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高产品种筛选初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品种筛选初报
摘要通过对8个审定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周麦22、淮麦22和淮麦25在产量、抗性和群体结构上表现均较好,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潜力,适合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群体结构;抗逆性;产量;淮北地区
近年来,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很多,但是真正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却很少。该试验选用8个审定的小麦品种,通过对其群体结构、产量形成因素和综合抗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涡阳县城东镇棉麦原种场,该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灌溉方便,栽培方式统一,耕作管理水平一致。
1.2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开麦18、富麦2008、新辐麦1号、荔高6号、周麦22、淮麦22、淮麦25、烟农19,均为半冬性品种。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接近大田的大区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烟农19为对照(CK)。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340 m2(40.0 m×8.5 m)。
1.4试验过程
基肥施氮、磷、钾复混肥(25-16-10)1 050.0 kg/hm2,折合施纯N 262.5 kg/hm2、P2O5 168.0 kg/hm2、K2O 105.0 kg/hm2,于整地前撒施于田内,用专用小麦拌种剂甲基乙柳酮(甲柳酮40%,三唑酮10%)10 g拌10 kg种子。2008年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225万株/hm2。10月20日有1次降水,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定苗。12月2日喷施除草剂。2009年4月18日和5月5日分别化控防治蚜虫(毒死蜱,25%乳油),人工喷雾均匀[1-2]。
1.5调查内容
记载从出苗到成熟各阶段的生育时期,调查关键生育时期的群体结构,观察记载病害,室内考种各品种的籽粒性状,计产[3-4]。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阶段的群体结构
产量的形成建立在高产群体形成的基础之上,而高产群体的建立,以成穗为关键,尽管有些品种年前和年后群体相差较大,但是由于最终成穗较少,以致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有效穗低于600万穗/hm2的品种,穗粒数和千粒重必须比较突出,否则难以夺得高产。从表1可以看出,所选品种中有效穗较高的是淮麦22、淮麦25和烟农19(CK),其产量也较高。
成穗不仅与品种的成穗率相关,也与年前分蘖和最高分蘖的数量相关。年前分蘖基本大部分都能后期成穗,而年后分蘖基本很难成穗。从表1可以看出,所选品种中年前蘖最大的是荔高6号和烟农19(CK);最高分蘖最多的是烟农19(CK)、荔高6号和淮麦25。但是分蘖能力强者,成穗率低,成穗也少,反之亦然。
淮麦22、淮麦25、烟农19(CK)和周麦22的有效穗数较多,能形成比较理想的高产群体,尤其是周麦22,年前和年后的群体适中,既能最终形成合适的高产群体,又能减少消耗营养物质的无效分蘖,有很大的生产潜力。
2.2抗逆性
淮北地区近年天气变化频繁,年前低温和年后倒春寒,以及大雨大风时常发生,这就要求该区域推广的品种,有较强的抗寒性、抗倒性以及抗病性。从表2可以看出,抗寒性较强的是周麦22、淮麦22、淮麦25、烟农19(CK)和荔高6号。抗倒性较强的是周麦22、淮麦22和富麦2008。抗白粉病较强的是周麦22、淮麦22和淮麦25。抗纹枯病较强的是淮麦22和淮麦25,抗叶锈病以荔高6号最好。从后期产量结果也可以看出,凡是倒伏、冻害以及病害发生严重的品种,产量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参试品种周麦22与淮麦22由于综合抗性突出,产量表现优异。
2.3考种结果
由于气候因素,各品种的千粒重都偏低,总体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稍低,但不同品种产量的表现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产量以周麦22最高,为8 254.5 kg/hm2,其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589.5万穗/hm2、35粒和40.9 g,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其次是淮麦22和淮麦25,产量分别为8 170.5、8 026.5 kg/hm2,这2个品种的有效穗都较高,分别为630.0、618.0万穗/hm2,穗粒数也较高,都为36粒,但是千粒重偏低,分别只有36.8、35.8 g。对照品种烟农19产量表现不佳,主要与倒伏造成千粒重偏低有关。其他品种产量表现一般,这主要是因为产量结构不协调,抗病或抗倒伏能力弱等因素所致。另外,成熟最早的品种是富麦2008和新辐麦1号,生育期都为219 d,对照烟农19成熟较晚,生育期为225 d,其他品种成熟基本一致。生产上一般选择成熟期适中的品种,以便栽植下茬作物,但不同地
区选择不一。
3结论与讨论
在淮北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择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应该以多穗型为主,兼顾抗寒、抗病和抗倒。在所选的几个品种中,淮麦22、周麦22和周麦25无论是产量还是抗性都表现较好。对照烟农19作为淮北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其适应性和综合抗性也较强,但由于其茎秆过高,抗倒伏能力偏弱,所以在栽培不当或特殊的天气情况下产量不能完全表现。
4参考文献
[1] 周月巨,陈金魁,王化玲.小麦品种抗病性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159.
[2] 郭东升,李彩萍.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08(5):32-33.
[3] 王宏伟.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6):101.
[4] 李梅珍,李举文.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小结[J].石河子科技,1999(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