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日文化比较
中日关系力量对比概观
公元九世纪大化革新(645年),追随中国,态度尊恭,中日关系处于强弱型,关系友好;隋唐(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处于顶峰;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1868年~1912年),日本抛开中国,“脱亚入欧”,富国强兵。明治末期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甲午战争后,从尊重转向蔑视中日关系处于弱强型,关系敌对。二战后1945年战,追随美国,恢复国力,发愤图强;1968年晋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当今二十一世纪,中国政治走向经济大国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当今中日关系终于近乎于强强型。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变革
明治维新(1868年------1912年)
●结束天皇政权旁落,天皇拥有最高权利。采用“日本式”君主立宪,,天皇为首的中央
集权国家;
●废藩置县:取消幕府统治,废除武士制,;
●征兵令:面向全民征兵;
●四民平等:取消士族,“士﹑农﹑工﹑商”平等;
●大力发展教育
●基本国策::富国强兵;兴产殖业;文明开化
1889年《大日本宪法》日本第一部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天皇国家主体,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依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统帅陆海军;内阁辅弼天皇,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占领台湾、朝鲜半岛,、(辽东半岛) 清政府赔偿金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觊觎中国东北;在国际上,已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国亚洲的盟主;在国内,天皇专制,教育敕语;忠君爱国教育盛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东京大空袭;冲绳岛之战;中途岛战败;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1945年8月15日终战宣言。
明治维新后六十年积累的财富耗费一空.社会体制;教育水平,国民素质,技术等软实力仍在。卧薪尝胆;美国扶持;朝鲜战争
1950年中期经济再度腾飞,1966年超过法国,67年超英国,1968年超德国,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资本主义世界第耳大经济强国。70年代经济稳定发展期.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美国.达1万美圆以上。
政治上君主立宪;皇位象征性. 一切权利在国民. 根除国家主义,彻底民主化,强调国民个性的发展.
民主,自由,富裕,人性化,,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
日本家族制度、家族观念
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日本“家族”形态与“姓”的出现
1 ●奈良时代(710-794)时代前:社会基本单位:“氏”(原始氏族组织),不承认“户”。
“家庭”尚不是社会基本单位。
“大化改新(645年)”前:贵族有“氏”,“大化改新”后,贵族有“姓”,身份地位尊卑。
●平安时代(794-1192):氏族分化为若干“家族”、“苗字”
●幕府时代(12世纪末起):“武家社会”,“武士团”“苗字”和“佩刀”是武士身分标
志,贵族特权。有“苗字”(6﹪),不许庶民使用“苗字”,严格的身份等级秩序,“武士团”融血缘﹑家族﹑主从关系于一体的结合,武士的“家制度”-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典型;武士的家族关系-日本“最典型的家族关系”;日本“家制度”,在封建社会仅盛行于武家社会, 1868年以后才推广到社会。
2明治维新后:“四民平等”,1875年,法律强制“国民皆姓”(苗字)。
二.中日家族制度、家族观念的差异
中日同为父权家长制,中国早在公元前3000年确立,日本约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晚期;日本的父权形成晚,却十分发达。父权具有广泛权利,无所不包。一家尊长是祖先的延续与化身。家族成员敬畏之所在。
“想向父亲提意见的儿子就好像一个想长出头发的和尚,这是为什么?”-----不管他多么想也是办不到。
“地震,打雷,失火,父亲”-----将一家之长的父亲视为可怕的存在。饭碗/入浴
⑴“家”概念不同:
日本的家是“家业”共同体。含血缘、非血缘关系。同住,同族不同姓。家业永续为宗旨。以本家为中心,祖孙一体,传承家业。本家、分家主从关系。
中国的家是“血缘”关系集合体。传宗接代为宗旨。同族同姓。异姓乱宗。“非我族也,
其心必异”。
⑵家族制度不同:
日本:①“长子继承制”(家督继承制)
长子继承“家名”、“家格”及财产。家长权与家业继承权统一。“家长”居绝对统治地位,供养者家长与家内成员是“親子”,依赖与被依赖的主从关系;
长子、非长子不平等,非长子-“厄介”;本家、分家主从关系;男女不平等。
★家族内严格纵式等级秩序。
“暖帘重于血统”---东京马食一丁目制纸业的“中庄家”-----继承人全部是养子、婿养子中国嫡长子继承制
②养子、婿养子制度。
入赘必须改姓。延续家名、家业。有助于家业的健康传承。
“暖帘重于血统”---东京马食一丁目制纸业的“中庄家”----继承人全部是养子、婿养子“江户到明治初期,四个男人中有一个是养子或婿养子”。
例:日本妇产科世家鼻祖贺川家。见表。
③家长“隐居制”,家长任期制。
•年老病弱,家内“隐居”让位。失去家长权,受新家长支配。搬出母屋,获得“隐居分”--- 为原财产的1/10。
•“隐居制”是对家长“终身制”的否认。“家长权”任期制。
•日本的家长权威在于其是“家长”,而非父亲。并非一定同血缘.
•有助于维护家族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诸子均分制”,兄弟间平等,“分家”。家长权严守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异姓乱宗。家长权利至高无上,终身制。“祖在则祖为家长,父在则父为家长”。
3 家族观念的不同
1)祖先崇拜:
●日本独特的祖先观。对现人有直接的恩泽的,特定家业的开创者,非遥远虚幻的祖先。
未必是血缘意义的祖先。例、贺川家
●中国崇拜纯粹的血缘祖先--根。寻根。
2)中日忠孝观念不同
●日本孝的伦理:恩是孝的前提。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子女有报恩的义务。
此恩与生俱来,须主动偿还;“孝”意味着对父权家长无条件的绝对服从。
1978年最重视的道德是对父母的孝行70﹪”。更重视生前之孝。
●日本国民道德的根本:
“忠孝一致”“一本”忠重于孝。忠即”一而终“武士的根本道德。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忠臣。
德川时代日本人价值系统中占中心位置。《孝经》。日本人的忠诚不是被动的献身,而是能动的,自觉的服务与表现。
武士的忠是“主从”之忠,而非君臣之忠。“忠臣不事二君”。“河田次朗”
吾等不论何时居于何地,隐于深山抑或深埋地下,吾辈之义务乃守卫主君之利益。此乃每个锅岛人之义务,此为吾等信仰之支柱,永远不变之真理。
吾之生涯中,决不将自我之想法置于吾君吾主之上。吾之一生中亦不会如此而为。纵然死,吾亦将七度生还守卫君主之邸。吾等立誓做四件事。即:
1 、履行自我之义务争先于人。
2、做有用于主君之人。
3、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