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备考BY顾豪
- 格式:docx
- 大小:91.88 KB
- 文档页数:11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对绝大多数细胞而言,在特定阶段90以上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少部分基因没有活性。
()答案:错误解析:对绝大多数神经元而言,在特定阶段仅10以下基因具有转录活性,90以上基因没有转录活性。
2. 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大亚基与mRNA结合后,小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答案:错误解析:之中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后,大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3. 核孔复合体中央有一通道,其大小不能调节,但蛋白质自细胞质输入核内以及RNA自核内输出到胞质,都是高度有选择性的。
()答案:错误解析:核孔复合体的有效通道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4. N连接的糖链见于面向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及面向ER(内质网)腔、高尔基体外侧网络腔和线粒体腔的糖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线粒体不属于大些稍低泡运输系统,因而在糙面内质网细胞质中装配的N连接糖蛋白不能被转运至线粒体。
5. G蛋白偶联受体中,霍乱毒素使G蛋白α亚基不能活化,百日咳毒素使G蛋白α亚基持续活化。
()答案:错误解析:霍乱毒素,使α亚基丧失GTP酶的活性并处于持续活化状态;百日咳毒素抑制Gi的活性。
6. 所谓Hayrick界限就是指细胞分化的极限。
()答案:错误解析:Hayrick界限是指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指对不在意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极小有限系数的增殖,即细胞分裂的极限。
7. 凋亡小体中的染色质块外一般包有核膜来源的双层膜结构。
()答案:错误解析:凋亡起始时骨架杂乱,细胞间接触消失,蛋白质间黏附力下降;细胞质和核浓缩,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细胞膜发泡,染色质凝集,染色质沿着核膜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随着细胞膜内折,细胞器断裂成片段,染色质片段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反折并细胞膜包围的逐渐分开,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
某理工大学《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分析题(5分,每题5分)1. 根据A基因序列设计原核表达引物。
A基因序列如下:ATGTCCGAAGTAATCGAAGAACATCTTCTCAGCGATAATTCTGATGATTCCAGCTCGGAAT TGACTTCTAC………GGACGAACCACGAAGAGACGATATTAApET28a多克隆位点如下引物设计必须满足:要求在引物两端分别加上BamHI(GGATCC)和EcoRI(GAATTC)。
要求表达的重组蛋白C端带His标签。
答案:设计引物时应注意:(1)酶切位点前后应添加1~6个保护碱基,以提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效率。
(2)His标签位于酶切位点的下游,且靠近终止密码子,且mRNA的翻译方向是由N端向C端,所以目的片段插入时的顺序不颠倒。
(3)引物长度一般在18~27bp,且与目的片段有合适的互补长度以保证引物可以顺利结合。
上游引物可为(5′端至3′端):CGCGGATCCGCGATGTCCGAAGTA。
下游引物可为(5′端至3′端):GGCCTTAAGGCCAATTATAGCAGA。
解析:2、判断题(80分,每题5分)1. 核糖体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蛋白质的修饰。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的修饰主要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 同源重组主要用于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
()[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错误解析:3. 抑癌基因突变能转变成癌基因从而致癌。
()答案:错误解析: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对癌基因的抑制作用丧失而使细胞致癌,它自身不会成为癌基因。
4. 1953年WatsonJ.D.&Crick F.H.C.提出了操纵子模型。
()答案:错误解析:5. 真核生物利用polyA聚合酶在新转录出的mRNA3′端加上polyA 尾巴形成polyA+的mRNA。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习题卷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主要作用是A)合成冈崎片段B)作为合成冈崎片段的模板C)为DNA合成原料dNTP提供3'-OH末端D)激活DNA聚合酶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中的σ因子的功能?A)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B)启动子识别。
C)催化中心D)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区DNA序列的亲和力答案:C解析:3.[单选题]tRNA的作用是()。
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B)把氨基酸带到mRNA位置上C)将mRNA接到核糖体上D)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答案:B解析:4.[单选题]DNA复制时, 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 ()A)5'-GGAUAGA-3'B)5'-GGAUCUA-3'C)5'-CCTAGAT-3'D)5'-GGATCTA-3'答案:D解析:5.[单选题]1953 年,James D . Wastson 和 Francis Crick 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__。
A)A型B)B型C)C型D)Z型答案:B解析:6.[单选题]在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式中,乳糖或其类似物被称作 ( )D)阻遏蛋白答案:A解析:7.[单选题]组蛋白乙酰化的基团受体是A)精氨酸B)赖氨酸C)组氨酸D)丝氨酸答案:B解析:8.[单选题]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A)组蛋白B)非组蛋白C)DNAD)RNA答案:C解析:9.[单选题]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结构基因大多数为A)单拷贝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D)回文结构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关于DNA复制终止时叙述错误的为A)在DNA聚合酶II催化下切除RNA引物B)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C)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D)以修复方式填补终止区50-100bp的空缺答案:A解析:11.[单选题]肾上腺素作用于受体后产生的第二信使是( )A)DAGB)cGMP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答案:D解析:12.[单选题]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单位B)基因的一级结构信息存在于碱基序列中C)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断裂基因13.[单选题]胰高血糖素的信号转导( )A)特异性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B)可由G蛋白介导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下列哪种RNA的拼接需要拼接体参与A)真核生物细胞mRNAB)线粒体mRNAC)rRNADD)tRNA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如果以15N标记的DNA双链作模板,NH4Cl作氮源进行复制,对子一代DNA分子做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其密度带应位于()A)重DNA带B)普通DNA带C)普通DNA带上方D)普通带与重DNA带之间答案:D解析:16.[单选题]组蛋白的乙酰化是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一种常见调控方式,下列关于它的作用正确的是A)激活基因表达B)抑制基因表达C)促进基因复 制D)抑制基因复 制答案:A解析:17.[单选题]规范化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区域不包括A)试剂储存和准备区B)标本制备区C)隔离区D)扩增区E)产物分析区答案:C解析:18.[单选题]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说法错误的是A)转录起始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B)环境因素影响管家基因的表达C)在发育分化和适应环境上有重要意义D)表现为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19.[单选题]人基因重组技术中使用质粒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宿主DNA合成器B)携带目的DNA进入受体细胞C)使宿主基因发生重组D)携带工具酶对宿主RNA剪切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20.[单选题]PAGE最有效的分离范围为A)50bp~500bpB)500bp~5000bpC)5bp~500bpD)50bp~10MbE)300bp~30000bp答案:C解析:21.[单选题]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答案:B解析:22.[单选题]完整的无降解或降解很少的总RNA电泳图谱中,3个条带的荧光强度积分应呈特定的比值,下列表达错误的是A)沉降系数大的核酸条带分子量大,电泳迁移率低B)分子量小,电泳迁移率高,荧光强度积分低C)28SRNA的荧光强度比18SRNA的荧光强度高D)原核生物总RNA电泳结果,荧光强度由高到低为:23SRNA,16SRNA, 5SRNAE)RNA中以mRNA的含量为最多答案:E解析:23.[单选题]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 )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由底物的存在引起酶的合成D)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答案:C解析:24.[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结构与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D)冈崎片段E)倒位重复顺序答案:D解析:25.[单选题]PKA所磷酸化的氨基酸主要是( )A)酪氨酸B)甘氨酸C)酪氨酸/甘氨酸D)甘氨酸/丝氨酸E)丝氨酸/苏氨酸答案:E解析:26.[单选题]关于反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用物为四种dNTPB)催化RNA的水解反应C)合成方向3′→5′D)催化以RNA为模板进行DNA合成E)可形成DNA-RNA杂交体中间产物答案:C解析:27.[单选题]进行PCR 时,TaqDNA 聚合酶参与的步骤是A)变性B)解链C)退火D)解聚E)延伸答案:E解析:28.[单选题]β-氧化第一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A)NAD+B)NADP+C)FMND)FADE)TPP答案:D解析:29.[单选题]标记的参与杂交反应的核酸分子称为A)变性B)复性C)复杂性D)杂交E)探针答案:EA)长链和短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B)长链和短链DNA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C)短链DNA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D)短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E)长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答案:A解析:31.[单选题]影响DNA 分离纯化效果的是A)材料新鲜,低温保存B)加核酸酶抑制剂C)剧烈震荡D)除净蛋白质E)除净多糖答案:C解析:32.[单选题]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 )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E)阻遏物答案:E解析:33.[单选题]已知某mRNA的部分密码子的编号如下: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GCG UAG CUC UAA AGC UGA UUC以此mRNA为摸板,经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A)127B)128C)129D)130E)131答案:A解析:34.[单选题]关于反密码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tR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B)由mR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C)由D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D)由rRNA中相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E)由多肽链中相邻的3个氨基酸组成答案:A解析:3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方法的是D)SDS裂解法E)牙签少量裂解法答案:B解析:36.[单选题]细胞内受体的性质是:( )A)转录因子B)激素反应元件C)酪氨酸激酶D)表皮生长因子E)增强子答案:A解析:37.[单选题]mRNA的转录后加工不包括( )A)5’加入7-甲基鸟苷三磷酸B)3’端加 poly AC)切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碱基修饰E)加CCA尾答案:E解析:38.[单选题]基因克隆所需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A)青霉素抗性B)卡那霉素抗性C)自我复制能力D)自我转录能力E)自我表达能力答案:C解析:39.[单选题]一个原本应该转运半胱氨酸的tRNA(tRNAcys),活化时错误地携带上了丙氨酸,生成了ala-tRNAcys。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分析题(5分,每题5分)1. 写出原核表达实验步骤。
答案:原核表达实验步骤如下:(1)按上述步骤提取该组织工作的RNA,反转录为cDNA。
(2)以cDNA为模板,用上述引物扩增出带酶切位点的A基因片段。
(3)用BamHI和EcoRI分别切割目的片段和抓手,连接酶将A 基因和载体紧密连接构成重组质粒。
(4)将重组质粒转入感受态的大肠杆菌BL21中,涂布,根据载体所携带的抗性标记筛选出稳定遗传重组的质粒酸二钠。
(5)摇菌、扩大培养,待菌液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收集菌体,裂解、收集蛋白质。
(6)将总蛋白制备成溶液通过镍柱,由于A蛋白携带有His标签,可以被吸附在镍柱上时,然后加缓冲液将吸附在镍柱上的A蛋白洗脱下来,即可得到A蛋白溶液。
解析:2、判断题(55分,每题5分)1. 癌细胞生长旺盛,因而内质网特别发达。
()答案:正确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的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核酸,如蛋白质、脂类(如甘油三酯)和糖类合成的基地。
癌细胞生长旺盛,能够大量的蛋白质、脂质、糖类等,因而内质网特别发达。
2. 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沿5′→3′方向合成,在滞后链上则沿3′→5′方向合成。
()答案:错误解析:DNA复制时在前导链上和滞后链上DNA均沿5′→3′方向合成。
3. 蛋白质可解离的基团都来自其侧链上的基团。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可解离的集团来自侧链基团和两端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4. T4 DNA连接酶和E.coli连接酶都能催化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
()答案:错误解析:E.coli连接酶只能乙烯黏性末端的连接。
5. 内含子的剪切反应都不需要ATP。
()答案:错误解析:酵母tRNA和hnRNA内含子的填充需要ATP提供能量,而Ⅰ型和Ⅱ型内含子的剪切不需要能量。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细胞外被是指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糖链。
()答案:正确解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它是细胞膜的组分正常结构反应物,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极其重要作用。
2. 所谓Hayrick界限就是指细胞分化的极限。
()答案:错误解析:Hayrick界限是指正常的体外培养的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系数的增殖,即细胞分裂的极限。
3. 通常未分化细胞的核质比高而衰老细胞的核质比低。
()答案:错误解析:衰老细胞内沉淀物减少,而令细胞脱水收缩,体积变小,染色质固化,核膜内折,所以核质比高。
4. 核孔复合体中央有一通道,其大小不能调节,但蛋白质自细胞质输入核内以及RNA自核内输出到胞质,都是高度有选择性的。
()答案:错误解析:核孔复合体的有效通道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5. 单一核糖体只能合成一种类型的蛋白质。
()答案:错误解析:细胞质都所有的亚基都是相同的,可以合成任何由特定mRNA翻译的特定蛋白质。
翻译后,核糖体从mRNA上释放出来,再开始翻译新的mRNA。
6. 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因此对细胞是有利的。
()答案:错误解析: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但这种稳定性的增加对细胞是有害的,使细胞周期停止于有丝分裂有性生殖期。
7. 引起细胞转型的RNA肿瘤病毒其复制过程与DNA病毒及RNA病毒基本一致,没有根本的区别。
()答案:错误解析:引起细胞转型的RNA肿瘤病毒其复制演化过程与DNA病毒及RNA病毒有根本不同。
当病毒进入细胞,壳体裂解与释放RNA后,首先以病毒RNA分子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会,反转录出病毒的DNA分子,这种病毒DNA能与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链整合,又以整合在细胞DNA上的病毒DNA为模板,转录新的病毒RNA与病毒mRNA,后者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其中包括病毒的结构蛋白与导致蛋白宿主细胞变革的蛋白。
第一章绪论1.分子生物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参考答案是:基因工程;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第二章DNA结构一、填空题(6分)1.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形式为右手()型螺旋参考答案是:B2.Cot曲线方程为:()参考答案是:C/C0=1/(1+K2C0t)3.DNA复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参考答案是:盐浓度必须高;温度必须适当高4.DNA 携带有两类不同的遗传信息,即()信息和()信息。
参考答案是:基因编码;基因选择性表达二、判断题(12分)1.拓扑异构酶I解旋需要ATP酶。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2.假基因通常与它们相似的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3.水蜥的基因组比人的基因组大。
参考答案是:正确4.一段长度100bp的DNA,具有4100种可能的序列组合形式。
参考答案是:正确5.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到DNA骨架上。
参考答案是:正确6.在高盐和低温条件下由DNA单链杂交形成的双螺旋表现出几乎完全的互补性,这一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复性(退火)反应。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7.生物的遗传密码只存在于细胞核中参考答案是:不正确8.Top I解旋需要ATP参考答案是:不正确9.琼脂糖凝胶电泳—EBr电泳法分离纯化超螺旋DNA原理是根据EBr可以较多地插入到超螺旋DNA 中,因而迁移速度较快参考答案是:不正确10.高等真核生物的大部分D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参考答案是:正确11.Cot1/2与基因组复杂性有关参考答案是:正确12.Cot1/2与基因组大小有关参考答案是:正确三、单选题(4分)1.DNA变性是由于(D)A 磷酸二酯键断裂;B 多核苷酸解离;C 碱基的甲基化修饰;D 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E 糖苷键断裂;2.1953年,Watson 和Crick提出(A)A 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 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
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
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
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
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
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
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
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
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40分,每题5分)1. 几乎所有原核生物都有单个细胞组成,真核生物均为多个细胞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真核生物可以分为多细胞生物与节肢动物真核生物。
2. 病毒的包膜是特化的细胞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与功能上并无太大差异。
()答案:错误解析:病毒的包膜是特化的细胞膜,是在病毒从被感染的病菌细胞分离时带过来的,也是磷脂双大分子层,与细胞膜每种的是,病毒包膜上面还有病毒的糖蛋白。
3. 真核细胞染色体只要具备复制原点和着丝粒,就能确保复制和稳定遗传。
()答案:错误解析:还必须有端粒结构,才能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4. 受体都分布于质膜表面,在信息传递和细胞识别过程中起信号接收器的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受体分为胞内受体和胞外受体两种类型。
5. 所谓Hayrick界限就是指细胞分化的极限。
()答案:错误解析:Hayrick界限是直肠指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无限大的,而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系数的增殖,即细胞分裂的瞬时。
6. 乙酰胆碱对一个动物的不同细胞有不同的效应,而且它和不同细胞上的不同受体分子相结合。
()答案:正确解析:比如,乙酰胆碱通过结合一种G蛋白耦联减退受体而减弱心肌细胞的搏动;通过结合另一不同的乙酰胆碱受体而刺激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这种受体是一种配体离子通道离子通道。
7. 单个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总是结合在一起,核糖体之间从不交换亚基。
()答案:错误解析:在每一轮翻译后,核糖体的亚基之间会进行互换互换。
当核糖体从一条mRNA链上释放下来后,它的两个亚基解体,进入一个含游离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库,并从那里形成翻译一条新mRNA时所需的核糖体。
8. 核孔复合物中的环孔颗粒是由8对组蛋白质组成。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51.[单选题]有丝分裂间期细胞通常进行(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答案:B解析:2.[单选题]在细胞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中,下列哪种结构进一步折叠形成袢环结构( )A)DNA 双螺旋分子B)直径 10nm 的核小体纤维C)直径 30nm 的螺线管纤维D)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3.[单选题]恶性肿瘤容易扩散,跟哪一种细胞黏附分子的功能丧失有关?()A)钙黏蛋白B)选择素C)免疫球蛋白超家族D)整联蛋白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4.[单选题]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答案:B解析:5.[单选题]下列与细胞衰老无关的是( )A)氧化损伤学说B)染色体端粒复制假说C)线粒体DNA突变学说D)细胞全能性6.[单选题]细胞变形足(1amellipodia)的运动主要是通过什么所引起( )A)微管的动态变化B)肌动蛋白的装卸C)肌球蛋白丝的滑动D)微绒毛的伸缩答案:B解析:7.[单选题]RNA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特定细胞中某个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的方法不包括( )A)PCRB)Northern blotC)Western blotD)测序答案:C解析:8.[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进程是无序B)细胞周期的进程是可逆的C)受到细胞内外多种因素严格的调节控制D)自发的,不受外界调控答案:C解析:9.[单选题]关于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错误的是( )。
[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研]A)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B)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都需要核定位序列C)主动运输的有效孔径比被动运输大D)小GTP酶Ran在核质间穿梭答案:B解析:入核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核定位信号,但其分子量要足够小。
10.[单选题]在细胞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中,下列哪种结构被认为是间期染色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A)袢环结构B)核小体C)微带D)螺线管答案:A解析:A)微卫星DNAB)小卫星DNAC)卫星DNAD)短散在元件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 )A)吞噬作用B)胞饮作用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胞吐作用答案:C解析:13.[单选题]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B)叶绿体C)溶酶体D)核糖体答案:D解析:14.[单选题]下列哪种运输不消耗能量( )。
1 八年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备考 Part 1 十五个实验概要 Experiment 1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有明显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均,由于染色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故细胞核的染色比细胞质深。核中可见1~3个染色较浅的呈球状的核仁
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逐渐螺旋化为丝状的染色丝,其后染色丝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一定形态和书目的染色体(这时候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在光镜下一般不易看清),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成对染色单体逐渐分开(但着丝粒仍未分离)全部染色体(2n=16)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在赤道板到两面有许多纺锤丝连接细胞两极和染色体的着丝点,成为纺锤体,但不易观察到,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典型
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这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已完全分开,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形成了数目相等的两组染色体(这是所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增加1倍,是由于S期内DNA含量倍增的结果)
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并解旋为染色质,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边缘发展。当染色质构成核网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达到两边,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又进入间期状态。
Experiment 2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原理:染色体只有在分裂期的细胞,特别是中期细胞中表现出典型形态便于观察和计数,所以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方法,从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骨髓细胞数量多、分裂旺盛,不需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便于取材。
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 KCl低渗溶液:使细胞膨胀,促使中期染色体散开 固定液:有固定作用,对染色体还有一定的分散作用 Giemsa染色液:染色 结果:低倍镜下,可见到许多大小 不等被染成紫红色呈圆形的间期细胞核以及分散在它们之间的中期分裂象。小鼠染色体一般呈“U”形,染色体2n=40
Experiment 3蟾蜍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原理: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此杂交细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增殖旺盛。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备单克隆细胞株的重要技术。
肝素:血液抗凝 PEG溶液:促进细胞凝集 2
Hanks溶液:终止PEG作用,平衡缓冲溶液使PEG的浓度降低至诱导融合的要求。 詹纳斯绿:染液 Experiment 4 AKP Km测定 原理:在温度pH和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满足
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反映了酶与特定底物的亲和力大小。测定Km值通常用双倒数法,推导上述米-曼氏方程式可得一直线方程:
在横坐标上的截距即可算出Km值。AKP最适pH为10,而酶蛋白最稳定pH为8,测定其Km值时反应体系选择其最适pH。本实验取pH为10。
Experiment 5葡萄糖定量方法─标准管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原理: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β-D葡萄糖氧化成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在过氧化酶的存在下,过氧化氢与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与偶联酚缩合成可被分光光度计测定的红色醌类化合物。其红色在5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血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结果:人体正常血糖:3.9~5.8 m mol/ L Experiment 6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原理: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即为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具有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含有多个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络合成紫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可以用比色法进行鉴定。
Experiment 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再与酶标记抗体或抗原联结,并保留酶的活性,然后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者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反应颜色的深浅可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相关。在本实验中(1)用一直抗体包被固相载体;(2)加入受检的标本(含待测抗原),使抗原与固相上的抗体结合;(3)加入以辣3
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已知抗体,使之与抗原结合。标记的酶可催化底物(四甲基联苯胺)起显色反应,从而指示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存在。
Experiment 8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原理:血清蛋白的pI都在7.5以下,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以负离子的形式存在,分子大小,形状也各有差异,所以在电场作用下,可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分离成A、α1、α2、β、γ五条区带。电泳结束后,将醋酸纤维薄膜置于染色液,使蛋白质固定并染色,再脱色
结果:A、α1、α2、β、γ Experiment 9免疫电泳与对流免疫电泳 原理:免疫电泳是将电泳与双向琼脂扩散相结合的一种抗原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抗原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的电荷和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有不同的迁移率,从而可将抗原混合物中的各种不同组分分开,然后使其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双向扩散,发生免疫学沉淀反应。
对流免疫电泳是电泳技术与双向琼脂扩散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定向加速的凝胶内免疫沉淀反应。与双向琼脂扩散技术中抗原与抗体分别向四周自由扩散不同,对流免疫电泳在凝胶中加一直流电场,抗原和抗体受到电泳和电渗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而向某一方向定向加速移动,因此可以提高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时间。
Experiment 10小鼠脾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 原理:本次实验根据颗粒沉降原理,将不同密度的小鼠脾脏细胞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进行水平式离心,使单个核细胞在其沉降运动中位于分离液洁面上;达到分离小鼠脾单个核细胞的目的。已知小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密度约为1.088,而红细胞与粒细胞的密度均大于1.088。因此,用密度为1.088±0.001的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可从小鼠脾脏细胞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而分离人单个核细胞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0.001.
Experiment 11凝胶柱层析分离鉴定蛋白质 原理:利用交联葡聚糖凝胶G-50的凝胶过滤作用,将脲酶和胰岛素分开,以Folin-Denis反应检查流出液中的蛋白质。此反应主要靠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与含磷鉬钨酸的酚试剂生成蓝色鉬蓝,蓝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关系。以纳氏试剂检查脲酶活性,此反应是先将脲酶流出液分解尿素产生胺,而氨可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黄色的碘代双汞胺。
脲酶试剂:分子筛层析 结果:先分离出脲酶,再分离出胰岛素,出现两个峰值 Experiment 12 DNS-氨基酸的双向聚酰胺薄膜层析 原理:聚酰胺薄膜层析是一类较特殊的吸附分配层析。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聚酰胺薄膜时,由于被分离的物质与聚酰胺薄膜上的酰胺基团形成氢键,各种物质形成氢键能力强弱不同,决定了吸附力的差异,吸附力强展层速度较慢,吸附力弱展层速度较快,同时展层溶剂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粒子表面竞争形成氢键,选择适当的展层溶剂,使被分离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薄膜表面之间分配系数产生最大差异。一般讲,易溶于展层剂的所受到的动力作用大,展层速度块,反之速度就慢。通过各物质的吸附力和分配系数不同,使得被分离的物质在聚酰胺薄膜层析中得到分离。
结果:聚酰胺薄膜上出现9~10个点。 Experiment 13鼠肝DNA的提取和纯化 4
原理: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在生物组织中往往以核蛋白的形式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分子量甚大,人的染色体DNA(单倍体23条染色体)平均分子量约为6×10(10)道尔顿,约相当于1.3×10(5)kb。提取DNA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及纯度,避免机械张力(剪切)引起DNA
分子的降解,注意对杂质及蛋白质的去除,防止细胞内存在的DNA酶对DNA的酶解。
苯酚-氯仿混合液:使蛋白质变性,混合液分层 冰无水乙醇及70%乙醇:乙醇吸收DNA分子周围的水分,DNA失水形成白色絮状沉淀 RNase:降解RNA 蛋白酶K:裂解细胞,消化蛋白质,使核蛋白解聚并使细胞内存在的DNA酶失活。 结果:A260/A280接近1.80说明样品纯度越高。 Experiment 14 PCR技术检测β-actin基因 原理:PCR的原理类似于天然DNA的复制,主要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的特性,模仿体内的复制过程,在附加的一对引物(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它与待扩增片段两条链的两段DNA序列分别互补)之间引发聚合酶反应。
DNA样品:提供DNA合成的模板 引物:提供3’-OH末端,特异性扩增,界定扩增范围 4种dNTP:双链合成的原料 TaqDNA聚合酶:5’→3’聚合,3’→5’内切 其他试剂:Mg2+:Taq酶活性中心需要 Tris-HCl:提供最适pH:6.8~7.8 KCl:促进引物退火(使引物加到DNA链上) 明胶:稳定酶的作用 Experiment 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 原理:在pH8.0-8.3的缓冲液中,核酸分子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由于不同大小和构象的核酸分子电荷密度大致相同(忽略碱基上的部分电荷,每个核苷酸残基都带二个负电荷),因此在自由泳动时,各种核酸分子的迁移率相似,无法分开。然而,在浓度适当的琼脂糖凝胶中,由于分子筛效应,使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迁移率出现差异,从而把它们分开。
溴乙锭:染色剂(吖啶橙) 结果:在紫外灯下可以看见220bp的荧光带出现在溴酚蓝的后面。DNA片段的荧光强弱由DNA含量决定,而DNA的迁移率反映了DNA片段的大小。
Part 1 前辈考场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