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外建史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6
哈工大的历史哈工大历史:创建阶段:1920年5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开始筹建。
学校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1920年10月17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
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直至1935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
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
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1928年2月4日,学校改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
学校隶属关系在这一年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
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
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
镜头里的哈工大:校园今昔岁月变迁献给新同学2013年09月30日 19:30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报讯(冯健文/图)新学期伊始,又一批新生背着行囊、怀揣梦想,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从天南海北走进哈工大这所厚重而又清新的学府;一批大二的学生也从二校区走进一校区,开始了专业学习。
新生眼中的哈工大朦胧而神秘,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雕塑、景观设施都有着怎样的过去?又在诉说着怎样的历史?让我们透过镜头,用摄影图片这种无声的语言,一起感受哈工大的岁月留痕。
让我们一起走进——镜头里的哈工大,体验校园今昔,岁月变迁——主楼哈工大的主楼颇具特点,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古朴厚重。
这座典型的俄式风格建筑当年是模仿莫斯科大学主楼建造而成的,是哈工大的象征,也是哈尔滨市的地标性建筑。
1959年动工、1965年建成的主楼,依托着两翼的电机楼与机械楼,在绿树掩映之中拔地而起、直指云天。
楼顶那根直刺苍穹的桅杆打破了建筑整体的威严气氛,格外醒目。
桅杆顶部似乎缓缓转动的齿轮托起立体感极强的五角星,在天空的映衬下形象地昭示着哈工大精神。
新主楼图片是90周年校庆前拍摄的,正逢丁香花盛开,入眼处,一派清丽。
原哈工大主楼现哈工大主楼校门与主楼相呼应的便是学校的大门和电机楼广场了,历史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八路五桥”建设时期。
在哈工大90周年校庆之前,原大门已经使用了二十几年。
为迎接90周年校庆,学校对大门进行了重新建设。
大门设计力求简洁并凸显时代感,同时传承并诠释学校的悠久历史与文化。
为使校门与学校整体风格相一致,大门设计全部采用直线条,每侧大门均由一高一低的两个方形体量和一段坡屋面构成。
每侧大门有一个方形塔楼,高度为9米,象征哈工大历经90载的光辉历程。
原校门现校门电机楼广场在电机楼广场中心前方,原来建有一个直径2.8米的无模液压胀形不锈钢艺术球,此球获得尤里卡发明金奖,被称为“尤里卡球”,是在建校80周年之际校友投资建造的。
在90周年校庆之时,这个位置被新的标志物“哈工大星”所替代。
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理由首先,哈尔滨工业大学绝对是一所一流大学,并且具有一流的研究生院,这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名气和实力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而历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很低调,下面是一些国家重点大学享受的待遇,大家可以看到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国家首要的重点: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确定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大学(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5月创建,理工科为主)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为主)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步骤、有计划第培养新国家的建设干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学校制度、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学习苏联的,而且是用俄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聘请了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办讲习班。
从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间,共聘请苏联专家861人,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在高等教育部担任顾问。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家的首重高校,好的教师都集中到这里了。
二、19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三、19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通大学四、“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五、 1984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哈工程近代史
哈工程,全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之一。
哈工程的建校和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缩影,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哈工程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后来改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再后来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这个学校的建立与我国的国防建设、工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承担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
哈工程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哈工程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船舶工程、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哈工程的学子们都在为我国的工程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除了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贡献,哈工程在国防事业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后勤保障单位,哈工程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工程的学子们,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装备维护、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增添了强大的后盾。
总的来说,哈工程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不仅是一所重要的高等学府,更是我国工程技术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支柱。
通过哈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也能深刻感受到我国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希望哈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扬工程技术精神,为我国的工程事业和国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活力。
老八校近几年建筑考研题重庆建筑大学一九八五,八六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建筑构造一、填空。
(共20分,每小题2分,填在题单上)1.变形缝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外墙面装修可分为______类、______类、______类。
3.抹灰按质量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
4.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______地下地坪时,一般做______处理。
5.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6.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平板的经济跨度为______常用作____________的楼板;预制楼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7.缸砖及马赛克地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房间。
8.工业化民用建筑的重要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腹式钢窗用25MM窗料,每樘窗允许面积为______;用32MM窗料,每樘窗允许面积为______。
10.确定砖墙厚度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多层住宅为例,说明组成房屋有哪些主要构件,并简要说明各构件的作用与要求。
(但本题内不答保证承重结构要求的诸方面;不绘图)(10分)三、作为一种大量性民用建筑普通房间上的刚性防水屋顶层次构造方案,条件如下:基层(结构层)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室内外无特殊有害介质;冬季要采暖要求,夏季要保证隔热要求,但又无空调设施;屋顶不带天棚。
(只需写出层次、用材及简明构造要点;只绘层次构造草图,不绘其他任何节点构造;也不写出尺寸与数据。
)(15分)四、一观众大厅,承重结构是普通型钢钢屋顶,试提供一种防火性能好的轻型吸音吊顶构造方案。
哈工大06年建筑历史考研真题一、画图题1.六抹头槅扇立面图2.明清北京城平面图3.晋祠圣母殿正立面图4.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楼底层平面图5.圣马可广场平面图6.罗伯茨住宅二、名词解释1、《园冶》2、吕彦直3、勾丝咬4、飞扶壁5、西格拉姆大厦6、A·M·阿尔托三、填空题1.在近代中国建筑设计机构中,基泰工程司是当时建筑师事务所中首屈一指的,以()为建筑设计主要负责人。
2.四面坡的庑殿顶,宋时称为(),或称为()。
3.1928年由()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建筑艺术和设计课程多于工程技术课程,4.大式建筑有时又称为(),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
开间可自()间至()间,进深可多至()桁。
5.南禅寺大殿殿身面阔3间。
进深()间。
总体构架属《营造法式》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的()型构架。
6.宋称绰幕枋,清称()。
7.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结语柱子与斗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称为()。
明、清称()。
8.多立克柱式极少有线脚,偶或有之,也是()线脚;爱奥尼柱式却是使用多种复合的()。
9.古罗马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上,只需要四角有(),而不必要连续的()。
10.帆拱的做法是,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在4个劵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为直径的穹顶。
11.由建筑师()设计的“红屋”是莫里斯的住宅,平面根据功能要求布置成()。
12.伦敦水晶宫的建筑面积是()。
13.在法古斯工厂我们看到了()的构图;简洁整齐的墙面;没有挑檐的();大面积的玻璃窗;取消()的建筑转角。
14.F·盖里由于在西班牙北部城市()设计了古根汉姆博物馆而获得()年度的建筑普利策奖。
四、简述题1.承德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及其造园特色2.简述金字塔与太阳神庙所表现出的古埃及建筑的设计思想五、论述题1.分析北京故宫的建筑成就,谈谈对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2.R·文丘里在他的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建筑主张,请针对这些主张谈谈个人观点。
哈工大历史简介哈工大坐落在冰城哈尔滨,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它的历史就像一部超酷的冒险大片。
早早就建校的哈工大,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凡的气质。
想当年啊,哈工大那可是在艰苦的环境里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那时候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啊,就像是一群充满热血的探险家,在知识的荒野里开垦。
他们不畏寒冷的天气,哈工大的冬天那可是嘎嘎冷,但大家的心是火热的。
在那些老房子里,传出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和热烈的讨论声,就像一首充满活力的交响曲。
哈工大在发展过程中,可是不断地与时俱进。
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伙伴,知道怎么去学习新东西,怎么去适应不同的时代要求。
从最初的一些基础学科的建设,到后来涉足各种各样超厉害的领域,像航天啦,机械啦,计算机啥的。
这学校就像一个大熔炉,把各种知识和技术都融合在一起,然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超牛的人才。
这些从哈工大走出去的人才啊,就像星星一样,在各个地方闪闪发光。
他们带着哈工大的烙印,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做出了超级了不起的贡献。
比如说在航天领域,哈工大的校友们就像是幕后的超级英雄,默默地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而且呢,哈工大的校园文化也是特别迷人。
那种浓厚的学术氛围里,还带着东北人的热情豪爽。
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可铁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大家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什么冰雕比赛啊,那可是哈工大独有的特色活动,把东北的冰文化和校园的创意完美结合起来。
哈工大的历史也是一部传承的历史。
老教授们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像传宝贝一样传给年轻的一代。
年轻的学生们呢,也都特别争气,把哈工大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这种传承就像火炬传递一样,一代又一代,让哈工大始终充满活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陪着哈尔滨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又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外建筑史》考研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外建筑史考试科目代码:[624](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考试内容1.木构架建筑做法部分①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平面/庭院式组群布局/木构架建筑平面布局特点;.②构架形制:构架类别与构架组成/斗拱构架细部/构架体系评析;③台基:台基的作用和形制/石栏杆的作用和形制;④屋顶:屋顶类别、形态和作用/屋顶构架做法/屋顶瓦件/屋顶评析⑤装修与彩画:装修分类及做法/彩画分类及做法/色彩特点2.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建筑部分①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住所/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原始建筑实例及建筑活动的启示;.②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中国城市早期发展/早期城市规划思想/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实例分析3.封建社会建筑部分①封建社会城市:封建社会城市实例分析,封建社会城市主要特点;.②宫殿、坛庙、陵墓建筑:宫殿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坛庙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陵墓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③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概况及主要特点/典型宗教建筑实例评析/塔;④住宅建筑:各地区、各民族住宅建筑概况/住宅实例评析;.⑤传统园林:传统园林、类别特点/传统园林的创作思想、构成形态和设计手法/传统园林实例评析,4.近代中国的城市和建筑部分①近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概况②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创作思想;(二)外国建筑史部分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
哈工大的历史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
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中东铁路公司创办的,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旨在培养铁路建设和运营所需的人才。
1928年,该校划归中华民国教育部,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建校初期,哈工大就以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子。
在九一八事变后,哈工大成为了东北地区最早的抗日斗争组织者之一,其师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哈工大被迫停办。
1945年抗战胜利后,哈工大在原址复校。
在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1951年,哈工大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部主管,成为全国六所工科重点大学之一。
在六十年代初,哈工大成为了全国三所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之一。
在改革开放后,哈工大率先进入国际工程教育领域,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九所高校之一。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等重要名录。
学校以理工科为主,兼有其他学科,现有12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有32个。
此外,哈工大还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其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卓越的科研成果使其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学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哈工大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还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顾哈工大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所学校始终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始终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未来的发展中,哈工大将继续发挥其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5哈工大年夜的几多道中外建筑史试题回忆
1、波兰特市政大年夜厦破面
2、名词阐明-维来特公园
1。
南缠寺正破面
2。
垂花门
3。
故宫泰河店正破面
4。
八里庄圣母院西破面
5。
波特兰市政大年夜厦破面
6。
罗马万神庙破体
名词阐明
1。
抱鼓石
2。
痘口
3。
独乐示不雅观音阁
4。
券祝式
5。
啦今后特公园
6。
凡拱
填空
2。
广州中山堂方案者〔吕彦直〕
3。
瓜柱宋朝叫啥〔〕明间宋朝叫啥〔〕
4。
营造学社成破于〔1929〕年〔朱启铃〕创始
5。
清法式别处一个檩子〔几多个〕斗口椽子〔几多个〕斗口6。
索非亚教堂鼓座几多个窗
6。
建筑十书谁写的分几多章维特鲁特
7。
老美的新德里大年夜使馆是〔斯东〕方案的那丫是那个主义的代表典雅主义
8。
罗马小体育馆方案者〔P.L.奈尔维〕杜勒斯候机楼方案者9。
丹下那个日簿子是那个派的简答
1。
沈阳故宫总体计划建筑特色
2。
法罗龙撒主教堂穹顶结构特色
论述
1。
中国木构架的展开从汉代说说到清
2。
举例论述西方高技能倾向。
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性大学(1920-----1949)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
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创建阶段(1920.5-1928.2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10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
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
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
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1928.2-1935.3 )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1935.3-1945.8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 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
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于192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
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被首批确定为全国6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1998年5月又被国家确定为按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9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八所大学结盟,被称作“C9”联盟。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这也是中国首个名校联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was founded in 1920. Up to now, HIThas become a research-dependent and open university withlong history and powerfulfaculty. In 1954, HIT was designated to be one of the first six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1995, HIT joinedthe Project 211 in the first group of the Project. In May 1998, HIT waslisted to be one of the top nine universities which will be developed to be world-class and celebrated universities. In 2009, HIT co-founded the C9 league, the firstleague of celebrated university in China, with other famous member universitiesincluding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d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nin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league are enhancing each other with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talents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为一校三区,即校本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深圳研究生院(广东省深圳市)、哈工大威海校区(山东省威海市)。
哈工发展历程
哈工大的发展历程悠久而辉煌。
哈工大的前身是创建于1920
年的哈尔滨工程学校,当时的目标是为中国培养高级工程师。
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于195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取
得了更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
在建国初期,哈工大致力于国防科技和军工工业的发展。
学校将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科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期间,学校的学科建设逐渐完善,设立了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哈工大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和教育理念。
这一时期,哈工大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如今的哈工大已经成为中国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
学校不仅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学科体系,还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科研平台。
哈工大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未来,哈工大将继续秉持“求是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实现中国的科技强国梦不断努力。
同时,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工大的发展历程:那些难忘的岁月》嘿,今天我想跟你唠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
这哈工大啊,可是有着相当传奇的故事呢。
我有个老邻居,王大爷,他就是哈工大的老校友了。
每次我见到他,他总是戴着那副厚厚的眼镜,眼睛里闪烁着对哈工大满满的回忆和热爱。
哈工大刚建校那会啊,那条件可艰苦了。
王大爷说,那时候的校园虽然不大,但是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
他们那时候上课的教室,桌椅都很简陋,有的桌子腿儿还摇摇晃晃的,像个醉汉。
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可没因为这条件差就懈怠。
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候,那粉笔灰就像下雪似的,落得到处都是。
可同学们一个个眼睛都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
王大爷跟我讲过这么一件事儿。
有一次啊,他们做一个实验项目,需要一个很关键的零件。
那时候物资匮乏啊,到处都找不到这个零件。
王大爷和他的几个同学就商量着自己动手做。
他们跑到学校的小工坊里,那工坊也很破旧,里面的工具也不是很齐全。
但是他们几个就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里面捣鼓起来。
王大爷说,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工坊里,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会儿,饿了就啃几口馒头。
其中有个同学叫小李,本来就瘦瘦小小的,那天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把手给划伤了,流了不少血。
大家都着急地说:“小李啊,你赶紧去医务室包扎一下啊。
”小李却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伤算啥,等咱们把这个零件弄好再说。
”就这么着,经过好几天的努力,他们还真把那个零件给做出来了。
这零件虽然看起来有点粗糙,但是却能完美地用在实验项目里。
这事儿在学校里都传开了,大家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工大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新的教学楼一座座盖起来了,校园也变得越来越大。
王大爷说,他看着那些新楼起来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
他说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似的。
后来啊,学校又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实验室也变得更加先进了。
再后来,我也有幸去哈工大参观了一次。
哇,那时候的哈工大已经和王大爷描述的当年大不一样了。
校园里绿树成荫,道路宽敞。
2005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一般不超过150字)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
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
3、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
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
7、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
8、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9、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二、论述题(每题20分,一般不超过200字)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
2、城市规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
3、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
一、论述题1、问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元素的功能2、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的城市在给排水设计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二、综合体大概是说一个40万人口的城市,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年用电量预测是20亿千瓦时,年最大小时用电量5500小时,居民平均日用水量800L每人,电话覆盖率40%,污水量占85%的供水量,求城市的用电负荷、供水量和污水量。
110kv的变电所(40mva,系数2)的设置数量,电话耗线量和电信局所数量(最大10万门的交换机),还有邮政局所的数量和消防站的数量。
2005年南大考研试题回忆中国建筑历史:填空:1.关于最早现存木塔年代与建筑2.最早建筑学科时间和名称3.承德避暑山庄最早开始年代和主要两景点4.关于四合院名词解释:1.样式雷2.面朝后市3.四面厅4.华盖事物所5.以材为祖6.通面阔问答题: 对上海"新天地"项目的评价外国建筑历史:填空: 1.古埃及最成熟金子塔__2.关于两河流域,上游和下游那个国家不同的类型3.古希腊三个柱式4.圣索菲亚__代表最辉煌建筑5.圆厅别墅设计人__6.钢筋混凝土出现在__下半叶7.塔特林是__代表8.洛克菲洛中心建于__年代名词解释:希腊十字肋拱架维也纳分离派未来主义 CIAM问答题: 柯布的新五点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设计原理题:1.2003年的原题.2.群房的结构设计.3.公园茶室的立面设计.4.论述题:A.建筑节能设计.B.论述基地,功能和建筑技术的关系.5.出入口设计.6.画轴侧与剖面(比较简单)南京大学2005年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试中建史一.填空1.中国现存唯一的木塔__建于__2.中国最早的大学建筑学科成立与__, ___3.北京4合院入口__,区分内外院的是__,联系正,厢房的是__4.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__时期,主要景点__二.名词解释样式雷/ 面朝后市/ 四面厅/ 华盖事物所/ 通面阔三论述新天地项目(我对这个项目不了解,呵呵回答了些空泛的东西)外建史填空1.古埃及金字塔成熟的代表-__2.两河流域下游__王国,上游__国家3.希腊三柱式___,___,___4.君士坦丁堡是___建筑的代表5.圆厅别墅的设计者__6.钢筋混凝土___世纪开始使用7.塔特林是___的代表8.洛克非勒中心建于20世纪__年代名词希腊十字式教堂/ 勒架拱 /维也纳分离派/ 未来派 /CIAM论述柯布的"新建筑5点"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南京大学2005年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试题及答案中建史一.填空1.中国现存唯一的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2.中国最早的大学建筑学科成立于(1929年), (南京中央大学)3.北京4合院入口(朝南),区分内外院的是(垂花门),联系正,厢房的是(抄手游廊)4.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乾隆)时期,主要景点(沙堤),(万壑松风)二.名词解释样式雷:(清代掌管设计和施工的官员称“样房”,因为由雷姓世袭所以称样式雷)/面朝后市:(出自《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的规划思想,意思是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和居住区)/四面厅:(江南私家园林花厅的一个形制,特点是四面的围合结构是活动的,而且十分的空透。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页图9-2二、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唤ㄖ目占涞燃吨刃蚍从沉朔饨桌碇刃虿⒛苈惆簿庸δ埽槐硐至搜险⒍俗⒛亍⒑托持馈?lt;/FONT>(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
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6)拙政园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97-199页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2)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径等于(1.5)斗口。
(4)晋祠圣母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
(5)清式石栏干是先在台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栏板)、(望柱)和(柱头)。
(6)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在殿阁称(九脊顶),非殿阁称(厦两头)。
(7)清称为翘,宋称为(华栱)。
清称为十八斗,宋称为(交互斗)。
(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11、174页。
(2)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8-59页。
(3)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页。
(4)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2004年外建史试题一.画图(每题4分,共8分)1.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参见教材p138 )2.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平面 (教材p93)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柱式指古希腊时期关于柱子、檐部的比例及其相互组合方式的一整套做法,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已经相当稳定,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2.巴洛克建筑16世纪末、17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以炫耀财富、装饰复杂、追求动态等为其主要特征,在建筑设计手法上开创了新领域。
3.流通空间密斯的空间理论,它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流通。
常常以不到顶的矮墙或带缺口的外墙来实现内外空间的流通,在室内则以各种隔墙、隔断来实现空间的流通。
4.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包括了房屋的三个要素:居住要求、生产要求、美学要求。
一方面,房屋应该有机器般的纯净、合理性与精确性;另一方面,房屋应该可以如机器一般以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式生产。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万神庙)是古罗马集中式形体、单一空间以及穹顶技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2.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巴西利卡式或(拉丁十字)式。
3.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设计集中了文艺复兴盛期几乎所有著名建筑师的努力,其中穹顶是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教堂前的广场是由(伯尼尼)设计的。
4.文艺复兴的传统传播到法国以后,最终在17世纪形成了以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5.标志着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语言的信号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
6.彼得·贝伦斯是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中的代表人物,为现代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设计的(AEG的透平机车间)被誉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7.设计于1925年、位于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是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
8.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哥特教堂的结构特征(1)肋骨拱(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拱顶重量减轻,减薄,侧推力减小;拱顶可以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2)飞扶壁飞过侧廊,解放了侧廊,便于中厅开大窗;(3)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尖拱,可减小侧推力,减轻结构,同时可适应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内部整齐,平面灵活。
2.马赛公寓的建筑特点(1)“居住单元”,作为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2)“粗野主义”,外墙粗糙不加装饰,造型粗犷豪放;(3) 模度的应用,整个建筑由十五种基本尺寸组成。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雅典卫城的群体布局特色(参见教材p36~42)。
2.以流水别墅为例,论述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参见教材p100~101,p105~106)。
2005年外建史试题一、画图题:(每题5分)1、包斯校舍二层立面图(参见教材近现代部分 P72)2、帕提农神庙东立面 (参见教材古代部分 P40)3、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参见外建史图说 P126)4、朗香教堂平面图(参见教材近现代部分 P288)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作为一本建筑学专著,提出了许多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思想、原则。
但最大的成就在于指出了“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到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这一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两千多年来,建筑学有了伟大的进步,但都没有超越这一原则。
2、让·努维尔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
其作品充分考虑法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当代高科技成果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典雅端庄又不失时代特色。
其代表作品是于1987—1988设计,建于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
并以此获该年度法国最佳建筑设计并一举成名。
3、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圣母院的西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4、少就是多德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1928年针对盛行的古典装饰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著名观点。
少——工业化社会简约精神的体现。
他认为,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附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依据的东西。
多——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一种丰富的效果。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体现了这一观点。
三、填空题:(每题1分)1、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使用上分别出现了①(券柱式)、②(叠柱式)、③(巨柱式)、④(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2、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
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双圆心形穹顶)、②(骨架券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巴洛克建筑的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
(1)平面上: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
因此,巴洛克式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平面。
(2)在空间上:由于平面的特殊形状,则赋予空间(主要是内部空间)以凹凸分明、由曲面围合的各种动态感非常强烈的室内空间。
(3)在外形上: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等来助长立面的起伏变化与运动感。
总之,巴洛克建筑正是在这样一种平面上、室内空间上、外观上的动态的追求,强调一种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以“引起世人惊讶”。
2、简述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
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强调崇拜,恩威并济a、实体部分: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献给日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墙体)。
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特色。
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气氛。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门,世俗的:彩色浮雕,象形文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猎猎。
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
强调“恩”的一面b、空间上:塞满柱子的大殿。
神秘,压抑的气氛神秘——光线, 高侧窗压抑——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强调“威”的一面。
二、论述题:(30分)论述密斯流动空间与全面空间的艺术特色。
流动空间: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像已往习惯那样地是一个由墙面、屋面和地面像盒子似的,室内外空间绝然划分的房间;而是由一些互不牵制的部件——可以独立行动的墙面、屋顶和地面——分别组合起来,成为既可封闭,又可开敞或半开敞,或互相贯通的多种多样的建筑空间。
典型实例: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砼平屋顶。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该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砖石建筑的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依靠钢、玻璃的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在建筑空间和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
全面空间:密斯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造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
明确哪些是承重构件和不承重构件,逻辑地处理它们的形体表现。
就这样,他企图创造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改变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
典型实例: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该馆长67米,宽36.6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
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架之下。
设计教室、图书馆、展览室等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里。
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割。
一些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地下室。
中国建筑史问答题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结构措施有:①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减小风力.②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③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④高宽比合理,67.31/30≈2/1⑤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⑥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⑦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⑧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⑨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⑩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评价: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阔s=16.6d=一丈,③柱高h=12.5d.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榀与榀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六.耐久性差.怕火,怕水.3楼一,殿式: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程式化即采用图案化.(旋子彩画可能出现局部写实的画题,说明并不够规范)苏式:与殿式相反,采用写实的彩画,而次要的部位采用程式化的画题.二,殿式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殿式每个构件的彩画不会延伸到相临的构件上,可清晰辨别每个构件的边缘轮廓.苏式则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突破了构件之间的界限(但并不是说100%突破.例,藻头布卡子时则遵守了各自的界限).三,殿式严格地运用平面图案,没有透视感或立体感,图案平面化.苏式则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例如,回纹,连珠纹,烟云用立体的图案,但如卡子则为平面化的图案,所以也不是100%的采用立体图案.4楼一,建筑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殿式建筑为庄重,富丽堂皇,要求彩画端庄,凝重,规整.而苏式园林建筑本身则轻松,欢快,对彩画要求是,活泼,风趣,丰美.二,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重理”和”偏情”的不同倾向,不同的创作思想.殿式彩画为”重理”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要尊重结构逻辑呢?反映实际需要,实际面貌.苏式彩画为”偏情”的创作方法(浪漫).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反映其主观意愿.三,建筑创作中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彩画现象即为其一.5楼- -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占地290公顷.分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三大景区,其中78%为水面.是保留较完整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在天然山水的基础上,结合治水建寺,因势利导地施展了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对全局山水地势作了一番除暇瑜的调度.一,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二,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后西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四,紧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其宏观特点是,1,湖堤用岛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综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将水面分成三个部分,又做出三大岛,三小岛,总体上,符合传统叠山理水的模式――三山,却又不拘泥.2,山区特色概括为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前山建筑左右布局烘托轴线,创造出仙山琼阁――雍容华贵的境界.后山则创造出人间桃源――山林野趣,淡雅幽静的另一番境界.3,宫廷区布局将庄重,肃穆,端庄,稳重的风格与园林的大环境结合的很成功.其构成要素,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及服务用房.4,前山区一主四从的轴线组织,主从突出,两侧退后的建筑,均衡却不对称.同时使用了3728米之最的长廊,提供了全天候的游览路线,形成过渡层次,并取得画框效果.5,后山后湖采用两山夹水.水窄山高,水宽山矮,形成了对比效果,突破了带形长河的僵直单调,取得化河为湖,开合多重的基本格局.达到真假难辨的”宛自天开”.总之,颐和园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园主题的同时,又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性格6楼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剖面特点:①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②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③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