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6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子路》)
在孔子看来,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人的思 想和行为最好的状态是中道。
3 .中与时
孔子说的中庸并不是在两端取一个中间值,而是有很 大的灵活性。
• (孔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微子》)
(《里仁》)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自己有某种 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这 也就是所谓“忠”。如果再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颜渊》),即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 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恕”。忠恕的综合 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身,所以曾参说:“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矣。”
貌,保留鬼神的权威。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 进》)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

周人尊礼尚德,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
君子与圣人
1.君子与小人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阳货》)
• 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 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 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 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 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 就是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
一、中国哲学的历史:
•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 清代朴学
•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 •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wenku.baidu.com•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 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 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 学史
二、儒家学说
• 1、先秦的儒家学说 • 2、汉代新儒学 • 3、宋明理学
1、先秦的儒家学说
• (1)孔子及其学说 • “天命观” •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
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仁”的思想
1.克己复礼为仁
2.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学而》)
• 子曰: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 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孝。
3.为仁之方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3.冯友兰(18951990)《中国哲学 史》
•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 整的《中国哲学史》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 持论精确,允宜列入 清华丛书,以贡献于 学界。
——陈寅恪
4. 张岱年(1909-2004) 《中国哲学大纲》
• 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 哲学史》
5. 任继愈《中国哲学 史》
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宪问》)
在孔子心目中,天虽然已不是殷周以来人格神的天, 但还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和必然性。在孔子看来,他的使 命和政治主张能否实现,完全是由命运决定的。
2.鬼神
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也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 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也是放弃鬼神具有人格神的外
• 1. 谢无量(1884-1964),曾任孙中 山秘书。
• 《中国哲学史》
第一部中国人写的 《中国哲学史》
Have A Break!
2. 胡适 (1891.12.17— 1962.2.24),
《中国哲学史大纲》
•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
《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 个特点:
证明的方法 • 扼要的手段 • 平等的眼光 • 系统的研究
“礼”的思想
• “礼”源于原始宗教祭祀,含有“敬”的意思。
• “礼”,即“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 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礼节仪式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这套制度,在孔子 看来是最完美的。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 要掌握周礼的思想实质
• 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止则止,可以仕则仕,孔 子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天命
1.天与命
•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
孔子在这里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 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一旦能做 到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公认他做到了仁。其次说 明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 自己决定的,并不依靠他人。最后进一步说明求仁 的具体条目,也就是仁的另一个特点,这就是要达 到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礼, 这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
“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
四.中庸
1.中与庸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 也》)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2.过与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