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第十三届团学干部助理报名表【模板】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第十三届团学干部助理报名表【模板】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第十三届团学干部助理报名表【模板】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第十三届团学干部助理报名表【模板】

****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第十三届团学干部助理报名表

注:1:院团委意见一栏候选人上交团委办公室后由资格审查小组填写。

2:如有需要,可另纸附上详细内容。

最新中山大学考研

2011中山大学考研

241 英语:①《新编英语教程》(1-3册),李观仪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依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照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610 民俗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中外民俗学 史、民俗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考察学生对民俗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民俗学学术动态的了解、把握程度;②考察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经验、感受以及描写能力;③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术功底的考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方法,解读、分析、阐释民俗现象以及中外民俗学文献的能力。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1 文学评论写作:主要考察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评论赏鉴,兼及对众多批评方法与文学流派的理论把握和应用。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2 语言学概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北大出版社 613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北大出版社;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 614 文献释读: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献的标点与翻译,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评论的能力 615 文学基础:本课目考察考生对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以及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史现象、作家作品、流派和思潮等;古代汉语的常识,例如字词的释义、古文断句等,也在考察范围之内。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6 世界文学:①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803 民间文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神话、传说、故事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的多民族交流关系,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及其科学写定,中国民间文学史 略,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等等。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804 文学理论(含中西文论):本课程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所含内容为主要范围,另需考察中国历代文论及西方文论。 805 汉语言学基础:①《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 806 古汉语与古文字:①《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②《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07 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试范围包括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各体文学(诗、文、小说、戏曲)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考试内容包括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察。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最新整理《公共关系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美国) 2、1923年,(爱德华.伯内斯)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斯科特.卡特李普)。 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中山大学)。 5、(1998)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时尚)。 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认知度)。 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知晓公众)。 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10、(1997)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二、多项选择: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人性文化、传播技术)。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整体性、变动性)。 3、公众的特征有(同质性、相关性、层次性、多变性)。 4、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近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5、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职业、社会文化) 6、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主体个性、传达方式、公众认知) 7、文字传播的运用(新闻稿撰写、广告文词设计、宣传资料制作、内部报刊编辑、公关常用文书) 8、赞助活动的类型(体育事业赞助、教育事业赞助、文化事业赞助、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9、危机处理的原则有(、三“T”原则、公众至上原则、维护声誉原则) 10、一般公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写作、联络、制作、情报收集、组织活动、接待来访、出访等) 三、名词解释:

2008年中山大学人类学概论考研真题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81730864.html, 1考研高分学姐总结出的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考研政治的试题分为两大部分,在答题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法。在历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各位考研高人得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在经历考研并且成功之后,针对这类问题结合我的经历,我总结出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与大家分享。 题型1评价分析型 题型特点: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最多,所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解题诀窍:对这种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项是否正确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 题型2因果关系型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81730864.html, 2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

2019中山大学考研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

2019中山大学考研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复习全析 【含真题与答案】 本复习全析是分为四册,由逸仙中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逸仙教学研发团队与中山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中山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该书通过总结梳理《国际商务(希尔)》、《国际贸易(海闻)》、《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三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并对各章节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且配备相关的名校真题,再对中大国际商务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考生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 岭南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内容详情 一、考试重难点(复习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国际商务(希尔)》、《国际贸易(海闻)》、《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三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及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二、课后习题详解:

对《国际商务(希尔)》、《国际贸易(海闻)》、《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三本教材各章节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做每一章节配套的课后习题,可以巩固各章节考察的知识点,加强理解与记忆。 三、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根据《国际商务(希尔)》、《国际贸易(海闻)》、《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三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精选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并进行解析。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四、中大历年真题与答案详解: 整理中大该专业的2014-2017年考研真题,并配有2014-2017年答案详解。另外由于真题年份较少,特增加了相关院校的真题借鉴参考,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2014-2015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共8套)。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4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6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7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5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6年中山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中山大学人类学历年真题(1)

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系谱分类法 2 民族共同语 3 游群(band) 4 参与观察 5 交表婚 6 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999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民族共同语 2 语义 3 文化区 4 毕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00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2单系继嗣 3 主干家庭 4 《萨摩亚人的成年》5 聚落考古学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怀特的新进化论。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 三.论述(共45分) 1.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人类学名著(20分) 2.试举例说明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25分) 中山大学2001年人类学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 二.简答题(6*10) 2.1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2.2试述文化相对论? 2.3什么是亲属称谓? 2.4试述现代人类的体制特征。 2.5简论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怀特的能量进化理论。 2.6简论刘易斯的“匮乏文化”。 三.问答题 3.1试论文化涵化理论并举事例说明。(20)

公共关系学_习题集(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公共关系学》(编号为02007)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2. 1923年,()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3.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流传和普及归功于()。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4.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公众受愚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5.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说真话”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6.“投公众所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7.“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8. 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成立。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重庆 9.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的是()。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D、深圳大学 1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11.()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1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3.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4.公共关系的内容是()。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5.认知度的广度可以分为5个级别,其中最宽的是()。 A、国际 B、全国 C、大区 D、省区 16.认知度的广度可以分为5个级别,其中最窄的是()。 A、全国 B、大区 C、省区 D、当地 17.认知度的深度由浅入深分为10个要素,其中最浅(或最表面)的要素是()。 A、组织名称 B、地理位置 C、行业归属 D、发展历史 18.认知度的深度由浅入深分为10个要素,其中最深(或最核心)的要素是()。 A、组织业绩 B、组织领导 C、个性概念 D、深层文化 19.()是指在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善后或修正工作以挽回声誉重建形象的专门活动。 A、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 B、宣传型公共关系 C、征询型公共关系 D、矫正型公共关系 20.知晓层次传播的目的是()。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提供信息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学习课程安排

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从事公共关系的策划、宣传、广告、销售、推广、外联、开发、调研和行政文秘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适用于专业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公司等信息咨询行业,并能够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公关、广告和传播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专业思想。 2.接受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具备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掌握公共关系的专业技能,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分析预测能力、策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处理、研究公共关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仪表风度。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良。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大众传媒通论,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公共关系原理,公关实务与案例,媒介社会学,广告学原理,公共关系评估,市场营销学。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组织传播学,危机管理与传播,公共关系策划,CI战略,演讲与辩论,网络传播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附表二) 附表一:

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政治专业03——06考题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史 2003 一、名词解释 1、门罗主义 2、朴茨茅斯和约 3、大西洋宪章 4、大东亚共荣圈 5、第四点计划 6、万隆会议 7、中日联合声明 8、防止核扩散条约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欧洲国家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态度 2、简评英国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3、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背景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近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论述朝鲜战争爆发迄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美国对台湾政策的演变,并分析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 2004 一、名词解释 1、大陆封锁体系 2、国际联盟 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4、东南亚国家联盟 5、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二、简答 1、简述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 2、简述苏南冲突 3、简述四次中东战争 三、分析题三。分析题(60分) 1分析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图表分析题 。。。。。。(图表略) 根据上表分析美,英,德,日,法外交目标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一、名词解释 1、“天定命运”论 2、贝尔福宣言 3、欧洲联盟条约 4、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5、〈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二、简答 1、简述发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简析苏联在二战初期战争失利的原因 3、简述三环外交的内容及其意义 4、简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出兵海湾的战略意图 三、论述 1、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是近代英国的主要外交政策,试分析英国均势政策的演变及其决定性因素 2、试比较福田主义与宫泽主义在日本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的意义 2006 一、名词解释(8’) 1.华盛顿“告别演说” 2.《布列斯特和约》 3.罗拉特法案 4.“尤里卡”计划 5.光华寮事件 二、简答题(15’) 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崛起过程及日本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析威尔逊“十四点”纲领的内容及其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试述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结局。 4.简述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25’) 1.试用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次(国际体系、国家和人)分析方法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试论美国“遏制”战略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公共关系学自学考试题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组织 B.传播 C.公众 D.个人 2.下列思想家中,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 A.马斯洛 B.艾维·李 C.韦伯 D.伯尼斯 3.被称为广告发展全新阶段的是( ) A.全面服务期 B.传播分离期 C.广告分离期 D.整合传播期 4.1923年出版的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是(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舆论》 5.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高校是( ) A.复旦大学 B.北京大学 C.中山大学 D.南京大学 6.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 )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 7.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 ) A.顾客公众 B.媒介公众 C.政府公众 D.社区公众 8.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 ) A.管理说 B.传播说 C.咨询说 D.关系说 9.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模式是( ) A.5W模式 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模式 D.受众选择“3S”论 10.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是( ) A.真实公开原则 B.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C.科学指导原则 D.整体统一原则

人类学考题

北京大学 20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格尔兹 2.文化霸权 3.差序格局 4.进化论 5.历史具体主义二.简答题(15*4=60): 1.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 4.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 1.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2005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地方性知识 2.跨文化比较 3.文本 4.民族语言学 5.参与观察 二.简答题(15*4=60): 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3.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 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 1.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 2.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 2004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社区后殖民主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 二简述15*4 1.《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 2.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3.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内容 4.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内容 三论述25*2 1.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 2004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1.年龄组制度 2.人类学的整体观 3.局内人观点 4.家乡民族志 二简述15*4 1.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 2.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3.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 4.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25*2 1.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2.现代民族志的缺失何在 2003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1.涂尔干 2.费孝通 3.格尔茨 4.传统 5.社会结构 6.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三:论述题 1.举例论述人类学何以是文化批评 2.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没个民族文化的影响 3.试论利奇的过程理论 人类学方法一:概念解释 1.民族志电影 2.民族中心主义 3.田野工作 4.客位研究法 5.拉的克里夫_布朗 6.遗留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实验民族志的基本特点 2.简述仪式研究的社会人类学视角 3.简述比较研究对人类学的意义 4.简述参与观察所获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几本差异 5.什么是格尔茨解释人类学的“深描” 6.简述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努尔人》的方法论意义 2.人类学的概念是这样建立的 3.试论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方法论的主要贡献 2002年试题一. 概念解释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精选)公共关系学-问答题

问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观念的含义?答:公共关系状态:一般说来,公共关系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最理想的状态;第二种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最不理想的状态,组织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第三种状态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组织的原始状态;第四种是低知名度、高美誉度,这是组织的一种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公共关系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当一个组织自觉地采取各种公共关系手段去改善原有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着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2.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情感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4.如何按照公众的态度进行公众分类? 答:⑴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内部公众、外部公众;⑵根据时序特征分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⑶根据重要性程度分类: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⑷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5.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答: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两者的理论基础依据不同;(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⑴传播的目标不同;⑵传播原则不同;⑶传播方式不同;⑷传播周期不同;⑸所处地位不同;⑹效果不同。 6.报刊宣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创办廉价报纸,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时地位;(2)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7.清垃圾运动与公共关系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答:清垃圾运动与工人运动相配合,给许多大企业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对垄断企业进行干预,这种情况迫使工商界必须重视公众舆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都十分严肃地对待公共关系,这决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8.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对公共关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艾维·李的公关实践,为日后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从事公关工作的原则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和“向公众说真话”,这一原则使公共关系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9.爱得华·伯尼斯对公共关系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答:(1)于1923年出版了《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被视为公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他将艾维。李的活动与1897年美国《铁路年鉴》中出现的“公共关系”一词结合起来,使公共关系正式从新闻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而又系统的管理科学;(2)1952年编写了《公共关系学》,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阐述和发挥。 10.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答:(1)民众社会地位提高,公众队伍形成,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可能;(2)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而民主政治的每一步 都需要公共关系活动的配合;(3)言论自由、出版 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公共关系运行的 重要保证。 11.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1)公共关系适应了商品经济分工协作、社会 化大生产的需要;(2)公共关系是物质生产供大于 求,市场中心从卖方向买方过度的产物;(3)证券 民主化运动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深化发展;(4)民众 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家放弃唯利是图的经营方针, 采取赢利与公关并重的经营战略。 12.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传播技术发展的关系。 答:(1)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2)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电传、电脑互联网等电 子媒体的发展,使公共关系获得了飞速发展。 13.公共关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公关观念的特点是什 么? 答:(1)管理学以组织与个人为对象,管理学理论 的发展,对于公共关系的发展有很强的规范和指导 意义;(2)传播学的理论对公共关系学也形成了重 大影响;(3)人际关系学也是与公共关系学相关紧 密的学科,人际关系学是以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 特点以及交往规律为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4)市 场营销学为公共关系提供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方 法,并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技术进行研究。 14.试论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的时间并不长,但 因为他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获得了迅速发 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一批外资携带着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观念进入 中国,其中包括公共关系。(2)合资企业先进的管 理经验,引起了国内企业的效仿,广州白云山制约 厂则是国有企业中最早设立公关部。1984年12月 26日《经济日报》发表了《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的公 共关系》从而使“公共关系”这个词开始被中国人 民接受。(3)在公共关系事物发展的同时,公共关 系教育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公关教育首先采取的是 短期培训的方式,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 了全国第一期公共关系讲习班。北京大学在1985年 6月举办公共关系讲座,同年7月,广州中山大学成 立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研究会。(4)1986年广东 地区成立了“广东地区公共关系俱乐部”,1987年,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5)1997年11月15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 定委员会,该会经过反复的研讨和论证,正式确定 中国公关职业的名称为“公关员”,并于1999年5 月将公共关系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15.结合西方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谈 谈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答:(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建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就表现了出来。(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需要自己主动去和银行、原料供应商、横向协作单 位、产品销售部门开展协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减 少社会摩擦,争取良好的经营合作伙伴。(3)商品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经济紧缺的状态,市场竞争 空前激烈,企业的无形资产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关和 广告构成。自然经济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格 言便过时了。 16.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答:(1)产品形象信息;(2)组织形象信息;(3) 政府信息;(4)媒介信息;(5)竞争对手信息;(6) 市场信息;(7)内部公众信息。 17.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有哪些? 答:(1)从俗心理;(2)同步心理;(3)求美心理; (4)求名心理;(5)求异心理;(6)好奇心理;(7) 偏好心理;(8)便利心理;(9)选价心理。 18.公关部门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包括哪些内 容? 答:(1)重视本组织的形象和声誉;(2)在员工中 开展公关知识培训。 19.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产品形象;(2)员工形象;(3)机构形象; (4)管理形象;(5)企业文化形象。 21.公共关系在优化环境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营造组织关系网络;(2)优化社会环境。 22.公共关系工作中“求真务实”的原则包括哪些 作用? 答:(1)向公众说真话;(2)用行动来证明;(3) 公关活动应从实际出发。 23.如何才能做到与公众“真诚互惠”? 答:(1)真诚地对待公众;(2)给公众以实际的利 益。 24.为了使公关策划不断创新,有哪些思路可供借 签? 答:(1)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 式;(2)移植与再造相结合;(3)角度转换,逆向 思维,寻求突破;(4)排列组合,以旧翻新。 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所包含的内容。 答:1、气质。2、性格:⑴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⑵沉着冷静、勇敢顽强;⑶富有幽默感。3、品德: 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勤奋努力、乐于助人、光明 磊落。4、智慧。5、知识。6、能力:组织能力、表 达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应 变能力、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 25.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答:(1)规模适应性;(2)整体协调性;(3)工作 针对性;机构权威性。 26.从工作方式来考察,简述公共关系部的三种组 织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点。 答:(1)公共关系对象型。优点:有利于熟悉自己 的工作对象,了解其需要和反映,便于有针对性地 开展公共关系活动。(2)公共关系手段。优点:各 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划分,工 作人员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着重在提高专业技 术方面下工夫,便于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自的公共 关系手段,开展多方面的公共关系活动。(3)公共 关系复合型。优点:把手段和对象型结构合二为一, 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下属机构,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27.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不足 之处。 答:好处:(1)熟悉组织情况;(2)能提供及时的 公共关系服务;(3)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4)有利于节约经费。不足之处:(1) 职责不明,负担过重;(2)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3) 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4)有可能成 为组织的一种负担。公共关系公司有以下长处:(1) 职业水准比较高;(2)看问题比较客观;(3)社会 关系广泛;(4)信息比较灵通;(5)机动性强;(6)

2013年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906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906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906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90分) 1.简述生态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简述三种主流的评估国家综合实力的方法。 3.简述当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新趋势。 4.简述冷战后国际上各种“向东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主要涵义。5.简述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6.简述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二、论述题(每题30分,60分) 1.试析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因素。 2.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主要表现、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906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生态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1)生态主义的兴起原因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的环境问题。它表现为自然资源的破坏和衰竭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主义就是在对生态危机反思的基础上伴随着环境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 (2)生态主义的发展及内涵 生态主义是在全球生态危机和现代环境运动激发下,伴随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时代精神的转变而兴起的。生态主义最先表现出环境主义的思潮。伴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生

态主义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生态主义最新发展形成了生态女权主义和生态后现代化的特殊理论。 (3)生态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由于全球性的生态和环境越来越严重,生态主义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治理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从而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 ②影响了国际政治的内容。以前的国际政治主要集中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生态主义的兴起使得生态和环境成为了国际政治内容的过程之一。 2.简述三种主流的评估国家综合实力的方法。 答: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构成,也包含无形的构成,它是两者的结合。对国家实力的评估主要有三种方法 (1)汉斯·摩根索提出了九大要素,即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的质量等。 (2)莱伊·克莱因则提出了PP=(C+E+M)×(S+W)的国家权力评估公式,即被确认的权力(perceived power)等于基本实体(critical mass)(包括人口加领土)、经济实力(economic capabilities)、军事实力(military capabilities)、战略意图(strategic purpose),以及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等诸要素。 (3)塞缪尔·亨廷顿将国家实力的要素归纳为:人口数量和交流程度、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内聚力、政治稳定、军事实力、意识形态感召力、外交联盟、技术成就。 不论对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如何表述,都不外乎两大组成部分,即有形的构成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构成或精神构成。前者也可称为硬实力,后者也可称为软实力。现代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主要有六个方面: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

题目 人类学

2002年考试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5*7) 1.经济文化类型 2.家支制度 3.氏族外婚 4.主妇平均分食制 5.民族识别 6.东巴文 7.火把节 8.干栏 二. 问答题 1.简述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3) 2.简述中国民族宗教的现状(13) 3.以中国民族志材料说明婚姻家庭演变的各个阶段的特点(17) 4.试述文化与民族的关系(17) 中山大学2003人类学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 一.复选题(4*2.5,多选,选对才得分) 1.人类的进化过程中_____。 a.颌部越来越前突 b.脑容量越来越大 c.眉嵴逐渐变弱 d.颏部逐渐出现 2.进化的机制包括_____。 a.隔离、随机婚配 b.突变、自然选择 c.适应、调节 d.遗传漂变,基因流动 3.调节是群体通过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对付环境压力的过程,包括_____。 a.气候调节 b.温度调节 c.行为调节 d.发育调节 4.上颌骨可分为五部分,即_____。 a.上颌体,额突 b.牙槽突,枕突 c.腭突,颧突,牙槽突 d.上颌突,颞突 二.名词解释(8*5) 1.涵化 2.库拉圈 3.家庭 4.人种 5.显性性状 6.伯格曼法则 7.渐变群分布 8.《中镇》 三.解答题(3*10) 1.简述美国历史学派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2.简述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3.简述格尔兹的文化解释学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1.现在许多人喜欢选择吉祥数字,试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25) 2.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著作。(25) 3.试述高原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人类对高原气候的生理调节机制。(20) 2003年考试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10*6)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3.相对获益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多元安全共同体? 三、论述题(45分) 请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和可能性。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答: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修昔底德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的原因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被称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因此不少人认为崛起的中国必将与美国有一战。事实上,中美双方的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应加强战略互信,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答:文明断层线是指不同的文明或集团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对立。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断裂带冲突”。

①亨廷顿认为断裂带战争具有相对持久、时断时续、暴力水平高、意识形态混乱、难以通过协商解决等特点,不仅如此,断裂带战争通常发生在信仰不同宗教、不同的神的人民之间。 ②亨廷顿从历史学、人口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断裂带战争爆发的原因:历史上的冲突遗产,恐惧不安和彼此仇恨的历史记忆;人口比例的巨大变化,一方对另一方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政治上新兴政治实体对民主化进程的强烈要求。 ③亨廷顿指出,由于断裂带战争是间断性的、无休止的,因此永久性地结束断裂带战争是不可取的,而只能暂时地休止断裂带冲突。这通常需要主要参与者的疲惫枯竭和非主要参与者的积极介入。“休止断裂带战争,阻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断裂带战争自下而上,断裂带和平却只能自上而下。” 3.相对获益 答:相对获益又称相对受益,是指国际行为体(特别是国家)在与其他行为体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相对优势,是与绝对获益(绝对收益)相对应的概念。绝对获益强调双方都能获益,而相对获益则强调谁将获益更多。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结构中冲突的可能性,认为国际结构中的国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相对收益,常常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的(零和博弈)。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在一个自助的体系中,国家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它们自己(绝对收益),而且更关心自己的收益与别国相比的情况如何(相对收益),一国的收益太小或太大都有可能威胁到别国的安全并因此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造成不稳定。相对而言,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坚持认为,通过合作作为双方产生绝对收益既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非零和博弈)。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六章公众心理分 析 要点?难点解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比较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我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 (二)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因效应;(二)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四)定型作用。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 二、需要的五个层级 (一)生理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社交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 一、态度及其与结构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等,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二)态度的结构 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有如下特性: (一)态度的社会性;(二)态度的针对性;(三)态度的协调性; (四)态度的稳定性;(五)态度的两极性;(六)态度的间接性。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