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较差和日较差

年较差和日较差

年较差和日较差
年较差和日较差

年较差和日较差

请问纬度越高,为什么气温日较差越小而年较差越大

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

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三、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

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其他内容司马老师的材料我非常赞同,但地势越高温差越小说一下,地势高低的看地势高的地方陆地面积的大小。我们说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但是广大的地面上升很高,就不同了,青藏高原与海拔4000多米的山峰温差是不一样的。所以,应改为:距地面高度越大日温差越小,更科学。

温度的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分布

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 气温较差亦称气温振幅。指一日内或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日较差或日振幅;一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年较差或年振幅。气温较差是辨别每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日较差及年较差都很大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相反,则属于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是高纬大于低纬。气温日较差是低纬大于高纬,当然这是大规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如下图: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③是大陆上纬度日较差;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简要解释如下。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1)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图中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不明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也就是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 原因: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小,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节,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 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资料和试题)

一、资料图 1、(泰山和济南)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该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青岛、济南、兰州)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青岛济南开封西安太原兰州 日温差15℃的日数0.4 74.6 71.8 91.1 156.8 174.0 最大日温差(℃)16.3 26.0 25.2 28.1 29.2 30.2 1、表中数据说明北方地区 A.受海洋影响较大 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 C.大陆性较强 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 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的变化 B.纬度高低 C.离海远近 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 3:关于华北地区气温日较差状况及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较小,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气温日较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果实糖分的积累 C.气温日较差较小,延长了霜冻时期,农作物容易受霜冻危害 D.气温日较差较大,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加大复种指数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小题1:表中所列城市,只有青岛位于沿海地区,从数据对比来看,位于内陆的几个城市的气 温日较差均较大,说明大陆性强。 小题2:西安与太原相比,纬度差异较小,均位于内陆,但西安位于渭河平原,降水较多,而 太原位于黄土高原上,降水较少。 小题3:北方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日较差较大,白天气温高,可促进光合作用,而夜 晚气温较低,可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利于作物果实糖分的积累。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17~19题。 17.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左右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如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因为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正因凹形地形夜晚降温强烈,故春秋两季易出现霜冻,“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就是这个缘故。 而凸出地形上部因为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 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因为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水平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很小,各月热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

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0~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0~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

气温较差变化规律

气温较差变化规律 章丘五中王燕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也就是说,由于大阳辐射的年变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所以气温的年较差变化随纬度的变化与日较差变化相反,即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赤道附近地区,全年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就我国而言,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而北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大,所以愈往北方,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见下图(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在大气环境的学习中,重难点较多,较为抽象,也是学生对大气环境感觉较难掌握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因为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解题的时候似是而非,出现不该有的错误,甚至有的参考资料也有一定的误导,反而使学生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简单死记,忽略了事物的产生原因。本文就只针对气温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两个疑难。 一、“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对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的原因就简单回答:地势高。甚至有的参考书也如此讲解,其实这很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样是海拔较高,而产生的“高处不胜寒”却应该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这应该是较简单,学生易解释清楚的一种情况。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由于固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理,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才能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管什么中央,都是离空中越近,日较差越大,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长波辐射。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均匀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域月均匀最高温度在7月份呈现,月均匀最低温度在1月份呈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均匀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二、影响气温年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要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到达46℃。低纬度地域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域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关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域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温年较差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温年较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气温年较差 (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 (4)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记法】:一陆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大气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详细)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 纬度越高,xx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 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 xx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 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

日较差和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