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08.14 KB
- 文档页数:13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它是在初中有关硫酸的知识基础上更深入地学习有关硫酸的知识,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它既具有酸的通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初中主要学习了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因此在这一节中主要侧重于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氧化性。对于这一节应该重视与初中的联系,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同时也应该特别重视化学实验。所以首先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对稀硫酸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实验,有条件的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所以可按照复习7实验7观察7理解7练习掌握”
的程序来处理。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硫酸、硝酸和氨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掌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1. 重视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起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
2. 重视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2 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改用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S02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如下:
1. 重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7观察7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取得良好的
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观察的重点,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现象,来分析变化的本质。另外,还要强调实验的操作要点及要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在复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时可做蔗糖中加浓硫酸的实验,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硫酸的氧化性,建议演示实验前设置一些思考题,这样可以对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见教案内容)。
对于硝酸与铜、非金属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演示实验,但必须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做浓、稀硝酸与
铜反应的实验时要选用细长的导线铜丝。这样既反应快,又便于及时抽出,污染少。选用 1 : 2的稀硝酸
现象较明显,为增强可观察性,可用白纸作衬托。在做红热的木炭在浓硝酸里燃烧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指出除碳外,硫、磷也能被浓硝酸氧化,至于氧化的产物不要求学生掌握。要记住王
水的组成,可引导学生妙用王水中的 “王 ”字的竖横笔画比,帮助记忆。
2. 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 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
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 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 牢固的氧化物薄膜, 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错误地认为: 硝酸愈稀, 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对此,要向学生说明,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其他元素 的能力,而不是指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即不能以还原产物中氮的价态作为衡量标准。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 学生归纳氨的特殊性,如氨水的化学式、氨水的酸碱性等。
3.
加强思想方法教育。讨论浓硫酸和硝酸的性质时,要突出氧化还原的观
点,分析反应的特点,从而 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表现在硫、氮元素价态的变化上。另外,学生学习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后,一定会产生疑问: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
H 2SO 4,为什么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浓硝酸、稀硝酸
的氧化性为什么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这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量变会引起质 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4. 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充分利用各种实物、音像资料,通过观看、阅读、讲解、讨论等多种形 式进行教学。 尤其要注意
不断创设问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 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能设计实验认识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对比方法,区别氨和铵的组成、结构、性质,从而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
2.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氨的吸收实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具准备
1. 仪器: NH 3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杯、试管夹、铁架台
引发学生讨论, 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质疑释疑等。
(铁夹
)、玻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