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测定意义

在野外采回新鲜土样中,除含有吸湿水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形态的水分,而风土样中则仅含吸湿水。土壤水分的测定在土壤分析中是必需的,因为只有在一致的水分基础上,各样品的成份以及各次分析的结果才可以互相比较。

二、测定方法

(一)测定原理

在105—110℃下,土壤的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能烘干,而一般土壤有机质则不致分解。但是某些有机质在此温度烘烤时能逐渐分解而失重,而另有一些有机质则能逐渐氧化而增重。因此,严格说来,用洪干法只能测得近似的水分含量。虽然如此,由于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多,其中受烘烤而起明显变化的又占少数,故用烘干法所求得的水分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常已达到土壤分析的要求。用洪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时,烘烤的时间,应该以达到恒重为准,但由于上述误差的存在(特别是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要达到恒重有时有困难),故也可以人为地规定一个一定的烘烤时间(例如在105—110℃下烘8小时)。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土样可以用减压低温法(例如用70—80℃的温度,在小于20毫米汞柱压力下)烘干之。由土样在烘烤期间的失重,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率。

(二)测定步骤

1、称铝盒重:取编有号码的铝盒一个,洗净,放入恒温箱中,敝开盖子,在105—110℃烘30分钟,用坩埚钳取出放在干燥器中,盖好盖子,冷却至室温(大约20分钟)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然后再烘20分钟称重,直至恒重为止,此为铝盒重(W 1)。

2、称土壤样品:在台平上用一张小纸称风干土壤样品(过2mm 筛)5克,并将土样平铺于上述已知重的铝盒中,盖上盖子,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2)。

3、将盛有土壤样品铝盒放入恒温箱中(敝开盖子),在105—110℃烘烤6—8小时,用坩埚钳或用戴有手套的手将铝盒盖好盖子,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立即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3)。必要时重复烘烤3小时,冷却、称重,以验证是否恒重(两

次重量之差不大于3毫克)

结果计算:

土壤水分%(以烘干土壤为基础的水分的百分数)=

1001332⨯--W W W W 土壤水分%(以风干土壤为基础的水分的百分数)=

1001

232⨯--W W W W 三、仪器:

铝盒、坩埚钳,干燥器、台平、分析天平、恒温干燥箱(5—200℃)、纱手套。

四、思考题:

① 为什么要烘干至恒重?

②为什么要冷却至室温才能称重?

五、报告:

土壤水分的测定

土壤水分的测定 测定土壤水分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一、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一般采用酒精烘烤法、酒精烧失法和烘干法。野外则可采用简易的排水称重法(定容称量法)。 (一)酒精烘烤法 1、原理:土壤加入酒精,在l05℃—110℃下烘烤时可以加速水分蒸发,大大缩短烘烤时间,又不致于因有机质的烧失而造成误差。 2、操作步骤 ①取已烘干的铝盒称重为W1(克)。 ②加土壤约5克平铺于盒底,称重为W2(克)。 ③用皮头吸管滴加酒精,便土样充分湿润,放入烘箱中,在105℃—110℃条件下烘烤3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为W3(克)。 3、结果计算 W2-W3 土壤水分含量(%)=—————×100 W3-W1 土壤分析一般以烘干土计重,但分析时又以湿土或风干土称重,故需进行换算,计算公式为:应称取的湿土或风干土样重=所需烘干土样重×(1+水分%) (二)酒精烧失速测法 1、原理:酒精可与水分互溶,并在燃烧时使水分蒸发。土壤烧后损失的重量即为土壤含水量。 2、操作步骤: ①取铝盒称重为W l(克)。 ②取湿土约10克(尽量避免混入根系和石砾等杂物)与铝盒一起称重为W2(克)。 ③加酒精于铝盒中,至土面全部浸没即可,稍加振摇,使土样与酒精混合,点燃酒精,待燃烧将尽,用小玻棒来回拨动土样,助其燃烧(但过早拨动土样会造成土样毛孔闭塞,降

低水分蒸发速度),熄火后再加酒精3毫升燃烧,如此进行2—3次,直至土样烧干为止。 ④冷却后称重为W3(克)。 3、结果计算同前 (三)烘干法 1、原理:将土样置于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即可使其所含水分(包括吸湿水)全部蒸发殆尽以此求算土壤水分含量。在此温度下,有机质一般不致大量分解损失影响测定结果。 2、操作步骤 ①取干燥铝盒称重为W1(克)。 ②加土样约5克于铝盒中称重为W2(克)。 ③将铝盒放入烘箱,在105℃一110℃下烘烤6小时,一般可达恒重,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可称重。必要时,如前法再烘1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两次称重之差不得超过0.05克,取最低一次计算。 注: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烤时间可以缩短,即5—6小时。 3、结果计算同前 二、思考题 1、列出实验数据,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2、在烘干土样时,为什么温度不能超过110℃?含有机质多的土样为什么不能采用酒精烧失法?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 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一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1.样品的风干 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镂态氮、亚铁等)的速测。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挂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的污染,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ICIn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一般3~5天即可风干。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2.样品的制备 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IOOg o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In1nI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O.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IOo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用。 3.样品的保存 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标准样本或对照样本则要长期妥善保存。 使用工具: 剖面刀、小铲、样品袋、标签、标本盒、铅笔、木棒、木盘、镒子、放大镜、台称、研钵、广口瓶、土壤筛(孔径 2mm>1mm>O.25mm)等。 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目的意义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分布、

《土力学》含水率的测定实验

《土力学》含水率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实验目的: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也就是土在105C~110C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称为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来表示。含水率是标志土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含水率小,土干;反之,土湿润或饱和测定土的含水率,能够了解土的含水情况,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和液性指数等其他理力学指标。土的含水率试验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实验原理:土样含水量是指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称为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实验方法: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炒干法等。本实验使用烘干法测量土的含水率。 烘干法: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它是室内实验标准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试样盒 (2)电子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 (3)烘箱:能控制温度范围为105℃~110℃。 三、实验步骤 1、称试样盒质量。记录试样盒的盒号,在天平上称量干燥试样盒的质量(应保证铝盒干净干燥,否则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试验人员用数字钢印(也可使用铅笔标记,用以区分不同试样,避免混淆)在一个试样盒的盒身和盒盖上印上同样的编号,并将所有常用的试样盒(本次实验有三组共六个铝盒)的质量列成

表,以备试验时查用(必要计算数据)。 2、称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取两份具有代表性的土样15~30g,(本次实验要求多组对照,共六份)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本次实验所用的是有机土,故取15~30g)放入试样盒,盖好盒盖,称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 3、烘干土样。揭开盒盖,将土样和试样盒一起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重。黏质土的烘干时间不少8h,砂类土不少子6h,对含有机质超过主质量5%的应将温度控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重。 4、称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将装有烘干后土样的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将其冷却至室温的必要性),称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实验记录及成果整理。本试验称量应精确至0.01g。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含水率计算公式:ω=(m1-m2)÷(m2-m0)×100,式中ω——土的含水率,%;m1——试样盒加湿土的质量,g;m2——试样盒加干土的质量,g;m0——试样盒的质量,g。 平行测定误差要求。本试验每一土样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本次实验有三组,故有三个平均值),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果土的离散性大,宜增加试验次数。允许平行差值须满足以下规定: ①当含水率小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1%; ②当含水率大于或等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2%。 数据见表 五、注意事项 (1)代表性土样的选取。含水率试验时,常因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如土层不均匀、扰动土样拌和不均匀、土样数量过少、土样在运输和存放期间保存不当等。这些影响中,有的属于土样客观原因,有的属于人为原因。为此,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测定意义 在野外采回新鲜土样中,除含有吸湿水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形态的水分,而风土样中则仅含吸湿水。土壤水分的测定在土壤分析中是必需的,因为只有在一致的水分基础上,各样品的成份以及各次分析的结果才可以互相比较。 二、测定方法 (一)测定原理 在105—110℃下,土壤的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能烘干,而一般土壤有机质则不致分解。但是某些有机质在此温度烘烤时能逐渐分解而失重,而另有一些有机质则能逐渐氧化而增重。因此,严格说来,用洪干法只能测得近似的水分含量。虽然如此,由于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多,其中受烘烤而起明显变化的又占少数,故用烘干法所求得的水分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常已达到土壤分析的要求。用洪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时,烘烤的时间,应该以达到恒重为准,但由于上述误差的存在(特别是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要达到恒重有时有困难),故也可以人为地规定一个一定的烘烤时间(例如在105—110℃下烘8小时)。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土样可以用减压低温法(例如用70—80℃的温度,在小于20毫米汞柱压力下)烘干之。由土样在烘烤期间的失重,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率。 (二)测定步骤

1、称铝盒重:取编有号码的铝盒一个,洗净,放入恒温箱中,敝开盖子,在105—110℃烘30分钟,用坩埚钳取出放在干燥器中,盖好盖子,冷却至室温(大约20分钟)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然后再烘20分钟称重,直至恒重为止,此为铝盒重(W 1)。 2、称土壤样品:在台平上用一张小纸称风干土壤样品(过2mm 筛)5克,并将土样平铺于上述已知重的铝盒中,盖上盖子,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2)。 3、将盛有土壤样品铝盒放入恒温箱中(敝开盖子),在105—110℃烘烤6—8小时,用坩埚钳或用戴有手套的手将铝盒盖好盖子,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立即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3)。必要时重复烘烤3小时,冷却、称重,以验证是否恒重(两 次重量之差不大于3毫克) 结果计算: 土壤水分%(以烘干土壤为基础的水分的百分数)= 1001332⨯--W W W W 土壤水分%(以风干土壤为基础的水分的百分数)= 1001 232⨯--W W W W 三、仪器: 铝盒、坩埚钳,干燥器、台平、分析天平、恒温干燥箱(5—200℃)、纱手套。 四、思考题: ① 为什么要烘干至恒重? ②为什么要冷却至室温才能称重?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1.土壤采样 土壤采样是土壤实验测定的第一步,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后续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注意 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络采样和 均质采样。采样深度通常为农田表层15-20厘米,林地和草地约为10-15 厘米。 2.水分测定 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水分测定可以通过干湿法、重量法和传感器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干湿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然后测量样 品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含水量。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恒温,记录样品重量和干燥 后的重量,计算含水量。 -传感器测量法:使用水分传感器或土壤水分仪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 含量。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土壤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3.pH值测定 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pH值可以通 过玻璃电极法、试纸法或电位滴定法等方法进行。 -玻璃电极法:使用专业的pH计和玻璃电极,将电极插入土壤样品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压来得到土壤的pH值。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溶液中,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电位滴定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或碱反应,使用电位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土壤的pH值。 4.营养元素分析 营养元素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常用的土壤营养元素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和使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化学试剂分析:使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营养元素,然后使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元素的浓度。 -光谱仪分析: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光谱特性,根据光谱特性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元素的浓度。 5.有机质含量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燃烧法、酸碱滴定法和遥感技术等。 -干燥燃烧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高温,使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然后测量样品重量差异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酸碱滴定法:使用酸或碱溶液提取土壤中的有机质,然后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有机质含量。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表面的光谱信息,根据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计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6.微生物分析

土壤水分的测定(吸湿水和田间持水量)

土壤水分的测定(吸湿水和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本身所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它是研究土、水、植物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改良、合理灌溉不可缺少的水分常数。吸湿水是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一、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测定原理 风干土壤样品中的吸湿水在105±2℃的烘箱中可被烘干,从而可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后土重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然而土壤有机质不能被分解。 测定步骤 1.取一干净又经烘干的有标号的铝盒 (或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A。 2.然后加入风干土样5—10g(精确到0.0001g),并精确称出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B。 3.将铝盒盖斜盖在铝盒上面呈半开启状态,放入烘箱中,保持烘箱内温度105±2℃,烘6小时。 4.待烘箱内温度冷却到50℃时,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启开铝盒盖烘2小时,冷却后称其恒重为C。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3mg。 结果计算 该土样吸湿水的含量(%) =[ (B-A)-(C-A)/(C-A)×100% =[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 注意事项 (1)要控制好烘箱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05±2℃,过高过低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干燥器内所放的干燥剂要在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烘干土样。否则干燥剂要重新烘干或更换后方可放入干燥器中。 主要仪器 铝盒、分析天平(0.0001g)、角匙、烘箱、坩埚钳、干燥器、瓷盘。 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测定方法(铁框法) 1.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不少于0.5m2,仔细平整地面。 2.将铁框击入平整好的地块约6—7cm深,其中大框(50×50cm2)在外,小框 (25×25cm2)在内,大小框之间为保护区,其之间距离要均匀一致。小框内为测定区。 3.在上述地块旁挖一剖面,测定各层容重及其自然含水量。从而计算出总孔隙度及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然后根据总孔隙度与现有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之差,求出实验土层(一般为1m左右)全部孔隙都充满水时应灌水的数量,为保证土壤充分渗透,实际灌水量将为计算需水量的1.5倍。按下式计算测试区和保护区的灌水量:灌水量(m3)=H(a-w)×d×s×h 式中:a—土壤饱和含水量(%); w—土壤自然含水量(%); d—土壤容重(g/cm3); s—测试区面积(m2); h—土层需灌水深度(m); H—使土壤达饱和含水量的保证系数。 H值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深度有关,通常为1.5—3,一般粘性土或地下水位浅的土壤选用1.5,反之,选用2或3。 4.灌水前在测试区和保护区各插厘米尺一根,灌水时,为防止土壤冲刷,应在灌水处铺上草或席子。 5.灌水时先往保护区灌水,灌到一定程度后,立即向测定区灌水,使内外均保持5cm 厚的水层,一直到灌完为止。 6.灌水完毕,土表要用草或席子以及塑料布盖严,以防蒸发和雨淋。 7.取样时间,一般为砂土类、壤土类在灌水后24小时取样,粘土类必须在48小时或更长时间以后方可采样测定。 8.采样于测定区按正方形对角线打钻,每次打3个钻孔,从上至下按土壤发生层分别采土15—20g(精确到0.01g),放入铝盒,测其含水量。以后每天测定一次,直到前后两天的含水量无显著差异,水分运动基本平衡为止。 结果计算 重量田间持水量%=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 容积田间持水量=重量田间持水量×容积 注意事项 因地下水位的高低可影响所测得的田间持水量的数值,因此在报所测田间持水量的结果时必须注明地下水的深度。

土壤学实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1] (烘干法) 1、方法选择的依据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测定土壤水分的标准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最常用的方法。 2、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定质量,则失去的质量为水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含量。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一般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3、主要仪器 编有号码的有盖称皿(铝盒);分析天平;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盛无水CaCl2或变色硅胶、骨匙。 4、操作步骤 1.取有号码的盖称皿或铝盒,置于温度为105—110℃的烘箱内烘3—5小时,烘时把盖子斜放在皿侧(铝盒的盖子可平放在盒下)。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并盖好盖子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室问温,一般放置30分钟即可西取出在分析天平上称量(W)(注1) (注2)。 2.将风干样品(注3)拌匀,舀取5.0000g,均匀地平铺于称皿或铝盒中,加盖,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1),去盖放在加热至105—110℃烘箱中烘烤8小时(盖子斜放皿侧)。取出加盖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0分钟后称量(W )。 2 3.再放回烘箱中(105—110℃)烘3—5小时,冷却后称量,以验证是否恒定,如此重复处理,直至前后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3毫克为止。 W1-W2 5、结果计算 W1-W 土壤含水量(g/kg) = ————×1000 式中W1——称皿(铝盒)重(g); W2——称皿(铝盒)+ 风干样品(湿土样品)重(g); W3——称皿(铝盒)+ 烘干样品重(g).

土壤含水量测量实验报告

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适时灌排,保证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例,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大致分为化学结合水、吸湿水和自由水三类。自由水是可供植物自由利用的有效水和多余水,可以通过土壤在空气中自然风干的方法从土壤中释放出来;吸湿水是土壤颗粒表面被分子张力所吸附的单分子水层,只有在105-110℃下才能摆脱土壤颗粒表面分子力的吸附,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土粒对水汽分子的这种吸附力高达成千上万个大气压,所以这层水分子是定向排列,而且排列紧密,水分不能自由移动,也没有溶解能力,属于无效水;而化学结合水因为参与了粘土矿物晶格的组成,所以是以OH-的形式存在的,要在600--700℃时才能脱离土粒的作用而释放出来。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三、实验器材 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小铲子、小刀。 四、实验步骤 1、在室内将铝盒编号并称重,重量记为W0 。 2、用已知重量的铝盒在天平上称取欲测土样15—20克,称量铝盒与新鲜土

壤样品的重量,记为W2。 3、将盛土样的铝盒放入烘箱内,打开铝盒盖子(盖子放在铝盒旁边),放在105℃的恒温烘箱内烘干6小时,盖好盖子,将铝盒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 4、打开铝盒盖子,放在105℃的恒温烘箱内再次烘干2小时,盖好盖子,将铝盒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重。若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克 即可认为已达到恒重。重量记为W3。 五、实验结果 以烘干土为基准的水分百分数: 23 30 %100 W W W W W -= ⨯- 以新鲜土为基准的水分百分数: 23 20 %100 W W W W W -= ⨯- 式中 W 指土壤含水量(%) W0指铝盒重量(克) W2指铝盒及新鲜土壤样品的重量(克) W3指铝盒及烘干土壤样品的重量(克)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背景介绍 土壤水分含量是指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它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准确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 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干湿重法 干湿重法是通过比较土样在干燥前后的重量差来计算出土壤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一定数量的土样,并记录其重量。 (2)将取得的土样放入烘箱中,在110℃下烘干至恒重。 (3)记录烘干后的土样重量。 (4)根据公式计算出土壤中水分所占比例。 2. 电阻法 电阻法是通过测定土壤电阻率来计算出其中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两个针形电极插入到需要测定水分含量的土层内。

(2)通以特定频率和振幅的交流电信号,记录电极间阻抗。 (3)根据阻抗值计算出土壤电阻率。 (4)通过已知的电阻率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 烘箱法 烘箱法是将取得的土样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然后记录其 重量。通过比较烘干前后土样的重量差来计算出其中水分所占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一定数量的土样,并记录其重量。 (2)将取得的土样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记录烘干后的土样重量。 (4)根据公式计算出土壤中水分所占比例。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取样要均匀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在同一深度范围内,随机地取足够多 的样品,并充分混合,以保证所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测定前要预处理 在进行测定前,应先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经过筛选、清洗等处理工作,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是指土壤中所含的水的量,它是土壤中最重要的一个环境要素,对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测 定土壤水分对于农业生产、环境科学及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下 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1.干湿重法: 干湿重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比 较简单和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定土壤样品在自然状态下和完全干燥后 的重量差值。 实验步骤: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记录称重值为W1,然后将土壤 样品在105°C的高温下干燥直到重量不再变化(通常需要12-24小时),记录最终的称重值为W2,根据公式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含水量=(W1-W2)/W2×100% 2.电阻法: 电阻法是利用土壤中含水量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来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 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土壤水分与土壤的电导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实验步骤:在一定深度插入测量电极,并测量测量电极的电阻。然后 将一定电压通过电极,测量电阻随电压变化的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到土壤的电导率,进而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3.小型赛珀仪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赛珀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的电阻和介电常数的变化来 估算土壤水分含量。

实验步骤: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将其放入特制容器中,并在容器 上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测量土壤样品中的电阻和介电常数,利用已知的 土壤水分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4.中子计数法: 中子计数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 中子衰减法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实验步骤:利用中子源产生一定能量的中子束,穿过土壤样品。通过 测量中子束经过土壤样品后的衰减率,即可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5.微波法: 微波法是一种基于土壤材料对微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来测定土壤水分 含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微波在土壤中传播的特性来计算土壤的水分含量。 实验步骤:利用微波源产生一定频率的微波,并将其传递到土壤样品中。然后通过测量经过土壤样品反射的微波的幅度和相位差,来计算土壤 水分含量。 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湿重法、电阻法、小型赛珀仪法、中子计数法和微波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 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同时,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需要根据土 壤的特性和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4.注意事项 (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在烘箱中,一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含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定土壤水分对于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电阻法、干湿表法和抽滤式法等。 重量法是最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测量包含土壤的容器在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重量差异来计算土壤含水量。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从田间采集适量的土壤样品,然后将样品放在干燥器中加热干燥,直至样品重量不再减少。然后取出样品,将其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土壤充分吸水。最后将土壤样品从容器中取出,并用纸巾擦干土壤表面的过多水分,称取湿重。计算方式为: 土壤含水量(%)=(湿重-干重)/干重×100 电阻法是一种基于土壤的电导率变化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的测定方法。它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存在,当电流经过土壤时,土壤中的水分与电解质会导致电流的传导,从而测定土壤含水量。具体操作步骤为:将电极插入土壤中,通过电导计测量电阻值,然后将相同土壤样品在干燥的条件下再次测量电阻值。计算方式为: 土壤含水量(%)=(湿度电阻-干度电阻)/干度电阻×100

干湿表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内部水分对纸张表面张力产生影响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纸张的吸水性能与土壤含水量成反比的特点来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土壤样品与纸张放在一起,通过观察纸张的变化来判断土壤含水量。使用干湿表时,可以根据纸张的颜色、沾湿范围和湿度等来判断土壤含水量。 抽滤式法是一种通过抽取土壤中的水样进行分析来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采用抽水机或抽水器将土壤中的水样抽取至样品瓶中,然后进行称重、烘干等处理。最后通过计算土壤含水量。抽滤式法适用于测定近饱和或高含水量土壤的水分含量。 以上是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之一,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水分测定,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益。

土壤水分的测定

土壤实验实习指导 刖言 一、《土壤实验实习》开设目的 《土壤实验实习》课程开设目的,主要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壤理论学习的认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资料分析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科研研究的能力。 二、《土壤实验实习》的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方案完成各个实验项目和分析总结,也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和实验项目,完成各项实验和分析总结。 具体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个实验和实习项目后,递交实验和实习报告。在所有项目结束后,完成分析和研究总结报告。 实验和实习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和实习项目 2、方法和原理 3、主要操作步骤 4、数据记录和结果计算 5、对本实验和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三、注意事项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有一定的方法原理和操作要求,会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和药品。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手册,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指导手册的操作步骤认真仔细地操作完成,不得随意更改操

作方法,注意安全。在实验结束后,清洗和整理实验用具。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目的 土壤分析所用的样品须进行采集和制备。分析样品的正确采集和制备是一项极重要的基础工作,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和准确性。野外采集土样主要注意所采样品的代表性,采集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野外采集来的土样需要经过包括风干、挑拣、研磨、过筛和装瓶等室内严格的准备制备过程后,才能进行各项理化分析和测定。 二、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采样方法。通常有混合土样采样和剖面土样采样。混合土样采样方法采集的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和随机,取土深度和重量也应均匀一致。剖面土样采样方法可采用挖长约2米,宽1米,深约1-2米土坑,按土壤发生层自下而上采集样品,或用50-100厘米,直径10-25厘米的PVC管采集柱状样回室内后再按发生层进行分割。所有采集的样品装袋,并在袋子内外各备一张标签,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编号和采样人等。 三、土样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1、土样的风干:从野外采集的土样应尽快风干,以免发霉变质,影响测定结果。风十应在干净、阴凉和通风的房间中进行。首先把土样平摊在塑料薄膜(或牛皮纸)或磁盘上,将土块揉碎。在风干过程中不断翻动和揉碎土块。 2、土样的磨细和过筛:将风干的土样平铺在木板上,拣出动、植物残体和非土壤形成物质,然后用木棒反复研磨,过1毫米筛,对不能过筛的土粒,必须反复研磨过筛。过筛的土样装袋或瓶备用。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壤的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 含水率(%)=(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记录其湿重; 2.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质量不再变化,记录土壤的干重; 3.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四、实验数据。 1. 土壤样品质量,100g。 2. 土壤湿重,150g。 3. 土壤干重,120g。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土壤的含水率为: (150g-120g)/120g×100% = 25%。

六、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的含水率为25%。这表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对土壤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含水率会影响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保水性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肥性和保水性。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率,是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实验方法,并对土壤的含水率对 土壤性质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的含水率,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八、参考文献。 1. 《土壤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土壤学导论》,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就是本次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结论,实验不足,实验体会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结论,实验不足,实 验体会 实验报告: 标题: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土壤的含水量,了解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称重法和干湿法两种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样本的含水量,并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 引言: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指标,对于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进而优化灌溉方案,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三个不同土壤样本进行测定,分别为A、B、C。首先,我们采用称重法测定了每个土壤样本的湿重和干重,并计算得出含水量的百分比。其次,我们使用干湿法,将土壤样本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然后再次称重,计算得出含水量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通过称重法测定,土壤样本A的含水量为25%,样本B为15%,样本C为10%。通过干湿法测定,样本A的含水量为27%,样本B为14%,样本C为9%。可以看出,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对一致。 实验结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不同土壤样本的含水量存在差异。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含水量过低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因此,合理灌溉和水分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至关重要。 实验不足:本实验在样本选择上较为简单,只选取了三个不同土

壤样本进行测定。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应该增加样本数量,涵盖更多不同类型的土壤。 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切体会到了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只有合理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和相关参数。 实验步骤 1.预备工作:准备好野外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包括采样器、标 记笔、手套、塑料袋、称量器、烘干器等; 2.采集土壤样品:定位采样点,利用采样器采集土壤样品,确定采 样深度和取样量,标记采样地点和编号; 3.测定土壤含水量:将采样所得土壤样品放入称量器,称重并记录 重量。将样品放入烘干器中,烘干到恒定重量,再次称重,计算含水量; 4.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以及相关参数,绘 制图表,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不同。其中,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达到60%,而沙漠土壤含水量极低,仅有8%左右。如下表所示: 土壤类型含水量 草地土壤60% 普通土壤35% 淤泥土壤40% 沙漠土壤8%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野外实验的方式,学习了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 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土壤 类型的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结论可以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和农业 生产提供相关参考。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采样,需要注意采集器材和物品的准备,同时掌握采样技巧,避免采集到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烘干器将土壤样品烘干到恒定重量,以保证测量的 准确性。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和统计知识,能够绘制出相关的图表和图像,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意义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掌握土壤 采集和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今后的土地利 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野外实验的方式,学习了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 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和相关参数,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本次实验也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 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水分经典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经典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在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包括质量比重法、压脱法和 干湿重量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了解土 壤水分状况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和土壤保护都具有指导作用。 质量比重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它基于土壤水分对 土壤质量的影响。首先,取一定量的湿土样本,将其放入烘箱中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本质量与原始湿土样本质量进 行比较,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这种方法简单可行,但需要精确 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准确性。 压脱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它通过对土壤施加一 定的压力,从而获得土壤中的水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 中水分与压力的关系。首先,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将其置于压力 容器中,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收集到的液体通过称量或体积测量 来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压脱法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扩大尺寸和自动化 的优点,但需要确保施加的压力和时间适当,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干湿重量法是最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之一。它利用了土壤中 水分蒸发后的质量变化。首先,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样本,并记录下 其质量。然后,将土壤样本放入密封容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 件下进行蒸发。再次称量土壤样本后,比较质量变化以计算出土壤中 的水分含量。干湿重量法使用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但需要严 格控制蒸发条件以确保准确性。 除了这些经典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被广 泛应用。例如,折射仪法、微波法和电导率法等。这些方法利用不同 的原理和测量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实验条件。选择适 合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条件来确定。 综上所述,土壤水分的经典测定方法包括质量比重法、压脱法和 干湿重量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科学等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