动物而言。动物更多是靠声信息来确定食物的位置或发现敌害的存在的。我们最为熟悉的以声信息进行通讯的当属鸟类,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了能够发出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叫声。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源,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同步性,发出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亦可发出信息;瞬时性,声信息可在一瞬间发出,也可在一瞬间停止;多变量,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强度、频率、音质等,每个变量都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信息的容量很大。 电信息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发电现象,因此许多生物可以利用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活动。大约有300多种鱼类能产生~2 V的微弱电压,可以放出少量的电能,并且鱼类的皮肤有很强的导电力,在组织内部的电感器灵敏度也很高。鱼群在洄游过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鱼群本身的生物电场与地球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

(完整版)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一、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及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意义。 (2)通过图解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重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 (1)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及类别 ⑴信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 、情报、指令、数据与 等。 ⑵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一连) ⑶信息传递的范围: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包括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⑷信息传递的方向:信息传递通常为 传递。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特来实①物理信②化学信③行为信④营养信 a.动物特定b.动物觅食c.物理过程d.信息素Ⅰ.动物代谢Ⅱ.动物异常表现Ⅲ.食物或营 Ⅳ.外界环境或 A.生物碱、有机 B.求偶炫耀 D.光、声、温度、 C.狼捕食兔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的产量。 (2)对进行控制。 4.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调节。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种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

2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B ?许多指令、数据 C ?很多信号等 D ?人的想法 2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B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 .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不利于兔种群数量的稳定 D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 .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双向的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利用的信息就越少 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具有调节生 态系 统稳定性的作用 9.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① 生产者的残枝、遗体、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 在植物T 鼠T 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 蜜蜂发现蜜源后,就会通过 跳舞”动作 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 根瘤菌将大气中氮气转化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所利用, 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花香引蝶 B ?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 ?候鸟南飞 D ?警犬嗅寻毒品 3?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孔雀开屏 C ?雄鸟的求偶炫耀” 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A .光 B .乙烯 ( 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特征的描述,正确是的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 .行为信息 D ?声信息 4. 5. 6. B ?蜜蜂跳舞 D ?鸟类发出的声音 C .蜜蜂跳舞 ( D .生物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仅作了简要的概述和距离,并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本节重点是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列举了几种生物的生存、繁殖与生育和信息传递的关系,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结论。随后,教材载简要概述信息在调节种间关系时所起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说出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现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据此及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突破策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要和前边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联系,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本部分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了四则资料,在“资料分析”中,用以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说明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指导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知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课时:1课时 三、说学法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和生活实际,理解信息传递的类型,充分理解信息传递的作用。联系课件,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解信息传递的三个类型,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信息传递的作用为主,突出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明确信息的类型、应用以及生活案例。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案例和资料进一步巩固信息传递的类型,并从生活案例分析得出信息传递得重要性,完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能力,从不同案例和资料进一步巩固信息传递的类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标题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所谓信息,即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以及信号,而传递则是要介绍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过程。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材的编写同样应用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教材首先引入一则需要学生思考的实例,之后通过蜘蛛网震动等实例引出生态系统中三种信息种类。这里教材中实例较少,且没有化学信息的实例,所以在讲课时可用资料的形式补足。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部分,课本给出一些事例及相应的问题,介绍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处理教材时应让学生根据事例,回答相应的问题。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部分,课本直接介绍了应用的方式,同样需要给出相应的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得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的内容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学会能从宏观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现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据此及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阅读课本以及所提供的资料,准确的说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观察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讨论得出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3、通过阅读并分析所提供的实例,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说课稿.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说课稿 太和八中长弓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四课,我将从八个方面(教材、学情、 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评价、开发、得失,出示PPT)说我对此课的思考和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 5 章第 4 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建立了理论与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知识目标: 1、简述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动画以及阅读材料,提高识图、分析及归纳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1、明确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养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而学生已经具备了部分生物学知识,对于探究、合作交流自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力有限,需 要加强,要以优促差,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 三、说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四步导学模式。四步导学模式,通过导——学——探——展四个步骤,集中教学 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精讲精练,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种模式步骤简洁, 易于操作实践。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进入课堂环节,师生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步,自主 学习 , 同组互助先是自主学习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然后同组对学及群学解决自己不懂得或者还有疑 问的内容。 第三步,师生互助,合作探究。各组提出本组疑难的内容,然后通过其他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以及教 师的点拨得到解决。第四步,拓展迁移,形成能力。根据课堂所学重点,完成相应练习,让学生享受学习 的快乐。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1.通过课前引入,回顾生活中的信息,引起学生知识链接,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PPT 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作简要解释。让师生学习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同组互助 学生先是自主学习,然后同组对学及群学解决自己不懂得或者还有疑问的内容。 1.先进行课前引入,引起学生知识链接,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阅读教材P105~P106,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的概念: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与信号等。 思考?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1)花椒树上的刺(2)昆虫的性外激素(3)孔雀开屏 (4)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5)蚜虫腹部后方分泌的一种萜烯类挥发性物质 (6)蜜蜂的舞蹈行为(7)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 (8)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 (9)有些候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中的星座来确定方位的 (10)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二、阅读教材P106中资料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分析各资料体现

选择?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物的任何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的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P107~P108,完成以下问题。 1.提高或畜产品的产量。 举例: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举例:利用昆虫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 从防治方法的作用效果,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三种害虫防治方法 ?选择?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提高农产品、畜产品的产量 B.用于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可减少农药用量,防止环境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