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2,关键是建设好政府信用,建设好法治政府。如果说,对个人而言,建立信用就是要守法经营、重视承诺、

信守契约;那么,对政府而言,建立信用就是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

职能,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政府决策要法治化、民主化,言而有信。但是,目前某些政府部门信用形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社会其他方面的信用建设工作。正人先正己,政府自身一定要注重

自身信用,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并应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确保

政府守信走向制度化轨道。

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3,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切实保障企业依法

经营。一方面,要以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建立以

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

主要内容的企业外部信用制度,抓不诚信的典型,严惩那些造成严

重社会危害的不诚信行为和人物,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是一种

法制的做法,用严刑峻法,狠狠打击当前各种后果严重的不诚信行为,尤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使失信企业付出无法挽回的惨

痛代价,输不起诚信;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树立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防范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4建设政治文明的需要

5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6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7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

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法律本身所具有的明确性、普遍性、稳定性、可预期性等特点也决定了法治必然也具有理性的特点。法

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标准,以现代法治为

基础,理性是其基本要素。

法治思维以宪法至上、法律至上为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在多个方面。以法治思维建设“法治小康”,其本质要求就是应当体现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党派、

政治团体、利益群体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前提和条件

由于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所形成“人治”思维根深蒂固,以及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我国无论是执政者还是

普通民众的法治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治国理政和处理纠纷中会自

觉不自觉地步入“人治”的怪圈。具体表现在:

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现象严重。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绝大部分社会矛盾都是涉法性问题。在

处理这部分社会矛盾时,部分执政者以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的思维

方式解决问题充分暴露了其法治观念淡薄和法治思维的缺失。一些

地方政府部门无视法律尊严,挑战法律权威,滥用权力,不依法行政,甚至以权压法的事件常见于报端。

权利义务观念淡薄,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有些执政者在社会管理中,虽然强调依法管理,但把法律视为一种管理工具,更多

地强调用法律来治理和惩治被管理者,而忽视对公权力运行的规范、约束和制衡。或者遇到群体性事件,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片面无原则地迁就,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满足不合理要求。

导致群众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的错误心理,不利于真正解决纠纷,处理矛盾。这两种方式都是非

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利于矛盾的真正解决。

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导致社会公信力下降。近年来,一些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司法的不信任导致

一些案件的当事人不愿意走司法途径,而是寻求私力救助,使矛盾

进一步激化;要么寻求信访,甚至导致“缠访”现象频生。

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

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

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人类

政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

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

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

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

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根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和依法治国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

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

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法治思维实现途径

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

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

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

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

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

言代法、选择性执法。尤其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纪,不搞特权、不搞潜规则。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

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再次要

大力支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腐败是危害

最大的腐败,是压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

击司法腐败,加快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法律真正成

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全社会充分相信法律、依

赖法律。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