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 ... ..

教学实验2006 液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指导书

液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法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

2、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液体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二、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

平板试件(这里是液体层)的上表面受一个恒定的热流强度q 均匀加热:

q=Q/A W/㎡ (1)

根据付立叶单向导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单位时间通过平板试件面积A 的热流量Q 为:

A T T Q ??

?

??-=δλ21 [W] (2)

从而,试件的导热系数λ为: 图1 原理图

)

(21T T A Q -=

δ

λ [W/m·K] (3)

式中:A ——试件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 [㎡]

T 1——被测试件热面温度 [℃] T 2——被测试件冷面温度 [℃] δ——被测试件导热方向的厚度 [m]

三、实验装置

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由循环冷却水槽、上下均热板、测温热电偶及其温度显示部分、液槽等组成。

为了尽量减少热损失,提高测试精度,本装置采取以下措施: 1、设隔热层5,使绝大部分热量只向下部传导。

2、为了减小由于热量向周围扩散所引起的误差,取电加热器中心部分(直径D=0.15m )作为热量的测量和计算部分。

3、在加热器底部设均热板,以使被测液体热面温度(T 1)更趋均匀。

4、设循环冷却水槽2,以使被测液体冷面温度(T 2)恒定(与水温接近)。

5、被测液体的厚度δ是通过放在液槽中的垫片来确定的,为防止液体部对流传热的发生,一般取垫片厚度δ≤2—3㎜为宜。

图2实验装置简图

1.循环水出口

2.均流循环水槽

3.被测液体

4.加热热源

5.绝热保温材料

6.冷面热电偶

7.加热导线

8.电源指示灯

9.电源开关10.保险丝11.巡检仪(仅供计算机接口的用户)12.温控表13功率调节旋钮14.电流转换开关15.电压表16.电流表17.支架18. 循环水进口19—调整水准的螺丝

四、试验步骤

1、将选择好的三块垫片按等腰三角形均匀地摆放在液槽(约为均热板接近边缘处)。

2、将被测液体缓慢地注入液槽中,直至淹没垫片约0.5㎜为止,然后旋转装置底部的调整螺丝,并观察被测液体液面,应是被测液体液面均匀淹没三片垫片。

3、将上热面加热器轻轻放在垫片上。

4、连接热电偶插头及电位差计(用户自备)。

5、接通循环冷却水槽上的进出水管,并调节水量。

6、接通电源,调整输入电压(V1)达到其预定值(注意热面温度不得高于被测液体的闪点温度)。

7、按下14.电流转换开关,并记录测量部位电压V 2及通过的电流I 。

8、每隔5分钟左右从温度读数显示器记下被测液体冷、热面的温度值(℃)。建议将它们记入如表一的记录表中,并标出各次的温差ΔT=T 1-T 2。当连续四次温差值的波动≤1℃时,试验即可结束。

温度T 1,T 2读数记录表 (表一)

9、试验完毕后切断电源、水源并关闭电位差计 [附]

若发现T 1一直在升高(降低),可降低(提高)输入电压或增加(减少)循环冷却水槽的水流速度。

五、数据整理 1、有效导热面积A

2

4

D A π=

[㎡]

2、平均传热温差T ?

4

)

(4

1

21

∑-=

?T T

T [℃]

3、单位时间通过面积A 的热流量Q

Q=V 2·I [W]

4、液体的导热系数λ:

T

A Q ???=δλ [W/m ·K]

式中:

D——电加热器热量测量部位的直径(取D=0.15m)[m] T1——被测液体热面温度[K] T2——被测液体冷面温度[K] V2——热量测量部位的电位差[V] I——通过电加热器电流[A] δ——被测液体厚度[m] 六、实验的讨论与分析:

液体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测试计算例题

一、测试记录

被测液体:润滑油 液体厚度:δ=0.003m 有效导热面积的计算直径: D=0.29m 电加热器的输入电压: V 1=100V 相应有效导热面积的加热器电位差:V 2=40V 加热器工作电压: I=2.5A

热面、冷面温度T 1、T 2读数记录表

二、数据处理

4

)

(4

1

21

∑-=

?T T

T =36℃

126.0364

29

.0003

.05.2402

=???=

πλW/m ·℃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

镍铬-铜镍(鏮铜)热电偶(E型)温度-微伏对照表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精选报告.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 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 ( 公用 ) 、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实验原理】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温度分别为T1、 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均为 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Q S (T 1 T 2 ) (3-26-1 ) t h 式中,Q 为热流量; 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t 的温度相差 1 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m K )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 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 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 A 盘传到 B 盘,再传到 P 盘,由于 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 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 T1、T2,T1、 T2分别插入 A、P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 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 A、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 )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 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Q (T1 T2 ) R B2 (3-26-2) t h B B B 1 2 的值不变,式中, R 为样品的半径, h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 T 和 T 遇事通过 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 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 2 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 1 2 盘 P 在稳定温度 T t T 和 T 后,即可将 B 盘移去,而使 A 盘的底面与铜盘 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 T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 A 移开,让 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T 随时间 t 变化情况, 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T2的冷却速率T T , 而 mc , 就是铜盘 P 在温度为 T2时的散t T T2 t T T2 热速率。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T 是铜盘 P 在完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t T T2 其散热表面积为 2 R B2 2 R P h P。然而,在观察测量样品的稳态传热时,P盘的上表面是被样品覆盖着的,并未向外界散热,所以当样品盘 B 达到稳定状态时,散热面积仅为: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一、固体的导热系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 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 1% 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 · K ,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 W/m · K 。表 4-1 常用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固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铝300 230 镉18 94 铜100 377 熟铁18 61 铸铁53 48 铅100 33 镍100 57 银100 412 钢 (1%C) 18 45 船舶用金属30 113 青铜189 不锈钢20 16 石墨0 151 石棉板50 0.17

石棉0~100 0.15 混凝土0~100 1.28 耐火砖 1.04 ① 保温砖0~100 0.12~0.21 建筑砖20 0.69 绒毛毯0~100 0.047 棉毛30 0.050 玻璃30 1.09 云母50 0.43 硬橡皮0 0.15 锯屑20 0.052 软木30 0.043 玻璃毛-- 0.041 85% 氧化镁-- 0.070 二、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表 4-2 和图 4-6 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 4-2 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醋酸 50% 20 0.35 丙酮30 0.17 苯胺0~20 0.17 苯30 0.16 氯化钙盐水 30% 30 0.55 乙醇 80% 20 0.24 甘油 60% 20 0.38 甘油 40% 20 0.45 正庚烷30 0.14 水银28 8.36 硫酸 90% 30 0.36 硫酸 60% 30 0.43 水30 0.62 三、气体的导热系数 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通常的压力范围内,其导热系数随压力变化很小,只有在压力大于 196200kN/m 2 ,或压力小于 2.67 kN/m 2 (20mmHg) 时,导热系数才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大。故工程计算中常可忽略压力对气体导热系数的影响。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故对导热不利,但对保温有利。常见的几种气体的导热系数值见表 4-3 。

(精品)热阻及热导率的测量方法

热阻及热导率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导热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金属基覆铜板热 阻和导热绝缘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热触热阻 contact resistance 是测试中冷热两平面与试样表面相接触的界面产生热流量所需的温差。接触热阻 的符号为R I 面积热流量areic heat flow rate 指热流量除以面积。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方法。 λ:热导率,W/(m﹒K); A: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Q:热流量,W 或者 J/s; q:单位面积热流量,W/ m 2 ; R:热阻,(K﹒m 2 )/W。 原理 本方法是基于测试两平行等温界面中间厚度均匀试样的理想热传导。 试样两接触界面间的温 度差施加不同温度,使得试样上下两面形成温度梯度,促使热流量全部垂直穿过试样测试表 面而没有侧面的热扩散。 使用两个标准测量块时本方法所需的测试: T1=高温测量块的高温,K; T2=高温测量块的低温,K; T3=低温测量块的高温,K; T4=低温测量块的低温,K; A=测试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基于理想测试模型需计算以下参数: T H:高温等温面的温度,K; T C:低温等温面的温度,K; Q:两个等温面间的热流量 热阻:两等温界面间的温差除以通过它们的热流量,单位为(K﹒m 2 )/W; 热导率:从试样热阻与厚度的关系图中计算得到,单位为W/(m.K)。

接触热阻存在于试样表面与测试面之间。 接触热阻随着试样表面特性和测试表面施加给试样 的压力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固体材料在测量时需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宜对压力进 行测量和记录。热阻的计算包含了试样的热阻和接触热阻两部分。 试样的热导率可以通过扣除接触热阻精确计算得到。 即测试不同厚度试样的热阻,用热阻相 对于厚度作图,所得直线段斜率的倒数为该试样的热导率,在厚度为零的截取值为两个接触 界面的接触热阻。如果接触热阻相对于试样的热阻非常小时(通常小于1%),试样的热导率 可以通过试样的热阻和厚度计算得出。 通过采用导热油脂或者导热膏涂抹在坚硬的测试材料表面来减小接触热阻。 仪器 符合本测试方法的一般特点要求的仪器见图A.1和图A.2。 该套仪器增加测厚度及压力监测等 功能,加强了测试条件的要求来满足测试精度需要。 仪器测试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5μm;测试表面平行度不大于5μm。 精度为1μm归零厚度测试仪(测微计、LVDT、激光探测器等)。 压力监测系统。 图A.1 使用卡路里测量块测试架 图A.2 加热器保护的测量架 热源可采用电加热器或是温控流体循环器。主热源部分必需采用有保护罩进行保护, 保护罩 与热源绝缘,与加热器保持±0.2K的温差。避免热流量通过试样时产生热量损失。无论使用 哪一种热源,通过试样的热流量可以用测量块测得。 热流量测量块由测量的温度范围内已知其热导率的高热导率材料组成。为准确测量热流量, 必须考虑热传导的温度灵敏度。推荐测量块材料的热导率大于50 W/(m.K)。 通过推算测量块温度与测试表面的线性关系(Fourier传热方程),确定测量块的热端和冷端 的表面温度。 冷却单元通常是用温度可控的循环流体冷却的金属块,其温度稳定度为±0.2 K。 试样的接触压力通过测试夹具垂直施加在试样的表面上,并保持表面的平行性和对位。

物理实验报告-稳态法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稳态法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傅立叶导热定律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掌握在稳定热流情况下利用稳态平板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3、确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依变关系。 4、学习用温差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5、学习热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平板式稳态导热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一维无限大平板稳态传热模型,这种方法是把被测材料做成比较薄的圆板形或方板形,薄板的一个表面进行加热,另一个表面则进行冷却,建立起沿厚度方向的温差。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如图2所示。 图2 平板式稳态法导热仪的总体结构图 1.调压器 2.铜板 3.主加热板 4.上均热片 5.中均热片 6.下均热片 7.热电偶 8.副加热板 9.数据采控系统10.温度仪表 11.试样装置12.循环水箱电位器13.保温材料14.电位器 键盘共有6个按键组成,包括为“5”、“1”、“0.1”3个数据键,“±”正负号转换键,“RST”复位键,“ON/OFF”开关键。 数据键:根据不同的功能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减,与后面的“±”正负号转换键和“shift”功能键配合使用。“±”正负号转换键:当“±”正负号转换键为“+”时,在原数据基础上加相应的数值;为“-”时,减相应的数值。“RST”复位键:复位数据,重新选择。 控制板上的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别对应四路热电偶,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对应的热电偶接通。由一台调压器输出端采用并联方式提供两路输出电压,电位器对每路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作为两个加热板的输入电压。 四、实验内容 1、根据提供的实验设备仪器材料,搭建实验台,合理设计实验步骤。调整好电加热器的电压(调节调压器),并测定相关的温度及电热器的电压等试验数据。 2、对测定的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方法测量进行数据处理,确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依变关系公式。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4、分析影响制导热仪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5、在以上分析结论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提出实验台的改进方法。 五、实验步骤 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长、宽、厚度,测试样3个点的厚度,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厚度和面积。 2、测量加热板的内部电阻。 3、校准热工温度仪表。 4、向水箱内注入冷却水。 5、通过调整电位器改变提供给主加热板和副加热板的加热功率,通过4位“LED”显示主加热板和副加热板的温度,根据主加热板的温度,调整电位器改变施加在副加热板的电压,使副加热板的温度与主加热板的温度一致。利用数字电压表测量并记录主加热板电压。 6、在加热功率不变条件下, 试样下表面和循环水箱下表面的温度波动每5min不超过±1℃时,认为达到稳态。此时,记录主加热板温度、试样两面温差。

导热系数测量

导热系数测量 在某些应用场合,了解陶瓷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测量其热物理性质的关键。陶瓷耐火材料常被用作炉子的衬套,因为它们既能耐高温,又具有良好的绝热特性,可以减少生产中的能量损耗。航天飞机常使用陶瓷瓦作挡热板。陶瓷瓦能承受航天飞机回到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有效防止航天器内部关键部件的损坏。在现代化的燃气涡轮电站,涡轮的叶片上的陶瓷涂层(如稳定氧化锆)能保护金属基材不受腐蚀,降低基材上的热应力。作为有效的散热器能保护集成电路板与其它电子设备不受高温损坏,陶瓷已经成为微电子工业领域关键材料。若要在和热相关的领域使用陶瓷材料,则要求精确测量它们的热物理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发展了大量的新的测试方法与系统,然而对于一定的应用场合来说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要得到精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与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试方法。 基本理论与定义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对流,辐射与传导。对流是流体与气体的主要传热方式,对固态与多孔材料传热不起重要作用。 对于半透明与透明陶瓷材料,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必须考虑辐射传热。除了材料的光学性质外,边界状况亦能影响传热。关于辐射传热方式的详细介绍见文献一(1)。 对于陶瓷材料而言传导是最重要的传热方式。热量的传导基于材料的导热性能——其传导热量的能力(2)。厚度为x 的无限延伸平板热传导可用Fourier 方程进行描述(一维热传递): Q = -λ·△T/△x Q 代表单位表面积在厚度(△x)上由温度梯度(△T)产生的热流量。两个因子都与导热系数(λ)相关联。在温度梯度与几何形状固定(稳态)的情况下,导热系数代表了需要多少能量才能维持该温度梯度。 在对建筑材料(如砖)与绝热材料进行表征时,经常用到k 因子。k 因子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有关。 k –value = λ/ d 这一因子并不能用来鉴别材料,而是决定最终产品厚度的决定因素。 现代电子元件与陶瓷散热器上通常发生的是动态(瞬时)过程。需要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描述这些动态热传递现象,在此不做讨论。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平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h S t Q ) (21θθλ-=?? (3-26-1)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

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θ1、θ2,θ1、θ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θ1和θ2的值不变, 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 t 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θ1和θ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θ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θ2的冷却速率 2 θθθ=??t ,而2 θθθ=??t mc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θ2时的散热速率。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达到平衡状态,则待测样品内部可能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根据这一温度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而在动态法中,最终在样品内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实验条件和加热快慢的影响,与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应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1898年C .H .Le e s .首先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 12θθ,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t ?时间内通过 样品的热量Q ?满足下式:S h t Q B 21θθλ-=?? (1) 式中λ为样品的导热系数,B h 为样品的厚度,S 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B d ,则半径为B R ,则由(1)式得: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2)

液体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液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法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 2、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液体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 平板试件(这里是液体层)的上表面受一个恒定的热流强度q 均匀加热: q=Q/A W/㎡ (1) 根据付立叶单向导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单位时间通过平板试件面积A 的热流量Q 为: A T T Q ?? ? ??-=δλ21 [W] (2) 从而,试件的导热系数λ为: 图1 原理图 ) (21T T A Q -= δ λ [W/m·℃] (3) 式中:A ——试件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 [㎡] T 1——被测试件热面温度 [℃] T 2——被测试件冷面温度 [℃] δ——被测试件导热方向的厚度 [m] 三、实验装置 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由循环冷却水槽、上下均热板、测温热电偶及其温度显示部分、液槽等组成。 为了尽量减少热损失,提高测试精度,本装置采取以下措施: 1、设隔热层进行绝热,使绝大部分热量只向下部传导,上部热损失达到可以忽略。 2、为了减小和避免由于热量向周围扩散所引起的误差,取电加热器中心部分(直径D=0.15m )作为热量的测量和计算部分,相同电阻率的同根电阻丝在周边作为辅助加热。 3、在加热器底部设均热板,以使被测液体热面温度(T 1)更趋均匀。

4、设循环冷却水槽2,以使被测液体冷面温度(T2)恒定(与水温接近)。 5、被测液体的厚度δ是通过放在液槽中的垫片来确定的,为防止液体内部对流传热的发生,一般取垫片厚度δ≤2—3㎜为宜。 图2实验装置简图 四、试验步骤 1、将选择好的三块垫片按等腰三角形均匀地摆放在液槽内(约为均热板接近边缘处)。 2、将被测液体缓慢地注入液槽中,直至淹没垫片约0.5㎜为止,然后旋转装置底部的调整螺丝,并观察被测液体液面,使被测液体液面均匀淹没三片垫片。 3、将上面加热本体及配电箱轻轻放在垫片上。 4、连接热电偶至接线柱上。 5、接通循环冷却水槽上的进出水管,并调节水量。

导热系数的测定_评分标准(精)

“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预习报告(20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物体散热速率和传热速率的关系。 3.理解温差热电偶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 发热盘,传热筒,杜瓦瓶,温差电偶,待测橡胶样品 ,数字电压表,停表。 三、实验原理 1 ?热传导定律:—— S ; 2 ?导热系数概念: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为一个单位时,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米-1?开-1( W- m1? K1),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的导 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3?稳态法(通过控制热源传热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而进行的测量)测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方法; 4散热板自由冷却与稳态时,由于散热面积不同因而要引入修正系数: 2 R c 2:';R c h e _ 1 D e 4h C 2二R C 2「R C h C2 D e 2h c

5 ?温差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橡胶盘,黄铜盘直径,高度D B,h B,D c,h c,黄铜盘质量m,数据由实验室提供。 2、稳态法测传热板,散热板的温度哥0,20; 3、测量散热板(黄铜盘)的冷却速率22^,计算■ o 第二部分:数据采集与实验操作(40分) 有较好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好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准确,操作过程无误(35-40分); 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操作过程无大的违规(35-20); 动手能力较差,难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与记录不完整、有偏差,有 违规操作(0-20分)o 操作要点: 1 导热系数测定仪的使用(数字电压表调零,热电偶接线,); 2.构建稳态环境,保持哥°在 3.50mV ±0.03mV范围内,测量匕0 ; 3.测量黄铜盘的冷却速率。保持稳态时散热板的环境: a .电风扇一直工作。 b. Io附近的冷却速率。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 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 距为 h 、温度分别为O K 6:的平行平面(设0/5),若平面面积均为S,在△『时 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A0免租下述表达式: △0 一胭 ?一 2) A/ h (3-26-1) & & & 丙1 T7T\ *TV T*?r?*7 TT m R

式中,普为热流量;2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兄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 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 W/(加?K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 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 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X 、02, Ox. 02分别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 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咚=久?_&2)凤 (3-26-2) 式中,弘为样品的半径,矗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X 和5的 值不变,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 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匚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昱。实验中,在读得 稳定时0】和匹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0: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 观察其温度0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0:的冷却速率竺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 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 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 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 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 达到平衡状态,则 ,而 △ & me ——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0 2时的散热速率。

试验9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物理量,导热是热交换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基本形式之一,是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固体物理及能源、环保等各个研究领域的课题之一,要认识导热的本质和特征,需了解粒子物理而目前对导热机理的理解大多数来自固体物理的实验。材料的导热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在金属中电子流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 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与它的微观结构、 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相联系。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粗略的估计,可从热学参数手册或教科书的数据和图表中查寻) 1882年法国科学家J?傅里叶奠定了热传导理论,目前各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基础之上,从测量方法来说,可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动态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 ?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3 ?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 ?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YBF-3导热系数测试仪、冰点补偿装置、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塞尺等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传导 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z方向传导,那么在z轴上任一位置z o处取一个垂直截 面积ds,以dT表示在z处的温度梯度,以dQ表示在该处的传热速率(单位时间 dz dt 内通过截面积ds的热量),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 .dT dQ=-:?()z0dsdt (9-1) dz 式中的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9-1)式中比例系数'即为导热系数,可见热导率的物理意义:在温度梯度为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 1.掌握低真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数显式电子真空计。 2.掌握用热线法测定气体导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 3.学习应用“线性回归”和“外推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原理】 1.“热线法”测量气体导热系数的原理 1) 稳定温度场的建立 由于T 1>T 2,容器中的待测气体必然形成一个沿径向分布的温度梯度,由于热传 导,钨丝温度下降,本实验用热线恒温自动控制系统来维持钨丝温度恒为T 1。这样,每秒钟由于气体热传导所耗散的热量就等于维持钨丝的温度恒为T 1时所消耗 的电功率,从而维持测量室中温度梯度稳定。故通过测量钨丝消耗的电功率来算出单位时间内热传导的热量。 2)由付里叶定律推导气体导热系数 K 即气体导热系数。其中l = 19.5 cm , r 1 = 0.0095 mm, r 2 = 7.5 mm . T 2近似等于室温,关键在于Q 与T 1怎么测定。 钨丝, T 2

2)Q与T1的测定 每秒钟通过气体圆柱面传输的热量Q等于钨丝所耗散的电功率,即 UI W Q= = 对于一定长度为l的钨丝而言,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1 ) ( 273 R R R T α - + =。 R =37.2 Ω,是零度时的电阻值;R=U/I为实验测量。1 3 10 1.5- - ? =C α 2.二项修正 1)热辐射以及联接钨丝两端的电极棒的传热损失的修正。 2)测量在低气压(133.3帕~1333帕)条件下进行,低气压气体导热系数K 低 与压强P下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中的K 低 和K可以用Q 低 和Q来代替 3.作图法外推求Q 以1/P为横坐标,1/Q 低 为纵坐 标作图,所得到的实验曲线将近 似为一直线,此直线在纵坐标上 的截距即为1/Q 【实验内容】 外推法求Q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金属导热系数表(W/mK)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银429 铜401 金317 铝237 铁80 锡67 铅34.8 各种物质导热系数! material conductivity K (W/m.K) diamond 钻石2300 silver 银429

cooper 铜401 gold 金317 aluminum 铝237 各物质的导热系数 物质温度导热系数物质温度导热系数亚麻布50 0.09 落叶松木0 0.13 木屑50 0.05 普通松木45 0.08~0.11 海砂20 0.03 杨木100 0.1 研碎软木20 0.04 胶合板0 0.125 压缩软木20 0.07 纤维素0 0.46 聚苯乙烯100 0.08 丝20 0.04~0.05 硫化橡胶50 0.22~0.29 炉渣50 0.84 镍铝锰合金0 32.7 硬质胶25 0.18 青铜30 32~153 白桦木30 0.15 殷钢30 11 橡木20 0.17 康铜30 20.9 雪松0 0.095 黄铜20 70~183 柏木20 0.1 镍铬合金20 12.3~171 普通冕玻璃20 1 石棉0 0.16~0.37 石英玻璃4 1.46 纸12 0.06~0.13 燧石玻璃32 0.795 皮棉 4.1 0.03 重燧石玻璃12.5 0.78 矿渣棉0 0.05~0.14 精制玻璃12 0.9 毡0.04 汽油12 0.11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张沐天班级学号实验日期2015.11.27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__________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 ?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入由简化的傅 )dT q =-入— 里叶导热定律dx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0.4-40pm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 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高的单质都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3)成分和晶体结构

导热系数表

金属导热系数表(W/mK): 银 429 铜 401 金 317 铝 237 铁 80 锡 67 铅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20℃)——λ(w/晨怡热管 2008-5-2 15:03:49 名称λ(w/ F4、F46 ~ 聚苯乙烯 PVC ~ PP ~ PE 有机玻璃~ 泡沫 木材 (横) ~ (纵) 散珍珠岩~ 水泥珍珠岩~ 石棉 混凝土 85%MgO 玻璃~ 水垢~ 搪瓷~ 耐火砖 普通砖~ 银419 锌112 钛 锡 64

铅 35 镍 90 钢36~54 铸铁42~90 钝铜381 黄铜118 青铜 71 纯铝218 +++++++++++++++++++++++++++++++++++++++++++++++++++++++++ 铸铝138~147 不锈钢17 空气 温度 [10^-2(w/] 100K 150K 200K 250K 300K 350K 400K 水 温度w/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水蒸汽 硫酸

5~25% ~ 25~50% ~ ++++++++++++++++++++++++++++++++++++++++++++++++++++++++++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银 429 铜 401 金 317 铝 237 铁 80 锡 67 铅 各种物质导热系数! material conductivity K (W/ diamond 钻石 2300 silver 银 429 cooper 铜 401 gold 金 317 aluminum 铝 237 各物质的导热系数 物质温度导热系数物质温度导热系数 亚麻布 50 落叶松木 0 木屑 50 普通松木 45 ~ 海砂 20 杨木 100 研碎软木 20 胶合板 0 压缩软木 20 纤维素 0 聚苯乙烯 100 丝 20 ~ 硫化橡胶 50 ~炉渣 50

导热系数的测定讲解

导热系数的测定 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它不仅是评价材料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应用材料时的一个设计参数,在加热器、散热器、传热管道设计、房屋设计等工程实践中都要涉及这个参数。因为材料的热导率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热导率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对材料的热导率常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测量热导率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稳态法和动态法两类。本测试仪采用稳态法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其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实验方法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测量物质的导热系数是热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3.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1、YBF-3导热系数测试仪一台 2、冰点补偿装置一台 3、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一组 4、塞尺一把 【仪器简介】 仪器的面板图 上面板图 下面板图 加热温度的设定:

①.按一下温控器面板上设定键(S ),此时设定值(SV )显示屏一位数码管开始闪烁。 ②. 根据实验所需温度的大小,再按设定键(S )左右移动到所需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加数键(▲)、减数键(▼)来设定好所需的加热温度。 ③.设定好加热温度后,等待8秒钟后返回至正常显示状态。 仪器的连接 连线图 从铜板上引出的热电偶其冷端接至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入端,经冰点补偿后由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到导热系数测定仪的信号输入端。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传导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Z 方向传导,那么在Z 轴上任一位置Z 0 处取一个垂直截面积d S (如图1)以 表示在Z 处的温度梯度,以 表示在该处的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d S 的热量),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 (S1-1) 式中的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式中比例系数λ即为导热系数,可见热导率的物理意义:在温度梯度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的热量。 利用(S1-1)式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两个:一个是 在材料内造成一个温度梯度 ,并确定其数值;另一个是测量材料内由高温 区向低温区的传热速率 。 1、关于温度梯度 为了在样品内造成一个温度的梯度分布,可以把样品加工成平板状,并把它 dt ds dz dT dQ Z ?-=0)(λdz dT dt dQ dz dT dt dQ dz dT

TCB型导热系数实验

稳态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 (TC-3B型固体导热系数测定仪) (集成温度传感器测温) 实 验 讲 义 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等因素都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来具体测定。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而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中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本实验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 【实验目的】

1. 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实验原理】 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21T ,T 的平行平面(设21T T >),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 S 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 h )T T (S t Q 21-??λ=?? ( 1 )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 11K m W --?? 。本实验仪器如 图1所示: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铝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P ,A 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 上、下表面的温度1T 、2T ,1T 、2T 分别由插入P ,A 盘边缘小孔铂电阻温度传感器E 来测量。通过变换温度传感器插入位置,即可改变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目标。由式(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2B B 21R h )T T (t Q ?π?-?λ=??? ( 2 )? 式中B R 为样品的半径,B h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1T 和2T 的值不变,于是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第四章

第四章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一、测试方法分类 二、稳态法 1、 待测试样在一个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里,当达到热平衡后,一次测出导热系数公式中的值,即可得到导热系数。 2、稳态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是面对的两个根本问题 -要得到一个与建立物理模型是所作的假设相符合的热流图像 1、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沿着一维方向流动) 2、设计各种形状式样,以便于数学描述 3、推导相应的数学公式描述便于制备的样品的热流图像 -待测样品的热流速率 1、测定流过试样的热量 2、测定用来加热试样的热量 稳态法 非稳态法 按热流的状态分 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又可把稳态法分为 纵向热流法 横向热流法 按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 绝对法 包括平板法,圆柱体法,圆球体法,椭球体法 比较法 包括纵向热流发,径向热流法,比较器法 t F L Q ???==τλ t grad q -

3、同时测定全部或部分的输入热量和热损 4、使热量等同通过待测样和标样 三、非稳态法 试样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测试时往往是使试样的某一部分温度作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 测试中的标准样品: -必要性:为缩短研制周期并对测试装置的准确度或误差作必要的验证 -入选标样的要求:在宽广温度范围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价格合适 -常用标样: 一种是作为非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小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多晶32O Al -α 另一种是作为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大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阿姆可工业纯铁 第三节 平板法 1、平板法是一种试样形状为圆盘形或方板型的纵向热流法,按其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又可分为绝对法和比较法两种。 2、平板法优缺点: 优点:试样容易制备,操作方便;具有相当高的测试准确度和实验温度。 缺点:试样太大,加工困难,径向热损很难减小到最低限度,测试周期长。 因此已被许多国家列为低导热系数材料的标准实验方法。 3、平板内纵向一维热流如何实现 (1)利用试样的低导热系数特点,把试样做的很薄,直径很大。 (2)把试样夹在带有加热器的热板和没有加热器的冷板间,试样冷面和热面的重心区域便有一较好的等温面,等温面之间产生均匀的热流。 4、测定Q 方法很多,直接测主发热器电功率,也可以在试样的冷面用水卡计测定。 5、平板法也可以测纤维或粉末材料的导热系数,试样需要用试样匣,匣盖和匣底均用高热导的金属或碳化硅簿圆片做成。 平板法还可以测导热系数较小的液态物质,注意防止对流传热,控制液体沿热流方向的厚度。 6、导热系数的测试误差随着不同试样和不同温度而变化。一般,热导高的材料,在较低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