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精品公开课课件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精品公开课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课题,提出探究方向。 1.导入: 2.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 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 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齐读) 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 (生齐读课题) 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 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理解“摇篮” (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 (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的句子。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 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 (学生齐读) (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课件显示: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 生齐读——板书:生息繁衍并理解“生息繁衍”(当学生说得不够完善时,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并告诉学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生息繁衍”这个词,但是有“生息”和“繁衍”这两个词。“生息”的意思是:生活、生存。繁衍的意思为:逐渐增多或增广。)(6)师:同学们,是黄河流域给了我们的祖先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息繁衍,才有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有了中华民族,因此,作者说,(课件显示并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2.理解“祸河”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口的不断增多,黄河变了,她不再是原先的黄河了,它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学生回答) (三)探究问题2——黄河是怎样产生这样的变化的? 1.提出探究方向:同学们,黄河为什么会成为忧患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黄河成为祸河的原因,也就是黄河是怎么样产生这种变化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并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学生默读,教师巡回)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1)下面让我们来交流探究的成果。要讲清楚黄河变化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向你的同桌进行讲述,你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同桌互说)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在第一位同学发言完毕后,教师可根据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进行引导: ①引导一:刚才这位同学告诉我们黄河发生变化,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了水土流失,但是,水土流失就水土流失吧,最多也就是耕地少了,土地不肥沃了。为什么说因为水土流失黄河就成了祸河了呢?水土流失以后会造成黄河怎样的结果呢?哪位同学能给刚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1、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 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A. 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C. 长江流量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 下游水量大,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15.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尤其在下游水量大,水能资源更加丰富B.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主要是由于荆江河道特别弯曲C.长江上中游分别以宜宾、湖口为界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

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配长江、黄河流 域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

八年级上地理《滔滔黄河》教案及课堂反思

“教学录像课”课堂教学流程表课题:《滔滔黄河》 初二地理

附录二: 《滔滔黄河》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 这节研究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信任学生,能够实现主体性,能够在老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在学习黄河的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列出要自主学习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起来或上台汇报所找的内容,既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忧患及成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黄河忧患图”小组合作讨论黄河各段的忧患,探究产生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情感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学校老师都用电子白板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已成为自觉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本节课遗憾的地方是:虽然老师经过充分准备,但在播放《黄河颂》视频的时候还是没有调出声音,出现失误。今后要加大学习力度。为打造地理愉悦课堂,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与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河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河流特征; 2、了解并能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主要支流和湖泊; 3、了解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4、了解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重难点: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说起河流,不得不提到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条吗?(长江和黄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条河流。(播放《长江和黄河》视频)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塑造了平原,滋润了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读图导学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45和P49页的第一段,完成填空(10分钟)1、长江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 是我国第长河。汛期,水量,(有或无)结冰期;黄河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呈“”字形,是我国第长河。水量,含沙量,(有或无)结冰期,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易形成汛。 2、读P45页的“长江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长江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读P50页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黄河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 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合作探究收获展示】(15分钟) 合作探究一:长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依次是哪些?二者共同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长江、黄河干流流经地形区主要有哪些?就流经的地形区而言,二者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总结归纳教师点拨】(2分钟) 【练习巩固当堂训练】(10分钟) 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黄河的治理公开课

《黄河的治理》教案 授课人:陈修荣 07年11月22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了解黄河概况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2、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忧患,探索怎样治理黄河;激发民族责任感,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识图、分析资料等地理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黄河的基础上探索治理黄河。 教具准备: 黄河风景图片和关于治理黄河的小资料。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在板图上标注关于黄河的地理事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水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据中国历史记载,黄帝、炎帝曾在这一片土地上激战,大禹曾治理黄河,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座在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达3300多年。“中华”就是指中原与华夏族。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大的影响。到北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才逐渐从黄河流域南移。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当年,中华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采用“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斗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黄河大合唱>>就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创作出来的。那除了这歌之外,我们还接触过很多关于黄河的诗或歌曲,比如<<登鹳雀楼>>、<<将进酒>>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描述黄河,黄河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值得大家去关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 二、认识黄河 1.补充上一课时内容,见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地形的影响:西高东低使大多河流向东流;山脉分隔水系; 气候的影响:西部干旱:内流河,径流量小,水量变化大;东部湿润:外流河,径流量大,水量变化小. 过渡:黄河处在外流区内,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经过9个省、自治区,最终注入渤海.那么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从黄河概况图上知道哪些其他的吗? 2.展示黄河概况图并结合书上内容让学生回答: (1)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 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干旱)

八年级地理 滔滔黄河微课教学设计

1、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为:(1)青藏高原(2)华北平原(3)黄土高原(4)内蒙古高原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1)(3)(4)(2) B、(1)(3)(2)(4) C、(2)(3)(1)(4) D、(3)(1)(4)(2) 2、黄河注入的海洋: A、黄海 B、东海 C、渤海 D、南海

3、黄河“地上河”的河段是指: A、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 B、兰州-河套一段 C、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段 D、河水清澈的上游段 4、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上有青藏高原 B、上游内蒙古高原 C、中游黄土高原 D、下游华北平原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上游峡谷建水电站 B、在中游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下游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D、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第二章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一、选择题 1.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为:河流水量不大,下游河道经常断流,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此河最可能是( ) A.海河 B.塔里木河 C.黑龙江 D.黄河 2.“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泥沙主要来源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下图是“黄河水系”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 A.电能 B.航运 C.灌溉水源 D.养殖 4.图中显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上 C.该地降水少 D.黄河是“地上河” 二、综合题 5.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听课教师用)复习课程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 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学生分析】学生是13—15岁的少年,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词有能力通过自学就解决;但是,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的总体朗读素养还不够,可利用诗歌教学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地朗读素养。 【教学设想】《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 滔滔黄河 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滔滔黄河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 D.昆仑山和渤海 2.黄河和长江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青、川 B.青、藏 C.川、甘 D.青、甘 3.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为:河流水量不大,下游河道经常断流,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此河最可能是() A.海河 B.塔里木河 C.黑龙江 D.黄河 4.“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泥沙主要来源于()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下图是“黄河水系”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A.电能 B.航运 C.灌溉水源 D.养殖 6.图中显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上 C.该地降水少 D.黄河是“地上河”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反映的景象位于() A.山东 B.河南 C.陕西 D.山西 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哪个地方的情景()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干流 9.治理图中现象的根本是() A.源头建设自然保护区 B.上、中游修建水利工程 C.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D.下游加固两岸大堤 10.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河段建有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C.黄河的水量比珠江、长江小得多,不存在隐患 D.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 1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段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发生凌汛的是②③河段 C.水能集中在①②河段,图中水利枢纽是葛洲坝 D.河段③已成为地上河 二、综合题 12.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黄河颂公开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黄河颂》 2、导入语: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黄河颂》,它诞生于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时期,它的传唱曾激励了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浴血奋战,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我们民族的尊严。而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诗歌,一起去体会黄河带给我们的力量之美。 二、授新课 (一) 1、了解作者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检查预习 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 狂澜()哺育() 浊流()屏障() 3、朗读诗歌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用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读一读。 出示朗读指导。 4、听读诗歌,感知课文。 其实想读好这首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

频朗读,边欣赏黄河壮阔的景色,边体会诗歌的感情。来听听朗读者是否把黄河的力量之感展现出来了呢 (二)赏析诗歌 1、整体感知 (1.)标题“黄河颂”中哪个词最为关键 “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哪几部分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坚强,引出下文的颂歌。 2、小组合作,赏析探究 出示问题,小组内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 A 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1、出示这部分内容,找出统领的字“望” 2、指导朗读 要读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就要抓住关键词进行重读,哪些词体现黄河的力量奔、澎湃、掀、万丈、劈(用高吭的声音)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说明黄河在奔流过程中历经坎坷,它的奔流是艰辛的,可是,黄河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奔流的脚步,这体现出了黄河的坚韧,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用低沉而缓慢的声音。 B、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完整word版)初二地理黄河长江练习题

初二地理黄河练习题 1、源头a_____________发源于1____________山北麓,注入 2 。 2、支流5为 __ ____河6为 _______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3_______4________为界 3、黄河流经省的简称a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f____g____h ____i_____ 4、黄河上游流经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 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大,是黄河______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电站 7 _____ 。中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 级阶梯交界处,已建成的水利枢纽8是___________ 9是_______属于 _________省。 5、利用黄河水灌溉使中游的A________、B__________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的来源是中游流经,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植被,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入河。 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的地区,河道变,坡度变,流速变_____,泥沙大量的沉积,河床逐渐,成为“地上河”。河床升高,被迫一遇暴雨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 8、下游流域面积小,无支流因为: 9、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分别有哪些表现? 上游:中游: 下游: 10、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11、黄河凌汛多发生在____、____河段;水能丰富的河段____、____ 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段_______;易泛滥的河段_______;地上河_________

最新《黄河颂》公开课课件教学案设计优秀教学内容

黄河颂 光未然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2.学生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一方面“情感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另一方面按文学史的观点,它还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目标: 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②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②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③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歌。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电脑辅助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 一、必背知识点 1、长江: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 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 (4)中下游: 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 (4)开发和利用: 上游侧重水能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 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 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2)河流分段: 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 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 (4)中游:

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 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 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 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 (5)下游: 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 流经省区:河南、山东 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后果:经常决口和洪水泛滥 治理措施:继续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6)黄河流域其它生态环境问题:草场退化、断流、凌汛 (7)治黄的根本: 关键是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植树种草)。 7、长江与黄河的共同点: 上游都水能资源丰富;都流经了青海和四川;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二、专项训练 1.读我国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黄河的景观图片+背景音乐《黄河颂》 新课: 一、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文P36及黄河流域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 ①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 ②黄河的长度、地位、形状? 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④黄河的分界点? ⑤黄河主要的支流? ⑥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同学纠错,教师随即用课件展示该内容。 师:大家说的都头头是道,是否都已经全部掌握了呢? 进行第二个环节:画黄河 生:把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分界点填注在相应位置。 2名学生上台填注,完成过后全体同学进行纠错补充 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那黄河对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看视频《塞外江南》 师:大家从视频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 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体现了黄河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水源 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水源,也塑造了物产富饶的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除此之外,黄河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呢?阅读《小浪底水利枢纽》 二、同桌合作 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游段?为什么?生: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这些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转: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既养育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忧患

播放微课《凌汛》 师:凌汛发生的条件? 生:河流要结冰;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 师:因此,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地点? 生:冬春和初冬季节,上游、下游 转:黄河除了有特殊的凌汛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现象 展示图片“泾渭分明” 师:为何黄河会有这样的奇特景观呢? 生: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大 师: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请展开小组合作,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小组合作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纠错、补充。 转: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否则将会后患无穷,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治理黄河呢? 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 师:针对黄河,我们要对症下药,分游段进行开发治理 生: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固堤分流师:因此,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在于治什么? 生:治沙 师:换言之,也就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能力检测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滔滔黄河》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3.3 滔滔黄河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 D.昆仑山和渤海 2.黄河和长江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青、川 B.青、藏 C.川、甘 D.青、甘 3.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为:河流水量不大,下游河道经常断流,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此河最可能是( ) A.海河 B.塔里木河 C.黑龙江 D.黄河 4.“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泥沙主要来源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下图是“黄河水系”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 ) A.电能 B.航运 C.灌溉水源 D.养殖 6.图中显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上 C.该地降水少 D.黄河是“地上河”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反映的景象位于( ) A.山东 B.河南 C.陕西 D.山西 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哪个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干流 9.治理图中现象的根本是( ) A.源头建设自然保护区 B.上、中游修建水利工程 C.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D.下游加固两岸大堤 10.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段建有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C.黄河的水量比珠江、长江小得多,不存在隐患 D.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 1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发生凌汛的是②③河段 C.水能集中在①②河段,图中水利枢纽是葛洲坝

初中地理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组李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4.了解黄河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河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黄河流经的省区 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中的“河”指的是哪条河流? 播放视频“黄河景观图”,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地认识。 在古代就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都写出了黄河的大浪滔滔、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壮丽景象。黄河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让文人们钟情于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9页。(板书)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广,为广大的流经区域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位于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都得益于黄河成为千里沃野良田,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同时,我们的华夏文化也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也因此,黄河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解开母亲河的神秘面纱。 活动一自主学习,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读图时间2分钟,将练结合)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讲完后要给出黄河的干流呈“几”字形) 2.黄河的干流流经了我国那些省区? 3.黄河主要有哪些支流 (课堂小练习) 1、黄河是我国() A. 流程最长的河流 B. 我国第二大河

八年级上册《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论文题目:《“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之三 ——滔滔黄河 黄河的教学设想: 今天在8年级101班上公开课——黄河,这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黄河部分的内容。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学习河流的基本思路和复习长江的重点知识。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和查阅黄河的知识。对于黄河的学习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黄河的概况。我让学生运用学习河流的基本思路自学黄河的 概况,同时我版画黄河的图形。在此期间对班级进行巡查,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找到合适的答案,指导读图的方法。然后学生在我版画的图上汇报自己的自学的黄河概况,有些需填图,有些需讲述,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视频小结:让学生感受黄河不同季节的景观,使大家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黄河的上游山青水秀,绿草荫荫;壶口瀑布黄水奔腾,气势雄伟壮观;冬季的黄河,顿失滔滔,冰层莹。.第二个环节是母亲河的奉献。由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黄河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各抒己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适当疏导和归纳成要点。重点是黄河灌溉的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其次是水能的开发。这里一定要将黄河干流上的大型水电站和重要平原落实到图上。难点问题是水能资源的分布规律。展示中国地形图,和水电站分布图进行对照可以清楚地看到阶梯交界处是水电站最多的地方。 第三个环节是黄河的治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黄河在各个河段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从上游开始,顺势导出各段存在的问题: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凌汛威胁;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形“地

上河"。这种由因到果的推导,不仅让学生懂得“凌汛”、“地上河”的成因,同时也能找到治理的方案。并且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感受人河和谐的重要性。 最后用一段视频总结本课。接着巩固练习,我还设计了拓展与探究活动:1、要求同学写一个保护黄河的广告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 黄河的关键。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能解释黄河各河段 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 义思想;理解协调人河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黄河的贡献和忧患及治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出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学情分析: 学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已有一定 的了解,通过长江的学习,以基本具备学习河流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法、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欣赏和自主讨论学习为主。 教学媒体准备: 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视频资料黄河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长江的学习,你们知道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是怎 样的?(一位同学回答) 对。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条河流时,我们就不会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了。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学了吗?自学之后,对于黄河已经有 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了呢?同学们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清楚黄河的干流形状。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A.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 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 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A.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 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 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 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