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

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

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
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

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

“生态养生”模式探索中国养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真正的健康产业,不应仅是盯着那些病人,而是应该为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都能提供专业化服务。

敏锐地预见到,

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

提出了企业要发展“生态养生”的新思路,企业要转型为专业化的养生服务机构。或许建立一种集中医理论和西方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新的服务模式或将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突围之举。

“我们提出生态养生的概念,不仅仅是为企业寻求一种突围,而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人类跨入了21世纪,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同步发展,反而出现种种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工业“三废”等对水资源、空气、土壤的破坏非常大。

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社会、心理、环境、饮食等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增加。

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开展各种全民参与活动。

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来,承办了“全国银龄健康一二一工程”,在免费发放合理膳食指导工具、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银色世纪率先创造的生态养生和1236健康法则,赋予了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中医的“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有着必然的传承和联系。

健康事业事关国民体质,增强国民健康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在学习借鉴西方健康管理的基础上,

将中国的传统养生与世界相接轨,使中国的传统养生更适合现代人的需要,以传统中医学为指导,将西方健康管理贯穿其中,形成了以健康检测为起点,以中医体质健康评估为特色,以健康干预为重点的完整理论。

如今经过3年的历练积淀,银色世纪已经成为中国养生产业的主导企业之一,把5000年历史长河里沉淀和精炼的中医养生文化展现出来。这也正体现了那句话“传统养生和现代医学于19世纪相逢,20世纪携手,21世纪融汇”。正是在银色世纪这样的先行者的带动下,国内开展养生产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中国健康产业正式步入了新时代。在日渐增多的养生企业中,银色世纪始终能够走在同行业前列,赢得社会的认同和消费者的满意,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创新和求变。

先进的理论必须要有匹配的平台支持和模式支撑。因此,在生态养生之路上,企业稳步推进硬件设施构建和平台搭建,大力促进生态养生的科学化、市场化和高科技产业化。逐步形成调体养生产品、疾病康复产品、旅游养生产品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打造出以体质评估为起点,养生馆、养生院为阵地的新营销模式,为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要做好养生产业,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有可供实践的服务平台和配套的产品,三者缺一不可。

作为养生理论的实践基地。养生院地处风景秀丽的名山古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养生院为每位养生者配备专业的养生助理师、专业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并开设生态养生健康课堂,由知名的专家、教授亲自授课,提供心理调节、科学起居等专业咨询,养生院成为生态养生理论的重要实践基地,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四季、保健品等6个方面入手为入住的老年人渗透健康理念,帮助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军高端老年公寓,将养生与养老结合在一起,配套世茂养生文化大学、中医养生门诊等设施,建设为现代化、高标准、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高端生态养生社区,为生态养生事业进行可贵的探索。

为了实践这一理论,银色世纪公司出资兴建了青岛崂山养生院和济南五峰山养生院。养生院的选址优先考虑环境优美,远离闹市,阳光充足,水质极佳的风景名胜地,养生院为广大养生者提供了齐备的硬件设施的同时,给每位养生者配备专业的养生助理师,专业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并开设生态养生健康课堂,由知名的专家、教授亲自授课,提供心理调节、科学起居等专业咨询,为入住老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健康的理念,帮助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态养生就是一条有效的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最适合中国人的健康管理模式

生态养生的特色之一是与健康管理紧密结合。生态养生院区别于普通的养老院和疗养院的地方还在于提供全天候、亲情化、专业化养生服务,一旦入住,顾客没有任何负担和后顾之忧。养生的费用都在普通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而得到的却是终身受益的养生方法。

目前中国国民健康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最为关键。中国的健康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顶级版】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分类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科技环境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 三、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二)产业规模 1、中国医疗总支出及人均医疗健康支出 2、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3、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在全球的情况 四、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产业发展升级(二)医疗健康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速 (三)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 五、中国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天士力制药(600535) (二)云南白药(000538) (三)江中药业(600750) (四)东阿阿胶(000423) (五)片仔癀(600436) (六)康美药业(600518)

(一)产业定义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分类 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医疗设备和服务; (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如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政策环境将在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部分分析。 2、经济环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1)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 ●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

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与实践

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9-11T11:28:32.62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3月下作者:黄通港[导读] 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涌现,特色小镇的出现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到当今的必然选择之一,存在很多方面的合理性 (浙江蓝鸿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9)摘要: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涌现,特色小镇的出现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到当今的必然选择之一,存在很多方面的合理性。但各地对特色小镇的核心内涵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特色小镇产业规划的方法和策略也存在很大不同,很多方面没有厘清。 关键词:特色小镇;内涵价值;产业规划;产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对特色小镇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并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产业规划的特点进行了深度阐述。 一、主导产业选择 1.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应该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转型的趋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升级和消费转型趋势。在产业方面,逐渐实现从传统制造向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转变,从制造经济向“互联网+”、“文化+”的服务经济转变,从规模制造向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转变;在消费方面,逐渐实现从物质消费向养老、文化、旅游和医疗等服务消费转变,从传统消费向定制、电商和体验的新型消费转变。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需要在新的发展方向中选择。 2.特色小镇的产业应与地区的战略产业发展方向一致。以某省为例,其战略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创意创业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等,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需要与这些战略产业的发展方向相互契合,成为引领者和典型代表。 3.特色小镇应力争成为某一细分产业方向的领军者。中国的产业平台包括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和产业新城,特色小镇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其本身的定位与原有产业平台有很大不同,由于其主导产业的单一性、产业地位的独特性以及主导产业支撑体系的完善性,在某一类产业发展上具有优势地位,应在专业性上追求更大的发展,成为某一细分产业方向的领军者。 二、特色产业生态圈构建 特色产业生态圈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特色小镇内部的各类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合作和分工关系。特色小镇形成基于某一类产业的相关产业链,各产业除自我发展外,产业之间也形成较强的有机支撑关系,形成共同发展体,共同构建起产业链中相关产业的发展平台,最终以平台形式支撑各相关产业的更好发展。二是产业诞生、成长、壮大、消亡的良性发展状态。当产业生态圈建构起来之后,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生态体系,这一体系鼓励特色小镇中各类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新的创新要素在产业生态圈中产生并实现产业化。良性的产业生态圈必然有健康机制,淘汰一部分不适应发展需要或者效率相对低下的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圈的自我更新和发展。上述第一方面的逻辑关系形成产业链支撑体系,第二方面的逻辑关系形成产业成长机制。基于产业关系的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成过程如下:以某一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为基础形成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链,基于核心产业链形成相关的配套产业链,再形成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提供各类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的服务产业链,最终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居和城市的发展,形成从产业到城市的全方位产业生态圈。(1)主导产业链体系。一是基于主导产业上下游形成的核心产业链条。从产品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实现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和零售商等成员的协同运作,形成完善的核心产业链体系。二是基于技术和服务提升形成的纵向产业发展链。将产业部门连接起来形成产业链,使产业链向上延伸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拓深到市场拓展环节。例如,农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包括种植农作物(一产),农产品加工(二产),以及流通、销售、消费或农(加工)产品体验(三产);制造业从生产向研发、应用纵向延伸,融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成果转换和体验应用为一体,从而构建多元支撑的制造业产业体系。(2)配套产业链体系。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中植入相关配套产业,如研发领域的产业化转化功能、研发孵化功能、生产工艺提升功能和销售服务支持功能,包括个性化定制产品、培育自主品牌等。配套产业是核心产业的延伸,也对核心产业的发展起到辅助支持作用。(3)服务产业链体系。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的过程中,如同类生产型企业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联合中试实验室、信息共享平台或科技图书馆等,形成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各类共享服务平台。(4)“产业+”的延伸链体系。依托产业生态链向城市功能的延伸,实现“产业+文化+旅游+N”的提质扩容发展,并导入城市配套和城市功能,实现特色小镇从产业到城市的跃升。以上几分构成产业生态圈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城市功能的发展。基于产业成长机制的产业生态圈具有另一方面的意义,不管特色小镇现在主导产业的发展地位如何,如果没有创新创业机制的植入,该产业集聚区只能作为产业园区存在,而创新创业机制的植入可以推进原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新的创新要素,淘汰落后要素,使特色小镇充满活力,产业生态圈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 在对特色小镇产业规划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笔者总结出以下六个产业规划策略: 1.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的方向,从而引领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 2.找到某一类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特征型主导产业。特色小镇不同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可能有很多主导产业,但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只能是某一类产业,此类产业一般隶属于小镇内的领军企业,具有引领其他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价值。 3.搭建有机联系、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圈。特色小镇不是各类产业的简单堆砌,而是有机联系各类产业的平台,是承载着相关产业诞生、成长、壮大、升级、消亡的生命体,故需要搭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植入研发孵化功能,推动创新创业。 4.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特色小镇产业规划不同于城市产业规划,城市产业规划的实施主体(通常是政府)只能起到引导作用,而特色小镇产业规划中确定的产业项目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是具体明确的,操作性非常强,因此需要把运营理念前置,用产业运营的逻辑来做产业规划,确定产业项目。

健康产业专题报告

健康产业专题报告

目录 1. 健康产业供、需、付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3) 1.1 “健康中国2030”开启国内健康产业黄金时代 (3) 1.2 健康产业现状:供、需、付不平衡孕育发展机遇 (5) 2. 联合健康模式:“保险+服务”协同的开放式平台 (10) 2.1 业绩稳定高增速,股价大幅跑赢指数 (10) 2.2 “保险+服务”两大平台实现协同和互补,内部价值转移效果 显著 (13) 2.3 联合健康对我国险企的启示:精准挖掘需求,重视保险服务 的协同效应 (23) 3. 凯撒模式:“保险-医院-医生”闭环管理模式 (27) 3.1 商业模式已较为成熟,业务实现稳定扩张 (27) 3.2 保险-医院-医生闭环式管理模式促进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28 3.3 凯撒模式对我国险企的启示:整合医疗系统、建立风险共担 机制 (31) 4. 我国险企健康产业布局:轻资产和重资产两大方向 (36) 4.1 中国平安:“金融+科技”,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 (36)

4.2 泰康保险:“保险+医养康宁”,构建大健康产业闭环 (44) 4.3 中国人寿:多措并举,推进“大健康”“大养老”战略 (47) 4.4 中国太保:三支箭助力“转型2.0” (49) 4.5 新华保险:聚焦健康险业务发展,发挥健康管理业务的战略 作用 (49) 5. 我国健康险发展方兴未艾,看好大健康产业机遇 (50) 5.1 健康险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上市险企新单保费最主要来源50 5.2 投资建议: (54)

1. 健康产业供、需、付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1.1 “健康中国2030”开启国内健康产业黄金时代 21 部委推十项重大工程,健康产业迎来政策风口。2019 年9 月29 日,为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等21 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明确了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实施10 项重大工程,具体内容包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康保险、打造健康产业集群等。《行动纲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健康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

产业生态圈精编版

产业生态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基本定义 产业是指某种产业在某个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 多维体系主要包括: 生产维:在地域内聚集有众多的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企业(即传统意义上说的企业协作、配套群体)。 科技维:产业生态圈内形成产业的科研、设计、实验体系。 服务维:在地域内,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型企业(组织),为产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和信息服务、运销服务等等。 劳动维:各配套及相关产业的熟练劳动大军,相关的专业人员队伍,精通相关管理和市场营销、掌握相关业务关系网络的管理人员队伍。 相关的基础设施:如机场、通讯设施之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港口之对于运输依赖型产业。 公共维或政府维:地方政府在做好相关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效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和金融信贷、法律法规等服务,并着力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秩序。 分布在一定城市空间上的产业生态圈至少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共性:一是城市具备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如果把城市比喻为独立的生命体,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源自她依托自身禀赋而与外界不

断展开的分工合作与能量交换;换言之,具有相对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城市具有相对完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格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产业配置多样化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通过要素供给的规模经济和生产组织的范围经济来实现生产组织效率的增进,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市多维品质的提升。 三是城市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理念。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如何在产业经济增长与空间结构治理中取得平衡。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但要想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更要发挥发在城市规划、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首先要确立城市发展的适当路径,通过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与要素供给结构优化等做法,厘清产业经济发展与空间形态演进的逻辑关系,切实做到城市业态与形态的相互促进与互补共生。 二、产业链和生态圈 产业链是是从经济或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讲的一个概念。产业链本质上描述的是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社会分工不同)的企业群落,是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产业链的范围是大于供应链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石油产业的上游是勘探和开发,下游是炼制,运输,销售等等。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是多晶硅的勘探与开发,中游是集成电路晶圆厂和代工厂,下游则是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厂商。对于一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说,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 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

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

2017年健康险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健康险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现状:商业健康险正处在蓬勃发展期 (4) 一、健康险主要包括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 (4) 二、健康险2012年开始高速发展,保费增速显著快于寿险与意外险 (4) 三、健康险市场目前以重大疾病保险业务、个人业务和长期业务为主 (5) 四、健康险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开始改善 (6) 五、上市保险公司的健康险占比显著上升 (7) 第二节前景:未来商业健康险在医保体系和人身险业务中的地位均将显著上升 (9) 一、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 (9) 1、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广泛但保障不高,医保基金面临赤字压力 (10) 2、商业健康险可补充医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服务高端市场 (12) 二、商业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必然提升——日本经验 (13) 三、商业健康险在政策推动下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15) 1、税优健康险7月起推广至全国 (15) 2、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 (15) 3、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16) 第三节直接贡献:重疾险业务提升NBV,优化利润结构 (17) 一、重疾险占比增加能够提升新业务价值率,促进NBV实现更快增长 (17) 二、重疾险占比增加能够提升死差贡献,改善利润结构 (18) 三、潜在贡献:发展医疗险,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20) 第五节投资建议:健康险的长期发展能助力价值持续提升 (22)

图表目录 图表1:人身险中的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保费占比(单位:%) (4) 图表2: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与同比增速情况 (5) 图表3:2016年健康险的长期业务和短期业务占比(单位:%) (6) 图表4:2016年健康险的个人业务和团体业务占比(单位:%) (6) 图表52015-2016年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产品结构 (7) 图表6: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9) 图表7: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单位:亿人) (10) 图表8:2015年主要国家医疗费用支出结构 (11) 图表9:医保基金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情况 (12) 图表10:日本人身险行业产品的收入结构(单位:%) (14) 图表11:2016年中国平安分业务组合的新业务价值率 (17) 图表12:2016年中国平安NBV的产品占比 (18) 图表13:2012-2016年上市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 (18) 图表14:2016年中国平安寿险NBV的三差占比 (19) 图表15:日本寿险公司核心利润结构(单位:十亿日元) (19) 表格目录 表格1:健康险的主要险种 (4) 表格2:专业健康险公司2015-2016年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7) 表格3:全球典型的三类医疗保障体系 (9) 表格4: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情况 (12) 表格5: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险提供的医疗服务差别 (13) 表格6:日本人身险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汇总表 (14) 表格7:上市保险公司估值及盈利预测(单位:元,倍) (22)

天府中医药文化引领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73659533.html, 天府中医药文化引领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思考 作者:何勇黄建华申良法 来源:《先锋》2018年第01期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与魂,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等重大部署,为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成都平原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具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独特优势,打造天府中医药文化品牌、占领大健康产业制高点,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 一、天府中医药文化引领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理论初探 (一)天府中医药文化研析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秉承“天人合一”“中庸中和”“道法自然”等核心价值理念。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孕育积淀出天府成都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凝聚形成与巴蜀文明一脉相承“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天府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医药文化宝库有机组成部分,既具备中华医药文化基本特征和共有特性,又在漫长岁月中与天府文化相融相通、交相辉映,砺炼形成兼容并蓄、平和中正、仁者爱人等人性化文化理念,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方向指引,为成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探析 大健康产业是维护、修复和促进健康所涉及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以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涵盖三次产业部分相关领域。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医疗健康需要,由政府、现实或潜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提供者、医疗保健金融组织、第三方服务中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通过建设和借助某种价值平台,撬动和整合其他机构和组织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健康需要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价值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既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形态,也是发展其它新经济形态的重要载体、重大平台与重要支撑。 (三)天府中医药文化与大健康产业内在机理辨析

用新模式构建IC产业生态圈

用新模式构建IC产业生态圈 在4G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金融IC卡、融合通信等新兴应用的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扩大、机遇频现。但是如何切实把握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才是考验企业经营能力与创新实力的地方。不断夯实在终端芯片、安全芯片、汽车电子、融合通信四大新兴战略性市场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要将这些分属不同领域的业务有机整合起来,以便发挥更强的集聚效应。 布局四大领域做实做强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4G移动通信全面上马、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金融IC卡迁移紧锣密鼓、融合通信趋势明显,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点。但是,这些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核心芯片的支撑。正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推进纲要》)中所论述: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因此,关键应用市场的发展既离不开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支撑,又为集成电路的成长创造了空间。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信息通信产业腾飞的重中之重。 确立“4BU+1”模式业务整合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不能是漫无目的的,看到一个机会就扑上去,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在向亚太转移,产业规模积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大者恒大、强强联合竞争的态势下,培育龙头企业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至关重要。构建统一业务平台,形成…4BU+1?的发展模式,即终端芯片、安全芯片、汽车与工业电子、融合通信四大业务板块加公共研发平台。实施业务整合,构建统一业务平台:统一公共研发平台,统一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做实做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收入规模显著增长。 推进“4G+28nm”工程,全面布局,打通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产业关键环节。通过“4G+28nm”等项目深入推进在智能终端芯片、安全芯片等集成电路设计高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从芯片到系统构建产业生态圈

如何构建互联网生态圈

如何构建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些)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 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 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 1 、生产维。在地域内聚集有众多的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企业(即传统意义上说的企业协作、配套群体) ,这些企业包括专门从事产前的、产中的、产后的生产企业;横向的和纵向的配套、协作企业; 龙头的和外围的企业;生产某种(些) 相关特殊部件的企业等等。 2、科技维。产业生态圈内形成产业的科研、设计、实验体系。 3、服务维。在地域内,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型企业(组织) ,为产 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和信息服务、运销服务等等。 4、劳动维。在地域内有适宜主导产业和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些) 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 的以某(些) 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 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各配套及相关产业的熟练劳动大军;相关的专业人员队伍;精通相关管理和市场营销、掌握相关业务关系网络的管理人员队伍。 5、相关的基础设施。如机场、通讯设施之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铁路、港口之对于运输依赖型产业。

6、公共维或政府维。这主要是指: 为了维护圈内的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应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包括适宜、法规与服务,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秩序,维护生态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主导某种适宜的产业组织的壮大和发展;相关的金融、信贷服务机构(如高科技产业生态圈内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基金等等) ;进行合理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创建与产业发展相宜的人文氛围。 告别了过去30年经济10%增长而面临的“新常态”,深圳禧金信息延续2013年度的上佳表现,大胆果断地通过品牌、市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模式创新,加快各版块的“互联互通”,倡导禧金信息技术在新常态下的协同发展,积极构建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润滑行业生态。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判读技巧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常考图示] 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柱状图) 图2 某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曲线图) 图3 某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饼状图) 图4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三角坐标图)

[判读技巧]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 即三“要”和三“看”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为100%(如图2中①、③、④为三次产业,②为城市人口比重)。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另外对产业结构示意图,在判读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应用体验] 1.(2012·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1.由图名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该图为产业结构示意图。 2.由图例可知不同年份三大产业的比重及变化,注意观察其变化速度的大小;同时抓住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变化。 3.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答案:(1)D (2)B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 6.3%。进入 21 世纪后,医疗健康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新一轮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人均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长动力。 全球健康支出总额及其增长率

当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期刊、会议和博士硕士论文等,梳理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归纳为:多省份、多地区开展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与策略的相关研究;有关企业已经积极融入到大健康产业中;部分行业产业已经尝试融入到大健康产业中,其发展势头良好。 标签: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促进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大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自2013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围绕健康服务业发展、健康服务业体系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集群的打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与实践。现将近10年来的发展概况综述如下,希望对今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多省份、多地区开展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与策略的相关研究 薛霞等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提出上海健康产业发展的三条相关建议:加强科学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健康大数據平台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1] 郭艳华等提出要以发展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为宗旨,构建起与“幸福广州”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并提出了广州发展健康产业的四条政策建议: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健康城营运架构;实施积极财税金融政策,激活健康产业发展动力;大力引荐高端人才,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落实相关资源配套等。[2] 孙海涛分析了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四大机遇与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四大主要对策,即: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等。[3] 张昕然等研究了深圳市健康产业状况,将深圳健康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对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情况、特征、存在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据此提出了深圳市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 二、有关企业已经积极融入到大健康产业中 国内知名企业积极融入大健康产业,如王老吉、天士力、云南白药等。吴长海对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工具展开对王老吉大健康产业优势、劣势、风险和机会进行分析,围绕如何把王老吉品牌与大健康产业有机结合,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怎样抢占先机? 前不久,由国务院牵头的《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 年)》发布,关于大健康的顶层设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政策、市场、资本以及技术的催化下,不少专家都表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重重利好自然吸引了众多主体参与其中,包括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几乎涵盖了每一种企业类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康养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1.十二五规划,营养与保健纳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最大市场! 2.中国大健康产业步入黄金期,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预言保健产业将成为世界“财富第五波”。 3.健康产业翻四番,3.8万亿增至16万亿,健康服务业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4.以前没有健康产业,现在健康产业是人人都需要的事业。马云都说了,下一个超越他的人肯定出现在健康产业! 2018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从康养的角度来看,其中涉及到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的趋势、政策、措施: 1.建设康养基地,发展养老等项目 文件强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 2.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养老等服务 文件明要求: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 由于大健康是新兴产业,目前的模式尚不成熟,包括融资、运营、盈利模式、医康养融合等在内的问题亟需破解:例如,如何构建产业链?大健康产业既不是简

最智慧共创共赢生态圈说明书

? 最智慧共创共赢

生态圈的衍生与发展 生态圈源于生物圈,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 当前,人们常说的生态圈多指商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供应链生态圈等,相似并大于过去的“共同体”、“多元化”、“产业链”、“商业帝国”。由于网络的出现,跨界、混搭、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变成企业出奇制胜,强势崛起的一种大趋势。在这种趋势面前,出现了一个轨迹,即:从边界清晰——边际模糊——自设边界,边界模糊所带来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根据公司本身情况最大化自由选择定位边界。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圈应该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甚至一定的竞争者。就比如鳗鱼的存在,激活了整个水池中的鱼群。万物共生,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生态圈。 所谓生态圈,是指参与活动的各利益相关体通过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横向扩张,纵向深化,优势互补,共同创新,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力求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生态圈作为互联网商业的顶级发展模式,很有春秋战国的味道。前有传统企业被颠覆之鉴,大吃小,强并弱,最后形成行业中屈指可数的战国七雄。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行业轻资产属性更强、切换成本更低,用户资源拿过来就能马上使用,整合起来更加迅速。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的“合纵连横”花式整合玩得是风生水起,大型并购、联盟时有发生。 纵观全国,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信息化和传统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互联网以其颠覆性变革、全面性渗透,给经济发展植入新基因,成为撬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抢先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圈,是我们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大健康产业在国内近年来的发展态势

2014-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2009-2014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单位:亿元)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

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刚刚起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2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2014年多项国家级项目完成了产品转化并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人民正迫切期待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015年健康服务将从“概念”化服务阶段走向“高新技术服务”实际落地阶段,以“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起居、环境、经络”等全科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经济学专家预计,2015年必将迎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1-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

产业链生态圈打造

产业链生态圈打造 有些企业聚焦产业某个链条,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在追求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有些企业在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产业链生态圈要从产业链生态、产业链平台、产业链生态激励机制、产业链高端人才基地几个核心方面打造。 一、产业链生态 产业链的研发端、制造端、营销端、服务端形成核心产业生态链,生态链是补链强链,产业生态联链动,使产业链伙伴共生、再生、互生。 1、研发端:研发设计、科技孵化、科技转化、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2、制造端:生产制造、采购、质量安全管理是企业内部核心价值链。制造端生态伙伴:生产商、供应商,生态伙伴创建战略合作。 3、营销端:销售商、渠道商建立营销平台。 4、服务端:资本服务、咨询服务、人才服务。为生态圈提供投融资服务、政策、市场、产业并购、管理咨询等咨询服务、人才服务等。 二、产业链平台 数据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平台、咨询服务是产业链的多层面沟通平台,是产业链生态圈的血液。 1、数据平台:数据的价值在于挖掘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智能生产、质量追溯、精准营销。可以用沉淀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利用数据中的客户,可以进行客户需求升级,创建客户的新的需求产品。利用数据驱动进而打造新的供应模式。 2、供应链平台:供应链平台是建立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产品智能数据进行数字化研发以及产业链课题协同研发,孵化、转化。可以进行数字化智能生产、也可进行数字化采购、销售反馈机制。 3、信息平台:提供产业情况、政策、市场、供应链数据、金融服务综合信息等。 4、咨询服务平台:产业调研、投融资咨询、行业数据分享、管理咨询、培训等。 三、产业链生态激励机制 产业链生态激励机制,要激励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可以从产业链利益端、产业链企业内

产业生态圈

一、基本定义 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产业在某个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 多维体系主要包括: 生产维:在地域内聚集有众多的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企业(即传统意义上说的企业协作、配套群体)。 科技维:产业生态圈内形成产业的科研、设计、实验体系。 服务维:在地域内,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型企业(组织) ,为产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和信息服务、运销服务等等。 劳动维:各配套及相关产业的熟练劳动大军,相关的专业人员队伍,精通相关管理和市场营销、掌握相关业务关系网络的管理人员队伍。 相关的基础设施:如机场、通讯设施之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铁路、港口之对于运输依赖型产业。 公共维或政府维:地方政府在做好相关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效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和金融信贷、法律法规等服务,并着力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秩序。

分布在一定城市空间上的产业生态圈至少应该具有三 方面的共性: 一是城市具备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如果把城市比喻为独立的生命体,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源自她依托自身禀赋而与外界不断展开的分工合作与能量交换;换言之,具有相对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城市具有相对完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格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产业配置多样化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通过要素供给的规模经济和生产组织的范围经济来实现生产组织效率的增进,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市多维品质的提升。 三是城市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理念。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如何在产业经济增长与空间结构治理中取得平衡。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但要想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更要发挥发在城市规划、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首先要确立城市发展的适当路径,通过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与要素供给结构优化等做法,厘清产业经济发展与空间形态演进的逻辑关系,切实做到城市业态与形态的相互促进与互补共生。 二、产业链和生态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