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数据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数量分析
朱建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在发展中另一种趋势也明显起来,即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程度在加剧,本文试图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着手讨论,通过模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探讨城镇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形成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讨论如何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的标准。
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分析
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如表)199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元,比1990年增长218%,年均递增速度为%,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同期各项反项指标,如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指数的增长速度。可见,全国城镇居民不仅在名义货币收入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实际水平上也同样实现了增长。全国困难户人均收入水平由1990年的元提高到1996年的元,增长了元;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水平由1990年的元提高为元,增长倍。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使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应该看到,在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得到提高的同时,收入的差距被拉大了。七年中,我国困难户与最高收入户居民人均年收入差异从1990年的元扩大到1996年元,扩大了倍。均增长速度为%,超过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这一结果清楚地说明:七年来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两极分化的程度加剧了。这并不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振兴经济的初衷,我们不希望在国家经济明显趋好的大环境下出现更多的“穷人”,但这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差距的拉大还伴随着收入中非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增大、灰色收入和资本收入增加的趋势。
城镇居民分为7个收入组:最低收入组(10%,表示该收入组占调查总人数的10%,下同)、低收入组(10%)、中等偏下收入组(20%)、中等收入组(20%)、中等偏上收入组(20%)、高收入组(10%)、最高收入组(10%)
农村居民分为5个收入组:低收入组(20%)、较低收入组(20%)、中等收入组(20%)、较高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