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透明MgO_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红外透明MgO_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红外透明MgO_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红外透明MgO_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硅酸盐学报

第44卷第9期

2016年9月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44,No. 9

September,2016 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6.09.09

红外透明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李江1,姜楠1,2,徐圣泉1,刘强2,潘裕柏1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0;

2.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针对未来高马赫数导弹的发展趋势及红外窗口材料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对比分析了当前几种常见的红外窗口材料。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具有出色的中波红外透过性能、极低的高温辐射系数、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适中的热学性能以及仅次于蓝宝石的抗热震性,使其有望成为未来高马赫数导弹红外窗口/整流罩的最佳候选材料。同时着重对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及其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材料性能等做了综述和介绍,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与分析。减小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的晶粒尺寸有望实现该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应用,其力学性能也将进一步增强。真空烧结配合热等静压烧结的工艺路线有望实现大尺寸、近净尺寸成型制备。

关键词:氧化镁–氧化钇纳米复相陶瓷;红外窗口材料;高马赫数导弹;研究进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Q17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6)09–0000–13

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

Resent Development on Infrared Transparent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LI Jiang1, JIANG Nan1,2, XU Shengquan1, LIU Qiang2, P AN Yubai1

(1. Key Laboratory of Transparent Opto–Func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Some exsiting middle-wave infrared materi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issile.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best candidates for infrared window material and radome of future hypersonic missile due to its superior mid-infrared transmission, low heat emissivity,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derat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high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comparable to the sapphire.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all-sides properties of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ere also represented. The future work on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as prospected. Decreasing the grain size of MgO–Y2O3 nanocomposite can hav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visible region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Large-size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ith near net-shape could be fabricated by vacuum sintering and subsequent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reatment.

Keywords: magnesia–yttria nanocomposite ceramics; infrared window materials; high-mach missile; research development; future prospect

收稿日期:2015–11–19。修订日期:2016–06–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5212)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李江(1977—),男,博士,研究院。

通信作者:

Received date: 2015–11–19. Revised date: 2016–06–05.

First author: LI Jiang (1977–), male, Ph.D., Professor.

E-mail: lijiang@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E-mail:

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 研究 姓名:刘军堂___________ 学号: 23122837________ 班级: 机械1201_________ 任课老师:张志坚__________

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 1.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相关检索,要求对课题作简要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检索词,准确描述检索过程。(10分)(可选择其他课程中以论文方式考核的科目,如无此类题目,可自选或用备选题目) 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材料是具有特殊优越性能的新型材料,各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工程化方面,均给予了特殊重视,特别是在信息、国防、现代交通与能源产业中均将其置于重要地位。根据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功能陶瓷新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市场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开发应用新领域,以及正在研发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同时介绍了功能陶瓷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功能陶瓷材料;应用现状;趋势 检索过程 第一步:进入“中国知网”主页,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第三步:登录成功后会进入操作界面, 第四步:选择要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在操作界面上,中国知网将其文献分成了不同的库,我们根据自己的文献范围属性进行选择。 第五步:检索参数设置。在操作界面的上部,有搜索参数设置对话框。最好逐一填写。(1)检索项,系统对文献进行了检索编码,每一个文献都有一一对应的编码,一个编码就是一种检索项。点击检索项框右边的向下箭头,就能弹出所有检索项,选中一个就好。(2)检索词,填入要求系统搜索的内容。没有明确严格要求,不一定是词语。但是需要考虑到它应当与你选中的检索项相一致。如检索项用了“关键词”,就不能用一个长句等作检索词了。(3)文献时间选择,根据文献可能出现的年代,点击对话框右边的小三角就可以选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网建立时间是1994年,所以1994年及其后的数据才是最全的。现在他们在逐渐补充1994年以前的文献数据,但是,全面性可能要差些。(4)排序,提示系统将找到的文献按什么顺序呈现。(5)匹配,即要求系统按自己的检索要求进行哪种精确程度的检索。如果你确定你的文献参数,那么选择“精确”,如果不确定,就选择“模糊”。 第六步:点击“搜索”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操作了。然后就进入检索结果呈现的界面:中国知网2.rar(点击打开查看),中国知网的结果呈现表中,对文献的基本信息:文献题目、文献的载体、发表时间及在中国知网中的收藏库名进行了说明。

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_刘军芳

文章编号:1000-2278(2002)04-0246-05 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刘军芳 傅正义 张东明 张金咏 (武汉理工大学) 摘 要 简要地论述了国内外对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透明陶瓷制备中出现的新方法和新工艺,探讨了气孔和晶界组织结构等因素对透明陶瓷的透光性能的影响,并对透明陶瓷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透明陶瓷,制备工艺,气孔率 中图法分类号:TQ174.75+8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RANSPARENT CERAMICS Liu Jun f ang Fu Zhenyi Zhang Dongming Zhang Jinyo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for transparent ceramics was introduced.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new method and new technology appeared in the transparent cera mics preparing.Meanwhile it simply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pores and grain bound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n the transmittance of transparent ceramics,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resent her own opinion.Keywords transparent cera mics,prepara tion technics,porosity 1 前 言 自1962年R.L.C oble 首次报导成功地制备了透 明氧化铝陶瓷材料以来,为陶瓷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且耐腐蚀,能在高温高压下工作,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质,如强度高、介电性能优良、低电导率、高热导性等,所以逐渐在照明技术、光学、特种仪器制造、无线电子技术及高温技术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112 。近38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对透明陶瓷材料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 后开发出了Al 2O 3、Y 2O 3、MgO 、CaO 、TiO 2、ThO 2、ZrO 2等 氧化物透明陶瓷以及Al N 、ZnS 、ZnSe 、MgF 2、CaF 2等非氧化物透明陶瓷 12-32 。 2 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 透明陶瓷的制备过程包括制粉、成型、烧结及机械加工的过程。为了达到陶瓷的透光性,必须具备以下 条件142 :(1)致密度高;(2)晶界没有杂质及玻璃相,或晶界的光学性质与微晶体之间差别很小;(3)晶粒较小而且均匀,其中没有空隙;(4)晶体对入射光的选择吸收很小;(5)无光学各向异性,晶体的结构最好是立方 收稿日期:2002-03-06 作者简介:刘军芳,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30070 第23卷第4期 2002年12月 陶瓷学报 JOURNAL OF CERAMICS Vol.23,No.4Dec.2002

现代陶瓷研究进展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1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班 课程作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学生姓名:刘健 学生学号: 授课老师:

目录 1.传统陶瓷材料------------------------------------------------------------------------------------------------3 2.新型陶瓷材料------------------------------------------------------------------------------------------------3 2.1生物陶瓷材料------------------------------------------------------------------------------------------4 2.1.1生物陶瓷研究背景------------------------------------------------------------------------------4 2.1.2生物陶瓷研究的一些成果---------------------------------------------------------------------4 2.1.3生物陶瓷在国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4 2.1.4我国生物陶瓷材料研究设想与展望--------------------------------------------------------5 2.2高温压电陶瓷材料-------------------------------------------------------------------------------------5 2.2.1改性钛酸铅压电陶瓷----------------------------------------------------------------------------5 2.2.2 PZT基多元系压电陶瓷--------------------------------------------------------------------------6 2.3超级亲水易洁陶瓷材料-------------------------------------------------------------------------------6 2.4热障涂层陶瓷材料--------------------------------------------------------------------------------------7 2.4.1几类热障陶瓷涂料研究近况-------------------------------------------------------------------7 2.4.1.1氧化物稳定的ZrO2---------------------------------------------------------------------------7 2.4.1.2焦绿石或萤石结构A2B2O7陶瓷----------------------------------------------------------7 2.4.2需要达到的目标------------------------------------------------------------------------------------8 3.结语----------------------------------------------------------------------------------------------------------------8

Al2O3ZrO2MgAl2O4三元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组织和(精)

第28卷第5期 2008年10月 航空材料学报 J OURNAL OF A ERONAUT ICAL MAT ER I A LS V o l 28, N o 5 O ctober 2008 A l 2O 3-Zr O 2-M g A l 2O 4三元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陈国清 1, 2 , 谢杰1, 王旭东1, 董红刚1, 侯晓多 1 (1.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116085; 2.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 l 2O 3-ZrO 2-M gA l 2O 4纳米复合粉体。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A l 2O 3-30m o%l Z r O 2-30m o%l M gA l 2O 4(AZ30S30 三元纳米复相陶瓷。微观组织研究表明:所得纳米复相陶瓷是一种典型的晶间/晶内 复合型纳米结构, 基体氧化铝和第二相均为等轴状, 氧化铝晶间散布着氧化锆和尖晶石第二相晶粒, 同时有大量的球形氧化锆小颗粒分散在基体氧化铝晶粒内。对不同晶粒尺度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测试及纳米压痕实验表明:微米级复相陶瓷的最大硬度为22GP a , 而纳米复相陶瓷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其硬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 最大可达35GP a 。微米级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为8 9M Pa m 1/2, 而纳米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为10 04M Pa m 1/2, 其增韧机理主要为Z r O 2相变复合增韧、内

晶型纳米颗粒韧化以及细晶韧化。关键词:纳米复相陶瓷; 微观组织; 断裂韧性; 增韧机理 中图分类号:TB48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053(2008 05-0073-05 收稿日期:2007-12-10; 修订日期:2008-03-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505005 ; 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07-11 作者简介:陈国清(1977 , 男, 博士, 副教授, (E -ma il gqchen @d l ut . edu . cn 。 纳米复相陶瓷是指第二相纳米颗粒以某种方式弥散于陶瓷主晶相中形成的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微米陶瓷相比, 纳米复相陶瓷材料不仅室温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而且高温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1~3] 。近年来, 溶胶-凝胶法和高能球磨法等被用于制备复合粉体 [4, 5] , 制备出的粉体均 匀性好且处于纳米量级。国内外研究工作者采用了多种素坯成型方法和烧结工艺在促进致密化的同时抑制晶粒增长 [6, 7] 。曾照强等 [8] 研究了含少量Cr 2 O 3的A l 2O 3/SiC 纳米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 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430M Pa 和5 5M Pa

【包装印刷造纸】高阻隔食品包装材料浅谈

PET 之高阻隔性浅谈 曾凯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加工三班 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酷(PET)是一种线性的热塑性高聚物,俗称涤纶,最早是1948年由英国ICI公司和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生产,开始主要用于纤维工业生产。随着有关聚酯生产工艺、成型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聚酷产能的不断扩大,聚酯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在包装领域,聚酷树脂是近二十多年来塑料包装制品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由于其与常用的塑料相比在强度、透光性、可印刷性、可回收性、阻隔性、耐热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PET被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并很快被食品、饮料包装业所接受,目前已成为碳酸类饮料的主要包装容器之一。但是由于啤酒是一种对氧气十分敏感的饮料,很容易因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溢出而影响口味。这就要求包装材料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有足够的阻隔性。 关键词:PET 高阻隔啤酒瓶 第一章绪论 1.1前沿 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使之便于使用和保存。而对于食品来说,由于其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为防止食品污染变质,不仅要求食品包装外形美观宜人,方便实用,更重的是保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因此,现代包装除了作为产品的容器,有合理的尺寸、形状、方便使用外,作为产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还需要提供必要的阻隔性和整体密封性,以满足保质期要求的物理强度,并经受运输过程可能面临的任何情况。包装材料的阻隔性,狭义来讲,包括氧气阻隔性和水蒸气阻隔性。氧气阻隔性对于食品特别是含有脂肪、蛋白质的食品保质期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因为食品中的脂肪等成分在氧气存在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变质,所以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食用油、零食、肉类、月饼等必须采用有一定氧气阻隔性的包装材料,才能保证保质期内食品不发生变质,因此,食品包装材料氧气透过性的降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啤酒作为大众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全球的消费量十分巨大,其包装材料的需求量也相当可观,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用于包装啤酒的材料主要是玻璃瓶,铝制易拉罐,木质啤酒桶和少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酷(PET)塑料啤酒瓶。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年鉴一2002》的统计,玻璃瓶包装占居了92.2%的份额。传统的玻璃啤酒瓶虽然具有阻隔性好、刚性大、耐压力高、透明度好及制造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但是生产能耗大、易破碎、质重、运输和储存费用高,存在爆瓶等安全隐患。因此开发性能更优的啤酒包装材料以替代传统的玻璃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酷(PET)是一种线性的热塑性高聚物,俗称涤纶,最早是1948年由英国ICI公司和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生产,开始主要用于纤维工业生产。随着有关聚酯生产工艺、成型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聚酷产能的不断扩大,聚酯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在包装领域,聚酷树脂是近二十多年来塑料包装制品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由于其与常用的塑料相比在强度、透光性、可印刷性、可回收性、阻隔性、耐热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1】, PET被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并很快被食品、饮料包装业所接受,目前已成为碳酸类饮料的主要包装容器之一。但是由于啤酒是一种对氧气十分敏感的饮料,很容易因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溢出而影响口味。这就要求包装材料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有足够的阻隔性。而纯PET塑料瓶的阻隔性能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提高PET啤酒瓶包装材料的阻隔性成为研究的关键。 第二章渗透机理

透明氧化铝陶瓷制备的研究进展

透明氧化铝陶瓷制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透明氧化铝,透光率,烧结助剂,烧结工艺 1引言 透明氧化铝陶瓷最早是由美国Coble博士发明的,他通过在Al2O3中添加0.25wt% MgO,于1700~1800℃氢气气氛下烧结出呈半透明的氧化铝陶瓷,从此开创了透明氧化铝陶瓷研究和应用的新篇章[1]。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研究,科研工作者发现,通过提高氧化铝的纯度、致密度以及合理的调控显

微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铝陶瓷的透光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制备氧化铝陶瓷的烧结助剂得到了极大地扩展,除了MgO,一些稀土氧化物(如Y2O3、La2O3、ZrO2等)同样可以作为氧化铝陶瓷的烧结助剂,并且采用复合添加剂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MgO。关于添加剂的引入方式,谢志鹏等[2]提出了化学沉淀包覆工艺,在1800℃氢气气氛下烧结,制备了透明氧化铝陶瓷。与传统的球磨工艺相比,该方法能够实现添加剂在氧化铝基体中的均匀分布,从而大大提高了陶瓷的透光性。 关于透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技术,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采用热等静压(HIP)、放电等离子(SPS)等特种烧结工艺可以制备出亚微米晶的高性能透明氧化铝陶瓷。例如,Jin等[3]采用SPS工艺,于1250~1350℃,80MPa压力下烧结,制备了晶粒尺寸小于1μm,直线透光率为53%的透明陶瓷。由于晶粒细小,其机械强度也非常优异。 此外,Mao等[4]就氧化铝晶粒光轴取向对透光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在强磁场条件下进行透明Al2O3陶瓷浆料的注浆成型,使烧结后的Al2O3陶瓷晶粒光轴趋于一致,从而减少六方晶系Al2O3陶瓷因双折射率不同带来的光损失,显著提高透明Al2O3陶瓷的透过率。下面就影响氧化铝陶瓷透光性的各种因素,以及氧化铝粉体选择、烧结助剂及作用、烧结工艺及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应用进行综述。 2影响氧化铝陶瓷透明性的因素 2.1.1气孔 对透明陶瓷透光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气孔率,又包括气孔尺寸、数量、种类。普通陶瓷即使具有高的密度,往往也不是透明的,这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封闭气孔,并且当陶瓷内部的气孔率大于1%时,陶瓷就基本不再透明。有实验

红外透明MgO_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硅酸盐学报 第44卷第9期 2016年9月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44,No. 9 September,2016 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6.09.09 红外透明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李江1,姜楠1,2,徐圣泉1,刘强2,潘裕柏1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0; 2.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针对未来高马赫数导弹的发展趋势及红外窗口材料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对比分析了当前几种常见的红外窗口材料。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具有出色的中波红外透过性能、极低的高温辐射系数、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适中的热学性能以及仅次于蓝宝石的抗热震性,使其有望成为未来高马赫数导弹红外窗口/整流罩的最佳候选材料。同时着重对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及其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材料性能等做了综述和介绍,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与分析。减小MgO–Y2O3纳米复相陶瓷的晶粒尺寸有望实现该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应用,其力学性能也将进一步增强。真空烧结配合热等静压烧结的工艺路线有望实现大尺寸、近净尺寸成型制备。 关键词:氧化镁–氧化钇纳米复相陶瓷;红外窗口材料;高马赫数导弹;研究进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Q17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6)09–0000–13 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 Resent Development on Infrared Transparent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LI Jiang1, JIANG Nan1,2, XU Shengquan1, LIU Qiang2, P AN Yubai1 (1. Key Laboratory of Transparent Opto–Func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Some exsiting middle-wave infrared materi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issile.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best candidates for infrared window material and radome of future hypersonic missile due to its superior mid-infrared transmission, low heat emissivity,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derat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high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comparable to the sapphire.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all-sides properties of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ere also represented. The future work on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as prospected. Decreasing the grain size of MgO–Y2O3 nanocomposite can hav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visible region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Large-size MgO–Y2O3 nanocomposite ceramics with near net-shape could be fabricated by vacuum sintering and subsequent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reatment. Keywords: magnesia–yttria nanocomposite ceramics; infrared window materials; high-mach missile; research development; future prospect 收稿日期:2015–11–19。修订日期:2016–06–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5212)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李江(1977—),男,博士,研究院。 通信作者: Received date: 2015–11–19. Revised date: 2016–06–05. First author: LI Jiang (1977–), male, Ph.D., Professor. E-mail: lijiang@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E-mail:

纳米陶瓷材料综述

纳米陶瓷材料综述 Summary of nano-ceramic material 摘要: 本文是一片比较全面的纳米陶瓷材料的综述文章。主要内容涵盖了陶瓷的发展,纳米陶瓷的发展,纳米陶瓷的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电学性能、超塑性等)、纳米陶瓷的应用(防护材料、耐高温材料、生物材料、压电材料、信息材料等)、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粉的制备,成型及烧结。此外还有纳米材料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纳米陶瓷结构与性能应用制备方法展望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rticle of the nano-ceramic material. The main conten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ramic, the development of nano-ceramic nano-ceram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ctrical properties, superplasticity, etc.), the application of nano-ceramic (protective materials,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bio-materials,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nformation materials, etc.), nano-ceramic prepa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nano-powders, molding and sintering.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nomaterials Outlook. Keywords: nano-ceramic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preparation method Prospects 引言: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man在1959年就曾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异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

2010.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_靳玲玲

沈宗洋等: (Na, K)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521 · 第38卷第3期 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 靳玲玲1,蒋志君2,章健1,王士维1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2.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 摘要:Y2O3为立方结构,熔点高,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好,光学透明性范围较宽,声子能量低,易实现稀土离子的掺杂。Y2O3透明陶瓷在高温窗口,红外头罩,发光介质(闪烁、激光和上转换发光)及半导体行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些已获得实际应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重点介绍Y2O3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综合评述Y2O3透明陶瓷在高压气体放电灯灯管、窗口材料、闪烁陶瓷、激光陶瓷、上转换发光等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并对国内Y2O3透明陶瓷的研发提出看法。 关键词:氧化钇;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稀土掺杂;综合评述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0)03–0521–06 RESEARCH PROGRESS OF YTTRIA TRANSPARENT CERAMICS JIN Lingling1,JIANG Zhijun2,ZHANG Jian1,WANG Shiwei1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2.The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high melting point, chemical stability, high transmittance from ultraviolet rays to middle infra-red, and low phonon energy, yttria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igh temperature windows, infrared domes, optical matrix for scintillation, laser output and upconversion, and compon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yttria transparent ce-ramics and luminescence of the yttria transparent ceramics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applications in high-pressure gas discharge lamp, windows, scintillation ceramics, laser ceramic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so on are re-viewed. Finally, the views on the research of yttria transparent ceramic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yttria; transparent ceramic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rare-earth element doping; review 室温下,Y2O3为稳定的c型立方结构, 晶格常数为1.060nm, 空间群为T h7。每个单胞中包含32个Y3+和48个O2–。Y离子格位存在两种不同的晶格环境,有8个高对称性的S6(即C3i)格位和24个低对称性的C2格位。两种不同Y格位的配位数均为6。 Y2O3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特点是: 1) 熔点高,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好,光学透明性范围较宽(0.23~8.0μm); 2) 在1050nm处,其折射率高达1.89,使其具有80%以上的理论透过率; 3) Y2O3具有足以容纳大多数三价稀土离子发射能级的、较大的导带到价带的带隙,可以通过稀土离子的掺杂,实现发光性能的有效裁剪,从而实现其应用的多功能化; 4) 声子能量低,其最大声子截止频率大约为550cm–1,低的声子能量可以抑制无辐射跃迁的几率,提高辐射跃迁的几率,从而提高发光量子效率;[1] 5) 热导率高,约为13.6W/(m·K),高的热导率对其作为固体激光介质材料极为重要。[2] 上述特性使Y2O3透明陶瓷在高温窗口、红外探测、发光介质、半导体行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 收稿日期:2009–06–1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08–08。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03Z535)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靳玲玲(1983—),女,博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王士维(1964—),男,博士,教授。Received date:2009–06–16. Approved date: 2009–08–08. First author: JIN Lingling (1983–), female, postgraduate student for doctor degree. E-mail: lljin@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WANG Shiwei (1964–), male, Doctor, professor. E-mail: swwang51@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第38卷第3期2010年3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8,No. 3 March,2010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0.03.010

特种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1]

文章编号:1006-2874(2010)05-0071-04 特种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葛伟青 (唐山学院,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TQ174.75文献标识码:A 特种陶瓷也称为先进陶瓷、现代陶瓷、新型陶瓷、高性能陶瓷、高技术陶瓷和精细陶瓷,突破了传统陶瓷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的界限,主要以氧化物、炭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为主要原料,有时还可以与金属进行复合形成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采用现代材料工艺制备的、具有独特和优异性能的陶瓷材料。已成为现代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特种陶瓷于二十世纪发展起来,在近二、三十年内,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高技术、新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许多科学家预言:特种陶瓷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必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种陶瓷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了它不同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冶炼、能源、医学、激光、核反应、宇航等领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了加速新技术革命,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特种陶瓷,因此,特种陶瓷的发展十分迅速,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突破。 1概述 特种陶瓷通常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结构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功能陶瓷具有导电、半导性、绝缘、压电、透光、光电、电光、声光、磁光等性能,生物陶瓷具有医疗(人工关节.骨、牙齿等)和催化等功能,在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罗宏杰在佛山市加快发展特种陶瓷推介会上发言说,特种陶瓷具备传统陶瓷不具备的多种特性,消耗低、利润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预计2010年全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世界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特种陶瓷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与发展空间。 目前,高温结构陶瓷研究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燃气轮机、活塞发动机和磁流体发电机用的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的应用在汽车、飞机、火箭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福特公司研制的汽车用轮机的机头、定子和叶轮都是用氮化硅制作的,热交换器是用蜂窝状结构的结晶化玻璃制成的。超音速飞机发动机和火箭燃烧室内壁、隔热衬层等高温部位都利用到了陶瓷材料。美国研制成功了AGT100和AGT101型全陶瓷汽车发动机,其进口温度分别达到了1290℃和1370℃,比超合金高200 ~260℃。 2粉末制备技术进展情况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粉末制备技术是超高温技术。利用超高温技术可廉价地研制特种陶瓷。 超高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能生产出用以往方法所不能生产的物质,能够获得纯度极高的物质,生产率会大幅度提高,可使作业程序简化、易行。目前,在超高温技术方面居领先地位的是日本。此外,溶解法制备粉末、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陶瓷粉末、溶胶-凝胶法生产莫来石超细粉末以及等离子体气相反应法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特种陶瓷成形方法及特点 3.1干法成型 干法成型包括钢模压制成型、等静压成型、超高压成型、粉末电磁成型等方法。 3.1.1钢模压制成型(干压法) 将含有少量增塑剂、具有一定粒度配比的陶瓷粉末放在金属模内,在压机上受压,使之密实成型。钢模压制的优点是易于实现自动化,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较大的应用。 3.1.2等静压成型 等静压成型是通过施加各项同性压力而使粉料一边压缩一边成型的方法。等静压力可达300MPa左右。在常温下成型时称为冷等静压成型,在几百摄氏度到2000℃温区内成型时称为热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有两种方式:干袋法和湿袋法。湿袋法是将粉末或颗粒密封于成型橡胶模型内,置于高压容器 收稿日期:2010-04-15 通讯联系人:葛伟青,E-mail:hbtsgwq@https://www.doczj.com/doc/a810855897.html, CHINACERAMICINDUSTRYOct.2010Vol.17,No.5 中国陶瓷工业 2010年10月第17卷第5期

纳米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分散和烧结技术研究进展

"#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7$&##%$$"%""宋春军#男$$*+7年生$硕士生"Q E 0##+$%,&9$*##$"’,-./0#-./034H 4!D 43-./0564-纳米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分散和烧结技术研究进展# 宋春军!徐光亮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 #""摘要""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高性能的陶瓷! 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高热导率"低热膨胀以及低密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从纳米复相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分散方法以及碳化硅基陶瓷的烧结方法与烧结助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目前有关碳化硅基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碳化硅"晶须"纳米复相陶瓷"分散"烧结 I %J %1#;.%,/#’I 0&;%"&0#,),3<0,/%"0,$# ’<010*#,D )"703%L )&%3-),#F *#.; #&0/%D %").0*&P 8B C[D 2>h 2>";?0/.>? !P 6D 4404F=.3E K /.0P 6/E >6E .>LQ E 6D >404?J "P 423D H E O 3<>/N E K O /3J 4F P 6/E >6E .>LQ E 6D >404?J "=/.>J .>?%&$#$##67&/")*/""]2E 34/3OD /?D-E 6D .>/6.0S E K F 4K -.>6E O "O 26D.OD /?DO 3K E >?3D "D /?DD .K L >E O O "D /?D 3E -S E K .32K E .>L6D E -/6.064K K 4O /4>K E O /O 3.>6E "D /?D3D E K -.064>L 263/N /3J "04H3D E K -.0E 1S .>O /4>.>L 04HL E >O /3J "O /0/64>6.K W /L E 6E K .-/6O D .O>4HW E E >H /L E 0J 2O E L />/>L 2O 3K J .>L.E K 4>.23/6O .>LO S .6E O 6/E >6E 5]E N E 04S -E >34F L /O S E K O /4>4F >.>4,O /0/64>6.K W /L E .>L O /0/64>6.K W /L EH D /O V E K .>L O />3E K />?4F O /0/64>6.K W /L E W .O E L>.>4,64-S 4O /3E O .K E 64>602L E L .>LL /O ,62O O E L />3D E S .S E K 58%59 #"3&""O /0/64>6.K W /L E "H D /O V E K ">.>4,64-S 4O /3E 6E K .-/6O "L /O S E K O /4>"O />3E K />?" ""&#世纪+#年代C 0E /3E K $$"&%&P /E ?E /0$7% 等提出了纳米材料的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此后"纳米材料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材料科学中一个热门领域’纳米材料最初是从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 $9""%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人们对纳米 陶瓷材料作了广泛的研究$%% ’除了对纳米金属氧化物陶瓷进行 研究" 纳米非氧化物陶瓷也已成为纳米材料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 "特别是难熔金属氧化物更具有发展潜力’但是"对于纳米材料"在烧结后期!坯体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c 以后#晶粒长大将变得非常严重"导致多数情况下很难获得相对密度&*"c &晶粒尺寸在$##>-以下的烧结体 $+"*% ’所以"在纳米陶瓷的烧 结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抑制晶粒生长的烧结助剂"如\[& [K &[7等’后来发展的压力烧结&热等静压&烧结铸造$$#% 等方法有助于抑制晶粒生长" 但目前仍难在晶粒无明显长大的情况下获得高致密!&**c #的纳米陶瓷’影响纳米陶瓷致密烧结的因素有团聚& 气孔率以及原料纯度等’研究表明"在大多数非氧化物纳米粉体颗粒表面都有氧杂质存在’碳化硅颗粒表面的P /8&层会严重影响其烧结致密化与最终力学性能’ 碳化硅晶须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特性"作为一种增强体已应用于金属&陶瓷及复合材料’碳化硅晶须的引入可以显著提 高陶瓷基体的断裂韧性&抗摩擦性能&抗热震性等$$$"$7% ’例如" 通过加入&#N 40c 的P /[H 可以将细晶氧化铝的断裂韧性从 *7=Y .(-$)&提高到*=Y .(-$)& ’在其他陶瓷基体中"碳化硅晶须同样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 并且"提高的断裂韧性可保持到$$##_的高温$$ 9% ’裂纹偏转&晶须桥连和晶须拔出是纳米颗粒&晶须复相陶瓷的主要增韧机理’关于纳米颗粒&晶须对陶瓷 基体的增韧补强作用机理已有大量中外文献进行了报道$$""$(% ’ 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碳化硅晶须&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从纳米粉体与晶须的分散以及纳米碳化硅的烧结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晶须及纳米粉体的分散 对于纳米复相陶瓷&晶须增韧陶瓷来说"制备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是成功烧结的关键’目前"各种烧结方法中一般采用的分散方法是化学液相分散法结合机械球磨&超声波处理等制取稳定的纳米相水或其他有机溶剂悬浊液’化学方法主要是调节S A 值和选用合适的分散剂与分散介质’!5!"分散介质 去离子水是分散P /[纳米粉体的常用介质’由于P /[具有明显的极性"所以在极性水溶液中"有利于P /[粉体的稳定分散’而对于P /[晶须" 较多选用有机溶剂进行分散"如乙醇&乙二醇&丙酮等$$+"&#% ’ !?"";K 值的影响 $$%P /[纳米粉体等电点 调节S A 使粉体表面荷电" 通过静电稳定机制可促进纳米粉体悬浊液的稳定分散$&$% "从而确定该粉体的@E 3.电位随S A 变化的规律’P /[纳米粉体在去离子水中的等电点在&"9之 间$&&"&9% "所以在碱性溶剂中更容易稳定分散’而d />?P 2>等发( 7&(纳米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分散和烧结技术研究进展)宋春军等 万方数据

纳米陶瓷技术

纳米陶瓷技术 摘要:纳米陶瓷粉体是介于固体与分子之间的具有纳米数量级尺寸的亚稳态中间物质。随着粉体的超细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效应。纳米陶瓷的超细晶粒、高浓度晶界以及晶界原子邻近状况决定了它们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陶瓷的特异性能。本文对纳米陶瓷的这些主要的特异性能及其制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纳米陶瓷;性能;制备 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所以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一、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米陶瓷材料是指在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晶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都处在纳米水平,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替代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二、纳米陶瓷材料的性能研究 2.1 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当陶瓷材料成为纳米材料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断裂强度大大提高;2)断裂韧性大大提高;3)耐高温性能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都会发生改变。 不少纳米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比普通陶瓷材料高出4~5倍。在陶瓷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并进行复合,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其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明显改善其耐高温性能,而且也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热震、抗高温蠕变的性能。 2.2 低温超塑性 陶瓷的超塑性是由扩散蠕变引起的晶格滑移所致,扩散蠕变率与扩散系数成正比,与晶粒尺寸的3次方成反比,普通陶瓷只有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蠕变。而纳米陶瓷的扩散系数提高了3个数量级,晶粒尺寸下降了3个数量级,因而其扩散蠕变率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因其较高的扩散蠕变速率而对外界应力做出迅速反应,造成晶界方向的平移,表现出超塑性,使其韧性大为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