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

新教材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

新教材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
新教材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人文主题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价值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链接专题,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这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2.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

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

概括主要内容。

三、结合学习任务,研究“奇迹”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

怎样的奇迹。

学习任务(二):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教师相机板书:奇迹)

2.完成学习任务(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预设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思考:读着这些描述青山的语句,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生交流阅读感受)

(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去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预设2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1)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生交流数字的运用,感受奇迹)

(2)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的面积?

(3)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艰苦岁月的见证,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

预设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1)思考: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预设:抓住“如臂如股”“劲挺”“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些语句,体会树的勇敢与坚强;抓住“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感受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2)朗读指导:读出情感,读出画面。

3.完成学习任务(二):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奇迹?

(1)读懂大环境中的险恶。

①抓住关键句“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引导阅读: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呢?

预设1:关注地理环境,如,“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怪物盘踞之地”等。 预设2:关注历史记载,如,“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②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大环境:环境险恶”。 (2)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①抓住关键句“我还知道这院子里的小环境”引导阅读:院子所处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呢? 预设1:关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 预设2: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②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小环境:生活艰苦”。

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

1.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今昔对比,读懂“青山不老”的含义。

(1)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提示:绿意盎然、翠色欲滴、郁郁葱葱、葱葱茏茏……)用自己的语言把读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2)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想象画面。

(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教师相机板书:精神永存)

五、布置作业

1

.采访中,作者应该会给老人留影。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他会选择怎样的风景

作为照片的背景,他又会选取老人怎样的姿态、神情定格在照片之中?请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这张照片。

2.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和“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几个学习任务,以小组交流解疑的途径,直面学生的未知,有层次地开展合作交流,逐步化解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炼出最具价值的核心问题。紧接着让学生梳理核心问题:为什么说老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涵盖全文,抓住了窗外绿波荡漾、大环境恶劣、小环境艰苦以及无私奉献等要素,在对比中探究写法的不同之处,充分领悟文章主旨,深入剖析文章主人公的了不起。课堂的收尾也落脚在学生原本的学疑之处,即文章题目的妙处所在,理解象征的用法。我希望通过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学生对于完整思考的感知与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将学生的感悟提炼成关键词,串联成更有价值的认知和观点,达到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