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案例分析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6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基础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方法。
变动成本是指会因产品数量或制造工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固定成本在这种方法下被视为期间费用,不会被分摊到单位产品成本中。
特点:灵活性强:适用于企业生产规模波动较大的情况,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重视单位产品的直接成本: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直接成本。
利润容易预测:由于固定成本不纳入单位产品成本,利润更易于预测。
应用:变动成本法在短期决策、特定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对产品定价进行灵活调整的情况下使用。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了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计算方法。
它将所有生产成本都计入单位产品成本中,无论成本的变化与否。
特点:更全面地考虑成本: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包括固定成本在内。
利润分配更公平:能够更准确地为每个产品分配成本,使利润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长期生产决策和整体经营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应用:完全成本法在长期生产决策、投资评估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适用于需要全面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长远规划的场合。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1. 引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企业需要了解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是两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2.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作为决策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按照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只考虑可变成本,而忽略固定成本。
2.1 特点•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考虑可变成本;•变动成本法更注重于短期经营决策,适用于需求波动较大的市场;•变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灵活的成本控制,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2 应用场景变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短期定价决策:企业在短期内需要调整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订单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接受某一订单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订单的生产成本;•产品淘汰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淘汰某一产品线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
2.3.1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可帮助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灵活调整成本。
2.3.2 缺点•忽略了固定成本的影响,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不能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不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
3.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考虑在内的成本计算方法。
按照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考虑的是所有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
•完全成本法能够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考虑了固定成本的影响。
3.2 应用场景完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长期定价决策:企业在长期内需要确定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新产品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引入某一新产品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长期生产计划: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生产计划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控制。
案例分析:变动成本法基本案情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宣告业绩考核报告后,二车间负责人李杰情绪低落;原来,二车间负责人李杰任职以来积极开展降低成本活动,严格监控成本支出,考核却没有完成责任任务,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财务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召集了有关成本核算人员,寻求原因,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并从事工艺品加工销售以来,一向以"重质量、守信用"在同行中经营效果及管理较好;近期,公司决定实行全员责任制,寻求更佳方法;材料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产品耗用优质木材,单件定额6元;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计件单价3元;在制作过程中需用专用刻刀,每件工艺品限领1把,单价元;老保手套每生产10件工艺品领用1付,单件1元;当月固定资产折旧费8200元,推销办公费800元,保险费500元,租赁仓库费500元,当期计划产量5000件;车间实际组织生产时,根据当月定单组织生产2500件,车间负责人李杰充分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加工工艺,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废品,最终使材料消耗由定额的每件6元,降低到每件元;领用专用工具刻刀2400把3120元;但是在业绩考核中,却没有完成任务,出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分析要点试用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出现这以考核结果的原因;原因就是公司用的是完全成本法来考核业绩,将员工工资当作期间成本计算在本月的成本中;也就是说有25003=7500元是当作期间成本扣除在当月的成本中;而如果利用变动成本法,这笔费用将不会被计算在其中,只计算当期发生的2500件中;案例分析1、定性分析产品成本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问题,广泛地被外界所接受;而变动成本法,强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地要求而产生,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它是实行成本责任管理地基础;采用变动成本法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给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就该案例车间主任李杰的责任成本应是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部分;该公司在改变成本管理模式--实行成本责任管理,确认和考核李杰的责任成本时,应采用变动成本法;2、定量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分别是:定额成本:单位:元直接材料费用:300006×5000直接人工费用:150003×5000制造费用:17000工具:6500×5000;劳保用品:5001×5000÷10折旧费用:8200;办公费用:800;保险费用:500租赁费用:500定额总成本:62000定额单位成本: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定额成本:31000×2500实际成本:直接材料费用:11250×2500直接人工费用:75003×2500制造费用:13370其中:工具:3120×2400;劳保用品:2501×2500÷10折旧费用:8200;办公费用:800;保险费用:500租赁费用:500实际总成本:32120从上面计算结果,实际总成本32120元大于定额成本31000元,得出结论:没有完成责任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定额与实际资料如下:首先将费用划分成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性生产费用才是车间主任李杰能够控制的,是责任成本;定额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直接材料:6直接人工:3变动性制造费用其中:工具:劳保用品单位变动成本合计: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的变动性生产成本:26000×2500实际成本:直接材料:×2500直接人工:75003×2500变动性制造费用3370其中:工具:3120×2400劳保用品:2501×2500÷10实际总成本:22120上面计算结果实际成本22120元比李杰的责任成本26000元小,说明成本比责任成本降低了3880元26000-22120,所以李杰完成了责任成本,而且比责任成本降低了;前面的结果扭曲了事实;问题探讨生产部门确定和考核责任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那么其他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确定责任成本,又如何确定呢其他部门即非生产部门责任成本的确定仍然是将该部门的成本费用划分成变动成本费用和固定成本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成本费用才是该责任部门所控制的,反之,固定成本则不被其控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场景在管理会计领域中,有两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分别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它们在企业成本核算和决策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成本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成本的管理会计方法,它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其中,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或业务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成本等。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考虑发生变动的成本,固定成本则被视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之中。
变动成本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清晰地分析产品或服务的边际贡献,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灵活的决策。
在制定售价、产品淘汰、特价销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完全成本法相对于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更全面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将所有成本都纳入考虑,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通过将全部成本平均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上,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完全成本。
这种方法要求企业需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都对产品进行核算,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
完全成本法在长期决策、投资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考虑所有成本,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比较与应用场景在选择使用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决策需求进行权衡。
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法适用于短期决策和临时性问题,如特价销售、产品淘汰等。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简便地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并帮助企业快速做出灵活的经营决策。
而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长期决策和全面分析,如新产品开发、生产扩张等方面。
通过全面考虑所有成本,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避免因忽略固定成本而导致决策风险。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企业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结合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实现更有效的成本管理和决策支持。
毕业设计(论文)GRADUATION PROJECT(THESIS),XI′AN SIYUAN UNIVERSITY题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西安思源学院教务处制二零一二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摘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出发,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从成本划分及构成上的区别、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上的区别、收益计算方法的区别、所提供的信息用途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比较。
引申出两种成本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文章最后阐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一是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作为两种核算方法同时使用,二是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三是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
两种成本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要兼顾两者。
企业在运用时,可以采用最佳的结合使用方式,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目录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概述 (1)(一)变动成本法 (1)(二)完全成本法 (1)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2)(一)两种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2)1.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2)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2)(二)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不同 (3)(三)收益计算方法及分期损益不同 (3)(四)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4)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弊 (5)(一)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5)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5)2.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5)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5)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6)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7)(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7)(二)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7)(三)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10)参考文献 (13)引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比较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比较摘要在不同的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因而在管理会计中就出现了许多种成本的分类方式,当然也随之出现了多种众多的成本核算方式。
但是当下企业使用频率最大的成本核算方式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虽然在过去,在会计核算方式中,完全成本方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然而完全成本法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泛。
笔者重点分析了两种结算方式各自的核算特点、区别以及优缺点的研究,探索这两种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更有利。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方式更加合理,既能避免重复核算,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报表的需求。
结合制能降低会计成本,对企业更有利,更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缺点;制造费用;结合制Analysis on the Variable Costing and Full Costing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AbstractEnterprise managers in the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need of different cost information, so there have been many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accompanying a variety of costing methods. Among each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the full cost method and the variable cost method are two kinds of main methods. Although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as in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enterprise. As a result, the variable costing method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widely.Based on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full costing and variable costing , and the study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we wi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enterprise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ccounting. Ourtarget is to draw a conclusion which accounting method is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way combinedvariable cost method with full cost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void duplicate accounts,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reports. Combined system can reduce accounting costs, and companies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It isbetter for the enterprise.Key words: variable cost method; full cost metho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anufacturing costs ;combined system完全成本法认为,与生产成本相关的费用,以及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制造成本,都应该记录在内。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作者:丰琼英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6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越发凸显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管理会计中作为基本核算方法之一的变动成本法与财务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完全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两种方法下所计算的产品成本、存货价值、税前利润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文章通过举例并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推导,比较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并结合两种方法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边际成本;吸收成本[DOI]10.13939/ki.zgsc.2018.16.1591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1.1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即变动成本计算法,又称边际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按贡献式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经营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而设计的有别于传统财务成本计算的新模式。
1.2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Full Costing)即完全成本计算法,又称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对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并按传统损益法计量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2.1理论依据不同应用变动成本法,必须摆脱财务会计传统思维的束缚,首先将所有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将所有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的只包含变动性生产成本,而将固定性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费用均计入期间费用。
鉴于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无异,都不随产品的流动而流动,只是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生产环境或条件,与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其发生期间更相关,因此应该将其计入发生的该期间。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及应用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1.变动成本法
2.完全成本法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2.理论依据不同
3.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4.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5. 收益计算方法及分期损益不同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 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2.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应用问题
1.变动成本法应用问题
1.1产品成本还不合乎税法的有关要求
1.2.按成本性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性
1.3.面临长期决策时,会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
2.完全成本法应用问题
2.1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2.2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2.3成本性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
五、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解决应用问题
1.优缺点互补
2.计算方法选择
六、结论。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在企业会计中,成本核算方案是相对固定的,但其内部并不是相对一致的。
因此,出现了两种核算方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这两种方案在核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有各自的应用领域。
下面,针对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案,我来谈一下它们的比较及应用问题。
一、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也称作差别成本法,它将成本统计中的直接成本按照产品的规模和组成加以计算。
所谓的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是,将固定成本和直接成本分开计算,其中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量或产量大小和生产线保持一定关系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优势是:1.利用变动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加精细化地衡量成本。
它通过清晰地分解出产品的直接成本,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生产成本的真实情况。
2.变动成本法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快速调整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它能够更快速地回收企业实际成本。
不过,变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例如,由于固定成本不但是根据生产线运营,而且还需要与其它产品的成本一同计算,造成在计算成本时不够清晰,导致成本的实际预算不能达到预期。
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将生产企业取得的全部成本作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所谓的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关联并能够与产品销售一起发生的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非人工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无关的费用,如管理费用、仓储费、市场推广费等。
1.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每种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完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生产所需的成本,并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不过,完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例如,在计算成本时,存在一些不能归类的费用,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和统计误差等。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方法。
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在商业模式设计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企业们应该选择最优秀的成本核算方案,同时也应该注意解决成本核算中遇到的一些应用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案例一:一家化工厂为了保持其所有产品的市场方向,雇用了一些产品经理。
这些经理在销售及生产的决策上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种大量生产的化学品的资料:原材料及其他变动成本60元/千克固定制造费用每月900000元售价100元/千克10月份报告的销售量比9月份多出14000千克。
因此,产品经理预料10月份的利润会比9月份的多,他估计会增长560000元。
但将9月份和10月份的财务结果互相比较,该产品10月份的利润竟然由9月份的340000元下降了100000元,只有240000元。
产品经理被这些差别困扰着,所有他找你帮忙。
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你发现该公司采用完全成本计算系统:把固定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数量每月按30000kg 来分摊。
所有分摊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会在当月的损益表上调整。
9月份的期初存货为10000kg,生产为34000kg,而销售为22000kg。
10月份的期末存货为12000kg。
要求:1、把该产品9月份及10月份的生产、销售及存货量列示出来。
然后利用这些数字计算出题中所示的9月份和10月份利润。
(提示分别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列出了利润表)2、解释100000元的利润减少和经理预期560000元的增加之间660000元的差别。
本量利分析案例二、在一个小镇中有一个加油站,油站内设有一所卖报纸和杂货的商店,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每周达到3600元。
除此之外,外地顾客在路过加油的时候也会光顾这商店。
经理估计,平均每100元花费在汽油上的车主便另花费20元在商店的货品上。
在汽油销售量波动时,这比率仍维持不变。
本地社区的销售与汽油的销售是独立的。
汽油的贡献边际率是18%,而货品的贡献边际率是25%。
现行的汽油销售价是每升元,而每周的销售量是16000升。
场地每周的固定成本是4500元,而每周工人薪金是固定的2600元。
经理非常关心将来的生意额。
因为一个近期的公路发展计划将会夺去油站的生意,而汽油销售量是利润最敏感的因素。
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案例分析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 这两种方 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 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 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两个具体案例出发,通过 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加以引申结合运 用。 一、概述 (一)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 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 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 称之为“直接成本法”。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 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 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 (二) 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 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 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 本计算法”。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 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 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 案例1: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 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 产车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 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 费用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80件,期末在产产 品20件,完工程度50%。本月对外销售产品50件,单位售价800元。(假设期 初存货为0) 案例2: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 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产车 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 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费用 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80件,期末在产产品20 件,完工程度50%。本月对外销售产品50件,单位售价800元。
计算: 案例1:①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50X 800= 40,000 (元) 变动生产成本=10,000 + 10,000 + 7,000 = 27,000 (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27,000 -( 80+ 20 X 50% = 300 (元) 销货成本二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销量二 300X 50= 15,000 (元) 变动成本二本期销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15,000 + 0= 15,000 (兀) 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9,000 + 1,000 + 1,000 = 11,000 (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40,000 — 15,000 — 11,000 = 14,000 (元)
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 项目
销售收入 40,000
减:变动成本 15,000
其中:销货成本 15,000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0
贝献毛益 25,000
减:固定成本 11,000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 9,00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2,000
税前利润 14,000
②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40,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存货成本 =0 + 27,000 + 9,000 — (27,000 + 9,000) -(80+ 20X 50%) X 40=
20,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0 + 2,000 = 2,000(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一销货成本一期间费用
=40,000 — 20,000 — 2,000 = 18,000(元)
案例2: ①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50X 800= 40,000(元)
本期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27,000 + 9,000 = 36,000 (元) 单位生产成本=36,000 -( 80+ 20X 50% = 400 (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 36,000 — 400X 40 = 20,000 (元) 期间费用二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0 + 2,000 = 2,000(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一销货成本一期间费用 =40,000 — 20,000 — 2,000 = 18,000 (元) 利润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元 项目
销售收入 40,000 减:销货成本 20,000
其中:期初存货成本 0
力口:本期生产成本 36,000 减:期末存货成本 16,000
销售毛利 20,000
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2,000
其中: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2,000
税前利润 18,000
②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40,000 (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0,000 + 10,000 + 7,000) - (80 + 20X 50%) = 300 (元)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销量= 300X 50= 15,000 (元) 变动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15,000 + 0= 15,000 (兀) 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9,000 + 2,000 = 11,000 (元) 税前利润=40,000 — 15,000 — 11,000 = 14,000 (元) 二、优缺点 (一)完全成本法 1.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 归属关系,有助于扩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因而广泛地被外界所接受。另外,完全 成本法下计算的成本数据也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 2.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1) 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而且也 会掩盖其
生产实绩。 (2) 采用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其结果往往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 甚至会鼓励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和浪费。 (3) 采用完全成本法,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往往需要经过繁杂的分配手续, 而且受会
计主管人员的主观影响。 (二) 变动成本法 1.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 按照成本
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即变动 成本)。这部分成本由已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 (即当期销售成本)需要与销售 收入(即当期收益)相配比;未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即期末存货成本)则需要 与未来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关系的固定制造费用, 这部分成本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 (2) 能促进企业重视市场,以销定产。在变动成本法下,产量的高低与存货 量的增减
对利润都没有影响。在销售价格、成本水平、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 利润将随销售量同步增长。 (3) 便于强化成本分析控制,促进成本降低。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取 决于各项
变动生产成本发生的多少,因此可直接分析因成本控制工作本身的好坏 而造成的成本升降;同时,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 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4) 简化成本核算,增强日常管理。在变动成本法下,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 期间成
本,从边际贡献中扣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分配的手续。 可以减少产 品的核算工作,避免间接费用分配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5) 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 取得的单
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和其它有关的信息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率等),对管理人员十分有用,揭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 明确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本量利分析奠定了基础。所有 这些,均能帮助管理人员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分析、 边际贡献分析,用来预测前景 (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预测成本、预测利润等),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2.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 成本的划分并不准确。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是按成本的习性将成本划 分为变动
成本和固定成本,但由于企业大部分成本费用都是混合成本, 这样就必 须先按一定的方法分解混合成本。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是一种出糙的计算, 根据不 准确的变动成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自然是不准确的。 (2) 变动成本法对存货计价不包括固定成本在内。一般认为,固定成本是为
了制造产品而支出的,应该由有关的产品负担,产品成本中如果不包括这部分成 本,显然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