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对后期慢性病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4
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对后期慢性病的影响摘要:0~6周岁是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
因为早期营养影响后期慢性病发生的机制,所以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其成年后的慢性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文中,笔者尽己所能分析以上内容,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不良慢性病机制防治措施1.主要概念分析1.1婴幼儿及其营养不良的定义一般来说,0~6周岁为婴幼儿时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器官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功能不完善,而同时,他们又具有生长发育特别迅速的特点。
由于这一时段孩子普遍还不具备成人相对完善的能力和知识,他们的成长往往需要依靠成人的养育,一般是父母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又具有依赖性、被动性、接受性等特征。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婴幼儿营养不良主要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
属中医“疳症”范畴。
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一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15~25%脂肪层变薄,肌肉不坚实;二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25~40%,身长低于正常。
脂肪层消失,肋骨、脊柱突出,皮肤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
三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身长低于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低,脂肪层消失,颌颧骨突出,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生命体征低弱,情绪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
易腹泻,呕吐合并感染。
引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先天不足。
如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喂养因素。
如母乳不足、人工喂养时调配不当(牛奶或奶粉浓度过低)、没有及时添加辅食、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要食物而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热量,奶粉质量差或不合格,小儿长期偏食或挑食等;疾病因素。
营养代谢与慢性病的关系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病成为世界上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们主要包括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和中风等。
这些慢性疾病是人们普遍面临的健康威胁,它们的爆发和流行与营养代谢密切相关。
营养代谢与体重控制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病,它与营养代谢密切相关,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紧张,饮食不规律,脂肪和糖类摄入过多,食品价格低廉,烹饪方法糟糕等众多因素导致肥胖症在人群中的普遍流行。
良好的营养代谢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促进身体健康。
在饮食中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控制体重。
人们还应该注意饮食多样化,增加对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对脂肪和糖类的依赖。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营养代谢与糖尿病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糖尿病的流行率急剧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会影响身体对葡萄糖的使用,进而导致许多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和失明等。
营养代谢在糖尿病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
身体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受到胰岛素的控制,因为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身体中的细胞通过获得葡萄糖来产生能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身体不能正确地处理葡萄糖。
合理的营养代谢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控制葡萄糖的摄入,也需要注意饮食中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鱼油类的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代谢与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是慢性病,其与营养代谢紧密相关。
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可能是由于摄入含高脂和高糖食品、缺乏体育锻炼、抽烟、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合理的营养代谢是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非常关键。
适当减少对高脂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适量增加鱼类摄入、并降低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和高血脂发生。
此外,提高身体代谢率,适量增加运动量和增加肌肉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风险。
儿童膳食营养相关生长迟缓原因及危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和2020 年人口数量估计,我国约有898 万生长迟缓儿童。
儿童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3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生长迟缓在内的儿童营养不足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一、儿童生长迟缓定义与判定1.儿童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反映了儿童长期膳食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足的一种类型。
2.判定:身高的测量方法按照WS/T 424 的规定。
6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依据卫生行业标准《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判断,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2 个标准差则判定为生长迟缓;6~17 岁儿童生长迟缓依据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判断,儿童青少年身高小于或等于相应年龄组、性别生长迟缓界值范围则判定为生长迟缓。
3.主要针对2~17 岁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相关的生长迟缓,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而不是食物过敏、特发性矮身材、生长激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慢性系统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生长迟缓。
二、儿童生长迟缓的危害1.儿童生长迟缓影响儿童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
2.严重时导致儿童容易罹患腹泻、肺炎等疾病,增加儿童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3.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劳动生产能力。
三、儿童生长迟缓原因1.儿童生长迟缓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并受到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或家长喂养不当的影响。
2.中医理论认为,儿童生长迟缓是由于长期的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节食等,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补救措施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而营养不良则是指人体摄取的食物中缺乏某种或多种营养物质,导致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的状态。
长期以来,营养不良一直是全球卫生问题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 生长和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阻,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
这对他们日后的健康和体格竞技能力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免疫功能下降:缺乏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身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免疫力下降还进一步导致康复过程延长,病情加重。
3. 贫血:缺乏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会导致贫血,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质量下降。
贫血会导致疲劳、气短和心脏负担加重。
4. 骨质疏松:缺乏钙、维生素D等重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长期以来,骨骼系统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身体的稳定性,还会导致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5. 脑功能受损:脑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保持正常的运作,而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脑功能受损,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此外,长期的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
二、补救措施1. 多样化饮食: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保证身体能够获得多种营养的供给。
合理搭配食物,以满足身体需求。
2. 合理选择食物:增加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量。
同时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胸肉、鱼类和豆类等,以提供足够的营养。
3. 补充营养品:对于确实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的人群,可以考虑补充相应的营养品,如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但是,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摄入。
4.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和重视,促进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儿童早期营养很关键,千万别忽视!发布时间:2021-06-06T06:38:35.6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欧维维[导读] 本篇文章想来和大家聊一聊儿童早期营养的问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朱宗涵医生曾经提出早期营养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命最初的一千天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两岁期间,母婴营养与养育环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孩子的未来,为孩子一生奠定基础。
在这段时间内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营养和养育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体格以及脑部的发育,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对疾病的敏感性,此外还具有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社会能力的作用。
欧维维中江县妇幼保健院四川德阳 618100本篇文章想来和大家聊一聊儿童早期营养的问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朱宗涵医生曾经提出早期营养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命最初的一千天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两岁期间,母婴营养与养育环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孩子的未来,为孩子一生奠定基础。
在这段时间内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营养和养育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体格以及脑部的发育,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对疾病的敏感性,此外还具有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社会能力的作用。
而儿童早期营养不良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近期后果是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和儿童死亡率,同时可影响孩子体格与精神的发育,从远期后果考虑,将会给孩子的认知能力带来影响,且会增加成年慢性病发生风险,同时还会降低孩子将来的工作能力等,而最重要的是,儿童营养不良的远期后果是不可逆转、无法弥补的。
本文的宗旨是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够认识到早期营养的重要性,不要低估营养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其合理补充营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为儿童提供早期营养呢?从儿童营养角度分析,儿童的营养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的科学,原因在于,对于儿童来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为重要,现阶段儿童挑食、偏食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现象会给孩子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从而形成两个极端,可见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都有不同。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汇报人:2023-12-15•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概述•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策略与建议•实践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未来展望与持续关注的重要性01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概述学龄前儿童通常指的是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与婴幼儿期相比,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同时对各类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和排泄等能力也相对提高。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以及成年后的疾病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定义与特点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状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充足的营养摄入是维持学龄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缺乏或过剩都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营养状况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输入标题02010403当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挑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受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可能延续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
学龄前儿童的零食和甜食消费量较高,导致膳食不平衡和营养过剩。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物,而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健康食物的摄入不足。
02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分析营养摄入量分析热量摄入量学龄前儿童的热量摄入量应满足其身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求,但往往存在摄入不足的问题。
蛋白质摄入量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但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
脂肪摄入量适量的脂肪摄入对儿童大脑发育和能量供应至关重要,但过量的脂肪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新资料推荐------------------------------------------------------ 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对后期慢性病的影响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对后期慢性病的影响摘要:0~6 周岁是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
因为早期营养影响后期慢性病发生的机制,所以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其成年后的慢性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文中,笔者尽己所能分析以上内容,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不良慢性病机制防治措施 1.主要概念分析 1.1 婴幼儿及其营养不良的定义一般来说, 0~6 周岁为婴幼儿时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器官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功能不完善,而同时,他们又具有生长发育特别迅速的特点。
由于这一时段孩子普遍还不具备成人相对完善的能力和知识,他们的成长往往需要依靠成人的养育,一般是父母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又具有依赖性、被动性、接受性等特征。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婴幼儿营养不良主要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1/ 14性营养不良,多见于 3 岁以下的幼儿。
属中医疳症范畴。
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一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 1 5~25%脂肪层变薄,肌肉不坚实;二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 25~40%,身长低于正常。
脂肪层消失,肋骨、脊柱突出,皮肤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
三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 40%以上,身长低于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低,脂肪层消失,颌颧骨突出,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生命体征低弱,情绪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
易腹泻,呕吐合并感染。
引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先天不足。
如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喂养因素。
如母乳不足、人工喂养时调配不当(牛奶或奶粉浓度过低) 、没有及时添加辅食、以谷物(米粉、麦乳精) 为主要食物而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热量,奶粉质量差或不合格,小儿长期偏食或挑食等;疾病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如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结核病、寄生虫病、长期发热或恶性肿瘤等。
1.2 慢性病的含义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它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改变,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
2.早期营养影响后期慢性病发生的机制1 早期营养影响后期慢性病的发生,一半是通过一定的机制的发生的。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试图从组织器官发育、物质代谢改变、内分泌系统、基因适应等多种途径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1 组织器官的适应性调节2 婴幼儿时期正是各种器官发生和发育的阶段。
3/ 14幼小机体对营养不良的反应使得其自身代谢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调节。
如果营养不良得到及时纠正,这种适应性调节将调节包括血管、胰腺、肝脏和肺脏等组织和器官在代谢结构上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其机制是,由于早期营养环境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的克隆选择或者分化母细胞增殖,从而使组织细胞数量或比例永久性地得到改变。
这些改变发展到成人期则出现相应的慢性疾病。
就糖代谢而言,胰腺 -细胞以及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也在这个阶段进行细胞增生和发育,包括胰岛组织形成、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形成等。
如果此时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留下了对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的永久性不良效应,将成为其生命后期发生代谢综合症和慢性病的基础。
2.2 营养程序化和代谢编程3 机体在生命早期对营养不良所产生的适应可被永久性编程,这些基因可能就是糖尿病或其他一些代谢障碍的易感基因,从而导致在成年期患病的危险性增高。
鉴于早期营养对生长的重要作用, 1988 年 Lucas 提出了营养程序化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的营养状1齐可民《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生命后期状况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 23)1 867~1 869 2 同上 3 同上况将对机体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
---------------------------------------------------------------最新资料推荐------------------------------------------------------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的科学家们对成人疾病的胎儿起因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提出了代谢编程的新概念。
按照这个概念,机体在生命早期遭遇的营养不良,影响了胰腺、内分泌、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导致生命后期出现程序性的代谢异常,引起代谢综合症以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率的增加。
代谢编程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实验室研究的结果,使人们可以对慢性病发生的早期原因作出一定程度的解释。
但是,不同营养素如何发挥对代谢编程的调节作用,如何解释早期代谢编程与后期代谢综合症的联系机制,在不同慢性疾病发生中代谢编程的诱发机制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中止代谢编程与慢性病之间的联系等问题的解决需要营养学研究人员长期的深入研究。
2.3 节俭基因表型4 英国剑桥大学的 Hales5等学者认为机体存在一组节俭基因型,使人在食物供应紧张、营养缺乏的环境下节约能量和营养素以适应恶劣环境,保证机体得以存活。
然而当食物充足时,这些基因就转而对人体有害,诱发肥胖,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
这个假设解释了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时,机体所产生的维持物质代谢的机制是生命后期食物供应充足时的隐患。
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居民在一生中经历过由食物供应匮乏到供应充5/ 14足的转变过程,这种假说对于解释社会转型阶段慢性病增加的现象具有特定的意义。
2.4 内分泌异常6 生命早期建立的激素轴可通过控制生长代谢而对机体造成永久的影响。
母体的许多激素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多肽激素和生长因子,所以胎儿和胎盘形成了一个临时的自主内分泌系统。
为了适应营养不良,胎儿可能减少胰岛素分泌,而增加另一些激素的水平来调节胎儿和胎盘的代谢,使胎儿的生长模式发生改变。
这些异常的激素分泌状况有许多被特殊编程,对以后的发育阶段甚至一生都可能发挥作用。
2.5 代谢酶功能损害7 4齐可民《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生命后期状况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 23)1 867~1 869 5 Eriksson JG, Forsn T, Tuomilehto J, et al. Early growt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 later life: Longitudinal study [ J] . BMJ, 2019, 322(7292) : 949-953. 66齐可民《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生命后期状况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 23)1 867~1 869 7 同上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详细阐明出生时瘦小的人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已有的资料表明,低出生体重碳水化物代谢的改变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
---------------------------------------------------------------最新资料推荐------------------------------------------------------ 肝脏、骨骼肌等各种组织的代谢酶对胰岛素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胎儿期发生的营养不良可直接通过影响代谢的敏感性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胎儿或婴儿生长迟缓使成年期Ⅱ型糖尿病高发是胰岛细胞发育不良的结果,还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但是这些早期变化已经决定了易感性的改变。
成人后的外部因素,如肥胖、年龄增大和不运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
3.婴幼儿早期营养不良影响后期慢性病的具体分析在诸多慢性病中,代谢综合症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诸多学科专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人们所熟知的大多数慢性疾病,例如心脏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其发生和发展都与代谢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对人体功能具有长期的影响,对成年后发生的某些慢性病也有重要意义,它与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有关。
而近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的很多研究集中在胰岛素抵抗在发生机制方面,因为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血脂紊乱等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征象。
美国学者对墨西哥裔人和非西班牙白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胎儿生长迟缓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联系,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始于胎儿发育障碍。
7/ 14Barker 等人8的研究提示,低出生体重与代谢综合症发病率增高有关。
他们观察的 407名对象中有 56 人患代谢综合征,根据餐后 2h血糖浓度、收缩压和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结果判定代谢综合症;出生体重5.5 磅者患病率为 31%,而出生体重9.5 磅者仅为 6%。
校正体质指数后,出生体重最低组的危险性是最高组的 18 倍。
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低出生体重婴儿成年后发生肥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加拿大 Delisle 教授的研究证明,出生体重及婴儿期体重较小的儿童,如果在生命后期受到不良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影响,其发生慢性疾病的危险性比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
出生后最初的二年可能是他们恢复正常身高和体重的最佳机会,此后的体重加速增长则常常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相联系。
不仅低出生体重是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过高的出生体重也是这种疾病的重要诱因。
对某些糖尿病发病率极高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证明,出生体重和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呈U 8 GodfreyKM, BarkerDJ. Fetalnutrition and adultdisease [J].Am Jclin Nutr, 2019, 71(suppl5) : 1344-1352. 型趋势,即出生体重最高和最低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