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福利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试论工作福利制度
[摘要]20世纪90年代,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西方各国掀起福利改革的浪潮,普遍实行工作福利政策。该政策在西方不同类型的福利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差异化的路径,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在概括工作福利概念、陈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探索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关键词]工作福利工作贫困能力构建
20世纪30、40年代,西方国家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普遍推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纷纷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在缓和社会矛盾、内化社会危机、提高民众福祉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公民福利依赖严重等。20世纪末,工作福利制度被各国看做治疗“福利危机”的灵丹妙药而广泛实施,福利改革的浪潮席卷世界,福利救济应该和就业、技能再训相联系成为共识。
一、工作福利概念之争
关于工作福利,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概括而言,对于工作福利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作福利将“任何鼓励和促使人们从福利转向工作的政策都视为工作福利政策”,狭义的工作福利专指西方明确提出“工作福利”制度的国家实施的工作福利政策。事实上,这两种理解的区分意义不大,而且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广义上理解和定义这个概念的,本文所指“工作福利”制度也是广义上的。
二、工作福利在西方各国的发展及其路径差异
esping-andersen将福利国家分为三个类型: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中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国家的作用在于促进市场机制的发挥;保守主义福利国家,崇尚合作主义,国家是社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市场和私人只能充当配角;社会民主国家,致力于消除国家与市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二元化,寻求建立能促进最高平等标准的福利国家。
1.工作福利制度在自由主义国家的发展
工作福利制度发端于自由主义国家。1601年《旧济贫法》就要求体格健全的穷人参加工作。1967年美国约翰逊政府实施的“工作激励项目”提出了“工作福利”的概念。其他国家如英国,也围绕积极福利和灵活工作发展有效的福利政策。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的工作福利政策强调“自由化和解除国家管制,并以劳动市场和工资的弹性化来处理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2.工作福利政策在保守主义国家的发展
二战后,“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各国所认同。1981年,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将建设私有化、地方化和突出个人责任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福利改革的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保守主义国家在工作福利的浪潮下,也相继进行福利改革。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强调国家的导向作用,同时重视社区、家庭以及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济中的作用。
3.工作福利制在社会民主国家的发展
传统上,北欧国家强调社会权利的维护,致力于实现公民的高福利,但不乏工作福利的因子。20世纪初北欧各国的立法中,也强调被救助者的义务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北欧社会民主国家,如瑞典、芬兰等纷纷建构以工作福利为中心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民主国家的工作福利强调国家投资于福利、劳动力市场,在维持公民高福利的基础上,对被救助者进行人力投资并由国家补贴其工资。三、工作福利效果评价
工作福利强调福利受益人权利和义务对等,崇尚工作伦理,倡导以更加积极的福利供给,其创新和政策有效性非常明显,对西方各国产生了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是,工作福利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
1.工作贫困问题的挑战
任何国家都存在贫困问题。不过,以前福利国家面临的穷困问题大多与失业有关,多数为失业而致的贫困,而现在即使有工作,也难以脱离贫困。工作福利制度的假设是被救助者只要参加劳动,就能“登上经济发展的阶梯”。但是在大多数实行工作福利制的国家,被救助者获得的工作,其工资待遇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2.对于解决长期就业问题作用有限
实际上,福利受益者中的大多数人都缺乏知识和工作技能。工作福利短期的技能培训,对于他们找工作的作用甚微,并且他们获得的工作大多为短期或者临时的兼职,甚至是为提高就业率而制造的工作岗位。
3.工作福利耗费隐形成本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工作福利政策也不例外。工作福利政策包含大量的项目,如管理和培训,这些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无论是在强调市场作用的自由主义国家,还是强调国家作用的社会民主国家,或者是重视社区和非营利组织的保守主义国家,这些成本都不容忽视。
四、工作福利对于中国的启示
2008年我国gdp为300670亿元,人均接近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发展国家水平,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却严重滞后。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研究工作福利政策对于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遵循受益者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以积极的社会政策替代消极的福利供给。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这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工作福利的思想。
2.重视劳动者的能力构建。全球化将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知识经济对于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和教育成为趋势。因此,社会救助工作必须重视对于劳动者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短期的培训和学习,更要输灌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提出“能力构建的福利国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还未完全涵盖教育,在社会救助培训和技能学习还未得到
充分的重视。
3.加强低保政策与配套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对接。任何政策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必须有配套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配合。我国的社会低保政策应该加强与就业、税收等政策的对接。
4.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对于社会救助者细化分类,制定适当的政策。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还仅限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工的保障制度异常缺乏。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如果经济发展而缺乏与之水平相适应的福利政策,社会风险就会持续积累。
因此,我国借鉴西方各国福利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工作福利的积极因子,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丹,徐辉.欧美国家的工作福利政策及其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2008.04.
[2]李碧涵.福利国家向右走:工作福利国家的创新性改革.台湾大学机构典藏网站.
[3]夏洁,张明琼.从“工作福利”到“能力构建的福利”.中国社会保障,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