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技术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1
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工作总结
食品检测检验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它通过科学的手段对食品进行
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想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性。
在检测过程中,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食品成分和添加剂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检测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的食品样品进行合适的检测。
最后,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的工作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检测过
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完成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要求,以便能够提供满意的检测服务。
总的来说,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
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性,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总结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得益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在这里,我将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首先,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在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的引入,使得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更加准确、快速和可靠。
同时,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人员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在监管体系上不断完善。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机构和网络,确保了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行。
这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在宣传教育上不断加强。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安全的食品。
同时,也希望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谨慎购买、科学食用”,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食品分析与检验期末总结一、前言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食品分析与检验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1.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我了解到了食品分析的方法原理,例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并学会了如何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2.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我了解到了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危害因素。
通过学习与案例分析,我了解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见污染问题,如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等,并学会了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3. 食品检验法规与标准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国内外食品检验法规与标准,了解了食品检验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
我了解到了食品检验的法规要求和操作规范,并学会了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进行食品检验。
三、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在本学期的实验中,我参与了多项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操作,包括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食品质量检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源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1.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食品样品,如牛奶、豆腐、面包等,来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成分含量。
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不同食品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食品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这与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
2. 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其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通过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和方法,我们成功地检测到了一些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评估了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危害程度。
(1)化学分析法方法:重量分析、容量分析(2)仪器分析法方法: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核磁共振、比色分析(3)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经典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法、液体培养基发酵法等。
2样品的预处理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沉析法磺化法和皂化法色层分离法3密度计4海砂有两个目的:防止表面硬皮的形成;使样品分散,减少样品中水分蒸发的障碍。
(常压干燥法)适用于100℃不易挥发,不易分解的物质。
不适用于胶体、高脂肪、高糖食品以(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在100~105℃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味精、麦乳精。
2.适用于脂肪食品和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挥发物的食品如香辛料等。
对于香料,。
本法对谷类、干果等样品的检验结果也较为准确。
3. 滴定法固体和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在很多场合,此法也常被作为水分特别是痕量水分(低至ppm级)的标准分析方法,用以校正其他测定方法。
在食品分析中,用于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乳粉和脱水蔬菜类等样品的水分测定。
试验表明含有强还原性的物料(包括维生素C)的样品不能测定。
3 偏高偏低?:(1)样品颗粒过大(2)测水蒸发不完全(3)烘干时间过长导致样品分解产生水,样品的氧化等一系列反应。
(偏低)(4)蒸馏法中,冷凝管上结成水滴。
(5)蒸馏法中,冷凝管和水没有完全接触到刻度管里去。
(6)卡尔费休滴定法中,里面还含有还原性物质。
(7)没有加海砂。
食品的灰分按其溶解性还可分为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炭化①防止高温灼烧时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②防止易发泡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③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①原理样品在500~600℃的马福炉中。
❖水分、挥发成分蒸发;❖有机物→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大部分的矿物质→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一些元素如铁、硒、铅和汞可被部分挥发。
一般以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无碳粒存在并达到恒重为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总结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及优势,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一、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指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污染物、微生物、添加剂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法:利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态、气味等)对食品进行初步筛选,为后续检测提供依据。
2. 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使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物质发生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从而实现对食品的快速检测。
3. 免疫学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对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进行检测。
4. 分子生物学法:通过扩增、检测食品中的DNA或RNA,实现对微生物、病毒等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5.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便携等特点。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1. 按分析地点: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
2. 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和全量检验。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1. 农药残留检测:利用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等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
2. 重金属离子检测:采用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快速检测。
3. 微生物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致病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
4. 生物毒素检测:利用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生物毒素进行快速检测。
5. 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检测:通过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进行快速检测。
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1. 快速: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灵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出低浓度的污染物和微生物。
食品分析学知识点总结一、食品分析学的概念和作用食品分析学是研究和掌握各种食品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是食品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食品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技术保障。
食品分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劣质成分、毒性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1. 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对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和测定的过程。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食品分析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食品分析可分为营养分析、生物学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
其中,化学分析是食品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3. 食品分析的方法:食品分析主要采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测定。
化学方法包括酶法、光度法、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物理方法包括显微镜、热力学方法、流变学方法等;生物方法包括酶反应、细菌培养等;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4. 食品分析的流程:食品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准备、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离、分离物的测定和结果的分析等基本步骤。
其中,样品的准备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它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测定。
样品的预处理是为了降低或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使得后续的分析和测定更加准确。
三、食品成分的分析1. 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和品质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食品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分析:食品的添加剂包括合法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合法添加剂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营养强化剂、甘苷酸钠和硝酸盐等。
食品营养分析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食品营养分析的实习工作。
这次实习让我对食品营养分析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
首先,我了解到了食品营养分析的重要性。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而食品的营养成分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食品营养分析,我们可以科学地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饮食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食品营养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其次,我学到了食品营养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食品样品的前处理、营养成分的测定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我了解到,食品营养分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测定。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和实验室设备,例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在实习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合作完成了多项任务。
我们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导师和同事们进行有效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最后,我认识到食品营养分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食品营养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动态。
例如,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营养分析中的应用,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为食品营养分析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营养分析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这次食品营养分析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食品营养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食品营养分析服务。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健康食品因其低脂、低糖、高纤维等特点,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几种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评估健康食品的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
3. 探讨健康食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低脂牛奶、全麦面包、水果沙拉、植物蛋白棒等健康食品。
2. 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健康食品的包装、标签、外观等,了解其营养成分和制作工艺。
(2)品尝法:邀请消费者品尝不同健康食品,评估其口感和风味。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营养成分分析:(1)低脂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营养,降低血脂。
(2)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3)水果沙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4)植物蛋白棒: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降低胆固醇。
2. 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1)低脂牛奶:口感醇厚,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2)全麦面包:口感略硬,部分消费者表示口感较差。
(3)水果沙拉:口感清爽,消费者普遍喜爱。
(4)植物蛋白棒:口感细腻,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3. 问卷调查结果:(1)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普遍认为健康食品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2)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健康、预防疾病。
(3)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其口感和营养价值符合预期。
五、实验结论1. 健康食品在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方面均表现良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食品实验的个人心得体会(模板21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食品专业实验心得体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食品专业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了解和掌握。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在实验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实验实际操作中的细节至关重要。
在进行食品实验时,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问题。
比如,在进行食品小样的差异检测时,要确保取样的方法准确无误,避免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误差。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也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实验中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是提高实验效果的关键。
食品实验中有很多复杂的仪器设备要使用,这些设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成分和含量。
因此,熟悉和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灵活运用这些仪器设备,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三,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和合作不可或缺。
食品实验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每个人都需要发挥各自的才能和专业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要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要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汇报实验进展,及时讨论和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和问题。
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第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完成实验之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分析和解读实验结果时,我们要善于运用食品专业中的知识和理论,结合实验结果,推断出可能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
只有经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应该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索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则是保
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支持。
食品中的
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往往是微小而复杂的,因此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来进行分析。
同时,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检测团队,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准确分析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解读和评估。
最后,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食品生
产技术的不断更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也需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足够
的重视和关注。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以确保人们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1.食品分析: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2.食品分析检验任务:对加工过程的物料及产品品质进行控制和管理;分析检验的任务对贮藏和销售过程中食品的安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为新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3.食品分析检验内容:感官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添加剂检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为了改善食品感官性质,或为了改善食品原来的性质,增加营养,提高质量,或为了延长食品货架期,或因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5.分析检验方法及特点:(1)感官检验:食品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2)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理化性质为基础,利用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的含量(3)酶分析法(4)微生物分析法(5)化学分析法。
6.食品样品分析程序: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7.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8.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适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
细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4)防止带入杂志或污染(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9.检样:由整批食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10.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11.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
12.注意问题:清洁无污染、保持原有形状、尽快分析、做好相应记录、采样数量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13.随机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14.四分法:将物料铺成一正方形,画其对角线,取相等的两份再均匀铺平,再取其对角线两份,继续进行直至所取量为所需量即可。
15.样品保存:(1)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2)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3)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4)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16.样品预处理: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蒸馏法;溶剂提取法;浓缩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磺化法和皂化法、沉淀分离法);粉碎法;灭酶法(干热灭酶、蒸煮灭酶、微波灭酶)。
17.预处理目的: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对样品进行浓缩。
18.预处理原则: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使被测组分浓缩。
19.干法灰化法的优缺点:(1)此法不加或加入很少试剂,空白值低(2)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3)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无需工作者经常看管(1)所需时间长(2)某些挥发元素易损失(3)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
20.湿法消化的优缺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1)产生有害气体(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21.相对密度定义: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质量和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比;测量方法:密度瓶法、密度计法、密度天平法;意义:测量相对密度可以初步判断食品是否正常以及纯净程度,相对密度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常用到工艺控制指标和质量指标,为检验食品提供依据。
22.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考虑样品的特性;现有条件。
23.准确度与精确度的不同: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果可靠性;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代表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不同:准确度高的方法精密度必然高,而精密度高的方法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或回收率来表示,误差越小或回收率越大则准确度越高。
24.控制消除误差:正确选取样品量;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5.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误差大小可测,又称“可测误差”。
26.偶然误差: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原因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不可测,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以觉察。
27.测定折光率意义:鉴别液态食物组成,确定食物浓度,判断食物纯净程度及品质,判断参假情况;还可以测定以糖为主要成分的果汁、蜂蜜等食品的可溶性固体物的含量。
28.变旋光作用:具有化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变得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
29.旋光法原理:偏振光: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可由尼科尔棱镜或偏正片产生;旋光物质:分子中有不对称碳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转面转一定角度的物质,光活性物质右旋正、左旋负;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比旋光度:当旋光性物质的浓度为100g\ml,液层厚度为1dm时所测得的旋光。
30.水分的存在状态:结合水或束缚水;亲和水;自由水或游离水(不可移动水或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31.水分测定:目的:控制水分含量,对于保持食品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维持食品中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保证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等均起重要作用;意义: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水分含量高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及生化反应都有密切的关系。
32.水分测定方法: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直接发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33.直接干燥法测定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取样:1固体样品:切碎或磨细,3~5g;2浓稠态样品,加入海砂或无水硫酸钠增加蒸发表面积;3液体样品:水溶液浓缩;二、清洗称量皿—烘至恒重—称取样品—放入调好温度的烘箱(100-105℃)—烘1.5小时—于干燥器冷却—称重—再烘0.5小时—称至恒重(两次重量差超不过0.002g即为恒重)。
测定要点:取样(称样)在采样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分测定的变化,对有些食品例如奶粉、咖啡等很容易吸水,在称量时要迅速,否则越称越重;干燥条件的选择三个因素:温度、压力(常压、真空)干燥、时间。
水分含量公式:x=(m1-m2)\w,w=样品质量,m1=前,m2=后。
注意事项:(1)样品中含有非水分易挥发性物质(酒精、醋酸、香油精、磷脂等)(2)样品中的某些成分和水分的结合,使测的结果变低(如蔗糖水解为二分子单糖),主要是限制水分挥发(3)食品中的脂肪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使样品重量增加(4)在高温条件下物质的分解(果糖对热敏感)C6H12O6果糖,大于70℃,△→C6H6O3+3H2O(5)被测样品表面产生硬壳,妨碍水分的扩散,尤其是对于富含糖分和淀粉的样品(6)烘干到结束样品重新洗水。
34.卡尔费休法原理:测水分的容量方法,属于碘量法,是测定水最为专一、最为准确的方法,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参加反应:I2+SO2+2H2O=2HI+H2SO4(l),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硫酸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即能发生逆反应。
在体系中加入吡啶,反应向右进行。
C5H5N+H2O+I2+SO2→2氢碘酸吡啶+硫酸酐吡啶,生成硫酸酐吡啶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反应,消耗一部分水而干扰测定,,为使其稳定,加入甲醇作为稳定剂,硫酸酐吡啶+CH3OH(无水)→甲基硫酸吡啶,碘、二氧化硫、甲醇、吡啶配在一起为费休试剂。
当用费休试剂滴定样品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再过量一滴试剂中的游离碘会使(1)此法适用于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乳糖和脱水果蔬类等样品(2)样品中有强还原性物料,包括维生素C的样品不能测定(3)卡尔费休法不仅可测得样品中的自由水,而且可测出结合水,即此法测得结果更客观地反映出样品中总水分含量(4)固体样品吸毒一40目为宜,最好用粉碎机而不用研磨,防止水分损失。
35.灰分:食品经高温(500~600℃)灼烧后的残留物。
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反应可溶性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含量,可反映果酱果冻等制品中果汁的含量、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反应铁铝等氧化物,碱土金属的酸式磷酸盐的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反映污染的泥沙及机械物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SiO2的含量)。
36.总灰分测定原理:把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而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为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37.方法:瓷坩埚的准备;高温炉的准备;样品的预处理;炭化样品;灰化;冷却;称重。
38.炭化目的:(1)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2)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3)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39.实验操作:坩埚—置于电炉或煤气灯,半盖坩埚盖—小心加热—炭化—直至无黑烟生成。
40.炭化终点:无黑烟生成;灰化终点:全为白色或浅灰色,内部无残留炭块,到达恒重相差<0.5mg。
41.炭化条件选择:(1)灰化容器:测定灰分通常以坩埚作为灰化的容器(2)取样量:测定灰分时,取样量应根据样品的种类、性状及灰分含量的高低来确定,取样时应考虑称量误差,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质量为10~100mg来确定称样量(3)灰化温度:一般在500~600℃范围内,个别样品(如谷类饲料)可以达到600℃(4)灰化时间:一般不规定灰化时间,而是观察残留物为全白色或浅灰色,内部无残留的炭块,并达到恒重,两次结果误差<0.5mg。
42.加速灰化方法:(1)样品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从灰化容器边缘慢慢加入少量无离子水,使残灰充分湿润(不可直接洒在残灰上,以防残灰飞扬损失),用玻璃棒研碎,使水溶性盐类溶解,被包住的碳粒暴露出来,把玻璃棒上粘的东西用水冲进容器里,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至120~130℃烘箱内干燥,再灼烧至恒重(2)添加灰化助剂(3)糖类样品残灰中加硫酸(4)加醋酸镁、硝酸镁。
43.加速灰化原因:含磷较多谷物制品,磷酸过剩于阳离子,灰化过程中形成C2H2PO4,在较低温度下会熔融包裹碳粒,难以灰化。
44.铁含量高的食品—褐色,铜、锰含量高的食品—蓝绿色。
45.恒重:灰分测定<0.5mg,水分测定<0.0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