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观沧海

》是曹操写的一首古诗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原文的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带拼音以供大家阅读。

《观沧海》原文:

guān cāng hǎi

观沧海

cáo cāo

曹操

guān cāng hǎi 。

dōng lín ji? shí,y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huǐ h?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hù mù c?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qiū fēng xiāo sa ,h?ng bō yǒng q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rì yua zhī xíng ,ru? chū qí zhōng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xīng hàn càn làn ,ru? chū qí lǐ。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ìng sha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将下面文言文按照三行对译形式写在文言文本上。加点字依据文章翻译推测,并查找工具书核实确认。】 三国志《隆中对》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也。 将军宜枉驾 ..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 ..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 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然 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 ..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 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 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 ..,张鲁在 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①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 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 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②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 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

《晋书·江统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译文: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但皇帝没能采用。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下面,为大家提供隆中对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或作者: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译文: 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 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doc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

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秘密派兵) B.劳师以袭远(劳累军队)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隆中对超全翻译与原文对照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间耕种,喜欢吟《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 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 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方面可以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得到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阮籍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古诗文《晋书阮籍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椽,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会忘记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才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名士,阮籍因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起初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醉了60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主管官员谈到一件儿子杀害母亲的事情,阮籍说:“唉,杀死父亲可以,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文帝说:“杀死自己的父亲,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你怎么却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是禽兽一类的人。而杀死自己的母亲,就连禽兽都不如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劝说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崇。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性命。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使(派)告于曰:“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没有采纳)焉。召孟明(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满(周襄王之,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晋书·周玘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周玘,字宣佩,周处长子,强毅沈断有父风。闭门洁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风敬惮焉,故名重一方。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初到,召为别驾从事,虚己备礼,方始应命。累荐名宰府,举秀才,除议郎。 太安初,妖贼张昌、丘沈等聚众于江夏,杀平南将军羊伊,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等。昌别率封云攻徐州,石冰攻扬州,刺史陈徽出奔,冰遂略有扬土。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冰遣其将羌毒领数万人距玘,玘临阵斩毒。攻冰于建康。冰北走投封云,云司马张统斩云、冰以降,徐、扬并平。玘不言功赏,散众还家。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在寿春,遣督护衡彦率众而东。玘与顾荣、甘卓等以兵攻敏,敏众奔溃,单马北走,获之于江乘界,斩之于建康,夷三族。东海王越闻其名,召为参军。初,吴兴人钱璯亦起义兵讨陈敏,越命为建武将军,使率其属会于京都。璯至广陵,闻刘聪逼洛阳,畏懦不敢进。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杀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帝遣将军郭逸、郡尉宋典等讨之,并以兵少未敢前。玘复率合乡里义众,与逸等俱进,讨璯,斩之,传首于建康。玘三定江南,开复王略,帝嘉其勋,以玘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吴兴寇乱之后,百姓饥馑,盗贼公行,玘甚有威惠,百姓敬爱之,期年之间,境内宁谧。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长城之西乡、丹阳之

永世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焉。时中州人士佐佑王业,玘内怀怨望,复为刁协轻之,耻恚愈甚,遂忧愤发背而卒,时年五十六。将卒,谓之勰曰:“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吴人谓中州人曰“伧”,故云耳。赠辅国将军,谥曰忠烈。 译文: 周玘,字宣佩,是周处的大儿子。勇毅、果断有他父亲的风范。他常在家独处,洁身自好,不随便与人交往,士人朋友都景仰而敬畏他,因而在当地很有名望。二十岁时,州郡委任他官职,他没有就任,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刺史本人谦逊虚心,礼节周全,他才答应接受任命。他多次被推荐到宰相府任职,被举荐为秀才,授予议郎的官职。 太安初年,妖贼张昌、丘沈等在江夏聚众作乱,杀死平南将军羊伊、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等人。张昌又分别带领封云攻打徐州,石冰攻打扬州,刺史陈徽弃城出逃,石冰于是占领了扬州。周玘密谋想讨伐石冰,秘密与前南平内史王矩结盟,共同推举吴兴太守顾秘统领扬州九郡军务,等到江东人士共同发起义兵时,杀了石冰所安排的吴兴太守区山及其下属各官员。石冰派遣他的将领羌毒率领几万人抵抗周玘,周玘在阵前斩杀了羌毒,在建康攻打石冰。石冰向北逃跑投奔封云,封云手下的司马张统斩杀了封云、石冰,最终投降,徐州、扬州一起平定。周玘不说论功行赏之类的话,遣散兵众让他们回家。陈敏在扬州谋反,任命周玘为安丰太守,加封四品将军。周玘以生病为借口不接受任命,秘密派人报告镇东将军刘准,让他出兵逼近长江,自己做内应,剪下头发作为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隆中对.回答、应对。 2、亮躬.耕陇亩亲自。 3、亮躬耕陇亩 ..田地。 4、好.为《梁父吟》喜欢。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 6、时.人莫之许.当时;承认、同意。 7、谓.为信然说。 8、谓为信然 ..确实这样。 9、时先主屯.新野驻扎。 10、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11、谓.……曰.对……说。 12、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13、不可屈致.招致、引来。 14、将军宜枉.驾.顾之屈尊。 15、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16、由是 ..先主遂诣亮因此。 17、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18、凡.三往总共。 19、乃.见才。 20、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21、因屏.人曰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2、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23、奸臣窃命 ..盗用皇帝的政令。 24、主上蒙尘 ..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25、度.德量力衡量。 26、信.大义通“伸”,伸张。 27、遂用.猖獗因此。28、遂用猖蹶 ..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29、然志犹.未已仍、还。 30、然志犹未已.止。 31、君谓计.将安出计策。 32、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33、名微而众寡 ..人少,指兵力薄弱。 34、以弱胜强者.……的原因。 3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而且。 36、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37、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强,争胜。 38、国.险而民附地势。 39、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41、民殷.国富兴旺富裕。 42、不知存恤 ..爱抚,爱惜。 43、帝室之胄.后代。 44、总揽.英雄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45、保其岩阻 ..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46、内修政理 ..政治。 47、则命一上将将.(jià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来。 48、箪.食壶.浆(提示:这里是作动词)用箪盛,用壶盛。 49、以.迎将军者乎来。 50、诚如是.这样。 5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二、翻译句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关键点:1、每:常常;2、“时人莫之许”为宾语前置倒装句,是“时人莫许之”的意思,时:当时;许:承认、同意。) 2、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关键点:“然”,这样。)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关键点:1、就:接近、趋向。“就见”,可理解为去诸葛亮那里拜访;2、“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3、“枉驾”,屈尊,这里理解为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4、“顾”在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在文言中,“顾”还常有看或者回头看的意思。)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关键点:1、“孤”,古代王侯自称;2、“信”在这里为通假字,通“伸”) 5、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关键点:1、“用”为“因此”的意思,这个用法第一次遇见,要注意。2、“猖獗”在此处指失败,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3、“至”,“到”的意思。)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晋书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稻去就。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郭崇韬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