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实习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5.08 MB
- 文档页数:40
LandMark实习报告目录:
第一章程序启动及数据库建立
1.启动程序
2.创建工区
3.设置interpreter
第二章井数据加载
1.加载井位
2.加载测井曲线
3.加载井轨迹
4.加载分层数据
第三章地震工区的建立及地震数据的加载
1.建立3D Survey
2.建立地震工区
3.加载地震数据
第四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1.Syntool的启动
2.井曲线的选择
3.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4.合成记录的编辑与保存
第五章层位解释与导入
1.建立剖面
2.层位的导入
3.断层多边形和底图的绘制
第六章层位数据输出与ZmapPlus绘图
1..MFD的输出
2..ZGF文件的输出
3.ZmapPlus绘图
第一章程序启动及数据库建立1.启动程序:Xmanaer Enterprise→Xstart→Run→startow(图1-1)
图1-1 启动程序
2.创建工区(oracle数据库):OpenWorks:Project→Project Create(图1-2)
图1-2 Openworks界面
图1-3 创建工区示意
本课程工区统一,不用重复创建,已创建工区名称为WT2014。
3.设置interpreter:Project→Interpreters(图1-4)
图1-4 interpreter的设置
第二章井数据加载
井数据的加载分三个部分:井位的加载、测井曲线的加载以及分层数据的加载,其重点在于格式文件的编辑。
图2-1 井数据加载方式
1.加载井位:Openworks:Data→Import→ASCII Loader(图2-1)
图2-2 选择测量系统①输入文件名:/data2/lm_train_dz/input_data/wellcor.dat(图2-3)
图2-3 输入井位文件名②编辑格式文件:ASCII Loader:Edit→Format(图2-4)
图2-4 打开格式编辑
图2-5 格式编辑窗口
图2-6 编辑后的格式
③完成井位的加载:ASCII Loader:File→Load All Jobs,点击OK 显示加载过程(图2-7)。
查看已加载的井位数据:Openworks:Data→Management→Well Data Management→Well Header(图2-8)
图2-7 完成井位加载
Depth mode-TVD(垂深),MD(测深),本例中由于是直井,所以选TVD 和MD 均可。
图2-8 查看井位加载结果
2.加载测井曲线:1,2,3,4,s为LAS标准格式,无需重新定义,s需要重新定义。
以加载s 为例,类似地完成2,3,4,s的加载。
Openworks:Data→Import→Curve loader(图2-1)
Openworks Curve loader:File→Load all(图2-12)
查看已加载的井曲线:Openworks:Data→Management→Well Curve View(图2-13)
图2-9 测井曲线加载窗口
图2-10 选择输入井曲线文件.las 图2-11 选择格式文件
图2-12 加载测井曲线过程
图2-13 查看加载的井曲线
**编辑s的格式:Openworks Curve Loader:Edit →ASCII Format
Curve Format Edit:Format→New(图2-14,15)
Openworks Curve Loader:Format Type选择ASCII→File→Load All(图2-16)
查看ASCII井曲线:Openworks:Data→Management→Curve Dictionary(图2-17)
图2-14 打开井曲线文件.las(右)及新建格式文件.all(左)
图2-15 编辑井曲线格式文件.all
图2-16 Edit修改格式文件
图2-16 加载ASCII格式井曲线
图2-17 查看ASCII格式井曲线
3.加载井轨迹Well trace:Openworks:Data→Import→Curve Loader
以加载1.path为例,类似加载2,3,4,5,6.path
查看井轨迹:Openworks:Data→Management→Well Data Management→Positiong Log Data(图2-21)
图2-18 新建格式文件.all(左)及选择井轨迹文件.path
图2-19 编辑井轨迹格式.all
图2-20 加载井轨迹
图2-21 查看已加载的井轨迹
4.加载分层数据:Openworks:Data→Import→ASCII Loader
查看层位:Openworks:Data→Management→Well Data Management→Pick(图2-24)
图2-22 编辑层位格式文件.wdl
图2-23 加载层位文件
图2-24 查看已加载的层位
第三章地震工区的建立及地震数据的加载
1.建立3D Survey:
Openworks:Data→Management→Seismic Data Management
Seismic Data Manager:File→New→Survey→输入工区名称,3D
定义工区网格:Grid:分别输入右上和左下的Line 值、Trace值(图3-1);选择Original Cartographic Reference System,一般用Gauss 21N);输入X /Y 坐标→回车;保存Survey。
(图3-2)
图3-1 查看网格参数
测线:1-131 CDP:71-417 线增量:1 道增量:2
图3-2 定义工区网格(由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点来决定3D的分布)
2.建立地震工区:Openworks:Data→Management→Seismic Project Management→Creat(图3-3)
图3-3 Seismic Project Manager界面
图3-4 创建地震工区
3.加载地震数据:Openworks: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图3-5)
PostStack Family:Input Data→SEG-Y→Parameters(图3-6)
**地震数据分析:SEGY Analyer:File→Select→Add To List→OK(图3-8),
Disk analysis to log file→Start(图3-9),
选中disk file name(红色) →click interactive SEGY an alysis(图3-10)加载数据:输入:SEG-Y File Select:.sgy(图3-11) →OK
SEG-Y Data Input:Modify SEG-Y Headers→Parameters(图3-12),
输出:Bricked File Parameters→新建输出文件(图3-15),
加载:PostStack Family:Run(图3-16)
图3-5 选择地震工区
图3-6 设定输入选项
图3-7 选择输入文件
图3-8 打开地震数据分析数据.SGY
图3-9 读入.sgy文件信息
图3-10 地震数据分析
图3-11 选择输入地震数据
图3-12 设置SEG-Y Header
图3-13 输入的参数设定完成
图3-14 输出文件格式的选择
图3-15输出文件的命名及参数设定
图3-16 加载地震数据
第四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记录是地震和地质结合的桥梁,使进行构造解释的基础。
步骤可分为:Syntool的启动、井曲线的选择、合成记录的生成和编辑、合成纪录的存储。
1. Syntool的启动:Openworks:Applications→Syntool
Syntool:File→New→弹出井工区选择窗口(图4-1)
图4-1 井曲线的选择
2.井曲线的选择:(图4-2)
图4-2 选择做合成记录的井
图4-3 选择时深转换关系(可缺省)
图4-4 选择地震工区3.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图4-5 参数的设定
图4-6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完成
图4-7 单击LGC,将井旁道地震道加入编辑区
4.合成记录的编辑与保存:File→Save Synthetic→to database
图4-8 右键点合成记录〈A-1D SYN〉,选择edit process list
图4-9
图4-10选择Ricker,change,弹出图4-11。
输入合适的主频,合成记录的主频将会变化
图4-11在(p)Velocity中,输入合适速度,并调节时间飘移shift time: totime,合成记录道将会拉伸或压缩,
使之尽量与井旁地震道对应。
Ok.。
经过反复调整,合成记录的编辑完成。
图4-12 提取子波
第五章层位解释与导入
1.建立剖面:
Openworks:Applications→SeisWorks→3D
SeisWorks:Defaults→Seismic Project Select(图5-1)
Session→New(Time)(图5-2)
Interpret→M ap(图5-3)
View→Cotents(图5-4)
Seismic→Select From Map(图5-5 )
Wells→Picks/Preferred Curves(图5-6)
图5-1 选择地震工区
图5-2 选择以打开地震工区
图5-3调整显示参数的SeisWorks/Map View界面
图5-4 选择地震数据
图5-5 显示一个地震剖面
图5-6 将井曲线加载到在地震剖面
2.层位的导入:
Seismic Ptoject Manager:Horizons→Import/Export→Hie,
SeisWorks Horizon Import/Export→List 选择地震工区→File→Import Horizons to SeisWorks(图 5-9)
图5-7 层位文件.asc
图5-8 层位的格式文件
图5-9 输入导入的层位路径,以blue.asc为例,设置层位名称
图5-10 选择显示的层位
3.断层多边形和底图的绘制
SeisWorks:Mapping→Mapping Files→New→Blue(图5-11)
Mapping→Mapping Files→New→Bassmap
图5-11 断层多边形的绘制与存储
第六章 层位数据输出与ZmapPlus 绘图
1..MFD 的输出
SeisWorks:Utilities→Export to Z -MAP Plus→新建.mfd(图6-1)
(a )新建.mfd (b)选择输出层位
(c)选择Mappjing Files
图6-2 输出文件的选择
图6-3 输出.mfd
2..ZGF文件的输出
SeisWoks: Mapping→Mapping Files→Open
File→Generate ZGF File→命名(File Name:277.zgf,Picture Name:bassmap)
图6-4 输出.zgf
3.ZmapPlus绘图:
OpenWoks: Applications→Z-MAP Plus/PowerView
Z-MAP Plus: Applications→Z-MAP Plus(图6-5)
File→Open→MFD/ZGF/Picture(图6-6,7,8)
生成网格:Z-MAP Plus: Modeling→Point Gridding Plus(图6-9)
成图:Z-MAP Plus: Features→Contouring→Contour(图6-11)
网格抽空:Z-MAP Plus: Grid Operations→Blank Grid(图6-15)
图6-5 启动Z-MAP Plus 图6-6 打开.MFD,.ZGF以及Picture
图6-7 打开.MFD 图6-8 打开.ZGF
图6-9 启动网格计算
图6-10 计算网格
图6-11 启动Contouring
图6-12 输入文件和成图参数的设置
图6-13 成图颜色的设定
图6-14 等值线平面图成图结果
图6-15 网格抽空界面
图6-16 断层内部网格抽空
图6-17 断层内部网格抽空后再成图
图6-18 工区外部网格抽空
图6-19 工区外部网格抽空后再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