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奥氏体:奥氏体A或合金元素在γ-Fe中的固溶体。奥氏体晶粒一般为等轴状多边形,在奥氏体晶粒内有孪晶。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原子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的中心,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的中点。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存在浓度起伏。奥氏体的晶格常数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碳原子溶入使晶格膨胀的缘故。当奥氏体中含有合金元素时,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γ-Fe中取代铁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
奥氏体的特点:1,A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A的质量体积最小。转变成M形式时,体积膨胀2,点阵滑移系多,故A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变
形3,A是高温相,在室温下不稳定,但在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γ-Fe相区
的化学元素,则可使A稳定在室温4。A具有顺磁性5,A的导热性差,线膨
胀系数最大,故可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
奥氏体形成过程: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性相变。分为四个阶段,即1,奥氏体形核,2,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3,剩余碳化物溶解4,奥氏体成分
均匀化。奥氏体晶核是通过扩散机制形成的。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vg。温度越高,晶粒越细。
影响A形成速度的因素:一切影响A形核率和增大素的的因素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1.,加热温度:(1)奥氏体形成速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转变孕
育期变短,相应的转变终了时间也变短。(2)随着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形
核率增大速度高于长大速度的增长速率。因此奥氏体形成温度愈高,起始晶
粒度愈小(3)随着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奥氏体相界面向铁素体的推移速度与
向渗碳体的推移速度之比增大。当奥氏体将铁素体全部溶解时,剩下的渗碳
体量增多。
2,钢中含碳量和原始组织的影响:(1)钢中含碳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
(2.)钢的原始组织愈细,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
3,合金元素的影响:(1)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降低碳在奥
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因而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等增
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因而加速奥氏体的形成。(2)合金元素改变临
界点。(3)合金元素影响珠光体的片层间距,改变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
(4)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分布不均匀,扩散系数仅仅为碳的千分之一,
合金钢的奥氏体的均匀化需要更长的时间。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特征:1相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钢在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加热速度愈大,各阶段转变温度范围均向高温推移,
扩大。2,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增大。在快速加热情况下,碳
化物来不及充分溶解,碳和合金元素的原子来不及充分扩散,因而造成奥氏体
中碳,合金元素浓度分布很不均匀。3,奥氏体起始晶粒随着加热速度增大而细
化。快速加热时,相变过热度大,奥氏体形核率急剧增大,同时,加热时间又
短,因而奥氏体晶粒来不及长大,晶粒较细,甚至获得超细化的奥氏体晶粒。奥氏体晶粒长大:奥氏体终了化时,晶粒较细,随着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时间继续延长,奥氏体晶粒将长大。每一个加热温度都有一个晶粒长大期,奥氏体晶粒
长大到一定大小后,长大趋势减缓直至停止长大。温度愈高,奥氏体晶
粒长大的愈大。无论加热温度,还是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长大到一定
程度后则不再长大
钉扎作用:用铝脱氧的钢及含有Nb,V,Ti等元素的钢,钢中存在AIN,NbC,Vc,TiC等相微粒,这些相硬度很高,难以变形,存在于晶界上时,阻止奥氏体晶界移动,对晶界起
了顶扎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于保持奥氏体晶粒细化起了重要作用。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较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必须同时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较低温度下保温时,时间因
素影响较小。加热温度高时,保温时间的影响变大。因此,升高加热温度时,
保温时间应该相应缩短。2,化学成分的影响。钢中的碳含量增加时,碳原子在
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及铁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故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变大。临界点:加热时:Ac1,Ac3,Acm (高于平衡点)冷却或加热速度越快,
冷却时:Ar1,Ar3,Acm (低于平衡点)与平衡点差别越大。
滞后现象:实际加热和冷却转变的开始点不在A1,实际生产中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一般较快,转变发生滞后现象,即转变开始点随着加热速度的加快而升高。在一定加
热速度下实际测定的临界点用Ac1表示,冷却时的临界点以Ar1表示。
奥氏体的形核地点:1。通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上2。珠光体领域的边界3。铁素体镶嵌块边界都可以成为奥氏体的形核地点。奥氏体的形成是不均匀形核。
一般认为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面上形成晶核,这是由于铁素体含
碳量极低,而渗碳体的含碳量又极高,奥氏体的含碳量介于两者之间。(满
足能量起伏,成分起伏,结构起伏,造成奥氏体晶核最容易在此处形成)奥氏体晶核长大:它的长大时相界面推移的结果,即奥氏体不断向渗碳体推移,使得渗碳体不断溶解。奥氏体向铁素体推移,使得铁素体不断转变为奥氏体,显然当
渗碳体刚刚全部溶解完,铁素体刚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之际,奥氏体中的
含碳分布式不均匀的。事实上,铁素体先溶解完,而后剩下渗碳体,渗碳
体继续溶解,因此,在原来渗碳体的微区含碳量较高,而原来是铁素体的
区域含碳量较低。最后将发生奥氏体的均匀化过程。
奥氏体的晶粒粗化温度:当温度高于1100℃。继续加热,晶粒急剧突然长大,此称异常长
大。该温度称为奥氏体的晶粒粗化温度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驱动力为自由焓差。奥氏体和珠光体的自由焓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由于斜率不同,在某一温度有一个交点,该点即为Fe-C平衡图上
的共析温度727℃,为临界点A1。当加热温度高于A1时,奥氏体的自
由焓低于珠光体的自由焓,自由焓差△Gv即为相变驱动力。这时,珠
光体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必须远离平衡态,即存在加热度△T。奥氏体形核率急剧增加的原因:1。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时,相变驱动力增大使形核功W减小,因而奥氏体形核率增大2。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元素扩散系数增大,扩
散速度加快,因而促进奥氏体形核3。随着相变温度升高,相界面碳浓度差
减小。即奥氏体形核所需的C浓度起伏减小,也有利于提高奥氏体形核率。在共析钢,高碳钢中,可能出现碳含量低于共析成分的低碳马氏体,中碳马氏体及剩余碳化物等,这有助于淬火钢的韧化。
奥氏体晶粒长大机理:奥氏体晶粒长大是通过晶界的迁移进行的,实质上是原子扩散的过程。
晶界推移的驱动力来自奥氏体的晶界能的降低。在一定温度下,奥氏
体晶粒会发生相互吞并的现象,总体趋势是大晶粒吃掉小晶粒。
细化奥氏体晶粒:用铝脱氧,生成大量AIN,或加入微量的Nb,V,Ti等合金元素,形成弥散的NbC,Vc,TiC等颗粒,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针形奥氏体的形成:低,中碳合金钢以马氏体为原始组织在Ac1—Ac2之间低温区加热时,在马氏体板条间形成。通常钢中含有推迟铁素体再结晶的合金元素时,
在一定加热条件下,容易产生针形奥氏体。针形奥氏体形成的先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