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一、高校网站建设的意义

1.高校网站建设是高校的"商标",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高校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高校,更可让世界了解你的高校。凭藉高校网站建设,高校就可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花朵。

二、高校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要做到这点,统一的用户平台非常重要。以下我们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网站建设中长期采用切块建设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的网站集群建设的新理念,从而实现站群集中规范管理、站点间信息共享、内容发布及时准确、网站设计维护方便,以及网站的高安全性。

1.新形势下高校网站建设的思考

WEB2.0时代已经到来。快速的网页浏览和内容更新,易维护的网站管理成为了用户和网站设计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符合WEB2.0标准的网页设计便应运而生。WEB2.0网页设计标准包括:结构标准语言(Xml、Xhtml)、表现标准语言(CSS)、行为标准。个人认为制作符合WEB2.0标准的网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

一是用语义标记语言写页面,和XML接轨。

语义标记,也就是精确描述页面每一部分作用的标记。最常用的标记语言HTML和XHTML 一般用于显示目的,设计者可以通过对HTML标签应用CSS来改变页面风格,利用CSS和DIV 来灵活的进行网页布局。

二是整合AJAX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应用程序通过异步模式,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减少了带宽占用,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三、高校校园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并且分布在各个相对独立的服务器中,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网站信息维护困难,技术要求高。

2.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和管理:

由于没有统一系统的规划,在各职能部门的网络、网站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各方面出现了信息难以交换,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各系统间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会对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3.应用缺乏有效集成:

由于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以及应用系统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另外,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

4.系统升级更新维护成本高:

在非集中式的环境影响下,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对松散,各部处与院系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不同应用系统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员开发,个体差异很大。许多单位和部门的网站界面和功能多年都不曾进行过更新和升级,其原因之一就是系统更新和升级的成本太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5.对IT技术的发展缺乏充分了解:

高校信息化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以IT技术支持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发展。因此,要做好高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充分了解IT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用成熟、先进而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来实施高校的信息化,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IT技术的发展而被迫改变技术路线。

四、高校网站建设的目标

1、整体功能概述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校园网站集群建设的概念,网站集群建设就是将各站点连为一体,支持全部站点的统一管理,将现有的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得同一组织内各个站点之间不再互相孤立。以统一的门户协同为来访者提供服务。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获得信息和服务。站点群管理是实现统一权限分配、统一导航和检索、消除“信息黑洞”和“信息孤岛”的基础。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

网站集群建设模式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共建、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思想,这种模式主要有五个优点:

一是能够资源共享。采用应用型的开发管理平台将可实现门户及部门网站信息的共享共用,可以形成全校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二是多个站点的设计内容和数据存储和运行将能并处于同一软硬件环境中,节省大量软硬件的投资。

三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站点维护与内容管理权限的分配,使得管理规范化,实现集群化管理。

四是采用基于组件化的设计使得动态网站的开发从程序开发层面提升到应用层面,可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各部门网站,可以协调部门建设网站步伐。

五是网站信息维护简便,降低了对技术要求,即使制作人员交替也不会对网站群的维护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采用网站集群建设模式,比各部门都独立建设各自网站可节省资金,同时还解决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部门技术力量不足及设备和信息管理维护等问题。

2、集群功能特点

根据网站集群建设模式的目标要求,它应当是一个集站点群设计、开发、注册、部署、管理、调用及内容管理于一体的站点群支撑平台,根据业务特征可划分为站群管理平台、站点管理平台、内容管理平台、站点设计工具四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平台。

站群管理用于对站点群、服务和系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站点管理用于对站点进行设置和管理,对设计和内容维护权限进行分配管理,对站点数据、系统日志和访问统计进行统一管理;

站点设计用于对站点的布局、栏目、应用等进行设计、制作、发布和升级;

内容管理能够允许多个用户依据不同的权限对站点内容进行即时的更新和维护管理。

这四个业务平台可通过目录服务整合成为一个可提供站群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平台。根据站点建设和管理维护过程中对人员的分工及要求,可将系统用户划分为如下角色:

站群管理员:操作站群系统管理平台,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服务申请的审核、站点实例建立等。

站点管理员:操作站点管理平台,管理某个站点,对该站点实例进行整体维护,如备份、恢复等;对该站点应用的设计、审核与维护权限进行分配。

站点设计员:操作站点设计平台,对站点实例进行设计、修改、发布和升级。

内容管理员:操作内容维护平台,根据站点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维护或对维护完的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

站群、站点和站点内容管理员的操作采用B/S结构来完成,使得远程适时维护成为可能,而站点设计员则可采用C/S结构的客户端站点设计工具,功能必须强大且操作简便,网站应用中大量繁杂代码和数据库表单均可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简单操作(如:选择、拖拽、填空等)自动生成,可与Dreamweaver 、FrontPage等页面制作工具结合使用,并允许用户离线设计和远程发布站点。

2.1.独立设计、信息共享:组织内部任何机构、团队甚至个人均可独立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站点;同一站点群内各站点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可以相互共享,为构建企业级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2.2.集中管理、分散维护:整个系统权限由信息中心统一分配和管理,各子站点的设计和维护则由相应的分支机构/部门分散进行,从而使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均可参与网站应用的构建和维护。

2.3.统一导航,站群检索:通过可统一维护的导航功能,可将站点群中各个分散的站点链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统一的门户形象呈现在浏览者面前;通过强大的站群检索功能,可在整个站点群的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2.4.站点分布,权限一致:对于复杂和大型的企业门户站点,可将应用分布到多个子站点,由各个分散的站点共同来承担整个站点的访问请求,这样即使其中个别子站点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余站点的使用,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在整个站点群中,用户可使用统一的身份(权限)访问不同的应用。

3、目标展望

目前虽然高校内网站林立,但网站的制作风格和水平千差万别,优秀网站凤毛麟角。网站技术路线简单,服务器很多以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采用ASP技术,也还有少量网站大量地采用静态页面,信息量和功能相对简单,在安全性上易受黑客及病毒攻击,在管理上无法实现规范统一,在功能变更以及日常维护中工作量大而繁琐。高校网站集群化建设模式的设计理念将在实现站群集中规范管理、站点间信息共享、内容发布及时准确、网站设计维护方便的基础上,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3.1.安全性:系统设计形成在各个层次之间,呈立体状的全面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

——数据链路层:保障链路线路通讯的畅通、可靠。适时留有备份、冗余线路,以保证链路的临时续接。可利用技术设备与机制,实现加密传输。保证链路层数据传输安全。

——操作系统层:采用主流、安全、标准、可靠的网络操作系统。充分发挥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保护机制功能。全面、稳妥管理和保护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系统层: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细致划分和合理布局数据库数据的增、删、改权限,实现数据库存储层的安全防范。利用数据库事务处理的回滚与提交技术,保障数据库数据存储的逻辑完整性。

——应用数据层:通过应用层系统管理员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口令管理、临时赋权实现各类各级用户安全访问体系。通过系统日志管理实现安全调查、追踪和安全评价。

——日常管理层:通过建立日常工作管理制度,防止人为因素、病毒扩散等侵害。

3.2.先进性:系统网络结构、硬件设备选型、技术架构设计、软件平台选型、开发工具软件选型均应体现业内共识,并符合技术发展潮流的先进技术产品和平台,保障系统的先进性。

3.3.可扩展性:系统构架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的连接,考虑应用系统的扩展。

3.4.稳定性:稳定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应在高效性基础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需兼顾、平衡、协调高效与稳定指标。在系统各类软硬件平台选型、参数调整、软件设计开发等方面充分考虑系统高效与稳定指标的平衡与协调。

3.5.开放性:在系统构架、采用技术、选用平台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开放性。选择产品都是开放平台,既有自己独特优势,又能与多家优秀的产品组合,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易扩充的、稳定的、统一的系统。

3.6.可移植性:选择开放的应用平台,采用互联网主流纯JAVA技术开发,实现跨平台跨操作系统,以标准的接口与各种数据库相连。

从管理和领导重视的角度来讲,高校网站建设采用集群模式,其间融入了集中、规范、清晰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在网站建设、网络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发布、信息建设、信息查阅、应用信息系统开发选型、信息产品制造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职责,实行按规治网、按章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坚持“高校策划、中心搭台、部门唱戏、齐抓共建”方针,强化标准规范和质量监督,切实推进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

高校网站采用集群的建设模式,可参照教育部和各省颁布的标准,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结合当今先进技术,将可以把我们的高校校园网站建设好、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部门形象,这样,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能不断推向前进,为我们高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高校网站建设的后期维护

网站的生命力在于网站的内容,后期维护的重心应该是丰富网站的内容,坚持及时更新数据。高校网站应该不断添加和完善网站内容(比如院系资料、其他部门子网站等),及时发布学校的校园新闻,科研动态等信息,不能让学校网站成为一个空架子,华而不实。

另外网站的后期维护还包括网站重构,美化网站界面,优化程序设计等。只有坚持推陈出新,网站才会有吸引力,才能体现网站真正的价值所在。

六、结束语

网站建设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高等院校有科研创新的使命,在网站的建设上更应该走在技术的前沿,如何构建符合WEB2.0标准的网站,进行内容与样式分离,增强网站的交互性能,提高高校网站的服务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网站设计者去深入研究。

文章由深圳五洲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789421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