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一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我对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点思考【摘要】高中数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高中数学既是对中小学数学知识的一个汇总以及升级,也是对于学生下一步高校数学知识的一个基础铺垫,做好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意义非凡。
笔者人文,想要做好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指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习惯培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学习观念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学习的态度影响甚大,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同时也要从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案例等角度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如果学生看不到或者很少看到鲜活的数学问题,就容易产生数学枯燥空洞、单调乏味的念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
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努力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数学整体性认识,使学生深刻领会化归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联想与猜想等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那些似乎彼此孤立的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在变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和谐。
为此,教师要从关注自己“如何去教”更多地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去学”,以学促教,以学评教,从听课、阅读、演练等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倡导实验、讨论、发现、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探索过程中来。
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1、“亲其师则重其道”,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用心投入,比如教师要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高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数学知识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化枯燥为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
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
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另外也需要教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即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知识教学是不行的,而是要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分析与综合。
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
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
构成一个新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
类比与联想。
这是高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
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抽象与概括。
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
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四、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学习的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学习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比如我们该如何检验学校广场上的旗杆是否与地面垂直?虽然可以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但这种方法实际上难以实施。
有没有比较方便可行的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呢?引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沈定元,周海燕.高中数学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6第10期
[2]刘利民.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法.《数学教学研究》.2001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