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士其科普童话》课外阅读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04 KB
- 文档页数:4
《髙士其科普童话》课外阅读题
姓名班级得分
1、细菌是属于( C )
A、动物类
B、植物类
C、生物类
2、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怏,20分钟就能变成2个,8小时之后就变成( C )个了。
A、160
B、160000
C、16000000
3、我们的土壤妈妈,她住在地球( C )的第一层。
A、地壳
B、地幔
C、表面
4、在《霍乱先生访问记》里,作者介绍:大哥就是霍乱,二哥名叫( B ),三哥名叫赤痢。
A、风寒
B、伤寒
C、细菌
5、霍乱的形态是弯弯的背儿,弯弯的身儿,摇着小尾巴似的鞭毛,伤寒的形态是( B ),赤痢的形态是全身精光。
A、长长的身子
B、满身是鞭毛 C 、全身光秃秃
6、菌儿又是大地上的( A ),替大自然清除腐物烂尸,全地球都是它工作的区域。
A、清道夫
B、清洁工
C、淸理着
7、菌儿初回土壤的时候,一时寻不到食物,就吸收一些空气里的( C ),以图暂饱。
A、灰尘
B、微生物
C、氮气
8、一件东西将要腐烂,都从底下烂起。所以〔 A 〕的地方最适合菌儿繁殖。
A、黑暗潮湿
B、温暖干燥
C、阳光明媚
9、菌儿的生活可以分为( A )三期,这是根据营养的盛衰,生殖的迟速,身材的大小,结构的繁简而定的。
A、小、中、青
B、老、中、靑
C、少、壮、老
10、菌儿最得力的助手是( B )。
A、公蚊子和母蚊子
B、蝇大爷和蝇大娘
C、虫大哥和虫大姐
11、细菌最怕的就是( C )的攻击。
A、水
B、风
C、火―
12、太阳中的( A )是残酷的杀菌者。5尺以外的深水才可以暂避它的光芒。
A、紫外光
B、太阳光。 C. 辐射
13、河水里常常潜伏着两种坏东西威胁着菌儿的生命。一种比较大叫做“原虫”,一种比较小,科学家
叫它( A )。
A、噬菌体
B、细菌体。 C.病菌体
14、两个著名的“灰尘的都市"是指美国中部第一大城密执安湖畔的芝加哥,和中国故都( ).
A、南京
B、北平
C、天津
15、( C )是淋巴组织的最髙建筑物;就是动物身体的大堡垒。
A、支气管
B、甲状腺 C.扁桃腺
16、细菌在呼吸遒上进攻的目的地就是( C )。
A、肝
B、胃
C、肺
17、细菌会( B ),是造酒的生产力。
A、发霉
B、发酵
C、腐蚀
1B、细菌是被荷兰的一位看门的老头子( A )发现的。
A、高士其
B、爱因斯坦
C、列文虎克
19、( A )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
A、灰尘
B、矿物质
C、二氧化碳
20、声音是一种( A ),因此又称为音波。
A、波浪
B、音浪 C.海浪
21、我们身上最轻、最小的骨是( A ) 。
A、耳骨
B、软骨
C、颧骨
22、围着耳翼里面那一条黑暗的小弄,叫做( C ) 。
A.耳路 B、小路 C、耳道
23、狗的鼻子很灵敏,( B )的鼻子也很灵。
A、猫
B、昆虫
C、蛇
24、世界上第一片眼镜一单眼镜,是用( B )造成的。
A、玻璃片
B、绿宝石
C、猫眼石
25、古时候,埃及人把( A ),叫做“天石”。
A、铁
B、金
C、钢
26、( A )是随着苍蝇的繁荣而繁荣的.
A、痢疾
B、肺痨
C、溃疡
27、( B ) 又叫“虎烈拉”。
A、杆菌
B、翟乱
C、痢疾
28、生物界的小流氓指( C ),这是法定统一的学名称呼。
A、细菌
B、病毒
C、丝菌
29、我们的抗敌英雄是指气( A )。
A、血
B、骨髄
C、扁桃体
30、蚯蚓是气象家,一到雨天,它就离开土洞出外旅行,因而它又叫做( B ).
A、昆虫
B、雨虫
C、益虫
31、( A )是一家之长,一国之王,人们称它为蜂皇,它是蜂群中最大的蜂。
A、母蜂
B、工蜂
C、蜜蜂
32、( A )是蜂群里的主要劳动力,它担负着蜂巢内外的一切保卫和建设工作。
A、工蜂
B、母蜂
C、马蜂
33、大海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 C )、碘和溴。
A、糖
B、味精 C. 食盐
34、我们的土壤妈妈,像地球的( A ),她会吸进氧气,会呼出二氧化碳;有时还会呼出阿摩尼亚。
A、肺
B、肝
C、心
35、母臭虫一年怀孕四次,每次产下( B )小臭蛋。
A、五粒
B、五十粒
C、五百粒
36、臭虫的祖宗,也就是一切昆虫的祖宗,叫做( B ),是大海的箱王,威震天下。
A、四叶草
B、三叶虫
C、五叶虫
37、( B )可以解毒,也可以治病。
A、火
B、药
C、水‘
38、温度计又叫做( B ),它是测量热和冷的武器。
A、测量表
B、寒暑表
C、体温计
39、最常用的划分度数的方法使华式和( A )两种。
A、摄氏
B、千克
C、厘米
40、自然界的水的来源,可分为( C )两种。
A、地表和地幔
B、地壳和地底
C、地面和地心,
41、蒸汽机是在1774年由苏格兰的工人( C )最后制造成功的,
A、贝尔
B、爱因斯坦 C.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