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写好议论文

如何写好议论文

如何写好议论文
如何写好议论文

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中考议论文分析

1、作文真题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真题]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以下情景:

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微信朋友圈……

提示:

(1)可以是任何人称代替S。

(2)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依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真题点评和立意指导

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唤醒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发考生对生活再思考。既具开放性,又有适当限制。

写好此次作文的关键是既要抓住“朋友圈”特点,也要抓住“阅读”特点。只侧重“朋友圈”会导致作文缺少深度,流于表面。只侧重“阅读”毫无新意。如何抓好重点,写出优秀作文呢?请看下面的范文。

3、高分作文

慢读快生活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四中张梓怡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引用名言)

我们无法经历的人生百态,却能在阅读中有所体悟。优质的阅读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美好的感受,而微信朋友圈上的某些阅读却伴随着一些物质上虚伪的存在。(简洁明了点明观点。)

王开岭在《当她十八岁的时候》里这样写阅读:“读至酣处,恍觉白驹过隙、衣袂飘飘,影影绰绰处、柳暗花明间,你不仅得见斯人,斯人亦得见你。”(灵活引用)我发现之所以博览群书,是因为无法广交益友。慢读一本古籍,何尝不是在与先贤叹一场跨越千年的相见恨晚,翻开书籍的扉页,只需要一声别来无恙乎,便可挑帘入座,与之对弈纵横,把盏擎歌,用那青梅煮酒,换来红袖添香。(细致描写)

在慢读中,我们可以领悟各国作家笔下不一样的风采。(点明慢读作用)可以把妥思妥耶夫斯基那句“首先要诚实,其次要善良,最后是不

要相互遗忘。”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可以向往贾平凹的《自在独行》,这种崇高的人生态度;可以敬佩三毛,因为梦中前世的乡愁,去到遥远的撒哈拉;可以感叹大冰,带上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排比引用)我们在阅读中获取新知,感悟生活之道,同时也是阅读让我们褪去了尘世的浮躁,保留了年少的童真。(点明阅读好处)

在这个匆匆碌碌的时代,生活的快节奏像打马而过的青春,当人们在这场追逐里迷失了方向,优质的阅读则像是疾风骤雨的夜晚深海里的繁星,使他们无措的灵魂有所阪依。(恰到好处的比喻,切合题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阅读的途径也随之多样化。其中,朋友圈阅读作为一大新潮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就像是狄更斯那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事物的两面性体现在朋友圈阅读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人失去了阅读的初心。材料中所述“我时常想要好好读书,回到家,却点开了朋友圈”的行为,是这个快时代的人们,不可否认且难以摆脱的生活现状。(简洁概括题意)

如果说网络是磁场,而我们则是一块小小的磁石,面对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往往会变得软弱渺小不自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把所谓的余生,虚度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星八卦上这是我所不愿的,那些新奇的,有趣的,靓丽的图片字符让我们的大脑不断地分泌着能够带来

兴奋刺激的多巴胺,为了所谓的满足感,我们挥霍着最最宝贵的时光。(论诉简洁而有条理,清晰明了。)

我不否认朋友圈上那些有价值的存在,例如十点读书的公众号,例如每日更新的新闻稿。它让足不出户的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潮流风向。(看到两面性)这是这个时代的快,自有它的道理,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慢读快生活,在顺应这种快的趋势的同时,不忘阅读的初心。(再次点明观点,升华主题。)

木心曾说: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诗句引用)

而我想说的是:如今快,我的一生也只要爱一个人。(保持初心)

试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去“偷得浮生半日闲”,煮一壶清茶,在余音袅袅,茶香四溢中翻开一本书。怀着爱一个人一般的虔诚,投爱一个人一般的专注,去感知书中人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诗意描绘阅读美)

我想就算是在这个来去匆匆的时代,我们亦可效仿书中人,在灯火阑珊的夜,话一场临窗听雪,倚楼望月的绝美诗篇。(语言生动优美)

我想要用最细腻柔软的心去慢读这个日益增长的快时代。(见解明了)我不敢当这人间的四月天,自知步履一双,清风也自在,却愿以明珠

一颗,换来一身诗意千寻瀑,洒遍人间烟火,照破山河万朵。(凤尾般结尾,灵动优雅。)

评语:文章多次点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擅于运用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抒发的情感,使文章语言优美,深入人心。文章条理清晰,论点清晰明了,描写诗意优雅,段落之间衔接自然,是中考作文中少见的优秀议论文。

二、高考议论文分析

1、标题:“让XXX的旗帜高高飘扬”

“XXX”是论点关键词,一般从题目材料中提取,比如,材料关键词“坚持”,你就是让“让坚持的旗帜高高飘扬”;如果是“传统文化”,那就是“让传统文化的旗帜高高飘扬”。当然,也可以变化一下,如果你对材料中某种做法和看法持否定态度,可以把标题变为否定式,那就是“让XXX成为过街老鼠”,比如,不认可造假行为,就是“让造假者成为过街老鼠”!

2、开头:引材料+提出观点。

题目给出的材料,可以引用一下。引述后,用一个关键词(句)来过渡,比如,“由此可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渡后,紧跟着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第一段大概一百字左右。

【高考作文模拟题】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都在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送来一张小纸条……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寨主示范: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

公交车上,一男子自称被车门夹了,一路辱骂司机王师傅,而一中学生则递上纸条,安慰并鼓励王师傅。两者的表现,可谓有云泥之别。究其原因,在于前者只顾自己感受,而后者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理解万岁,一定要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

3、展开:两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不在于多,而在于条理分明,把逻辑讲清楚。注意,凑字数,不在于把分论点写多,而在于展开分论点的时候,巧妙运用名言和事例,让内容充实起来。

寨主示范:展开观点

1.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需要从自我做起。(观点一,扣题目材料+“其中必定有我”)

2.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需要从当下做起。(观点二,扣题目材料)

3.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需要从小事做起。(观点三,扣题目材料)

寨主示范:分论点写作

让理解的旗帜高高飘扬,需要从自我做起。(分论点单列一段。)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地回答:在我。在我,意味着要从我开始,从我做起。我们常常说“理解万岁”,喊出来很容易,要求别人

也不难,但要自己做起,却颇为不易。毕竟,这意味着“躬身入局”,置身事内。就像在公交车上,当乘客辱骂司机王师傅时,在场的人其实很多,真正站出来,用行动撑起理解大旗的,也只有一个中学生。我们当然要对这个中学生致以崇高敬意,同时也要呼吁车上的其他乘客,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也不要做冷漠的围观者,理解,请从自我行动开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然在我,也必定有我!(用例子+扣题目材料+讲道理,有将近三百字了。这只是一个分论点,后面再写两个,就必然会超过八百字。)

4、联系现实:结合实际问题、社会热点。

这个联系现实,就是结合实际问题、社会热点,指出观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而拓展内容,丰富层次,让文章彰显出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寨主示范:联系现实

当下,社会中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网络骂战、现实掐架屡屡上演,让人见之触目惊心。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不少人像南京公交车上的男子一样,只顾自己感受,不管他人状况。我们要化解这

种戾气,一定要提倡理解。相互理解,将心比心,才能让人们更友善,也让社会更和谐。

5、结尾:突出论点,发出呼吁。

如果前面篇幅还不够,可以适当总结一下前面。如果够了,结尾就直接发出呼吁,强调论点吧。

寨主示范:题目结尾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若理解遍布世上,则爱满山河,人间值得。让我们撑起理解的旗帜,让爱之花在山河间盛放吧。

三、传统文化类作文模板

1.传统文化类作文就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2.本模板适用于救急,考前看看本文,或许对你备战高考作文会有帮助。

(一)模板基本结构

XXXX何以大受欢迎/如何焕发新生

第一部分:引述题目材料+设问

第二部分(分论点一):XXXX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内涵丰富。第三部分(分论点二):XXXX一直在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第四部分(小结):XXXX很老,也非常年轻。历史“硬核”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铸就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模板具体分析

1.标题模板

XXXX何以大受欢迎/如何焕发新生

“XX”是题目材料的关键词,比如,如果题目材料中的提到的传统文化是“老腔”,就是“老腔”何以大受欢迎。注意,这个标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为什么”,一个是“怎么做”。如果题目材料是提到是“老腔”这种传统文化很受欢迎,那我们可以追问其受欢迎的原因,标题就是“老腔何以大受欢迎”;如果题目材料是说老腔这种传统文化现在衰落了,那我们可以从怎么做才能让老腔重新崛起的角度去立意,标题就是“老腔如何焕发新生”。

示例: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2.第一部分模板

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述材料,进行设问。题目材料不能全文照搬,一定要概述,最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然后快速设问,提出问题:“某种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大受欢迎”或者是“怎么做才能让某种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示例:

陈忠实先生的散文,带我领略了关中大地的“老腔”艺术,极大冲击了我的心灵,也让我不由地反思——“老腔”何以令人如此震撼?

3.第二部分模板

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材料,指出某种传统文化历史底蕴丰富。如果题目材料中说,这种传统文化很受欢迎,论述时就说是底蕴让其具备艺术感染力,从而让其大受欢迎。如果题目材料中说,这种传统文化现在并不受人欢迎,那论述时就要指出一定要挖掘其底蕴,让深厚的底蕴重见天日。注意,这部分论述时,一定要记得旁征博引,拓展延伸。也就是,要从题目材料中的一种具体的传统文化,延伸到其他传统文化。比如,题目材料提到的是老腔,老腔是关中地区一种演唱的传统乐曲,你论述时一定要进行拓展,认为“传统小说”“书法艺术”等也是“无声”的“老腔”。

示例:

“老腔”很老,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

从宋代到如今,一千多年的时光,不断磨砺着关中大地,也不断锤炼着“老腔”,使其日益成熟,不断精湛,最终具备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事实上,每一种传承下来的优质文化艺术,都是“老腔”:国画、京剧、弹词、说书、话本小说……无不如此。从唐人的笔记小说,到宋元的瓦肆说书,再到明代的市井小说,千年相续,代代演化,最终才有登峰造极的《红楼梦》。因此,《红楼梦》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面世才两百多年,但考虑历史渊源,则更为长远。可以说,《红楼梦》也是“老腔”:一部雅俗共赏、可读可唱的“老腔”。

另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老腔”,是书法。世界上的文字成千上万,从上古时期一直传承至今的,并不多见。传承下来还在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能在传承过程中把字体书写当成一种艺术的,有且仅有汉字。可以说,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无声的“老腔”!从甲骨文的刀刻字,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汉字书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后来又相继出现了“飞白体”、“瘦金体”、“板桥体”等艺术创新,最终百花齐放,千家争鸣。汉字书法以无声的方式,传唱了几千年,也必将继续传唱下去,直至永远!

4.第三部分模板

第三部分主要是结合材料,指出某种传统文化也要不断创新。如果题目材料中说,这种传统文化很受欢迎,论述时就说它一直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果题目材料中说,这种传统不受欢迎,那就指出它应该在保持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焕发新生。

示例:

汉字书法的闪耀,也揭示了“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另一面,那就是推陈出新。

是的,其实“老腔”也不老,甚至可以说很年轻!

试想,传统文化千千万万,全国各地的传统民曲,数以万计,为何偏偏“老腔”如此红火?答案并不复杂,就是创新!

如果不创新,一种文化就有可能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埋在地底下沉睡千年;也有可能像匈奴民歌,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橱柜里供人凭吊。“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种歌曲不能说不动听,也不能说不震撼,只是只定格了当时的画面,却不能传唱于今天的世界了!何也?当今的草原早已不是当年的草原,

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社会风貌完全改观,因而草原上如今妇孺皆知的歌谣,也许是“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奔驰的骏马像清风一样”了吧!

5.第四部分模板

第四部分主要是小结,对前面两个分论点,进行总结,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唯有挖掘并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硬核”,同时进行形式创新,使其具备现代的“时尚”,才能让传统文化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绚丽,熠熠生辉,指引我们一路前行。

示例:

因此,真正让老腔震撼人心的,是传统积淀和现代创新融为一体,千年文化和当下科技合为一身。也只有将古老和现代结合起来,将传统和创新融会贯通,才能越老越有活力,越唱越震撼人心。

“老腔”很老,也非常年轻!

(三)模板范文示例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文/李寨主

陈忠实先生的散文,带我领略了关中大地的“老腔”艺术,极大冲击了我的心灵,也让我不由地反思——“老腔”何以令人如此震撼?

“老腔”很老,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

从宋代到如今,一千多年的时光,不断磨砺着关中大地,也不断锤炼着“老腔”,使其日益成熟,不断精湛,最终具备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事实上,每一种传承下来的优质文化艺术,都是“老腔”:国画、京剧、弹词、说书、话本小说……无不如此。从唐人的笔记小说,到宋元的瓦肆说书,再到明代的市井小说,千年相续,代代演化,最终才有登峰造极的《红楼梦》。因此,《红楼梦》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面世才两百多年,但考虑历史渊源,则更为长远。可以说,《红楼梦》也是“老腔”:一部雅俗共赏、可读可唱的“老腔”。

另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老腔”,是书法。世界上的文字成千上万,从上古时期一直传承至今的,并不多见。传承下来还在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能在传承过程中把字体书写当成一种艺术的,有且仅有汉字。可以说,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无声的“老腔”!从甲骨文的刀刻字,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汉字书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后来又相继出现了“飞白体”、“瘦金体”、“板桥体”等艺术创新,最终百花齐放,千家争鸣。汉字书法以无声的方式,传唱了几千年,也必将继续传唱下去,直至永远!

汉字书法的闪耀,也揭示了“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另一面,那就是推陈出新。

是的,其实“老腔”也不老,甚至可以说很年轻!

试想,传统文化千千万万,全国各地的传统民曲,数以万计,为何偏偏“老腔”如此红火?答案并不复杂,就是创新!

如果不创新,一种文化就有可能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埋在地底下沉睡千年;也有可能像匈奴民歌,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橱柜里供人凭吊。“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种歌曲不能说不动听,也不能说不震撼,只是只定格了当时的画面,却不能传唱于今天的世界了!何也?当今的草原早已不是当年的草原,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社会风貌完全改观,因而草原上如今妇孺皆知的歌谣,也许是“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奔驰的骏马像清风一样”了吧!

因此,真正让老腔震撼人心的,是传统积淀和现代创新融为一体,千年文化和当下科技合为一身。也只有将古老和现代结合起来,将传统和创新融会贯通,才能越老越有活力,越唱越震撼人心。

“老腔”很老,也非常年轻!

四、红色主题作文模板

1.红色主题就是带有政治背景的作文主题,包括爱国、新时代、新青年、致敬改革、感恩时代等等。

2.寨主并不提倡写作文用模板,因为模板不管怎么用,总会略显呆滞,因此,这个模板只是用于救急,写好作文需要厚积薄发,而用这篇文章的模板,其实只是取巧。如果不是高三应考,建议不要用!

(一)模板基本结构

**为桨,弄潮XX浪尖

第一段:引用名言开篇+扣题目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段:运用让步结构,以退为进,强化观点。

第三段:拆解出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怎么做。

第四段:拆解出第二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进一步怎么做。

第五段:结合现实,说明现实中存在与自己第二个分论点不一致的地方,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第六段:补充和校正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第七段:化用名言结尾,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二)模板具体分析

1.标题模板

**为桨,弄潮XX浪尖

(“**”是观点,“XX”是材料关键词,比如,如果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新青年,你的观点是新青年需要奋斗,那标题就是“奋斗为桨,弄潮青春的浪尖”;如果材料关键词是新时代,你的观点是新时代需要思考者,那就是“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示例: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2.第一段模板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xxxxx”的时代,沐浴着“xxxxx”的光辉(这里XXXX请引述材料中的关键词)我愿以一名***的姿态,坚守***之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请用自己的话,结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沐浴着“新时代”“大国崛起”的光辉,我愿以一名思考者的姿态,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力量。

3.第二段模板

或有人言之,时代发展需要……者,而非……之辈。(这里先来一处让步分析,不管你的观点是什么,反正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因此,先让步,再以退为进,可以展现思维的全面性。)但殊不知,社会正如一条运作不息的巨链,少了任何一环,都不称其为完整。故依愚之见,时代发展的巨澜中,需要(前面所提到的反方的观点),也需要

(自己的观点)。因此,……者断不可少,而做……者,则如是我愿。(……是自己的观点的关键词)

示例:或有人言之,新时代诚需戮力实干的参与者和敢为人先的创造者,而非空思空想的“纸上英雄”。但殊不知,社会正如一条运作不息的巨链,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能称其为完整。故依愚之见,新时代的巨澜中,需要实干者打下物质大厦之桩,艰苦奋斗,负重前行,也需要思考者稳固理论高楼之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4.第三段模板

我愿以“****”为长风,助力“xxxx”扶摇直上、纵横云端。(第一个分论点,省略号是观点,XXXX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正如A所言:“**”(引用一句名言,阐述分论点)。B的做法,正是这一观点的最好阐述。(举一两个短例,进一步说明)“A”的话和“B”的做法,都给我们一个启发:在“XX”的时代背景下,(“XX”是回扣题目材料,这里注意多用几个材料中的关键词),以“****”为长风,方能助力“xx”扶摇直上、纵横云端。(结尾再一次强调分论点!)

示例:我愿以思考为长风,助力中华之鹏扶摇直上、纵横云端。正如马克思所言:“思考是一切。”思考是行动的发端,思考是行动的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