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by王澍

  • 格式:doc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博物馆 by 王澍

1330412486 评论:0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参加宁波博物馆设计。经市民投票评选(25%权重比例),专家会议评审(75%权重比例),最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选方案。

王澍认为,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耐人寻味。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王澍认为,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象体质感的表现。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最后,王澍还就宁波博物馆建筑施工亮点进行了概括:

一、大跨度钢结构混凝土梁。主入口大通道8榀27米大跨度横梁与立柱,采用劲性钢结构作为钢骨、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桁架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确保了大跨度结构承载负荷的安全性。

二、倾斜的柱、梁。主体框架柱、梁在8.6米标高以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并根据顶层5幢独立建筑不同的位置和造型,使之倾斜角度不一,施工单位采取了斜柱按梁做法,先安装斜柱的侧模,再绑扎柱钢筋,确保了倾斜点、倾斜角度的准确定位。

三、不设伸缩沉降缝。主体建筑平面长144米、宽65米不设伸缩缝和沉降缝,运用后浇带、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增设抗裂纤维等分段后张预应力方法,减少因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