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州方言词典

台州方言词典

台州方言词典
台州方言词典

A

阿呵:失物

阿勒:也来

暗界:下午

盎致范:行为举止轻飘

拗:音ao ,折

B

八八:八哥

拔:给、就

拔来(bē):就来

拔么事(bēmēshī):给东西

拔直笼统:大多用来说人性格直爽,一根肚肠通到底白搭:聊天

白豆:黄豆

白话:闲谈

白脚梗:教书的,泛指不做体力劳动的人

白来食:不化钱得到食物

白木人:外行人

白目:文盲

白雪雪:白

百劫尽消:咀咒运气不好

摆架六:摆架子

败:丢

班辈:辈份

板板六十四:做事严板

板田:硬结的田

板扎:强壮

傍生人:姘头

褙褡:背心马甲

甭:不用

壁虱:壁虎

别来:跑来

瘪:枯萎

博气:起床

薄松松:薄

C

擦镬丝:洗碗币

菜蔬:小菜

菜蔬嘎饭:日常菜肴

菜头:白萝卜

蚕豆:豌豆

曹某人:某人

茶:开水

差(cuo)我颊:意见不合

柴:瘦

搀:扶

长红:高杆红米稻

长了挑:状物之长

长命害(哭):责备小孩子长时间啼哭长年:长工

吵杠:吵架

撑门头:撑门面

撑牌子:争光

吃饭开:吃饭去

吃一碗凑:再吃一碗

痴风颠:装风卖傻

赤离离:露骨

赤卵:赤膊、光着上身

充:小卧

出白腐:物败生白膜

出麻:出天花

出山(san):孩子有出息

出洋相:出丑

触霉头:不吉利

触墨丝黑:形容黑的程度

啜:吃

啜饭(qò):吃饭

啜生活:挨揍

穿棚:露了马脚

炊皮:炊熟晒干的小虾

戳蹩脚:挑毛病

忖:想

D

打白脸:不赏光

打鼻头充:哼哼鼻声,表示不满

打工:做临时工

打虎跳:走路蹦蹦跳跳,十分高兴

打降(gang):流氓打人

打冷饿:噎

打门撞壁:指桑骂槐

打切字:传递暗号

打生:陌生

打水漂:有去无回

打水望影:比喻没有希望

打天斗:翻筋斗

打秧:抛秧到田中

打引子:透点风

打箸头:影响别人吃饭

打撞浪:人多时挤撞

大:音同“渡”。其中有层意思为“非常、很”

大痴:很愚蠢

大虫:老虎

大麻疯:好动不稳

大贫:非常贫穷,一般指职业乞丐

大肉:非常肉麻

大桩菜:大头菜

呆悖愣登:笨头笨脑

呆登登:呆滞的样子

呆度:笨蛋

待头:刚才

单边人:寡妇

掸:摸;拂拭

掸蓬壅:拂灰尘

弹胡、趵眼:弹涂鱼

弹糊沌:两眼突出

倒霉:倒牌子、失去面子

倒牌子:丢脸

倒死运:运气极差

倒灶:倒霉,惹麻烦

等火落羹:急不可待

等几:等一下

等一记:表示极短的时间

地伏:门槛

地头蛇:地方上为非作歹的人

颠颠倒倒:行为不轨

吊白神:引人走邪路者

吊膀子:调戏妇女

调大来:到这来

调路:走路

调泰:舒服

掉:更易物件

丁埠:溪流上安置的石墩,供步行过溪用

顶:最

定头:定金

兜搭:事多牵制

斗风:逆风

斗港:鱼逆向而上

抖乱:做事急,毛糙,不够稳重,导致最终的效果不好抖乱风:做事急,毛糙,不够稳重,导致最终的效果不好肚里呒数:心里无底

肚里官司:缺乏同人商量

度胡坦:做事不认真,无所谓

度口舌:口吃

度娘:小姑娘

度贫:乞丐

度肉范:对阿谀奉迎的人贬称

度肉相:使人肉麻的样子

度细(dúxī):大小

端端正正:为人正规

短柱:挑担、歇担时用来助肩支撑的短棍对:瞄准

对半掰:对半分开

咄(掇):骂

E

额角头:前额

F

发洋财:得到非份钱财

乏:否,

犯关:麻烦、糟糕

犯水压:淹死

泛:欲吐

饭锹:锅铲

飞过海:耍花招避劫或行骗

非:主观上不想如何“偶非啜”

非:预判某人或某件东西不会如何“灯非亮”非:预判某人或认为未达到预期要求糖非甜份份:家家

否:不

否及旮么:不知搞些什么东西

弗:不,意思表达比较直观和肯定

扶梯格:台阶、梯级

呒:没有,也作“不”解

呒处用:没有用,不能用

呒告:表示同意,没事

呒告:①没什么;②不能

呒告搭装:无事找事

呒告用:没什么用

呒告种:用不着种,种了也无用

呒告做:没什么可做

呒好:没有好

呒头风:旋风

呒万:无数、非常多

G

该:他

该态:他们

赶潮落水:争分争秒

赶力:点心

敢尼:谁

筻头:捣乱者

膏蟹、白蟹:梭子蟹

格:的

各别样相:用以形容人脾气、形态特殊

羹:汤

哽:呛

狗头熊、狗头虎:狼

狗旋窠:比喻不停地转来转去,骂人话

姑娘:①丈夫的姐妹;②父亲的姐妹

箍:以篾束物

刮肚儿(囡):最后出生的

挂瘦(xio:虹

拐子:骗子

光辣挞:滑泽

光筒:无家户

鬼堆:事情不妙

滚壮:肥胖

掴:以掌打人

H

海伞:吹牛

豪燥(cao):爽直

好没应该[hao me ying gai]:找不到应该的理由

好千:漂亮

抲:捉、掌*握

黑洞洞:黑

红囤囤:太阳或火红

红脚梗:多指体力劳动者

红利利:鲜红的样子

红血血:红

虹:脓疮

侯:非常、很

侯杀甲咯:很厉害的

侯自讲(gang):指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或行为后坤:后

后沿颈:颈部(后面)

侯:放任

虎(火)姆:蚂蚁

花癫癫:作风不正派

花利:小额奖励

花麦:荞麦

花丝丝:不正经

划(wa)算:计算

划(音画)泅:游泳

黄光光:黄

黄昏:傍晚

黄头雀:麻雀

黄岩板坑:亦多欠多

黄岩斜:一种跟着别人赶热闹的社会现象会钞:付账

昏董董:昏

混涂泥浆:混浊

豁拳:伸指道数以赌酒

活出空:没一点影子的话

活络:①灵活;②不稳定、摇动

活头:脑子灵活的人

火:发火,发脾气

火爆蚤:烈性子的人

火镡:旧时装炭火取暖的铜罐或泥罐

镬:锅

镬闷:锅盖

镬团:锅巴

镬灶间:厨房

J

鸡肚肠:比喻胸襟狭小

鸡子:鸡蛋

急吼吼:急促的样子

几时:什么时候

记:动作的次数,在普通话里则是“下”字记性头:记忆力

际手:左手

加:日加日每*”被说成“*加*”

夹脚多:家口多

夹毛醒困:睡眼惺松

架络:架子、架式

假谈笑:佯笑

间移头:门口外平地

肩下:指弟妹,老二是老大肩下

剪绺:绺窃者,即三只手

见眼烂:见什么想要什么

讲白搭:聊天

讲话带呛:讲话中夹点夸大

讲落材:不用你讲的话或你不应该讲的话讲勿着:没关系

浇其身:洗澡

茭首:茭白

脚板头:脚背

脚肚:小腿

脚踝:脚踝骨

脚髋头:腿关节

脚没节头:脚指

脚踏车:自行车

介边:那边

介哒:那里

介胡(gǎwú):哪里

介胡开:哪里去

介么:什么

介姆:什么,哪里

戒刀:菜刀

今日:今天

金*弹:金桔

尽肚挣:拼命吃

尽是乏是:正是勿是

进舍:入赘

京成:一种晚稻品种

旧年:去年

K

开:去,音kái

开伞(san):吹牛

开声奶:新生儿第一口奶水,喻事情开头抗:音kang,藏

柯:捉拿

柯日头影:不现实的事,无根据的话

颗星:早晨

客面光:表面上过得去

空壳蟹:空架子、无知识

抠(lio)搜活搜:搜寻

扣好:刚好

扣在搭:恰好在

枯星:早晨

哭作赖胡:悲伤的样子

窟臀:屁股

窟臀头:屁股

裤头卵:-短裤

宽定荡:宽松不紧

困:睡

困高:睡觉

L

拉倒:算了

邋遢:不净

辣茄:辣椒

来开:两人通奸

赖(阿)爱(屎):大便

赖(阿)须(尿):小便

烂稻杆、天下捣臼:婊子

烂头:流氓

烂虾咸:比喻没人要的东西

滥好人: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

滥碗:叹苦经时会说:苦水吃滥碗噢

郎昼:雨天中午暂时放晴

廊柱:柱子

朗:稀浪离:浪费

捞:掘

捞勿上箸:二流子

老爱:老婆

老爱人:年纪老了的男子的妻子叫老爱人老安(老而安逸或老而能安意):妻子

老班辈:老一辈

老大:船夫

老笃笃:自高自大

老度:比自己年纪大的同辈男人

老佛娘:尼姑

老佝:驼背

老倌:老头

老龟:老公

老继娘:后妈

老继爷:后爸

老老大大:尊敬老人

老菱:菱角

老娘:母亲

老茹(孺)人:称人之妻

老孺人:年纪大点的妇女,或指老婆

老司:①师傅;②手艺人

老司头:工匠等

老丈姆:岳母

老丈人:岳父

佬:坏蛋

乐搁:不守本分,多指小孩

雷倒(lé):跌倒

肋膨骨:肋骨

累堆:笨重、麻烦

冷饭落到死人肚:要不回来

冷狗屎(爱):没人理睬

冷湫湫:寒冷

鲤九:鲤鱼

利市:顺当、吉利

连牢:接连不断

练柱胆:捶衣棍

聊胡数:大约、不准确

聊天着花字:不着边际

撩:调戏

撩灰堆:乱来或无实话

撩手痒:不持重,对人随便动手动脚

邻舍:邻居

拎:提

零零碎碎:无条理

流荡:游手好闲

咯哒:这里

咯物事还呒责:这东西还不错

咯物事借把偶:这东西借给我

咯物事你肖动:这东西你不要动

龙:指强、横(龙显,龙得猛)

喽哒:哪里

卢卢:呼犬、猪

卤乳:盐卤

滷乳鬼:挑拨离间的人

绿壳:土匪

栾:柚子

卵段:男的东西

卵泡:女人生植器

捋:用手把东西抹掉或抹过来

捋平:平息事端

落车:下车

落心肚:放心

落雪:下雪

落雨:下雨

M

麻糍手:见钱就要的人

麻空:做事无目的、乱来、说话不诚实,缺乏依据麻辣利:麻面者

马乔角:歪着头不听从

蚂士:蚂蝗

买末事:买东西

迈音[Bai]:跨过

卖黄:自吹自擂

蛮杀夹:利害

蛮杀甲咯:挺厉害的

慢慢尔[迈迈市]:慢

盲刺眼:看东西不清楚

毛衫树:粗野不讲理

毛楂:山楂

茅厂:茅屋、茅舍

没滥:多得不能再多了

没滥没:淹没;滥:泛滥

扪头:耳光

孟坑:粪炕

迷迷痴痴:不省事

蜜桶甜:非常甜

眠床:床

腼腆:伪为逊顺

面颊:脸

面颊鼓:面部

面巾:毛巾

面桶:脸盆

摩柯:多

末脚:最后

墨同死黑:漆黑

木大:呆头呆脑的人

木废:木料上削下或刨下的木屑

木佬佬:指很多

N

捺:按

奶:乳

耐可:忘而忽忆

囡:音nan,女儿、女孩

囡儿婿:女婿

难过范:过分做作

呐燥喊:空呐喊

嫩脱脱:软

你:你

你咯人咋嗯恁(悌)咯:你这人怎么这样你喽哒靠:你哪里去了

你态:你们

你走过头先:你先走

娘妗:舅母

娘娘:奶奶

嬲:戏弄

牛皮凿洞:厚脸皮

弄送:挑拨离间

弄堂:巷子

O

偶:我

P

爬灰:爷与媳通奸,人称爬灰爷爷

拍耳朵边盾盾声:低声私语

牌余:灵位

胖:胖大

胖头:鳙鱼

刨点来:揩点油

刨皮:揩油、获取小便宜

泡:滚水渍物

蓬墉:灰尘

膨肚:怀孕

披:pi 刨皮

劈硬柴:合伙聚餐,均分费用,甚至只是几个人凑两三小钱买零食小吃皮桶:马桶

匹毛:阴毛

撇兰:同劈硬柴差不多

Q

七手八脚:慌里慌张

骑:站

骑得讲:讲话不实

骑牢:站住

麒麟脚:唯利是图者

气烘烘:盛怒

砌屋:造房子

千漫人:指所有的人,应该是从"千万人"演变而来

钱心:不顺心

钱心百骨:令人深恶痛绝

羌几:现在

戗心:不顺心

敲竹杠:敲诈

翘:物耸起

翘:起来噢[Qian Lai Ao]的连读,音[Qiao]

挈:是“提”的意思,音[qie]

挈黄婆篮:贬称媒人

挈落抖:做事急,毛糙,不够稳重,导致最终的效果不好

青灯白奇:干活不卖力

青依依:青

青嘴白窟臂:乱讲话

曲蟮:蚯蚓

觑眼相法[qian lian xiang fe:应该有识趣、知趣的意思

雀:与小孩接吻

R

让偶忖忖下:让我想一想

绕死脚骨:纠缠

热串串:急着办事

韧纠纠:坚韧而不脆

日头:太阳

日头气喝(han)了:中暑

日头昼(jiu):中午

日昼:中午

日昼饭啜乏:中午饭吃了吗

S

三脚毛:有一手

散口:零食

桑正板:切菜板

嗓鸦:蝉

杀甲:厉害

杀甲得猛:非常厉害

搧门(meng)头:打嘴巴

搧尧颈:打嘴巴

上(下)颔:上下颚

上陌(mo)落:从上向下打烧饭间:橱房

烧火:女佣

生劲:厉害

省缩:节俭

师姑娘:尼姑

十三倒嫌:招人嫌憎

十嫌:骂人不是东西

石废:石匠凿下的废石片

石鼓:古代官府门前的圆石盘石头卵子:小石子

石头铁硬:坚硬

拾手夜祀:祈求神灵降福祛灾食延(yan):骂别人不是东西事甘:事情

手(脚)骨:臂(腿)骨

手力:指钱财,有钱叫有手力手没节头:手指

寿:背时、笨拙

叔伯姆:妯娌

束一束:按摩

庶庶:驱物

甩:音guǎn ,扔开、丢开

甩眼:眉眼传情

爽荡话:事不关己的大话

水湖头:洗衣河

水龙头:自来水开关

碎毛雨:微微雨

T

太阳汪:阴天阳光弱

汰:da,简单洗涤

汰浪天:时晴时雨,多发在夏秋季节

堂地:地方;如“呒堂地”

糖梗:甘蔗

傥:伸足卧

讨米七:指乞丐,旧有“七讨饭,八教书”之说

讨新妇:娶媳妇

讨讯:问讯、打听

替范子(tìfēzi):这样

天花地粉:一团糟

天亮(liang):明天

天亮困醒:明天早晨

天亮彭(pang):天微明

天亮晓(xian)黄昏晓(xian):金星

天萝丝:丝瓜

天萝丝壳:丝瓜络

天杀地剐:骂人不得好死

天诛:该死

田鸡:比较大的青蛙

条(tiao)来:走来

条肚:腹部

条条直直:理直

铁个:是这样的

头记:第一记、第一下

头起:开头

臀:臀部

拕(tǘ):拿

拖油瓶:前夫子女

脱落下颏:下巴脱落,常用以指大笑大乐以致下巴脱臼陀(du)口舌:口吃

W

嗗:饮声

剜:挖

晚(man)头:夜间

望:看

望书:看书

望着(wāng):看见

围(YU):护短

揾:俯首

我格(gē):我的

我态(tèi):我们

我勿开:我不会去

龌龊:肮脏

乌饭:野生冠木果子

乌饭麻糍:用乌饭果子和糯米做的麻糍乌龟:纵妻与人通奸

乌颅头:脑袋

乌漉秃:不分皂白

乌皮鲤:黑鱼

乌烟:鸦片

乌云天价:阴天

污:粪便

屋里:家

屋里鸡:不大出门的人

屋里开:回家转

勿霍落:着急、事态严重

物事:东西

X

嬉:玩

嬉嬉:玩

洗生娘:接生婆

蟢:蜘蛛

细:小

细佬:男孩

虾勾弹:虾蛄

虾蟆:青蛙

虾蟆头珠:蝌蚪

虾皮:熟晒干的小虾

瞎天三七:信口胡言,不守信用

下来回:下次

下撩做:下流的做法

下人相:害臊,丢脸

鲜显:不寻常的高兴

筅帚:洗锅刷

现索交:当场兑现

相:看

相公:指懒汉,不会干活的人赤

相磨:吵架

项项点点:有条不紊

小猢狲:小孩或小辈中岁数小点的称呼肖(xiào):不要

哮堆:哮喘病

笑启启:微笑

心里掇掇动:内心不安

新妇:子之妻

新户仰:新娘

新女客:少妇

兴头头:办事开始劲足

行贩:做事泼辣

胸板头:胸脯

悬梁拎:物件高挂

悬倾空:物件高挂

旋:骗

雪淋肖白:形容白的程度

血摘蒂红:形容红的程度

寻:找

寻不着:找不到

寻貌幽:捉迷藏

鸭子:鸭蛋

牙罐:茶缸

哑哑声:嗓音

Y

焉生:平安、安稳

蔫:物不鲜

言糊调:不认真

岩卵:鹅卵石

岩塔:裸露的山体

沿阶:石阶

颜颜声:唠叨

眼泡皮:眼皮

魇:作噩梦

晏:迟

央:以言托人

央(阴)沟鸭:嫖客

垟:田地、田畈

洋:①境外的;②时髦、时兴的东西(如洋人、洋货)洋蕃芋:马铃薯(土豆)

洋相人:常出洋相,无能的人

洋芋头:马铃薯

痒啜啜:痒

夜呜:猫头鹰

夜勿休:爱熬夜者、通宵不寐

夜游:蝙蝠

一昌:几分钟

一沓:一叠

一顶(点)长:短

一记:十多分钟

一记省:一下子

一时三刻:时间短

一问三不知:高高在上而不了解下情的人,或者是知识浅薄而什么也不懂衣裳:衣服

亦:又,音[Ye]

阴司保长:说话不多,难以捉摸的人

饮汤:粥饮

营青:蟹

硬邦邦:硬

硬头颈:性格倔强;不灵活

硬燥辩:无理争吵

幽:躲、藏

有佬:有钱人

有数:知道

雨花蒙:微微雨

圆拔粒术:很圆

圆滚滚:圆

匀淌淌:均匀、调匀

Z

早界(ga):上午

燥:干

燥咧咧:不应讲而讲,不应做而做

怎尼:怎

怎尼装装:怎么办办

咋呒:干吗

咋嗯遭:怎么办

闸进闸出:匆匆进出

窄馨、怎生:做什么

粘糊:含糊

张:看、望

张猫幽:捉迷藏

张面:脸

张望洋:东张西望

张桌:桌

招进舍:入赘,倒插门

珍珠米:玉米

桢:木塞

正是:是

值钿:值钱

彘:猪

中央人:中人

猪头三:呆头呆脑

箸:筷

赚人掇:招人骂

装:做

装扮:愚弄

装的凑凑:添、再要一点

装介姆:做什么

壮:胖大;肥

捉:拾

捉魂:猫头鹰

捉拾间里:整理房间

捉屋:修屋漏

捉芽头:抓小辫子

着角讲:独句讲,横讲

着力:劳累

姊丈:姐夫

自讲自:指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或行为走考:去了

走一大:走一趟

族:使犬

昨日:昨天

左左:呼鸡

作参:骂别人出来干涉

作弄、装扮:戏耍别人

作数:算数

作兴:提倡、行时

坐班房:蹲监狱

做人家:节约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13、瓜?(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 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 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 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

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 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指被水淹了。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 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 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 20、?: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可英译为“Oh!Shit!”; 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 22、黡(yan)子:黑色的痣; 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吝,一般表示自己有某物而别人没有时,向别人炫耀;啬,则指某人有某物,但不给别人。两字略有区别; 24、霖雨:连续几日下雨; 25、霈(pei)雨:关中人把夏秋季来势迅猛、降雨量大的雨称作霈雨。查现代汉语词典,霈,即大雨。但字典注明是书面语用字。谁能想到陕西的老百姓口头上就在说呢; 26、莳(shi)弄:莳,移栽秧苗。莳花弄草,指栽种花

四川话方言词典

四川话方言词典 前言:本方言词典主要列举了常见的四川话和本土方言。根据部分网友资料和本人回忆整理,由于资料来源有限,加上本人长期在外地所受到的其他方言的同化。所以错误和疏漏难免。请广大网友斧正补充,让我们一起把四川话“发扬光大“! (注:由于很多方言都没有书面的字词与其匹配,所以均采用谐音的方式,请大家注意)1:“鼓到”: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 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 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郎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抹货”: 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搞刨了” 表达一个人慌昏了!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 13: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陕西土话才不土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 古汉语中的“陕西话” 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杜预注:蕞,小 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 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

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中国方言排行

排名第十:东北话 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而且东北话从发音上就能体现出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但是东北话因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连话,沈阳话等等,最标准的东北话还是在铁岭朝阳一带,而且东北话有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让外地人很难听懂,但是这样的字词在东北话里并不长使用。 所以东北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十位,难懂指数2,上口指数9 排名第九: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所以天津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九位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排名第八: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说话发音和东北的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长了就会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通过这浓厚的山东味体现出来,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得也都是山东话啊! 山东话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第七: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排名第六:长沙方言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而且《红楼梦》里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语境。 所以长沙话作为湖南话的代表排名第七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天台方言

天台方言 天台方言属吴语区台州次方言。语音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浊声母、尖团音、入声和声调各依清浊而分阴阳等特点。 县内方言有三个方言小区,即西乡话方言小区(包括平桥区、街头区、白鹤区)、城关话方言小区(包括城关镇、城郊区)、东乡话方言小区(包括苍山区、北山区)。 词汇 窥星早上 昼前上午 日昼中午 晏界下午 昼了下午 晚头晚上 上年去年 下年明年 一枪很短的时间 绍枪什么时候 拨好马上就好 天价天气 日头太阳 雾露雾 交春立春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更暖这么热 死冷冷很冷 暖死热得不得了 秋老虎秋后酷暑 田贩广阔平坦的田野 田洋田野 沟锨铲子 铁耙四齿耙 麦笪麦筛 耖水田碎土平土的农具 沙铗割稻、麦、草用的有齿的镰刀 急刀柴刀 双齿两齿农具 脚箩竹箩 方箩笸箩,即上圆下方的竹箩 充杠两头尖的木棒或竹杠 短拄肩挑工具,用于承拄担子

牛扼套在牛脖上的工具 篾列筢用来筢柴草的竹编工具脚水尿粪 猪烂猪圈里的猪粪尿草 硗确土地脊簿 米背圆形篾制晒具 团箕比米背稍大的篾制晒具 (虫喜)蜘蛛 蜉蚁蚂蚁 大虫老虎 狗头熊狼 土狗蝼蛄 蛐鳝蚯蚓 黄脯鳝鳝鱼 鲤鹫鲤鱼 油驺蟋蟀 灶虱蟑螂 田溜螺蜒蚰 狗屙堆蝮蛇 (虫向)稻飞虱 毛刺辣毛虫 红毛芋马铃薯 金瓜南瓜 辣茄辣椒 天萝丝瓜 草籽苜蓿 刺荆棘 虾蟆衣车前草 菠嫩菜菠菜 堂前四合院中公用的厅堂 道地四合院中的天井 门头门以及上面的建筑 弄堂胡同或屋内走廊 磉子木结构房屋柱子下面的石头门闩门内的木栓 羹橱厨房中放菜和碗的橱子 硬壳家伙大部件木制家具 碉酒坛 甏小口大肚坛 甑盛食物的一种陶器 凹兜木制提水用具 木勺竹制水勺

砧板切菜用的木板 铜瓢铜制舀水用具 饭沥一种竹编的把大半熟的米和水沥干的工具箸筷子 镬锅 镬梗锅盖 镬篷高起的锅盖 盘碟 瓢调羹 镬戳(饭超)炒菜、盛饭用的炊具 项等我们 尔拉个你们 渠他 大家些人大家 小佬人小孩 细佬男孩 囡女孩 乌娃初生儿 大仰末婚女子 (女大)(女大)姐姐 大佬人长辈或成年人 老倌老头子 老娈人老太婆 人客客人 老师头师傅 相帮长工 散工短工 go(第二声)些这些 格子这样 咋装装怎么办 没较没关系 咋是拉什么原因造成的 躺(gi第二声)身身体 额角头额 后思肯后脑勺 头脑底心头顶 面颊鼓脸腮 睨朵耳朵 头颈脖子 奇克头肩 手臂筒胳膊 手挣头肘 手口下腋下

经典陕西方言

陕西土话才不土——没想到陕西话这么内涵!(转来的,有意见的劳烦您绕道) 2010-01- 12 03:48 | (分类:默认分类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 古汉语中的“陕西话” 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 尔国。" 杜预注:蕞,小 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 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毕了”(完了的意思)。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林檎”。陕西农民将沙果称为“林檎”,一直以为名字很土,可是查字典,居然是文辞:高级汉语大词典,檎 qin ――“林檎”:落叶小乔木,开粉红色花,果实像苹果而小,可以吃。 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林~〕a.落叶小乔木,果实像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花红”、“沙果”。 “得是得”。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日语中的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免费下载】台州话也有拼音

台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为浙江东南沿海城市台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吴语方言,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和都与普通话有极大的差别。台州话内部也有一些变化,以临海话为代表。 台州话罗马字是内地会资深传教士路理会(William David Rudland, Feb. 1839- Jan. 191 2)在1880年设计的。台州话罗马字参考了周边吴语区罗马字。 台州话辅音总共有34个,分为清音不送气音、清音送气音、全浊音、次浊音。 子音 罗马字国际音标(IPA)例字 p[p]百班冰包 p'[p?]拍派拼泡 b[b]白排病刨 m[m]麦买命猫 f[f]弗反风飞 v[v]佛饭缝肥 t[t]搭单东刀 t'[t?]塔摊通讨 d[d]达谈动逃 n[n]捺难农脑 l[l]辣懒弄老 k[k]格公告干 k'[k?]客空考看 g[g]搿渠(白读) ng[?]我牙耳咬 h[h]好虎海汉 '[?]号害寒何 ky[c]举弓记吉 ky'[c?]区穹气挈 gy[?]巨共奇杰 ny[?]日念人绕 hy[?]兴希晓休 y[j]阳耶园有 ts[ts]只子早珍 ts'[ts?]七此草称 dz[dz]迟查丈澄 s[s]息思手身 z[z]十字就善 c[t?y],[t?]珠转种祝 c'[t??y],[t??]取穿充出

dj[d?y],[d?]住传重浊 sh[?y],[?]水选松宿 j[?y],[?]树旋从属 w[w]华会活还 不标[?]乌音爱安 m、ng 可自成音节。 元音 单元音i列w列ü列 a [a]ia [ia]wa [ua]- e [e]-we [ue]- u [u]iu [iu]wu [u][1]- ?n [?]i?n [i?]w?n [u?]- ?n [??]in [i?]w?n [u??]ün [y??] ---- ? [?]不标[?]o [o]? [?] eo [?]i [i]ü [y]- 双元音i列w列ü列 ao [a?]iao [ia?]-- ang [a?]iang [ia?]uang [ua?]- ?ng [??]-u?ng [u??]ü?ng [y??] ong [o?]--üong [yo?] eng [??]ing [i?]weng [u??]üing [y?]促音i列w列ü列 ?h [??]--- ah [a?]iah [ia?]-- eh [??]ih [i?]weh [u??]üih [y?] ?h [??]--ü?h [y??] oh [o?]--üoh [yo?] 1.^当声母是h、w、k、k'、g时参考文献

南阳土话词典 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

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 点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苛叉人:特别麻烦人,使人极其受累 2、别筋:不协调,不顺手 3、这人秦:指某人有心计、诡谲、阴险 4、光身汉:单身 5、没一巴鹰:丢三落四或来无影去无踪 6、磨兑:磨磨唧唧 7、磨事人:指小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 8、不咋着:不太好 9、二古筋:不聪明、说话做事常出错 10、二异子:不公不母、不男不女 11、驴屎蛋:外面光里面脏 12、饿死鬼:贪吃的人 13、木腔:说低俗话,做下流事 14、松松(xiongxiaong)的:很容易 15、贱伙:不该献媚去做,偏去做

16、可pia:事没办成或效益低 17、翅楞:炫耀、显摆自己 18、秃噜个嘴:爱吃别人的 19、木矗个脸:毫无表情 20、鸡皮冻儿:薄薄一层冰 21、四不距离:前无村后无店,离住户远 22、拍话:聊天 23、去球吧:不赞成这种说法或做法 24、叨里美:说得好听,有趣味 25、一身杂旋:指一个人毛病多 26、木耳性:不长记性 27、格意:讨厌 28、不虑后:不为以后过日子考虑,不勤俭持家、过于浪费、挥霍 29、蚂几廖:知了 30、吃:吃奶。妈儿两字要快速连读 31、各意球货:对某人或事物讨厌,这里专指讨厌的人 32、尻总人:背地里整人、坑人 33、日掘人:从侧面讽刺、挖苦、批评XX精品范文大全 34、娟挤:聪明、灵动、投机 35、信球儿八插:傻瓜、不聪明 36、骡子球:指某人不会给别人办好事

临海方言

声母: 1、zh一般读成j或z: 读成j的有: “小张”发音为——小姜、“涨价”——讲锅(为什么“价”是“锅”呢?继续看,下面有解释)、“账本”——将笨、“枕头”——京丢。有的时候ch也会发成j,例如“长度”——“讲度”。 读成z的有: 智力——资力、中心——综心、猪肉——自nue-o(这个“肉”的音比较难发,连起来近似于“自虐我”非常快速的连读,后面两个字拼起来读成一个字就好啦!) 2、j一般读成g,两个字声母都是j的词,一般第一个字读j,第二个读g: eg: 椒江——椒刚、解放——嘠放、解释——嘎斯、结束——嘠素 女孩子逛街至少要会讲个词: 逛街——汤嘎多少钱?——多嫂锅爹?特例:建设——建色,不变音。 3、h读成w: eg:“小何”“小贺”——小吴“黄岩”——往艳 4、w读成m: eg: “上网”——嗓忙、“问路”——门路、“看看”——忙忙、“蚊虫”——门棕 5、x一般不发音: eg: “表现”——表演(千万别跟“表演”弄混啦!)“咸菜”——爷菜(还有一种说法叫“挨[ε]菜”)“行政”——昂京、“学习”——熬西不过,“现在”的说法是“枪击”:) 6、凡是卷舌的都不卷舌,例如sh——s、zh——z、ch——c。eg:不胜枚举。 7、凡是后鼻音的ing都读成前鼻音。eg:不胜枚举。 8、r一般读成n。 eg:“小孩”——小宁(由“小人”而来)、“日子”——捏子、“每天”——每捏(每日)、“认真”——宁怎,还有上面提过的“猪肉”。 你让土生土长的台州人发“日子”的音,很多人都会说成“二子”。 下面总结两个元音的发音: 1、ai一般读成a: eg:“台州”——它就、“太贵了”——它举哦、“赖皮”——拉皮 2、ie一般读成ia或者a: eg:“谢谢”——霞下、“爷爷”——呀呀、“解放”——嘠放、“解释”——嘎斯 3、ia一般读成国际音标中左右翻个儿的那个o,就是job的这个o: eg:“加班”——锅班、“真假”——京锅、“价钱”——锅爹 (三) 这次得说几个千万不能弄错的词,这可都是切身经验啊! 注:以下注音后的数字表示声调 1、冷vs热——浪vs楞 2、开车vs刹车——仨错vs色1错 3、可以vs不行——母高vs母高用1 这两个词就差一个字,意思截然相反噢!我头一次听同事拍着桌子喊“葛咂叠脑母高用”的时候还奇怪呢,她的电脑可以用为什么还这么生气。后来才知道“母高用”是不能用的意思(四)这次对台州话最常用的代词、动词、副词、介词解密: pron: 你——恩4(注:注音后的数字表示声调)我——我4(发音位置靠后) 他/她——gi 你们——恩3忒1

曲阜方言词典(定稿)

曲阜方言词典 序 早就想收集整理曲阜方言了,但一直没时间。现在离岗了,又起了这个念头。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曲阜人,曲阜话伴随自己大半生,从心里比较喜欢直率坦诚的曲阜话;二是想着干点实在的事,对自己修身养性、提高素质会有很大帮助;三是让热爱曲阜的朋友,通过曲阜方言能更多了解圣人故里的风土人情。于是下定决心,立马就干。这也算是符合曲阜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吧。 曲阜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系统,但曲阜方言比较句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曲阜话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她吐字清晰,发音浑厚,即便是初到孔子家乡的外地朋友,也很容易听懂。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由山东的话语结构和北京的发音为基础构成的。也就是说,齐鲁之地的话语构成形式是汉语的通行准则,是元语言,而齐鲁文化也正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曲阜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共同的方面是主要的,而曲阜方言中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就是声母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故知、蚩、诗分别读作资(z)、雌(c)、思(s)。 本文所辑常用方言共190个,罕用及极不文雅之词未收录在内。其中一字方言10个,二字方言102个,三字方言51个,四字方言23个,五字方言4个。无法用汉字代替的方言,以汉语拼音代之。汉语拼音音调,按曲阜方言发音标注。 本文已于2013年8月29日上传至百度文库,现将修订版重新上传。有兴趣的同仁可下载编辑,补充完善,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全面认知了解曲阜方言。本人QQ:867646473。 徐贞义 二〇一三年八月 A ㄚ AI ㄞ 【哎哟fai】āiyaofái 突然受到外部刺痛或受伤时发出的疼痛叫喊声。例:~,疼死我了! ANG ㄤ 【昂】áng 表示理解、知道。例:你明白了不?~,明白了。 AO ㄠ 【奥子】ào.zi 鏊子,做煎饼的一种用具。铸铁造成,圆形,中间稍鼓。农闲时节农户以砖土砌成圆筒状墙,高半米许,前部留有一孔用以烧火,上盖奥子,摊煎饼以做家中 常备食品。例:婶子,俺家的~坏了,俺借恁的先用用。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盐城方言大词典AB

盐城方言大词典A-B A ā [啊嗤啊嗤的]取其音,用字待考。在时间上紧赶慢赶还一直延续到……的意思。例1:正月初六头一天上班就啊嗤啊嗤的一直忙到天晚才下班。例2:你明格无论如何早点格来,不要啊嗤啊嗤的。 ái [挨菜] 形容人不灵活、不机灵。例1:那个人太挨菜了,一的格不灵活。

[挨黄] 骂人的话,意思是人要死了在慢慢地挨日子。例1:你挨黄呢,那个的格作业反难做呢! [挨搞]东台方言,受苦的意思。例1::这次出差让你跟我来挨搞了。ān [安安] 体积很小、份量很轻或数量极少的意思。也常说“一安安”、“旮旮”、“的的”、“迷迷”、“眼眵大”、“芝麻大”。吴方言中常说“一安安”这个词,建湖方言中的童语常说“的的”、“迷迷”这两个词。例1:那黄瓜才安安大就摘了吃了。例2:一年才拿你那么一安安钱,能做那么多事情就不错了。例3:有旮旮个事情就找我,我真要他烦死了。 àn

[暗枵天] 枵,与肖同音。指清早起来是阴天或雾天,慢慢地云散日出,变成一个大晴天,称为暗枵天。在滨海方言中也叫“暗阴天”。暗,盐城方言是迟的意思;枵,盐城方言是掀开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迟一点将云雾掀开的意思。 ǎnɡ [昂] 念第三声。不起明火地烧或用烟熏的意思。例1:过去在农村里,一到下雨天,草下潮了烧不着,就只好慢慢昂。例2:收麦季节,农村里家家昂烟,那味道真呛人。例3:我们小时候在乡下夏天乘凉,哪块像现在这个样子打药水呀,尽是昂蒲棒头昂蚊子。例4:他又不会抽烟,尽把个烟昂着得了。例5:你代他算算,他昂嗓子一天两包烟,一年要多少钱? ànɡ [肮刺][肮里不刺的][肮刺不辣的] 为人处事态度臭哄哄的意思。由“肮刺”加词缀又衍生出两个新词,一个叫“肮里不刺的”,一个叫“肮

定边方言研究

目录 序言 (2) 一、地理位置 (2) 二、中原官话 (2) 三、地方特色与方言语法 (2) (一)构词的灵活性及多样性 (2) (二)组句的特殊性和奇异性 (3) (三)具体体现 (4) 参考文献 (7)

陕西省定边县方言研究 内容摘要 定边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地区西端。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定边方言划入中原官话秦陇片。定边方言是榆林地区唯一一个划归中原官话的方言,事实上,在定边方言的内部,既有中原官话又有晋语。定边方言的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相同,但在民间语言交流中相互吸纳渗透,形成许多差异,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方言语法的复杂化、多样化。构词上采用重叠、加缀、颠倒、借用、“的”字组词、后带(sǎn)、儿化韵加“来”字、加“圪”字、保留古词语等手法使之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组句上采用倒装句、假问句、后补句,残缺句、颠倒词序等特殊手法使之具有特殊性与奇异性。具体体现在行为动词、日常用语、人体名词、衣服、时间、称呼、动植物、形容词等之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定边地名词语反映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业文明,反映了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定边方言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语言表现形式,更加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情感,对于语言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位置中原官话地方特色与方言语法

序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其使用者的具体情感的体现,是一种文明的高度浓缩。定边地名词语反映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业文明,反映了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情感,体现劳动人民精神追求。 一、地理位置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接;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临,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二、中原官话 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定边方言划入中原官话秦陇片。定边方言是榆林地区唯一一个划归中原官话的方言,事实上,在定边方言的内部,既有中原官话又有晋语。《定边县志·方言》将定边方言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定边话、安边话、南山话和外狩话。其中,定边话指定边土著方言;安边话指安边镇及其附近的方言;南山话指西南山区的方言;外狩话指长城以北乡镇(如白泥井、周台子等地)的方言。白泥井、周台子等地位于长城之外,《定边县志·方言》的作者很自然地把该片方言命名为“外首话”,可能不知道本字就记成了“外狩话”,我们猜测,大概是该作者联想到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有狩猎习俗使然。 三、地方特色与方言语法 定边方言的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相同,但在民间语言交流中相互吸纳渗透,形成许多差异,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方言语法的复杂化、多样化。 (一)构词的灵活性及多样性 1.重叠。如:瓶瓶、盖盖、馍馍、饼饼、锤锤、蛋蛋、刀刀、剪剪、桌桌、凳凳、苗苗、杆杆、盆盆、罐罐、桶桶、栓栓、手手、脸脸、袄袄、帽帽、好好的、美美的、扎扎的、干干的、晒晒的、凉凉的、惯惯的、够够的、多多的、光丢丢、亮休休、粘挖挖、癞抓抓、黄拉拉、白达达、秃叽叽、气哄哄、圆腾腾、乱纷纷、美美实实、红红火火、漂漂亮亮、羞羞答答、臊臊刮刮、藏藏摸摸、明明白白、累累赘赘等等。 2.加缀。如:溜溜光、饿得慌、碎碴碴、油花花、憨娃娃、愣大大、这点儿、哪会儿、差不多、近得很、死了、哭了、门子、虫子、盆子、铃子、刀子、蒿子、羊子、箱子、雀儿、

扬雄方言

《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比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还要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全名叫做《輶(yóu犹)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所谓“輶轩”就是古代使臣所乘坐的轻便的车子,在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这即是说:周秦时代,每年八月在五谷入仓之时,就由最高统治者派遣一些使者坐乘轻便的车子,到各地采集诗歌、童谣和异语方言等,并以这些材料考查风俗民情,供执政者作参考。到了西汉的扬雄,就把这些采集来的材料加以分类编纂,成为一集,这就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因这个书名太繁,所以人们都简称之为《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8年——公元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古谓之蜀郡人)。他是西汉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前汉书?扬雄传》载:“(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可见扬雄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学出众的大学者。汉成帝时他担任过给事黄门郎。他精于古文字学,尤其擅长于古文奇字。他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仿《史籀篇》和《仓颉篇》作《训纂篇》。他的语言学的代表作——《方言》,也正是模仿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写成的。《尔雅》和《方言》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尔雅》除了诠释“古今异言”之外,还搜集了大量的“方俗殊语”;而《方言》也同样是诠释“别国方言”和“绝代语释”。不过,这两部书编辑体例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按照词义不同来归类的。其不同点主要有二:第一,《尔雅》的内容主要是“古今异言/以今言释古言;而《方言》的内容则主要是以通语释方言。这两部书若能互相配合使用,那就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方言》是扬雄的呕心沥血之作,在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说,扬雄治《方言》共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凡九千字”,共十五卷。我们所能见到的今本《方言》是晋代郭璞的注本,只有十三卷。…?至于字数,据清代学者戴震的统计却有11900百多字,比应劭所见的本子多出了将近三千字,可见这些字均为郭氏以前的学者所增。扬雄死于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方言》当在此年脱稿,由此可以想见,扬雄也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编完全书就离开了人世。《方言》所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的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北部的方言也均有所搜集。“它是开始以人民口里的活语言作对象而不以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作对象的”,真可谓“中国语言史上一部…悬日月不刊?的奇书。”(罗常培:《方言校笺及通检?序》)我看罗先生的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方言》的释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它虽然没有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比如第八卷是诠释与动物有关的词:虎、獾、鸡、猪等等。第九卷是诠释与器物有关的词:戟、矛、箭、剑、盾等等。第十一卷也基本上诠释与虫豸有关的词:蜻蛉、蝗螂、蚍蜉、蟒等等。其方式是:先举出一个词语来,然后说明“某地谓之某”,或“某地某地之间谓之某”。比如卷十一释“蝉”的一条说: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 。其大者谓之 ,或谓之蝒马;其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蜻蜻,……大而黑者谓之(音栈),黑而赤者谓之蜺……。这不仅把蝉的异地异名说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把蝉因大小、颜色不同,其称呼也各异的情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我们读孟郊的《征蜀联句》:“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Zhá札)。”这个“蚻”字一查《方言》就解决了,是指小的蝉而言。这就比《尔雅》那种只用一个词来解释几个乃至于几十个同义词要精密而准确得多。就《方言》记载的内容看,也还包括古方言、今方言和冲破了区域限制制的普通话。 扬雄的解说用语也均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六种:(1)凡说“某地语”或“某地某地之间语”的,都是指各地不同的个别方言。如“箭,自关面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鍭(音侯),关西曰箭。”“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2)凡说“某地某地之间通语”的,是指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如“傺、眙,逗也。南楚谓之傺,西秦谓之眙。…逗?,其通语也。”可见“逗”是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3)凡说“通语”、“凡语”、“凡通语”、“通名”或“四方之通语”的,都是指普通话而言。如“腼、饪、亨、烂、糦、酋酷,熟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曰腼,徐扬之郊曰饪?嵩岳以南陈颍之间曰亨。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糦………熟?,其通语也。”这个“通语”,实指普通话而言。(4)凡说“古今语”,或“古雅之别语”的,都是指古代不同的方言。如“假、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假,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5)凡是一个地方单举的,它必然是一个单独的方言区域。如“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6)凡是某地和某地经常一起并提的,它们基本上是一个方言区域。如秦晋并提,东齐海岱经常并提,南楚江淮经常并提,宋卫经常并提,梁益经常并提,北燕朝鲜经常并提等等。 从以上这六点来看,扬雄在两千年以前就能用各地区语言的联系与区别的观点来研究语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他的分析和比较,就能使我们基本上看出秦汉时代方言区域的梗概。 说《方言》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比如在《方言》卷三中说:“官婢女厮谓之娠。”所谓“女厮”,即指送给使者的妇人(娠),而这种制度在汉前及汉代均有。汉代的统治者对农民是很轻视的,如在《方言》卷三中又说:“儓……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贼谓之田儓。”这些称谓,也给后世人研究汉代的阶级关系提供了资料,通过这些语汇资料,也能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 其次,对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史籍及文学作品都有帮助,《方言》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比如我们读《逸周书?王会》时,会见到“鲛瞂利剑为献”一句。那么这个“瞂(fá伐)”字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一查《方言》就解决了。在《方言》卷九中说:“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这就是说,“自关而东”这一地区,有人把“盾”叫做“瞂”。再比如我们在阅读古籍时,经常会碰到“蝾螈”一词,旧《辞源》和新《辞海》等工具书都说这种动物与守宫类似,但始终没有说明何地才称“蝾螈”?而《方言》却说得清清楚楚:“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不仅如此,就连秦晋、西夏、东齐海岱、北燕等地对守宫的叫法以及水陆两类的名称也都一一罗列,这真是“求一而得三”。 第三,《方言》是记载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语汇,而《尔雅》却是以收集研究古代的同义词为主,若能将这两部书对照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发现,古代的某些通用语,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缩小而演变为后来的方言;而古代的某些方言,也很可能

陕西关中方言正字

陕西关中方言正字 秋季是个容易让人思考的季节,更容易引起“落叶归根”一类的幽思。掐指算来,“孩儿立志出乡关”已经十有二年!就像越是古老的历史和传说总是吸引人的兴趣一样,越是远离故乡,越是喜欢琢磨哪里的山水风物、民风民俗,那讲了几千年的铿锵有力的方言更是让人如饮醇酒,醉迷其中。近来,看到身边很多书报刊上的文字、电视电影戏剧的台词,甚或朋友聊天时,都喜欢用直来直去的关中方言直抒胸臆,可惜,山川陵替、风俗变换,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语为何物、何意了,更不用说用正确的书面字词来交流。所以,感慨人文之废阙,痛惜语言之日渐苍白,于无可奈何之下,平时偶有方言方面的豁然有得,辄随手记之,以期有补于世人之语用,以见社会文化之变化。 1、笸(po)篮:小时候经常在各家里见到的,一种竹编的用来盛放剪刀、针线、碎步条等杂物的器具,圆盆形,直径约30多厘米,有的外面还有油漆;关中有的地方读作pu'lan; 2、靸(sa)鞋:作名词讲,为一种没有后鞋帮的鞋,类似于今天的塑料、橡胶等各类材质的拖鞋;也可作动词讲,即没有完全穿上鞋,把后鞋帮踩在脚跟下,靸拉着鞋; 3、褯(jie)子:即尿布。关中有的地方读为qie'zi; 4、挦(xian):即在众多的一物品中检挑出东西。如:我给你挦头

上的棉花絮、挦身上的头发;5、苶(nie):即精神不佳、没气力、不爽,“今天娃发烧了,有些发苶。”;6、朘(zui):关中人骂人或表示愤怒,常吐口而出:朘子,读chui'zi。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古书中有“比如婴儿,未知牝牧之合而朘作……”;7、蓍(shi):蓍草,古代常用来占卜,占卜便经常与鬼神有关。今之陕西人常说“胡日鬼”,其实是胡蓍鬼之误。从乱占卜、心不诚,进而形容人办事不认真、生活凌乱等;8、踅(xue)摸: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寻找。在关中方言中,也有思考、考虑的意思。如:我踅摸着干点啥买卖;9、发噱(xue):现在汉语里是笑的意思。关中方言中指孩子不听话,或因身体、精神不舒服而表现异常;10、恓(xi)惶:关中方言指可怜、穷苦的意思;11、熥(teng):现在年轻一代的陕西娃已经很少说这个字了。它是指将凉的饭菜、食物放在锅里等蒸热,就是普通话里的馏; 12、稙(zhi):稙玉米,就是早熟的玉米,其生长期较短。与其相反,苠(min)玉米则是一般的生长周期长的玉米; 13、瓜(上尺下从):后面这个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