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4.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性状分离比。

1.常规性状分离比。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3:1。

例1:南瓜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一株开红花和一株开黄花南瓜杂交,F1全为红花。让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 AA ×黄花aa

F1 Aa 红花

F2 3红花(A ):1白花(aa)

1.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

例2: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高杆DDTT×矮杆易感病ddtt

F1 DdTt高杆抗病

F2 9高抗病(D T ):3高感病(D tt):

3矮抗病(ddD ):1矮感病(ddtt)

2 性状分离比偏离类型。

2.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1。

例3:玫瑰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红花(CC),黄花(Cc)和白花(cc)三种花色,将一株红花玫瑰与白花玫瑰杂交产生子一代,再自交获得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CC×白花cc

F1 Cc黄花

F2 1红花(CC):2黄花(Cc):1白花(cc)

2.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2:4:1:2:1:2:1。

例4:茉莉花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深色花对浅色花为显性,浅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叶片的形状受另一对基因K(k)控制,圆形叶对锯齿叶为显性,锯齿叶对长

形也为显性,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请描绘出一株深色花长形叶与一株白色花圆形叶杂交,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的遗传图解。

P 深色花长形叶EEkk×白色花圆形叶eeKK

F1 EeKk浅色花锯齿叶

F2 1深色花圆形叶(EEKK):2深色花锯齿叶(EEKk):2浅色花圆形叶(EeKK):4浅色花锯齿叶(EeKk):1深色花长形叶(EEkk):

2浅色花长形叶(Eekk):1白色花圆形叶(eeKK):2白色花锯齿叶(eeKk):1白色花长形叶(eekk)

2.2.2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因相互作用而导致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比率。

基因的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及其性状分离比见下表。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性状分离比相当于自由组合的比率显性遮盖12:3:1 (9:3):3:1

隐性遮盖 9:3:4 9:3:(3:1)

重叠作用 15:1 (9:3:3):1

抑制作用 13:3 (9:3:1):3

积加作用 9:6:1 9:(3:3):1

显性互补作用 9:7 9:(3:3:1)

2.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同一对相对性状,当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有显性遮盖作用时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

例5: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则基因型为BbYy的黑颖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黑颖BbYy

F1 12黑颖(B Y ):3黄颖(bbY ):1白颖(bbyy)

2.2.2.2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同一对相对性状,当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有隐性遮盖作用时的性状分离比为9:3:4。

例6: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的。其花色的形成是在N基因的作用下将无色的前体物质转化为无色的中间产物,再由M 将中间产物转变成紫色色素而表现出紫花,m将中间产物转变成红色色素而表现出红花。现有纯合的白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的F1全为紫花,则在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的遗传图解如下。

P 白花MMnn×红花mmNN

F1 MmNn紫花

F2 9紫花(M N ):3红花(mmN ):4白花(3M nn+1mmnn)

2.2.2.3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时都表现为同一性状的重叠作用,即只有都

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另一性状的分离比为15:1。

例7:荠菜的果形常见为三角形,极少数为卵圆形。此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B.b)控制,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都表现为三角形果形,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卵圆形果形。现有纯合三角形和卵圆形荠菜杂交获得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三角形AABB×卵圆形aabb

F1 AaBb三角形

F2 15三角形(9A B +3A bb+3aaB ):1卵圆形(aabb)

2.2.2.4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其中一对不直接控制性状,但显性时会抑制另一对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13:3。

例8:家鸽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有色羽(E)对白色羽(e)为显性,另一基因S的存在会抑制E的表达而表现出白色羽毛。两只不同基因型的纯合白羽家鸽交配的子一代全为白羽,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的后代出现了有色羽的遗传图解。

P 白羽EESS×白羽eess

F1 EeSs白羽

F2 13白羽(9E S +3eeS +1eess):3有色羽(E ss)

2.2.2.5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处于双显性决定一种性状,只有一对为显性决定另一性状,两对都隐性时决定第三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积加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9:6:1。

例9:南瓜的果形遗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扁盘形对圆球形为显性,圆球形对长圆形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扁盘形植株与长圆形植株杂交,F1全为扁盘形,F1自交的F2中有出现三种果形: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及其比例的遗传图解如下。

P 扁盘形AADD×长圆形aadd

F1 AaDd扁盘形

F2 9扁盘形(A_D ):6圆球形(3A dd+3aaD ):1长圆形(aadd)

2.2.2.6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都处于双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出现,否则都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显性互补作用,其性状分离比为9:7。

例10:一批纯合野生型正常翅(h)的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刺激,可能重新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重新变成h,则称为真回复体;若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了基因H的表达,则称为假回复体。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绘制出将纯合的假回复体果蝇与纯合的野生型正常翅果蝇杂交获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杂交产生F2中的果蝇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假回复体HHrr×野生正常翅hhRR

F1 HhRr毛翅

F2 9毛翅(H R ):7正常翅(3H rr+3hhR +1hhrr)

3.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因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子时的个体或胚胎就会死亡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

例13:已知某植物叶片的颜色深绿色(A)对浅绿色(a)为显性,bb的个体因不能形成色素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绘制出基因型为AaBb的两植株杂交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深绿色AaBb×深绿色AaBb

↓ F1 9深绿色(A B ):3浅绿色(aaB )

3/16 A bb(死亡),1/16 aabb(死亡)

遗传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老师)

遗传定律中的F 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一) 2 在遗传中,有着典型的规律,如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自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都有着典型的分离 特比,这些都是遗传典型性的体现。但在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的作用下,这些典型的分离比就会改变而出现“例外”。其中对F 2 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 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1、完全显性(略) 均为高茎Dd。 一般做题时如果题中没有特别强调,都认为是完全显性,例如:高茎DD和矮茎dd杂交,F 1 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2、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 1 例:紫茉莉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不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开红花比例最高的是() B A. CC×cc B. CC×Cc C. Cc×cc D. Cc×Cc 另如,红白金鱼草的花色(红花、白花、粉红)也是不完全显性;金鱼中的透明金鱼(TT)× 普通金鱼(tt)→ F1 半透明(五花鱼)F1自交 →F2 1/4透明金鱼、2/4半透明、 1/4普通金鱼。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遇到如小麦高产(AA)、中产(Aa)、低产(aa)的类似问题。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有的时候是一个细胞同时表达两个基因,如人类的ABO血型中AB血型,细胞中显性基因A、B同时表达;有的时候某个体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如例2。 例1:人的ABO血型可以遗传,由I A、I 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有一对夫妻,丈夫的血型是A型,他的妹妹是B型、父亲是A型、母亲是AB型。妻子的血型是B型,她的弟弟是O型、父母都是B型。这对夫妻生的孩子血型为AB型的可能性( ) A A.1/2 B.1/4 C.1/6 D.1/12 例2:某种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研究发现纯合黄色雌猫和纯合黑色雄猫交配,繁殖的子代中,雌猫总是表现为黑黄相间的毛色(即一块黑一块黄),但黑黄毛色的分布是随机的。据此你认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C )A.纯合黑色雌猫和纯合黄色雄猫交配的子代均为黑黄相间的毛色 B.黑黄相间雌猫繁殖的后代雄猫可有全黑、全黄和黑黄相间三种 C.黑黄相间雌猫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DNA有转录功能 D.雌猫的黄色毛与黑色毛这对相对性状是由非等位基因控制的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 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遗传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老师)

遗传定律中的F 2 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一) 在遗传中,有着典型的规律,如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自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都有着典型的分离 比,这些都是遗传典型性的体现。但在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的作用下,这些典型的分离比就会改变而出现“例外”。其中对F 2 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 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1、完全显性(略) 一般做题时如果题中没有特别强调,都认为是完全显性,例如:高茎DD和矮茎dd杂交,F 1 均为高茎Dd。 2、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 1 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例:紫茉莉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不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开红花比例最高的是() B A. CC×cc B. CC×Cc C. Cc×cc D. Cc×Cc 另如,红白金鱼草的花色(红花、白花、粉红)也是不完全显性;金鱼中的透明金鱼(TT)×普通金鱼(tt)→F1 半透明(五花鱼)F1自交→F2 1/4透明金鱼、2/4半透明、1/4普通金鱼。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遇到如小麦高产(AA)、中产(Aa)、低产(aa)的类似问题。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有的时候是一个细胞同时表达两个基因,如人类的ABO血型中AB血型,细胞中显性基因A、B同时表达;有的时候某个体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如例2。 例1:人的ABO血型可以遗传,由I A、I 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有一对夫妻,丈夫的血型是A型,他的妹妹是B型、父亲是A型、母亲是AB型。妻子的血型是B型,她的弟弟是O型、父母都是B型。这对夫妻生的孩子血型为AB型的可能性( ) A A.1/2 B.1/4 C.1/6 D.1/12 例2:某种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研究发现纯合黄色雌猫和纯合黑色雄猫交配,繁殖的子代中,雌猫总是表现为黑黄相间的毛色(即一块黑一块黄),但黑黄毛色的分布是随机的。据此你认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C )A.纯合黑色雌猫和纯合黄色雄猫交配的子代均为黑黄相间的毛色 B.黑黄相间雌猫繁殖的后代雄猫可有全黑、全黄和黑黄相间三种 C.黑黄相间雌猫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DNA有转录功能 D.雌猫的黄色毛与黑色毛这对相对性状是由非等位基因控制的 4、复等位基因 例1:兔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和褐色等,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 1)、白色(b 2 )黑色(b 3 )、褐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例题2】(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1 :1 ,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例题3】(2009年上海生物,29)牡丹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深红色的牡丹同一白色的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的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例题4】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对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 l 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d)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活动程序 1、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2、方法步骤 ⑴分装、标记小球〈设定雌雄配子〉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一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如果甲桶中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配子,乙桶中小球代表的是雄配子。 ⑵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⑶随机取球〈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做50—100次。 ⑷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小球组合〉 统计不同的小球组合的数量并计算出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之比,以及含有小球D的组合与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 ⑴三种组合DD、Dd、dd的数量之比接近1:2:1。 ⑵含有D和dd组合的数量之比接近3:1。 4、课后讨论 ⑴如果在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 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⑵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更深的 理解和认识? ⑶假如当时孟得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 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高一生物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精编版

高一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初步学会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二、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个。 2.分别摇动两个小桶,使桶内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每抓 一次,在不同的小球组合后用“正”字形式记录)。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按步骤3重复50 ~ 100次(重复次数越 多,模拟效果越好)。 5. 统计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6. 计算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三、结果记录 四、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实验评价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相吻合吗?如果与预期不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误区警示 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 ②此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时以两人一组为宜。实验中一人抓球,另一人做记录,并 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两人可以交换操作。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 ③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④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小组统计与全班综 合统计相结合。每个小组的统计数据不同。有的可能接近理论值,有的可能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对全班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结果会更接近理论值。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二、探究创新 为什么说模拟实验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高二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 五、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么?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讲解学习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9 : 3 : 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 : 6 : 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 3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2)a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3∶1普遍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____________。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模拟_________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三、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往往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整理]4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归纳几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性状分离比。 1.常规性状分离比。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3:1。 例1:南瓜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一株开红花和一株开黄花南瓜杂交,F1全为红花。让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 AA ×黄花aa ↓ F1 Aa 红花 F2 3红花(A ):1白花(aa) 1.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 例2: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高杆DDTT×矮杆易感病ddtt ↓ F1 DdTt高杆抗病 ↓ F2 9高抗病(D T ):3高感病(D tt): 3矮抗病(ddD ):1矮感病(ddtt) 2 性状分离比偏离类型。 2.1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一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1。 例3:玫瑰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红花(CC),黄花(Cc)和白花(cc)三种花色,将一株红花玫瑰与白花玫瑰杂交产生子一代,再自交获得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 P 红花CC×白花cc ↓ F1 Cc黄花 ↓ F2 1红花(CC):2黄花(Cc):1白花(cc) 2.2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2.2.1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的孟德尔的比率。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互不干扰时,其性状分离比为1:2:2:4:1:2:1:2:1。 例4:茉莉花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深色花对浅色花为显性,浅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叶片的形状受另一对基因K(k)控制,圆形叶对锯齿叶为显性,锯齿叶对长形也为显性,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请描绘出一株深色花长形叶与一株白色花圆形叶杂交,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的遗传图解。

生物-特殊性状分离比

一、分离定律特殊性状分离比例题 例1金鱼草得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得比例为 例2雌雄异株得高等植物剪秋萝有宽叶与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已知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XBXb)同窄叶雄株(XbY)杂交,其子代得性别及表现型分别就是() A.1/2为宽xx株,1/2为窄xx株 B.1/2为宽叶雌株,1/2为窄叶雌株 C.1/2为宽xx株,1/2为窄叶雌株 D.1/4为宽叶雄株,1/4为宽叶雌株,1/4为窄叶雄株,l/4为窄叶雌株 例3火鸡得性别决定方式就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得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得原因可能就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得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得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得雌雄比例就是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D 雌:雄=4:1 例4已知桃树中,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蟠桃果形具有较高得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就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分析子代得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2)如果子代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例题5(2013·长春调研)Y(黄色)与y(白色)就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得一对等位基因,这种蝴蝶雄性有黄色与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得就是()。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解析A、D选项子代雄性既有黄色也有白色,雌性都为白色,B选项子代雄性都为黄色,雌性都为白色;C选项子代雄性、雌性都为白色。 答案B 例题6基因型为HH得绵羊有角,基因型为hh得绵羊无角,基因型为Hh 绵羊,雌羊无角,雄羊有角,现有—头有角雌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 (1)这一有角母羊得基因型为___,与之交配得雄羊得基因型为____。 (2)这头小羊得性别就是____,基因型就是_____。 答案(1)HH Hh或hh (2)Hh 雌 例5、6二题为从性遗传(也会造成特殊性状分离比、注意不就是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就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得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得现象。 二、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性状分离比例题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得花色分为白色、红色与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与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 (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 (2)a 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 3∶1 普遍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word版本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 结归纳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

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规律7: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或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同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5: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3: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分析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遗传学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这部分题目的难度较大,是决定考生生物成绩高低的关键。命题的侧重点是遗传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考查的形式较多,如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分析实验等。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遗传学部分的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遗传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为2011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作试验材料,最先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面从一道高考遗传题来看孟德尔比率的变化,掌握好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高考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启发。 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下面试图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以期广大师生能从中获得启发。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 盖作用。F2比例:9 : 3 : 4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如图 或 (3)9紫:3红:4白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 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F2 比例:9 : 6 : 1 【例题2】(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解析版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 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本文试图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以期广大师生能从中获得启发。 1 基因互作 1.1 概述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 1.2 高考名题赏析 【例1】香豌豆中,当A、B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基因Aa、Bb独立遗传)。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株自花受粉,则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4 B.1/9 C.1/2 D.3/4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根据意知,可推知此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欲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的比例,可按照分解相乘的思想,先单独分析:Aa×Aa →1/4 AA、1/2Aa、1/4aa;Bb×Bb→1/4BB、1/2Bb、1/4bb。因此,子代中出现红花(A_ B_)的概率为:3/4×3/4=9/16;红花纯合子的概率为:1/4×1/4=1/16。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

子占1/9。 【答案】 B 【例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3:1 B.13:3 C.1:1 D.15:1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iiY _的个体才表现为黄色茧,而基因型为I_Y _、I_ yy和 iiyy的个体都表现为白色茧。当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时,后代中白色茧:黄色茧=13:3。 【答案】 B 【例3】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 ...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由图解可知,紫色素是否合成与酶A、酶B有关,而酶AB分别由基因AB控制,故A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不能合成酶A,也就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故B对。AaBb × aabb的子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只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才能合成紫色素,故C对。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故D错。 【答案】 D 【例4】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 C.8/9 D.1/4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假如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可推知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和aaB_、aabb,用于杂交的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扁形块根占F2的概率为3/4 × /3/4=9/16,其中纯合子占F2的概率为14 × /1/4=1/16,因此,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答案】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