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药培养及其应用2

花药培养及其应用2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是一种利用离体培养细胞实现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的生物技术。细胞组织培养在细胞或亚细胞的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 并不涉及重组DNA和有害外源基因的导入,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所以它是一种安全的或者“绿色的”生物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期研究历史

1902年Haberlandt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指出: 作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基本单位的细胞有可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实现分裂分化,乃至形成胚胎和植株。这种见解后来被称为细胞全能性学说(cell totipotency)

1951年Skoog 和Tsui(崔澂)采用加有IAA和腺嘌呤的培养基, 使烟草茎段的髓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并且分化形成不定芽。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诱导出芽和植株。1955年Miller 等从DNA的降解产物中分离出6-呋喃氨基嘌呤,发现它不仅

可以代替腺嘌呤诱导烟草茎段分化芽,而且诱导芽分化的效力比腺嘌呤高三万倍,为诱导离体细胞的器官分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1958年Steward导单个来自胡萝卜根的悬浮细胞发育为成熟的胚胎,完全证明了Haberlandt 提出的细胞全能性学说。至今已经在一千多种植物上,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细胞,甚至原生质体,诱导出胚胎和完整植株,从而为细胞工程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研究主要领域

1.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细胞全能性

2胚培养和胚乳培养

3.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速繁殖

4、体细胞胚胎发生与人工种子

5.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育种

6.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7.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

8.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利用

参考书:

朱至清,植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孙敬三、朱至清,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花药培养及其应用

朱至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物

在植物学上,通常将具有两套染色体的植物叫做二倍体,二倍体植物有性过程产生的花粉(小孢子)和卵细胞分别具有一套染色体,被称为单倍体。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由单倍体的花粉(小孢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就是单倍体植物。所谓花药培养,就是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使植物花药中的花粉(小孢子)脱离原来的发育方向,经过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50年前,1964年印度学者Guha 和Maheshwari首先从离体培养的曼陀罗花药中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至今已整整50年了。

二、单倍体植物的特点

单倍体植物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不孕性, 这是由于它只有一套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只有单价体,无法进行联会,造成染色体行为的不规则,形成的大孢子或小孢子染色体不齐全,因此完全失去有性生殖的能力。

但是如果将单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获得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 Haploid, 简称DH植株),即纯合二倍体植株或纯系。快速获得纯系在育种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应用

1.加快常规育种的速度:从杂种F1代花药培养产生加倍单倍体(DH)

植株即可形成纯系,快速选出新品种。

2. 有利于隐性性状的表现:隐性优良性状在DH系中充分表现有利于选择。

3. 快速获得自交系:DH系相当于高度纯合的自交系,可用于玉米等作物

的杂交种制种。

4. 诱导超雄植株和全雄性杂种

5. 单倍体细胞突变体筛选

6.利用DH群体绘制遗传图谱

Egg m M m Male (Mm) Female (mm)

anther/microspore culture

DH plants

Female Super

Male (MM)

(mm)sexual production Male (Mm)50%50%100%

Microspore/Sperm Production of Super Male Plan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sparagus

Asparagus Guelph

Millenium Female x DH supermale Canada Dave Wolyn

Andr éas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France Corriols et al ., 1990

Ringo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

Golia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

Argo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

Eros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

Crop Cultivar/line Method Country Authority

Reference/pers. com.

Gladio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

Hybrid produced with DH supermale in Asparagus

6、利用DH群体绘制遗传图谱

DH群体(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加倍单倍体群体)是以F1代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加倍单倍体植株的分离群体,DH群体可以通过自交繁殖长期保存,重复使用,因此是理想的遗传作图群体。

1992年遗传所陈英等用花药培养构建了籼粳杂种窄叶青(籼稻)×京西17(粳稻)的DH群体,该群体由127个DH植株构成。利用该群体朱立煌等构建了水稻遗传图谱。陈洪等(1995)首先用52个RAPD标记建立了水稻的RAPD标记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89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7.3cM。后来徐云碧等(1998)将89个微卫星标记定位在已有的遗传图谱上。沈利爽等(1998)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含有444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其中包括276个RFLP标记,34个RAPD标记,89个微卫星标记,10个AFLP标记,26个端粒重复相关序列标记和9个同工酶标记,这个较高密度的分子图谱为基因定位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朱立煌等还利用此图谱进行了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已知窄叶青具有抗白叶枯病的基因,在该DH群体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分离表现为1:1,因此可以根据DH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抗病表现,将它们分为两个基因池,即抗病基因池和敏感基因池。然后用150个RAPD引物对每一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发现扩增产物BP127和BP183只存在于抗病基因池。进一步分析表明产物BP127与抗白叶枯病基因连锁,利用BP127与窄叶青DNA杂交,获得两个序列。他们进一步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利用Danksley的SL作图群体,将序列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而序列2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进一步的RFLP连锁分析确定抗白叶枯病基因位于分子标记BP127和RZ617之间的长度为2.4cm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克隆了水稻的抗白叶枯基因XA21。

国外研究者分别构建了大麦、小麦和青椒等植物的DH群体,已经被普遍采用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模式群体。

Up to now more than 200 cultivars,hybrids or lines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DH plants derived from anther 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

RICE NEW CULTIVAR “ZHONGHUA 9” BY LI (1990) IN BEIJING CHINA

四、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

离体培养的小孢子以胚胎发生或器官发生方式产生植株。在器官发生情况下,小孢子首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分化出苗和根,成为植株。

影响培养花药中小孢子胚胎发生或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供试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长条件和状态,花粉(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供试材料的预处理,以及培养条件。

(1) 供试材料的基因型

在小麦、大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植物的花药培养

中证实,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显著影响花粉植株的诱导率。某些品种、品系甚至单株的花粉植株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材料。因此在初次开展花药培养或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时,最好采用多种基因型的材料进行比较实验。

下图是我们在进行小麦花药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观察

到的不同杂种组合花药产生花粉植株能力的差异。F1

(ERIK X HY 320) 的绿色花粉植株诱导率最高;品种Nostar能产生愈伤组织,但只分化白色花粉植株;而品种Norwin只产生愈伤组织,不能分化植株。

(2) 供体植株的状态

在欧洲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花药或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发现:

1、供体植株生长在较低的温度下有利于花药和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可以在取材料前放置在5-10度下数天。

2、供体植株以较低的密度种植为好。

3、较老的供体植株上采取的花药或小孢子产生胚状体的能力较强。

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 中的应用 徐畅 110213981 11级种工二班

引言 花药培养技术是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花药培养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诱导其分化,并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形成一团无分化的薄壁组织——愈伤组织,或分化成胚状体,随后使愈伤组织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7%,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水稻肩负着我国粮食安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及农民增收和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重任,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水稻的生产状况对粮食安全问题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国际大环境下,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培育超高产、品质优的水稻新品种,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是新的任务,常规育种与花药培养育种、分子标记的技术相结合不失为一条好途径。花药培养育种是近代育种学的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以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为基础,结合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成为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育种的新技术体系。花种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扩大变异范围、提高选择效率等优势,几十年来发展很快,尤其在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花药培养的特点、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和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一.花药培养育种的特点 (一)后代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常规杂交后代分离要经5 ~ 6 代才能稳定,应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物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其遗传性能相对稳定,常规F2每组合群体数从理论上计算为22n ( n 为基因对数) = 22 × 6 ( 水稻有12 对染色体) = 4 096 个体,而花培H1只需26 = 64 株就够了。常规的杂交后代分离世代要在上下代间不断变异中选择,难度很大。其中,即使存在优良变异个体,要代代准确、及时入选的概率也较小,而在大多数的花培H2株内,各种性状表现整齐一致,株系间容易比较,进行特性鉴定,有利于准确选择。多数报道认为,在H2花粉植株的群体中,约90% 的个体在形成H2代株系时,株系内性状整齐一致,能稳定遗传,无分离现象。因此,花培育种至少可比常规育种节省3 ~ 5 年时间。 (二)遗传类型多 花药培养育成的植株是经过基因重组的具有多种多样基因型的花粉粒再生成的植株,所以能充分表现出同源杂合体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各种配子的基因型,同时单倍体在自然加倍过程中无有性受精过程中的配子竞争,加之在培养过程中诱导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所以花培后代的遗传变异类型较常规杂交后代可能更丰富。 (三)选择效率高 花药培养后代选择的群体是常规育种的1 /5 ~ 1 /2,而选择的效率是常规育种的3.32 倍。育种目标涉及的基因位点比较少,多

3-2月季花药培养习题.doc

选修1专题3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券 1.在月季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应选择哪个时期最易成活() A.单核期前的花药 B.单核期后的花药 C.单核期花药 D.双核期 2.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 B.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 C.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 D.材料的低温处理与接种密度 3.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经历的阶段顺序正确的是() A.小抱子四分体时期一双核期一单核居中期一单核靠边期一花粉粒 B.小犯子母细胞一单核靠边期一单核居中期-双核期一花粉期 C.小泡子母细胞一小泡子四分体时期一单核居中期一>单核靠边期一花粉粒 D.小抱子四分体时期一小抱子母细胞一双核期一单核期一花粉期 4.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内假设有6条染色体,它们是AaBbDd,那么,一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中的染色体是() A. ABD 和abd B. AbD 和abd C. AaB 和Bbd D. Abd 和Abd 5.用兰花茎尖细胞可快速培养兰花苗,这种生殖方式不能叫() A.无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植物克隆 D.有性生殖 6.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中,得到胚状体和愈伤组织都是通过下列选项中过程的是() A.分化 B.脱分化 C.再分化 D.诱导 7.下列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选择花蕾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C.选取材料时一定要进行消毒 D.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8.关于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用量决定途径 B.花粉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分化成丛芽,然后诱导生根 C.产生胚状体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特有的途径 D.花粉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 9.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一一倍矶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0.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10.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的事项,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损伤花药②彻底去除花丝③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④花药开裂释放出的幼小植株会分别发育成单倍 体,无需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关于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花药培养成功与否与材料选择无关 B.花药培养成幼苗后,一定不能分瓶培养 C.花药培养成幼苗的过程中,除了适宜的温度、pH等,还要注意照光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12.花药培养过程中,对实验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以下儿步,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花蕾在酒精中浸泡约30s②放入氯化汞溶液中2?4min③无菌水清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 ④用无菌水冲洗3?5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13.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最大技术难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某同学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 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下列关于此项分析错误的是 A.可能是锥形瓶口处理不当 B.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 C.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等物质来避免污染 D.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 14.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技术与月季花药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3.2月季的花药培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1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基础巩固 1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经历的阶段顺序正确的是( ) A.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双核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 B.小孢子母细胞→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双核期→花粉期 C.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 D.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双核期→单核期→花粉期 解析: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花粉粒。 答案:C 2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培育,发育成完整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物的( )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解析: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本相比减少了一半,培育出的植株是单倍体,所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名贵花卉时,不能用花粉粒。 答案: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镜检选择花药时需用醋酸洋红法将花粉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用焙花青—铬矾法染成蓝黑色 B.初花期的花蕾营养状态及生理状态较好,可提高花粉诱导的成功率 C.用于花蕾消毒的药品有体积分数为90%的酒精、无菌水及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等 D.消毒后的花药从除去萼片和花瓣、剥离花药到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整个过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解析:用于花蕾消毒的药品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应为70%。 答案:C 4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中,得到胚状体和愈伤组织都是通过哪个过程进行的?( ) A.分化 B.脱分化 C.再分化 D.诱导 解析: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通过脱分化得到胚状体或愈伤组织。 答案:B 5以下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每瓶接种花药7~10个,20~30 d后,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所有胚状体整体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植物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不同

植物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不同 艾莉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2级2班1211010219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两大技术,且都在育种上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两者的概念、培养层次、培养过程、培养难易程度来综述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不同。 关键词花药培养、花粉培养、不同 自从印度学者Guha和Maheshuari1964年报道从毛叶蔓陀罗花药培养中获得了单倍体植物和再生植株[1],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期间花药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多作物小孢子培养已经成功。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0多种植物通过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花粉培养是在花药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两者都在基因遗传、作物育种上起着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两种培养技术的不同。 1.概念 1.1花药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其培养材料是花药。 1.2花粉培养 当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从花药中分出单个花粉粒,为获得单倍体植株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诱导其长出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移植到另一种特定的培养基上〔含不同配比的细

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诱导分化出根和茎、叶,成为完整的植株。其培养材料是单个的花粉粒。 故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概念不同,其研究对象不同。 2.培养层次 花药培养是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其外植体为花药,花药为花的雄性器官,故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器官培养。 花粉离体培养是将花药中的花粉粒接种到培养基,其外植体为花粉粒,花粉粒即雄配子体,其本质是单个细胞,故花药培养属于细胞培养。但两者其最终的目的是一样,都是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从培养层次上来看前者是器官培养,而后者是细胞培养,培养范畴不同。[3] 3.培养过程 3.1花药培养过程 ①选择材料 ②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 ③花粉在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胎的构造(胚状体)或愈伤组织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 培养过程简述如下:选择材料-消毒-接种培养-愈伤组织生成-分化出单倍体植株。 3.2花粉培养过程 ①选择材料 ②将花粉进行预处理预培养数天,然后再分离花粉 ③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将分离出的花粉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 ④花粉在培养基上发生多次分裂,逐渐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 ⑤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

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花药离体培养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一.基本概念 1.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3.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 4.脱分化:又叫去分化,由高度分化的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5.愈伤组织的细胞特点: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6.再分化: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的过程. 总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脱分化再分化 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等---→试管苗---→移栽--→-完整的植物体二.影响因素 1.植物材料的选择: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培养基的选择:MS培养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 注: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要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3.植物激素的浓度,实用的先后顺序,用量比例,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使用的先后顺序 先使用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但不分化 先试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分化频率提高 用量比例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4.其他影响因素:pH,温度和光照. 三.实验步骤(重点是无菌技术) (1)制备Ms固体培养基 ↓ (2)灭菌(将培养基与其它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3)外植体消毒(嫩枝→流水冲洗→无菌吸水纸吸干→70%酒精中摇晃2~3次→无菌↓水冲洗→无菌吸水纸吸干→0.1%的氯化汞溶液1~2min→无菌水洗 三次) (4)接种(a.70%的酒精擦工作台;b.操作在酒精灯附近进行;c.火焰灼烧灭菌) ↓ (5)培养(温度:18~22℃;pH:5.8左右;光照: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 (6)移栽栽培 注: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复习(教案)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复习教案 复习要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 菊花组织培养过程 3. 月季的花药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比较 复习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知识点讲解] (一)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营养物质:有机营养、无机营养。 (3)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4)无菌、适宜的外界条件。 2.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试管苗――→移栽植物体 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1)培养材料 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②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 (2)无菌条件 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4.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使用先后顺序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2) [下图为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白三叶草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γ射线 ↓照射 白三叶草组织细胞――→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白三叶草幼苗――→ ③抗除草剂白三叶草 A.该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①和②所涉及的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 C.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 和RNA 种类相同 D.过程③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 [答案]C [解析]诱变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①和②所得到的产物不同,因此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 相同,但RNA 种类不完全相同。过程③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 二、菊花组织培养过程 [知识点讲解] (一)影响菊花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1.选材: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营养供应????? 培养基:常用MS 培养基营养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 植物激素 (二)实验操作过程 制备MS 固体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月季的花药培养》典型例题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例 1.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性生殖特点。涉及知识点有:组织培养,体细胞,生殖细胞等。抓住无性生殖能够保持原物种特性这一特点组织培养就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体细胞培养而来的,含有原物种的全部基因,而花粉粒是生殖细胞。该题易陷入思维定势,联想到花粉粒的离体培养。可见,植物组织培养若取自体细胞则为无性生殖;若取自生殖细胞则为有性生殖。 答案:D 例 2.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不正常 C.两者都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若此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少了一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分配到两个精子细胞中。若此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形成的两个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 答案:D 例3.下图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人教版 选修一 月季的花药培养 作业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基础巩固 1下列是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经历的各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双核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 B.小孢子母细胞→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双核期→花粉期 C.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 D.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双核期→单核期→花粉期 解析: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先后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花粉粒。 答案:C 2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 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培育,发育成完整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物的( )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解析: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本相比减少了一半,培育出的植株是单倍体。所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名贵花卉时,不能用花粉粒。 答案: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镜检选择花药时需用醋酸洋红将花粉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用焙花青—铬矾溶液染成蓝黑色 B.花期早期的花蕾营养状态及生理状态较好,可提高花粉诱导的成功率 C.用于花蕾消毒的药品有体积分数为90%的酒精、无菌水及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等 D.除去消毒后的花药上的萼片和花瓣、剥离花药到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整个过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解析:用于花蕾消毒的酒精的体积分数应为70%。 答案:C 4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中,得到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都是通过哪个过程进行的?( ) A.分化 B.脱分化 C.再分化 D.诱导 解析: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通过脱分化得到胚状体或愈伤组织。 答案:B 5下列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每瓶接种花药7~10个,20~30 d后,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所有胚状体整体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D.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3.2月季的花药培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 人教版] 课题 2 月季的花药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 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1、列表比较花药培养与组织培养 2、选择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动手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探究素质 2、通过讨论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帮助 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八、、 ★课题重点 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课题难点 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植物的茎可以经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但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繁殖出来的新植株往往无法获得一些新的性状。本节我们将学习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这是一种信的育种技术。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活动2:阅读“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 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_________________ 中由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 分裂形成的。 2. 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 〖思考2〗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 核期等阶段。 〖思考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_4_个精子;在一枚花药中可以产生 很多个花粉。 〖思考4〗营养细胞在花粉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控制花粉的萌发并提供营养。 活动3:阅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 植株,二是通过愈伤组织阶段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的配比。 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分化 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再分化。 活动4:阅读“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 影响花粉植株的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等。 2. 材料的选择: 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 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

人教版教学教案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预习学案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学习目标 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 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2.花药离体培养过程 难点: 1.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2.花药离体培养过程 自主学习 一.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中由经过分裂形成的。所以,花粉是 的生殖细胞。 2.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 [思考1]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时期,期和期等阶段。 [思考2]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精子;在一枚花药中可以产生个花粉。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 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二是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种类及其的配比。 2.填写培育花粉植株的途径图解: 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 4.植物体细胞发育而来的胚状体又叫,花粉发育而来的胚状体叫,可发育为植物,要使其成为纯合的正常植株,可用处理发育中的幼苗。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影响花粉植株成功与否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和等。 2.材料的选择: 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 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因为单核期以前的花 药,选择单核期以后的花药接种,。; ③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完全未开放、略微开放、完全盛开)的花蕾。 [思考3]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花粉诱导成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 植物的种类、亲本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处理、接种密度、培养基组成、培养的环境条件等。

高中生物 3.2《月季的花药培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教材内容解读 要点1 植物的花药培养的育种意义 育种工作者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使花粉粒发育为单倍体植株,再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这样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产生性状分离。单倍体育种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也为新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途径。 要点2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1)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 (2)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①在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 ②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 ③进入双核期时,靠近细胞一侧的细胞核,分裂成1 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将再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 要点3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分化发育成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将其诱导再分化成植株。 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要点4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很不相同。 (2)就同一植物来说,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对诱导成功率也有直接影响。 (3)花期早期时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花粉发育的过程中,只有某一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4)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要点5 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取 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药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 (1)花药中的花粉 胚状体 丛芽 (2)花药中的花粉 愈伤组织 丛芽 脱分化 分化 脱分化 再分化 生根 移栽 诱导

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教材内容解读 要点1植物的花药培养的育种意义 育种工作者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使花粉粒发育为单倍体植株,再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这样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产生性状分离。单倍体育种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也为新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途径。 要点2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1)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 (2)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①在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 ②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 ③进入双核期时,靠近细胞一侧的细胞核,分裂成1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将再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 要点3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分化发育成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将其诱导再分化成植株。 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要点4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很不相同。 (2)就同一植物来说,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对诱导成功率也有直接影响。 (3)花期早期时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花粉发育的过程中,只有某一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高二生物 月季的花药培养精华学案

高二生物月季的花药培养精华学案 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 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1、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2、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难点: 1、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2、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自主学习一、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中由经过分裂形成的。所以,花粉是的生殖细胞。 2、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小孢子母细胞(2n)()时期(n)单核()期(n)双核期()细胞核(n)()细胞核(n)()细胞(n)()细胞(n)()个精子(n)()分裂()分裂单核()期(n)()分裂[思考1]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时期,期和期等阶段。 [思考2]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精子;在一枚花药中可以产生个花粉。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 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二是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种类及其的配比。

2、填写培育花粉植株的途径图解:()花药中的花粉()()(胚状体)(愈伤组织)()丛芽生根移栽 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 4、植物体细胞发育而来的胚状体又叫,花粉发育而来的胚状体叫,可发育为植物,要使其成为纯合的正常植株,可用处理发育中的幼苗。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影响花粉植株成功与否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和等。 2、材料的选择: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因为单核期以前的花药,选择单核期以后的花药接种,。;③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完全未开放、略微开放、完全盛开)的花蕾。 [思考3]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花粉诱导成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植物的种类、亲本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处理、接种密度、培养基组成、培养的环境条件等。 [思考4]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消毒带来困难?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已经侵入到花药,给材料消毒带来困难。四、实验设计

月季花药培养知识点整理

课题2月季花药培养 一.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中由经过分裂形成的。所以,花粉是的生殖细胞。 2.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 [思考1]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时期,期和期等阶段。 [思考2]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个精子;一枚花药中可产生个花粉。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 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二是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种类及其的配比。 2.填写培育花粉植株的途径图解: 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 4.植物体细胞发育而来的胚状体又叫,花粉发育而来的胚状体 叫,可发育为植物,要使其成为纯合的正常植株,可用 处理发育中的幼苗。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影响花粉植株成功与否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和等。2.材料的选择: 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 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因为单核期以前的花药,选择单核期以后的花药接种,。 ③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完全未开放、略微开放、完全盛开)的花蕾。

四.实验设计 1.材料的选择 选择花药时一般通过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此时需要对花粉细胞核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染色剂是和,它们分别可以将细胞核染成色和色。 2.材料的消毒 3.接种和培养 (1)剥取花药:消毒后的花蕾,要在条件下除去花萼、花瓣。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还要彻底除去花丝,因为。 (2)接种花药:剥取的花药要立刻接种到上。每个培养瓶接种个花药。(3)培养:花药培养利用的培养基是培养基,pH为,温度为℃,幼苗形成之前(需要、不需要)光照。 (4)培养20-30d后,花药开裂,长出或释放出。前者还要转移到上进行分化培养成再生植株;后者要尽快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5)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常常会出现的变化,因而需要鉴定和筛选。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二月季的花药培养实验——月季的花药培养(1)练习题1

实验——月季的花药培养 1. 1个子房内共有4个胚珠,则完成受精作用需要的花粉粒个数、最终形成的种子数及果实数依次为…() A.8、4、1 B.4、4、1 C.4、4、4 D.8、1、1 2.关于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 B.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期、单核期和双核期 C.花粉发育经历的四分体时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含义相同 D.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过程是一系列减数分裂的过程 3.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都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关于两者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有(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选择花蕾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C.选取材料时一定要进行消毒 D.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5.在花药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培育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目的是看其()A.是否有染色体丢失 B.是否有基因突变 C.是否出现染色体倍性变化 D.是由哪种形式形成的 6.花药培养中材料消毒主要有以下几步,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花蕾在酒精中浸泡约30 s ②放入氯化汞溶液中2~4 min ③无菌水清洗,然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④用无菌水冲洗3~5次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D.②③①④ 7.下列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选择花药时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选取材料时一定要进行消毒 D.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8.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的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原理是。 (2)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从花粉粒的选择上看,应选择期的花粉粒为宜。(3)从茶籽中提取茶油一般最好采用法,工业上提取胡萝卜素一般采用萃取法,鉴定该色素的方法是法。 9.根据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制成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3)在月季花粉发育的过程中,只有某一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一般来说,在期,花药培养成功率高。 (4)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精油,要求不含任何添加剂和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玫瑰精油的提取过程中向获得的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浓度的目的是。 (5)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 天后制的豆腐乳。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其原因是豆腐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最终使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10.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无病毒植株和大量生产细胞产物,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和培养基的组成。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一般来说,在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色。 (2)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

实验六:草莓花药离体培养

实验六:草莓花药离体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草莓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初步掌握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用具 材料:草莓花瓣 试剂:V/V为70%的酒精、无菌水、0.1%的氯化汞溶液、醋酸洋红试剂 器具:显微镜、胶头滴管、吸水纸、培养皿等 草莓花药培养基配方 1 刘浩,阮玉妹,陈丽君MS+6-BA 2mg/L+NAA 0.2mg/L+糖30g/L+琼脂8% 2 李丕海,蒋英军MS+2,4-D 2mg/L+6-BA 0.2mg/L +蔗糖30g/L+琼脂8% 3 廖璐莎,施洁燕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8% 4 黄健,黄忠,梁幸MS+6-BA 0.5mg/L+NAA 0.2mg/L+糖30g/L+琼脂8% 5 谢蜜蜜,林珍珍MS+KT 1.5mg/L+6-BA 0.2mg/L+NAA 1.5mg/L+糖25g/L+琼脂8% 6 梁嘉麟梁新榜MS+6-BA 3.0mg/L+NAA 0.3mg/L +蔗糖30g/L+琼脂8% 7 覃佳,林秋萍,陈甘霖MS+6-BA1.5mg/L+NAA0.2mg/L+糖30g/L+琼脂8% 三、实验步骤 1、材料的选取 用醋酸洋红法确定花粉发育时期,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

于单核期。 注:花粉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醋酸洋红为碱性染色剂,色体容易被染色。通过染色,可以确定细胞核为单核期还是双核期,是单核居中期还是单核靠边期。一般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2、材料的消毒 1、花蕾用V/V为70%的酒精浸泡30秒 2、无菌水清洗 3、无菌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 4、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分钟(也可质量分数为 1%的次氯酸钙溶液或饱和漂白粉溶液) 5、无菌水冲洗3~5次 用于培养花药,实际上多数未熟,由于它的外面有花萼、花瓣或颖片保护,通常处于无菌状态,所以只要将整个花蕾或幼穗消毒即。 3、接种和培养 灭菌后花蕾,要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二倍体的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种花药7-10个,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一般经过20-30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释出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人教版选修一 专题3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作业

人教版选修一专题3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作业 [基础全练] 1.花粉的形成过程和培养过程进行的细胞分裂依次为( ) A.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解析:形成花粉的最初的母细胞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再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花粉粒。花粉粒通过有丝分裂被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答案:D 2.对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可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 B.花粉可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 C.花粉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D.花粉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分化出根,然后诱导生芽 解析:产生花粉植株有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二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生芽、生根发育成植株。两种途径都是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并没有绝对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答案:D 3.以下对花药接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时要彻底去除花丝 B.接种时要把花药刺破以释放里面的花粉 C.每瓶接种花药不要太多,10~20个即可 D.接种后要给予一定的光照

解析:接种时要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答案:A 4.下列有关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般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选在初花期 B.一般来说,在单核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C.月季花药培养基配方调节pH至5.8 D.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与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此外,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影响。 答案:D 5.下列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B.选择花期早期的花蕾和单核期以前的花蕾 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D.选择单核居中期或单核靠边期的花蕾 解析:一般来说,选择单核期的花药成功率最高。 答案:B 6.以下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每瓶接种花药7~10个,20~30天后,花药开裂产生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胚状体整体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D.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解析: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胚状体尽快分开,并分别转移到新的培养

葡萄花药培养诱导不出花粉单倍体植株

World Journal of Forestry 林业世界, 2014, 3, 23-2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a45910920.html,/journal/wjf https://www.doczj.com/doc/a45910920.html,/10.12677/wjf.2014.33005 Pollen Haploid Plants Cannot Be Induced from Grape Anther Culture Ziyi Cao1,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2Agriculture Science Committee, the Senior Professor Association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Email: caozy@https://www.doczj.com/doc/a45910920.html, Received: May 26th, 2014; revised: Jun. 24th, 2014; accepted: Jul.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a4591092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his own research experiences, the author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academic point on induction and culturing of grape pollen haploid plants. Upon the only one paper reporting that whole grape plants were induced from anther culture, the author listed six evi-dences, including cytology, plant morphology and genetics, to clarify that the so-called haploid plants were still diploid plants.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grape anther culture cannot induce the pollen haploid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issue about the induction of pollen haploid plants from anther culture and ploidy identification in fruit trees was discussed. Keywords Plant Haploid Breeding, Grape, Anther Culture, Haploid, Diploid 葡萄花药培养诱导不出花粉单倍体植株 曹孜义1,2 1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兰州 2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农业委员会,兰州 Email: caozy@https://www.doczj.com/doc/a45910920.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26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24日;录用日期:2014年7月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