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14:判断基因的位置(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0.74 KB
- 文档页数:9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14:判断基因的位置(附答案)
一、“实验法”判断基因的位置
应用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典例1. 一对灰毛鼠交配所产一窝鼠中出现1只栗色雄鼠。
让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对该栗色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栗色雄性鼠来自隐性基因携带者亲本的隐性基因组合,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母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两个亲本都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应用2:判断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
典例2. 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刚毛雄果蝇甲与刚毛雌果蝇乙交配,子代中刚毛(♂)∶刚毛(♀)∶截毛(♂)∶截毛(♀)=2∶1∶0∶1,由此推测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 D.Y染色体
应用3:正反交实验法确定基因的位置
典例3. 利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发现后代雄性个体的性状始终与母本保持一致,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中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二、对点增分集训
1. 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中筛选到一个脊柱弯曲的突变体,且该突变只出现在雌鼠中。
将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1/3脊柱弯曲的雌鼠、1/3脊柱正常的雌鼠和1/3脊柱正常的雄鼠。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脊柱弯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脊柱弯曲的雌鼠均为杂合子
C.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D.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
2.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
B.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上
C.F1中灰身分叉毛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且基因型为两种
D.亲本之一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有四种表现型和12种基因型
3.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
X染色体上
B.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C.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D.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4.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5.选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若与上述性状相关的基因为E和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实验的F1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 E X e
D.若正、反交的F1中雌、雄果蝇均自由交配,则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
6. 维兹拉犬毛的黑色与棕色分别由B和b基因控制(B对b完全显性),当另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型为ee时,均表现为金黄色。
现用纯合棕色雄性与纯合黄色雌性拉犬杂交,F1均为黑色,F1随机交配,发现F2棕色均为雄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拉犬为XY型动物,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处于如图区段,由此可推测B/b
基因不可能位于____________段,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
(2)F2中棕色中雄性比例为____________,黑色拉犬中雌性占____________。
(3)若B/b基因位于Ⅰ段,则黄色拉犬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现有一黄色雌性拉犬和棕色、黑色拉犬若干只(棕色与黑色各种基因型雌雄均有),请你设计一最佳实验判断某只黄色雌性拉犬基因型,写出实验方案与结
论。
7.已知果蝇的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性状是指,由位于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已知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将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果蝇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则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若F2中,则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3)若另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的刚毛(C)和截毛(c),现有数量足够多的刚毛雌雄果蝇、截毛雌雄果蝇,但具体基因型未知。
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8.某昆虫(ZW型性别决定类型)翅的颜色有灰色(A)和白色(a)两种,现有纯合的灰翅和白翅雌、雄昆虫若干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伴Z染色体上隐性性状的遗传具有雌性个体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雄性个体的特点,其原因是。
(2)为研究A、a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1:正反交。
若正交的亲本组合是灰翅♂×白翅♀,则反交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若正反交产生的F1相同,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反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方案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确定,应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
为;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9.果蝇的生物节律由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基因PER和per、T和t)控制,同时含有PER基因和T基因的果蝇才表现为有生物节律。
PER基因控制P蛋白合成,T基因控制T蛋白合成,野生型果蝇(纯合子)同时具有P蛋白和T蛋白。
将野生型雌果蝇测交,F1均为有节律,F1自由交配,F2中雌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1,雄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5,其中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蛋白的个体,而雌性是都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雄性存在不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___________(答出1个即可)等优点,因此果蝇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由上述实验可确定T和t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无法确定PER和per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
段上,请用最简便的实验证明PER和per基因的位置。
①方法:选择野生型的雄果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a.若,则PER和pe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则PER和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参考答案
一、“实验法”判断基因的位置
典例1.【答案】D
【解析】一对灰毛鼠交配所产一窝鼠中出现1只栗色雄鼠,该栗色雄鼠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亲本携带隐性基因所致。
让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设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若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是亲本携带隐性基因所致,则双亲灰毛鼠的基因型均为Aa,该栗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同窝(多只)灰毛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不一定相等,与题意不符。
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只有aa突变为Aa时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即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但不能确定发生突变的是母本还是父本;此种情况下,双亲灰毛鼠和同窝中的灰毛雌鼠的基因型均为aa,该栗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与题意相符。
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典例2.【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刚毛对截毛是显性性状,且截毛只出现于雌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A、D两项错误;若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刚毛雄果蝇甲产生的雌性后代应该全部为刚毛,B项错误;若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甲的基因型为X d Y D,乙的基因型为X D X d,子代中刚毛(♂)∶刚毛(♀)∶截毛(♂)∶截毛(♀)=2∶1∶0∶1,与题意相符,C项正确。
典例3.【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细胞质中,雄性后代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A项错误;在正反交实验中,雄性后代的表现型始终与母本相同,即正反交实验的后代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后代的表现型由
母本的基因型决定,C项正确;该性状在雌雄性中都有,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项错误。
二、对点增分集训
1.【答案】B
【解析】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脊柱弯曲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雄鼠=1∶1∶1,说明脊柱弯曲的雌鼠为杂合子,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且脊柱弯曲的雄鼠致死,A项错误,B项正确。
由分析可知: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图1显示:在F1的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A项正确;图2显示: F1的雌性个体均为直毛,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性状与性别关联,因此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上,B项正确;F1中灰身分叉毛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16,C项错误;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有四种表现型和12种基因型,D项正确。
3. 【答案】B
【解析】如果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灰身∶黑身=3∶1;如果A/a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灰身∶黑身=3∶1;如果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子二代中灰身∶黑身=3∶1,故A、C、D三项错误。
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知道性状表现是否和性别相关联,B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正确;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F1刚毛(X B X b)∶截毛(X b Y)=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F1刚毛(X B X b)∶截毛(X b Y b)=1∶1,两种情况下F1结果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
的非同源区段,C错误;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F1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
同源区段上,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F1刚毛(X B X b)∶截毛(X b Y)=1∶1,与题意不符,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正确。
5. 【答案】D
【解析】正、反交实验既可以用来区分细胞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基因遗传,也可以用来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A正确;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B正确;由正交结果判断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 E X E)×纯种朱红眼♂(X e Y)杂交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 E X e、X E 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E X e,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 e X e)×纯种暗红眼♂(X E Y)杂交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 E X e),雄性为朱红眼(X e Y),C正确;正交的F1(X E X e、X E Y)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 E Y)∶2(X E X E、X E X e)∶1(X e Y),反交的F1雌性为暗红眼(X E X e),雄性为朱红眼(X e Y),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 E X e)∶1(X e X e)∶1(X E Y)∶1(X e Y),D错误。
6.【答案】(1)Ⅲ EEX b Y×eeX B X B或EEX b Y b×eeX B X B
(2)3/16 2/3
(3)5
方案一:将该黄色雌性拉犬与纯合棕色雄性
..拉犬杂交,观察F1表现型及比例。
结论:若F1全为黑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为eeX B X B。
若F1全为棕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为eeX b X b
若F1中一半黑色一半棕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eeX B X b
方案二:将该黄色雌性拉犬与纯合黑色雄性拉犬杂交,观察F1表现型及比例。
结论:若F1全为黑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为eeX B X B。
若F1雌性为黑色,雄性为棕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为eeX b X b
若F1雌性均为黑色,雄性一半黑色一半棕色,则该黄色拉犬基因型eeX B X b
7.【答案】(1)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源染色体
(2)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3)由于雌雄果蝇中均存在刚毛和截毛表现型,所以C/c基因不会只位于Y染色体上,
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Y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选择多对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F1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截毛,则这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F1中雄性个体有的表现为截毛、有的表现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
8.【答案】(1)多于雌性个体含有隐性基因表现出隐性性状,雄性个体两条Z染色体上均含有隐性基因时才表现出该性状
(2)方案1:灰翅♀×白翅♂灰翅雄性∶白翅雌性=1∶1
方案2:灰翅♀×白翅♂雌雄全为灰翅(或灰翅雌性∶灰翅雄性=1∶1)
9. 【答案】(1)性状易于区分,子代数量多,雌雄容易辨别,染色体数目少
(2)常 F2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蛋白的个体
①隐性纯合无节律
②a.子代雌性都表现为有节律,雄性都表现为无节律
b.子代雌、雄性果蝇都表现为有节律
【解析】结合题意“F2中雌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1,雄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5”,由于F2中出现雌雄表现型及其比例不同的情况,可确定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至少有一对是伴性染色体遗传;再结合“F2中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 蛋白的个体”,说明T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T/t位于常染色体遗传;根据“雌性是都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雄性存在不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说明PER/per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即PER/per基因属于伴性遗传。
(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性状易于区分,子代数量多,雌雄容易辨别,染色体数目少等优点。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T 和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据是F2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蛋白的个体。
(3)若要通过实验确定PER和per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选择野生型的雄果绳进行测交实验,即纯合有节律的雄果蝇与隐性纯合无节律的雌果蝇进行杂交。
若PER和pe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其亲本基因型为TTX PER Y×ttX per X per,则F1为TtX PER X per和TtX per Y,表现型为子代雌性都表现为有节律,雄性都表现为无节律;若PER和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其亲本基因型为TTX PER Y PER×ttX per X per,则F1为TtX PER X per和TtX per Y PER,表现型为子代雌、雄性果蝇都表现为有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