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柳树的诗歌

关于柳树的诗歌

关于柳树的诗歌
关于柳树的诗歌

关于柳树的诗歌

篇一:一颗脆弱的柳树作者:柳随风舞一株柳树用轻狂的心在厚重的土地上肆意的鎏金描红穿越魔道时本来混沌之心被渲染的更是面目全非忐忑中求真相的欲望如天空中盘旋的山鹰随时俯冲一本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解了心中的惑生活描出五彩而我轻率的强暴了生活篇二:追念一棵柳树作者:余怒渠边的土垒上那棵高大的柳树被伐倒了……在这个村庄和这片山野都听到了,感觉到了柳树倒下的声响整个庄上的门窗每棵草,每枝花每座山,每片蓝天……都颤颤地哆嗦起来是出于悲哀吗?这一天整个村庄和这片田野之上都飘散着洁白的柳絮柳絮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天的阴雨还要阴冷想不到一棵柳树表面灰暗粗犷却散发出悲哀的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和它的年轮一样多的坚强坚强使人悲伤柳树,直挺挺地躺在草丛和土坯上那么庞大,那么青翠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伟,美丽伐倒三天后枝叶还在微风中籁籁地摇动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珠仿佛是亿万只含泪的眼睛向大自然告别看,房脊上的麻雀蓝天上的雄鹰还朝着伐倒的柳树飞来柳树被解成宽阔的木板在一圈圈的年轮上涌出了一圈圈的凝固的泪珠泪珠还散发出芬芳这不是泪珠吧这是柳树的生命还没死去的血球村庄的山丘一下子缩小了很多仿佛低下了头颅伐倒了一棵柳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永恒的生命篇三:再栽一棵柳树作者:郭成业春悄悄地,翩然而至屋后,那棵柳一如既往,微微泛绿我知道,它每年都如此可就是,不长枝春渐去渐远那新绿也渐枯渐黄春意未尽它早已枯个净光每年我都希望它复活希望那枯桠里抽出绿条哪怕,一枝也好每年我都失望春来一树绿春去一树黄留下的,只是怅惘冬到了我寄希望于春春到了扔给我一片迷茫砍掉它或许有他用不然岁月,早晚把它的内脏掏空在它原来居住的地方再栽一棵小树我就是那小树上的一瓣新绿在暖日中沐浴春风祥光篇四:柳树作者:铁纯这里有棵柳树,它已不再茂郁,只孤单地伫立着,孤单地伫立着。清冽的小河上有一曲虹桥,它就伫立在桥的旁边。若梦中所见的,它那枯垂的枝条似是钓着沉甸甸的思恋。流照

下来的月光在水里,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篇五:柳树已发芽作者:未央城主昨夜深处我梦见了柳树已发芽那片浅绿恰如微笑让我想起我曾经的那个她还记得十指紧扣看着她跳跃着走在柳荫之下一片笑声在我们行走过的河岸上慢慢轻盈的飘洒而今的我独自走在这个临近初春的河岸看着两岸的柳树要发芽想起那时分别的自己像极了一朵柳絮摇曳着不肯落下眷念不舍想要陪伴一生的我的那个她流水无意一往无前正如那时去意已决的那个我的她我仰起头此刻的空中点点白云飘远犹如那曾经在意非常的爱恋之花不知不觉间凋谢而落下触景在多年前的那个时间鼻尖酸意泛滥我的眼泪在我此刻的脸上肆无忌惮的流下还记得那个多年前的冬夜路灯昏黄照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我万家安息只剩下一道被昏黄路灯光拉长的身影独自蹒跚行走在空无一人她所在城市的大街无人牵挂已经多年不再提及我所想念的那个我的她只是那些迄今没有完成的约定是不是还能记得起我的那个她是否她还能偶然想起我这么一个曾经的深爱过她的他我们曾经许下的那些诺言在岁月的吹刷下已经犹如空中零落的柳絮早已经被吹散到河水之中远去痕迹也未曾留下也许我们也就这样此生再无相见各自奔天涯还有些难忘的过往没有提及那就算了吧那些不舍得忘记的万万伤心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经难以铭记那些臆想暧昧的坚持在时光曝照下已经开始变得不再真实慢慢作假我和她的那些过往早已经变的模糊和淡化还有那些未曾兑现的约定不知道还有没有谁会刻意去想或许即使有人偶尔去想也会犹如那春天的雨水淅淅沥沥的很快断散而落下吧今天我来到约定的这里看着在这春寒料峭下那渐渐泛绿点点的柳树想对她轻轻的说一句“春天来了,柳树已发芽”篇六:柳树已成荫作者:落笔山人你我来的时候河两岸跟心情一样荒凉你走了三年我待了三年发现岁月蹉跎真的很容易我知道你比原来大了却比我年轻如今我们来时的路旁已是柳树成荫可你你又去的很远剩下我守着这座城——伤心又不愿离去篇七:月光摇拽着岸边的柳树作者:田园人月光摇拽着岸边的柳树脑海里浮现出过去的影子末班车把我们抛在了江边休闲的人们渐渐地消息在灯火珊阑中夜宵的摊位空出了许多板凳

子夜的岸边听得到浪花碰击卵石的心声那时的你和我相互依偎你在默数我的心跳我在聆听你的呼吸一阵浪花掀起我的裤脚啊!美好的夜晚已成往昔思念的愁绪撒于夜色随风飘荡到了天涯海角篇八:红柳树作者:辟土驼队的铃声早已远去楼兰姑娘的欢歌早已不再为何仍然守候金戈铁马染红的黄沙被风雨早已洗去一望无际的白骸被岁月早已深埋你知道历史的伤痛不是秃鹰的过错为何仍然哭泣你瘦小的身躯携着沉甸甸的记忆在戈壁滩上摇颤了几千年燃烧了几千年为何如此坚强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马国轩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1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 烛相思、别愁 枯藤萧瑟、荒凉 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 飞鸟空远 长亭送别 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摘要:“杨柳”作为文学意象备受创作者青睐,历代产生了诸多含有此意象的佳作名篇。然而,“杨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生命力极强的文学意象,是因为它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相连。本文即试从这一角度来对此问题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古典诗词杨柳意象文化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举不枚举、俯拾即是,在古典诗词中这一类诗篇更是屡见不鲜。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杨柳”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屡屡将之诉诸笔端,这也成就了“杨柳”在古典诗词意象中的独特地位。 一、杨柳意象的生成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则象征着离别、送行、相思、想念、怀旧、回顾等人类社会的这类活动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进程中心中复杂的思想感情。“杨柳”作为文学意象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此为起点,后世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借用杨柳意象来抒情达意的作品。作为一个文学意象,杨柳

具有以上诸种象征含义又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的。 在中华民族的潜意识里,杨柳历来就是生命力的象征。在远古时代,它即以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横树则生,倒树则生,折而树之又生”(《战国策》),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另外,《说文解字》中有“柳,小杨也。从木,戼声。戼,古文酉,力九切”。《说文》释“酉”日:“酉,就也。”段玉裁注:“就,高也。《律书》日:酉者,万物之老也……《天文训》日:酉者,饱也。《释名》日:酉,秀也,物皆成也。”显然,柳在造字者眼中,代表了万物的丰登成熟,充满了喜悦的希望。生命在这时达到了高潮,柳也就因之而成为了充沛完满的生命力的渊薮了。“杨柳”作为生命力代言物所受到的人们的青睐,成就了它做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独具魅力的原型意象物,为后代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情感的寄托。 此外,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杨柳的形象多是柔弱的。它不具备苍松翠柏的挺拔之姿,也不具备胡杨白杨的坚毅之态。然而就是这样,它却成了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最受青睐的意象事物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根源于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有喜柔不喜刚、喜弱不喜强的特点,这一特点直接根源于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主要来源,一为道,一为儒。然而,无论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主张的贵柔、守雌、处弱,还是孔子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都对国人的这种心理施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也就逐渐内化到了民族心理之中,形成了民族性格。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永恒璀璨的意象。在古代,杨柳并不是杨跟柳的合称,而是单指柳树。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关键词:杨柳,惜别,依恋,闺怨,哲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垂柳,陌生的岸边,清晨的凉风,残缺不全的弯月,柳永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适合千古离别故事发生的场景。为什么将杨柳安排在这么一个离别的场合呢?杨柳为什么会被赋予惜别的内涵呢?古典诗词中的杨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杨树与柳树是一回事吗?杨柳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除了蕴含惜别之情,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杨柳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历久不衰的原因。 一、杨柳的释义 汉典中对杨柳的解释有三种,其一为泛指柳树;其二为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其三为借指侍妾、歌姬。《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话,会发现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古代的杨树与柳树的含义提出质疑。那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到底为何意呢?姑且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诗吧!“杨柳”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有这么一句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对“杨”与“柳”的解释,《尔雅·释木》中有“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由此可见,在古代,杨是柳的一种。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实则专指柳树。当然,由柳树这个本义延伸出去,就有了汉典中对杨柳的第三种解释,即借指侍妾、歌姬,如白居易的《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一诗中的杨柳则指白居易家中的歌姬。 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九首》中写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交通与通讯都很不方便,此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今日的生离甚至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死别,所以古人对分别那么敏感,表现得那么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在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在文人墨客中更为常见。我

古代诗词中的鸟类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鸟类意象 未 2009-03-29 1143 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杜鹃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魄等。《华阳国志·蜀志》载:“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子规鸟鸣,蜀人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也许因此,人们总是把杜鹃声与“悲伤”、“思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来未抵人间离别。”词人用杜鹃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伤感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声声,仿佛呼叫着“不如归去”,然而,迁客却仍要远行,这是令人何等的伤情?正是借子规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愁心。表达了对友人受贬的无限同情。 燕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而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望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秦观《减字木兰花》:“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鹧鸪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黄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马何处,烟草凄迷,鹧鸪啼。”“行不得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一、“杨柳”本意解析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考诸典籍,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隋堤柳》一诗中亦有句云:“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但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隋本纪》等史籍中均无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其实,“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全归纳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全归纳

————————————————————————————————作者:————————————————————————————————日期:

古代诗歌意象 一、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 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 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 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 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 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 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

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 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 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 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 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 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 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 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 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 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 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

(完整版)古代诗词意象总结.docx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 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无奈、圆满、缺憾,边愁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 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 乡的代名词。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 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 友之一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 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 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 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 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 惜生命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 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10.柳——离情依依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 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离情别绪、凄凉14.羌笛——凄切之声 1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6.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 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破败,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7.红豆——爱情、相思 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 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1.丁香——愁思或情结 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之事联系在一起。 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 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30.蟋蟀——思乡、惆怅。 31.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32.青鸟——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 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33.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 之情。(2)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 1 /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的象征意义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杨花:离散 梧桐:寂寞,惆怅,凄苦,悲伤 木叶: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高洁,不屈不挠,傲雪坚强 兰花:高洁,高雅,美好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竹:正直向上,有气节,虚心 竹林:闲趣,隐逸 牡丹:富贵,美好 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 枯藤:萧瑟,荒凉 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花落:表现失意、惜春之情,感伤凋零人生、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青春人生的灿烂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表现荒凉、偏僻,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生命力强,离恨 松柏:高洁,坚贞,富有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 禾黍: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桃花:象征美人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有飘零之意。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纯净洁白,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动物的象征意义

古代诗歌典型意象

中国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意象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有关杨柳的诗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关于杨柳的诗 1. 王之涣【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 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4. 岑参【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5. 戴叔伦【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 刘禹锡【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7. 戎昱【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 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9. 刘禹锡【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 张籍【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较早的当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表示离愁别恨 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 (一)挽留与祝愿 以柳赠别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如《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是抒写离别时的那种不忍分离的感情,要杨柳留人的。垂柳的“依依”神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致,所以,将杨柳与离别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朋友的离愁和深情厚谊,奇妙之处在于上述二首又都由柳而联想到春风,借春风来表达离别之苦。 (二)相思和盼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