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世界城市发展总的来说,经过了四个时期:(1)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2)中世纪阶段,也即前工业化阶段(3)工业化阶段(4)当代或后工业化阶段。下面就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特点、表现作些说明: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500到3000年间,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以后又建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等。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开始出现了城市。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大约在公元前2500—1500年,也有说法可推至公元前3500年,也出现了哈拉帕文化的城市,城市居民从事农业,但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城市占地面积大,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城市进入了繁荣期,人口有2万左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在公元前2000—1600年间出现了城市。在美洲公元前300年出现了玛雅人的城市,非洲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也出现了城市。

纵上,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的产生的主要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农业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王权力量的推动。

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罗马文化,相伴随的是城市的发展。其中铁矿的开采、贸易的发展促成了希腊城市的发展,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的城市人口超过了40万,其贸易往来远达埃及、南俄罗斯、利比亚、意大利、和法国的南部沿海地区。罗马城市是在希腊文明衰弱后强大的,罗马帝国对外军事征服,使得欧洲内陆伦敦、巴黎、科隆、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兴起,罗马帝国在顶峰时人口达80万到100万,占地206平方公里。其城市建设也达到很高的成就,但其帝王却奢侈糜烂。在当时的亚洲内陆地带,波斯帝国十分强盛。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罗马帝国的消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城市文明消失时期,但是,约在11世纪以后,城市在整个欧洲再次出现。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一些新的城市中心,巴黎有万,西班牙的科尔瓦多有16万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口更高达30万人。在意大利,罗马有5万人,9世纪时,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城市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复苏,也重新开辟了通过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的贸易渠道。

10世纪末起,欧洲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农奴、手工业者成批逃离封建邻主的庄园,到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去,其聚集地就逐渐成了城市。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封建邻主给予前来城市的工匠与商人以永久定居的各种特权和利益,从而保护新兴的商人阶级,使得中世纪的城市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环境。这一时期的城市缘起于军事、政治需要,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城市中“自治市”出现了,也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心,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但是,自治市的权力并不能导致实现完全的地方自治,因此,一些自治市结成同盟以保护自己的政治与商业利益。

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等政治客体,都说明了城市在地区经济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欧洲城市的发达,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和自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舞台。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统计,1400年,仅巴黎的人口达万,步鲁日、威尼斯人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萨等人口在4万到5万之间。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万到40万,形式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中世纪末期,即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当时欧洲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件,一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件是新航线的开辟。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在那里逐步兴起了很多的新兴工商业城市。

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了中世纪从未达到

的规模。17世纪初。伦敦、米兰,巴黎的人口达到20万,罗马、里斯本的人口达到10万,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发展也很快。19世纪初,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有莫斯科、维也纳、圣彼得堡、里斯本,人口达10万的有华沙、柏林、哥本哈根。巴黎的人口达万,那不勒斯有43万,而伦敦达到万,成为欧洲有史以来继古罗马之后的最大的城市。但是,当时一些工商业城市规模仍较小,如:象利兹、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人口不足5万。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城市中经济活动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更大范围的发展。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在城市内部,蒸汽机的发明导致城市中铁路和火车的出现,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发展的倾向,成片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也开始出现。

在区域范围内,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集中、密度高,工业,特别是在煤田和沿海地区,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的大西洋和五大湖沿岸,都在工业革命中城市密集地区,导致城市空间分布严重不平衡。

总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城市近代化的国家,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迅速发展起来。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城市化的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19世纪开始的以欧洲向南北美洲大规模的移民是美洲城市进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些移民在沿海港口登陆,然后向内地推进,故在沿海形成了很多着名的港口城市,如:纽约、费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墨尔本、悉尼等。

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以此同时,使一些亚非被侵略的国家产生发展了畸形城市,如:非洲的金沙萨、内罗毕等,南亚的孟买、加尔各答等,东南亚的新加坡、雅加达、曼谷、西贡、马尼拉等,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一方面这些殖民者带来了殖民化,另一方面,冲击了封建经济,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速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变革的步伐。由于这些城市的兴起,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这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

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处于垄断中心地位。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丹是国际的商业、金融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策的重要中心,近代世界城市的出现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上最大城市的规模分布变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本世纪的上半期的城市化还是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进行,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兴起,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都开始了城市进程。在50年代后,在美、英等少数几个国家,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城市外扩散的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以城市人口集中形式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有下面四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速

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1980年上升到%,增加了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达到%,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口。但是在1950年以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50%,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处在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化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大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内部差异。

(1)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演变为主要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向市郊和外围地带迁移的现象,这就是郊区城市化。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首先迁往郊区的是商业服务部门,其次是事务部门向外迁移,在商业服务部门外迁的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

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其结果是整个大都市带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这一现象叫逆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