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细数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细数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细数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细数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细数10

大传统习俗

导语:清明节,北方踏青悠闲享受无限春光,南方祭祖扫墓沉浸浓浓哀思。两种别然不同的心情,却都是清明的两大主角习俗。其实,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除了扫墓、踏青延续至今,其他的很多习俗基本都失传了。虽然有些无人问津的感觉,却是清明节文化不可遗忘的一部分,那么其他的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天气网在此为您介绍丰富的10大传统习俗吧。

提示:文章结尾更多精彩推荐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

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

唐诗赏析-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

中国传统节日图文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 1、春节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远古时代的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的。 最初的岁首是指“立春”。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习俗有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吃香肠、腊肉和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丰收祭月活动。“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夜,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4、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春祭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习俗大全

---------------------------------------------------------------范文最新推荐------------------------------------------------------ 清明节的习俗大全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1 / 8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一、活动背景 国家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宿影和象征。为了确保今年群众清明祭扫活动、文明、和谐、有序,中央宣传部、民政部等八部委发出了《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在总结08年清明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文明祭扫、平安祭扫”的主题,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相关工作。 xx区xx街道洪城路社区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借助xx区推进社会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 按照古时传统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寒食节”,规定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古时寒食共有3天,过后便是“清明节”,所以古诗词中也常把清明与寒食两个节日混同在一起。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唐明皇·李隆基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背景: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具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举办此次清明扫墓活动,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目的: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31日至4月4日 五、活动地点:华北烈士陵园 六、活动对象: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活动流程: 1、由团委向各学部下发通知,各学部每天派出10到xx人参加公祭大会活动,院青协出10人左右 2、早上7:00北院校门口集合签到,清点人数并交代注意事项。完毕之后出发。 2、全体同学坐车到烈士陵园后重新再集合,再签到,检查人员是否到齐。 3、到达烈士陵园后与陵园负责人联系,分配任务后正式开始进行志愿服务(如:接待、站岗、打扫等)

4、活动结束后在陵园门口集合,负责人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集体带回。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烈士墓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举行祭扫活动,要穿着整洁。 2、墓地是英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 3、在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在参观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保持安静,有秩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4、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墓地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5、如果早晨临时不能到的,请及时向负责人说明,以免耽搁行程;途中如有事离队要向负责人说明,得到许可签退后方可离开,且离队后的安全问题由本人负责。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教案

单元主题中国传统节日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学习包粽子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主题一清明节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 3、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活动重点: 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 活动难点:

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活动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确定主题,制订方案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过节吧!你知道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的传说,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开拓思路: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关于清明节,你想了解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对清明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清明节在哪一天? ?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怎么过清明节? ?…… 3、老师把学生的提出来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梳理问题: 1、师生共同梳理黑板上的问题,梳理的依据: 大家感兴趣的、有能力去解决的…… 2、教师将梳理后的问题重新整理后板书在黑板上,如: ●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活动方案

朱桥小学2019年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2019-3-30 四:活动地点:一年级教室 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

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国家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宿影和象征。为了确保今年群众清明祭扫活动、文明、和谐、有序,中央宣传部、民政部等八部委发出了《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在总结清明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文明祭扫、平安祭扫”的主题,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相关工作。 xx区xx街道洪城路社区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借助xx 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契机,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地理论和方法,拟制在本社区清明节前期宣传xx 民政局《“文明祭扫、传递亲情系列活动策划书》、清明节期间本社区主要开展工作的方案。主动推出一些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倡导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减少祭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减少火灾隐患,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社区清明节宣传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清明祭祖表达着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感恩心愿,寄托着人们对已故亲友、革命先辈的追忆哀思,是慎终追远、继志述

事、民德归愿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洪城路社区居民的了解、以及洪城路社区现有的与居民融洽的关系,我们认为在社区开展清明节活动的宣传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南昌洪城路社区地处南昌司马庙立交桥旁边,前面是洪城路。社区以前的江拖职工为主,包括江西轻工设计院、江西化工设计院原先的职工,有5000多人口,其中老年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40%,且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但是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必须考虑的情况有: 1.由于社区的老人较多,并且他们普遍具有行动不方便的特点,如果清明节期间包括老人在内的社区居民都出去祭扫,那么会给原本就很大压力的交通、公交设施等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2.老年人达到了一定得年龄,很自然地重视清明祭祖扫墓的事情。而且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老人更喜欢使用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方式祭祖,这样必然会增加野外用火的危险,给消防、森林防火方面带来较大威胁。 3.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由于长期居住在外,清明节时会更想祭奠过世的亲人,但是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他们喜欢在社区内或者是道路边上烧香烛、烧纸钱。这样会给社区内以及道路带来较大威胁,同时也使社区内的消防隐患陡然增加。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最新)

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篇一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篇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2、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0、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

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6、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9、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0、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1、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 清明节活动 主办单位:xxxx 承办单位:xxxxx 二0 一三年三月

、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真挚、朴素的情感。清明纪念活动是对纯洁、清明大自然的热爱,是对祖先和一切为人类进步而逝去的人们深情追忆,是对洁净人格的赞美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为了让后人们感恩追远,了解先辈的奋斗历史,感谢生活馈赠,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共创美好未来。 二、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荣 事迹和伟大牺牲,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立志报国。 2)旨在通过本次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们能够更多的 了解及回顾清明的历史,以表达对先烈们及远去的亲人的无限祈祷与思念。 、活动主题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 四、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3 年4 月4 日上午9:00 地点:主展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五、参加人员 我市各小学每所学校派出10 名学生(四、五、六年级)

组成代表队参加。每个代表队20名学生名参加比赛。 六、活动内容 知识宣传、体验习俗、互动游戏、有奖评选 七、活动流程 1 .参与代表队8:50到达博物馆。 2 . 9 : 00活动仅式开始,主持人讲话(活动的背景、 意义、流程)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八、活动内容: 1、回忆清明 回答形式。让孩子阐述自己所理解的清明节(5分钟) 2、节气清明 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介绍清明节的意义、来历。(①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及国外清明节。 ②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 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学会去爱 ①故事《刘邦祭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ppt课件)(20分钟) 3、文化清明 知识宣传方式介绍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体验清明节的民间习俗。(20分钟) 4、背清明节古诗 现场背诵清明节古诗,评优颁奖。(40分钟)

清明节的习俗和内涵

清明节的习俗和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清明节不仅有极富特色的节日习俗,更有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其核心内容就是感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先感恩,这是其主要内容。人们认识到,今天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是祖先留下来的,不能忘本,所以要缅怀祖先的恩德,祈求生活平安幸福。二是对大自然感恩,在春回大地的日子里,感念大自然生养万物的德泽,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祈求风调雨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与其他节气或节日不一样。清明节的习俗,全国各地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是主要内容不外乎扫墓和踏青两项。据说清明习俗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在古代,寒食节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希望、新循环的开始,后来“感恩”色彩逐渐浓厚。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唐玄宗时曾以政令的形式规定寒食节扫墓。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节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承袭下来。“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代诗人王禹偁写的《清明》一诗,就说明宋时还有清明日重生新火的习俗,而这一习俗本属于寒食节的。现代有的地方尚有寒食节修墓垒坟的习俗,但寒食节不再作为一个民俗节日被重视。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上巳节退出节日系列。踏青本是上巳节的习俗,古时又叫探春、寻春等,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亲近自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阳和之气,驱散积郁的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除了扫墓和踏青,民间清明节还有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习俗,有的地方有清明插柳的习俗,与一般的植树不同。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杨柳为春季应时嘉木,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在有些地方,清明节不仅插柳,还要戴柳。民国时期,插柳日曾一度成为“植树节”。

清明古诗大全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狸渡道中

最新清明节活动策划大全

最新清明节活动策划大全 篇一 一、活动名称:清明节扫墓活动 二、主办单位:河南大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参与单位:河南大学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四、活动时间:4月3日—4月10日 五、活动地点:开封市烈士陵园 刘少奇纪念馆 六、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拜古人的文化风俗也仍为广大中华儿女传承。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祖国伟大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以及在新时期涌现出的一系列英雄人物,他们所代表的的精神价值也越来越固定成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现代的人们。 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下,在“明德新民至于至善”的校训的鞭策下,秉承“让爱心永驻校园,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宗旨,特开展此项活动。 七、活动主题与口号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 4月1日—4月3日,实践部负责联系开封市烈士陵园和刘少奇纪念馆的相关事宜,并规划出志愿者出行的路线和活动内容 (2) 办公室负责购买花环及其他活动当天的相关物资,并做好资金预算和物品登记工作。 (3) 宣传部对于此次活动进行追踪报道,及时以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并与校内媒体联系给予关注。 (4) 组织部做好活动当天出勤志愿者登记工作。 2、烈士陵园扫墓 活动时间:4月4日(星期五)清明节当天 活动地点:开封市烈士陵园 负责人:韩景龙 参与人员:志愿者 活动过程及要求: (1) 上午9:30,参与志愿者在大礼堂前集合,由负责人韩景龙进行简单培训,内容包括各项注意事项。 (2) 十点整从学校出发前往开封市烈士陵园。 (3) 到达地点,举行仪式,内容包括:脱帽、敬献花圈、 默哀一分钟、领导作主题讲话、文化馆或烈士陵园负责人介绍英雄事迹、代表发言、列队参观烈士陵园

传统的清明节习俗

传统的清明节习俗 [摘要]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这里我们把其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祭祀、春游、饮食,进行研究与赏析。 [关键词]祭祀活动,春游活动,节令食品 [正文]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集锦(最新)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篇一 1、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5、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6、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9、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1、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2、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3、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14、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6、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7、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崔元翰《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 18、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9、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0、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篇二

1、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5、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6、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7、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8、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1、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3、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4、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清明节活动方案踏青

沙胡同小学 2014年“清明踏青”活动方案 一、活动设想: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春游踏青的好时光,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少先大队计划组织“清明节踏青”活动,为确保活动安全,感受家乡春色,放飞美好心情,提高活动幸福指数,特制订踏青活动方案:二:时间安排: 2014年4月4日,下午2:00出发,4:00返校 三、参加人员:4--6年级师生.(有身体不适的同学不参加). 四、活动地点:西山 五、活动内容: 1、走出校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 2、踏青、放风筝展演 六、活动安排: 1:40---2:00 在学校集合出发 2:00---2:40 徒步一路观赏春景 2:40---3:30 山上观赏、休息、拍照。 3:40---4: 20 返回学校. 七、活动注意事项: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小河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不触摸电线。 (3)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行走文明,不乱散离队伍。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八、活动建议: 2、同学们可根据情况自带一些水、零食等。 3、各班主任派同学对本班活动进行摄影写作。要把学生最美丽的笑脸留下,成为今后永久的记忆。 4、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每人自带一个塑料袋,以便装垃圾 5、建议同学统一穿校服、穿运动鞋,戴太阳帽。各班要打队旗。 6、审查学生身体情况。对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的学生,劝阻其参加本次活动。 8、活动结束后,各班同学要写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假期结束返校时上交。 九、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措施 如遇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 1、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2、交通事故处理:.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检查、诊治。 “清明踏青”活动方案

“清明节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活动案例

“清明节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活动案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途中,跟随他的臣子介子推为保其性命从自己腿上割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将隐居山林的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为寒食节,举国哀悼,这个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清明节。虽然强调“舍身取义”的中国传统价值观近年来受到“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但奉献者依然在当今中国社会备受尊崇。 不过,这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习俗演变到今日在人们心目中已渐渐开始模糊。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们举办了“清明节传统节日文化研究”这一活动,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增强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 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外出踏青,扫墓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春光的明媚,同时也缅怀一些英雄烈士,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以和家人一同祭祀的活动形式,通过观察了解解决自己心中对祭祀文化的疑惑,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5. 通过整个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的板块 关于清明节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确定好自己要了解的内容以及访问对象,以及这样确定的原因,还有研究解决的方法。 2.制订方案 确定采访研究的对象以后,大家都很热烈的相互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包括我们要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方法、希望得到的结果等等内容。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商讨活动步骤,确定活动分工,确定小组长。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研究商讨,确定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开展步骤,以便在后面活动进行中能做到有序,不混乱。通过小组分工,小组长的确定等活动,让孩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有事做,知道该做什么。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分组情况登记表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出自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于: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6、清明时节雨声哗。——出自于: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8、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1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2、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出自于:孟浩然《清明

即事》 13、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出自于:李冠《蝶恋花·春暮》 15、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16、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于:杜牧《清明》 18、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出自于:韩偓《夜深》 1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于:韩翃《寒食》 2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于:杜牧《清明》 2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出自于:韩偓《夜深》 2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于:韩翃《寒食》 23、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出自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