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接桩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5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接桩方案
在前期桩基灌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造成金龙二高架桥8-1桩基出现断桩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于保证桩基质量、控制工程成本,拟采用相应的接桩处理方案。
金龙二高架桥8-1桩基桩长21.5m,在灌注混凝土高9m时断桩。桩基为挖孔桩,灌注为清水灌注混凝土,孔内地下水较大,不能进行干灌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初步拟定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一、方案选择
1、二次成孔法
将已灌混凝土全部凿除,二次成孔,重新浇注,此法能保证桩基质量,消除质量隐患,但处理时间较长,成本较大。
2、置换砂浆法
采用抽水后凿除已灌桩顶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混凝土,灌注时第一斗料使用同标号砂浆,然后重新下导管初灌,将砂浆置换至混凝土顶面,直至灌筑完毕。此法简单,成本低,但存在极大的风险,不能完全保证桩基质量。
3、护筒栓塞法
在钢筋笼与护壁之间加设φ180 cm的钢护筒,用锤击法辅以人工压入断桩处混凝土面上,护筒高度应高出护壁顶,然后下导管直至混凝土面,灌注混凝土至断桩顶上100 cm后,停止灌注,混凝土栓塞即浇筑完成,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左右时,再采用人工将钢筋笼内
后灌混凝土栓从护筒中凿除,凿至断桩处混凝土面后,再继续下凿100 cm左右,至新鲜混凝土面,最后除渣,接灌常态普通混凝土。此法成本介于方法1和方法2之间,但是能保证断桩处的桩基质量。
以上3种处理方案,第一方案能保证桩基质量,但时间长、成本高;第二种方案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但不能较好的处理断桩接缝混凝土面,风险极大;第三种方案能把护壁及钢护筒间即形成了混凝土有效空间,将地层和地下水隔开,使浇筑工作完全属于常态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因此,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综合考虑后,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
二、处理方案设计
处理方案选定后,首先对护壁进行修整,使其尽可能圆顺一些以保证钢护筒能顺利放到混凝土面。
1、内护筒设计
(1)高度
内护筒下缘要落到断桩处混凝土面上,而上缘则要高出护壁顶,内护筒高度h=12m。
(2)直径
内护筒的直径不应小于灌注桩设计桩径,施工中取钢护筒直径为设计桩径,即φ1.80 m。
(3)护筒钢板
宜选用较薄且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厚度为3.0 mm的钢板,这样,才有利于在护筒下沉过程中,一但被卡住时,便于处理。
2、混凝土栓塞设计
(1)混凝土标号。选用桩体设计混凝土标号,即C25混凝土;
(2)混凝土栓塞高度。宜高出断桩混凝土面100 cm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钢护筒与断桩面搭接处不漏水。
3、栓塞混凝土凿除时间设计
可选择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左右时下凿混凝土栓。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渗漏,又能使混凝土强度不会太高,易于凿除。而这一时间的选定,约在栓塞浇筑后的3-4天。
4、接桩高程设计
在混凝土栓塞凿到断桩面时应继续下凿。初步设计时,接桩高程可选择在断桩面下100 cm处,在施工中,如凿除100cm后桩体混凝土面
仍不密实,应继续下凿,直至出现新鲜、密实、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面为止。
5、断桩处理施工
5.1护壁修整
对护壁进行修整,使其尽可能圆顺一些以保证钢护筒能顺利放到混凝土面。
5.2 下沉钢护筒
将制好的钢护筒通过提升架提起,放入护壁与钢筋笼之间,辅以人工配合将其沉到断桩处混凝土面上。
5.3 混凝土栓塞浇筑
内护筒沉至混凝土面后,重新下设导管至混凝土面上,按水下混凝土方法浇筑混凝土栓塞至宜高出断桩混凝土面100 cm左右。
5.4 下凿混凝土栓及接桩处混凝土处理
栓塞浇筑完毕后第四天,将孔内水抽干,人工将钢筋笼外缘以内的后灌混凝土从护筒中凿除,一直凿到断桩面下100 cm处,,再清渣排水,将孔内混凝土块清出,松动的混凝土必须清除,新凿出的混凝土面必须新鲜、坚实、无泥土等掺杂物。
并用棉纱将表面积水和细小混凝土颗粒清净,并检查混凝土接桩施工缝是否满足常态混凝土接缝要求,否则应继续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5.5 接桩混凝土施工
完成以上工序后,护壁及钢护筒间即形成了混凝土有效空间,将地层和地下水隔开,使浇筑工作完全属于常态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前应调整钢筋笼,在笼上绑扎混凝土垫块,以控制保护层厚度,然后通过导管下料进行浇筑。浇筑时,在清除好的混凝土面上,铺一层10~20cm厚的同标号水泥砂浆,接桩用混凝土以设计要求采用普通C25水下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大约每30cm一层,直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防止过振和漏动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