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梁启超家庭教育

浅谈梁启超家庭教育

浅谈梁启超家庭教育

“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一生都是相互热爱,相互支持,他们深厚的感情和幽默的情趣,让我们晚辈倍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欢乐。”

“我们这些梁家后辈也都以祖辈父辈为榜样,以静朴之心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月23日,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当天,无论是梁再冰(梁启超孙女,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专门为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纪念座谈活动准备的致辞稿,还是梁旋(梁启超孙女,梁思礼女儿)写下的文章《与祖父对话》,都是从心灵世界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它们感人肺腑,体现了梁氏家教家风的代代相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梁启超先生现存于世的650多封家书中,有400多封是写给在海外求学的孩子们的。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当中,一个活泼、慈祥,循循善诱和言传身教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观其一生,他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耕耘劳作,心血浇灌,创出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其为父之道和家教家风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对话”梁任公系列前两期,分别聚焦了梁启超先生家教家风中的爱国主义、趣味主义。事实上,梁氏家教家风的内涵远不止这些。本期报道,我们跨时空“对话”梁任公,继续挖掘任公先生家教家风的主要特点和现代启示。

1 关键词:敬业“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江门日报:先生一生敬业,做学问一丝不苟。1928年秋天,您病情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仍未放弃写作。住院期间,为了撰写《辛稼轩年谱》,还在托人寻找有关材料,1400多万字的著述是您敬业的最好证明。当今社会,“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请问您从始至终热爱工作的源泉是什么?

梁启超:我认为,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得圆满。“乐业”即有趣、在劳作中找出快乐,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志向高远,而又能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而又能不避繁冗琐碎,在事业上磨炼自己,发扬一种韧性而低调的理想主义,这才是我所激赏的人格与精神。

江门日报:您这种职业伦理和岗位精神,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不乏启示意义。近一两年,研究生毕业去当保姆的事件在现代互联网传得沸沸扬扬。更久之前,某地本科生应征环卫工,只因有编制,也曾引起热议。前几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学生街头卖猪肉,也让人们议论纷纷。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梁启超: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底下各行各业,总得有人去做。这个时候,就业和择业,也许有高下之分,但从事理来看,是没有高下的。当总统和拉黄包车从性质而言,是没有高下的。无论是当总统,还是拉黄包车,能实实在在地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当作一件正经事去做,那就是可敬的。

江门日报:世俗的观点深入人心,形成刻板印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现今的保姆和以往大家所认为的保姆,在工作内容上已截然不同。现在的保姆所做的事,包含了管理家务、儿童早教、作业辅导、均衡搭配膳食营养等。这样的工作性质,绝非以往保姆可比。

梁启超: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选定一件事去做。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正因如此,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对于家长而言,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于孩子而言,要从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做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江门日报: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乐章,在不懈奋斗中奏响。过去五年,您的家乡江门推评全国、省、市劳模和先进集体228人(个);组织劳模宣传宣讲活动240场次,吸引近6万名职工参与。刚闭幕的江门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五年,江门要开展职工建功立业行动,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主动投身侨都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梁启超:幸甚至哉!如果以至诚之心去发现、培育、尽情施展天赋良能,将终身受用不尽。特别是当一个人将自己之所长淋漓发挥并与他人所长合并共生,共同强固国家、补助社会时,个人就可以感到更圆满的生存意义。期待后人在建设家乡江门的过程中,能够有机地

把“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结合起来,专心致志以敬其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2 关键词:仁爱“主动和孩子们做朋友”

江门日报:从您给孩子的家书中,我们看到,您称呼大女儿思顺为“大宝贝”,二女儿思庄为“小宝贝”,思成与思永为“那两个不怎么宝贝的小乖乖”,称呼最小的儿子思礼为“老白鼻(老男孩)”。可见,您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童心、有激情的人,对子女的热爱溢于言表,表现得非常热烈。

梁启超:我给儿女们的信,比他们给我的信多很多,我曾在信中对他们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我在信中常常称呼他们为“baby”(宝贝),如同亲密朋友之间的谈心,还不时夹杂诙谐戏谑,就像孩子们之间开玩笑。这是因为,我主动将平等、自由等理念引入家庭。

江门日报:先生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作为父亲,您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信中没有道德说教,只有循循善诱,每一封信都体现您的仁爱,很值得今天的家长学习借鉴。当今社会,不少家庭教育理念依然受传统因素影响而没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家长和孩子存在不少代沟。对此,您怎么看?

梁启超:作为家长要摆正自身的位置,要明确家长与子女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我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动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育,采用民主教育方式来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子女的独立进取精神。

绝对的权威性,尊卑分明的家庭教育理念下,家长与子女之间完全是上下、从属关系,父母的想法就是绝对的命令,子女必须坚决地服从。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子女没有相应的自由、平等和人格可言,这不仅会影响子女的发展,更会对社会的未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江门日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中学阶段开始变得叛逆,难以管束。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梁启超:青春期的基本特征是摆脱控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权利。这个阶段父母能够做的,应由权威型转变成为民主型,由指导者逐步转型成为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尽可能让孩子亲自决策、自食其力,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江门日报:您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面,最注重什么呢?

梁启超:我们梁氏家族最大的教育特点莫过于言传身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子女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子女,感染子女。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口头说教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以身示教上,发挥家长的标榜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子女

们的影响不在一时半刻,而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3 关键词:勤俭

“主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调和”

江门日报:梁家曾世居新会茶坑村,以农为业,直到您祖父梁维清这一代,才开始半耕半读,后获得秀才功名。您很敬重您的祖父,既得益于祖父的教诲和感化,又将这种言传身教的传统延续到下一代。您认为,祖父给予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梁启超:我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了自己家门本色。这是从我的祖父梁维清那里传下来的。他以农耕为业,又肆志于学,过着“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的贫寒生活,养成了勤俭、朴素、务实、好学的风气,并以此约束、教训后辈子孙。我祖父还是心学大师陈白沙的信奉者,把儒家的道德伦理“忠、孝、节、义”看得很重,以宋明儒义理名节之教贻后昆。此外,我一生以爱国、救国为立身之本,最初就来自祖父的教诲和熏陶。

江门日报:可以说,您及子女在学业上、事业上的成就,都是你们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结果。民国初年,梁氏家族已经跻身于上层社会,但您却时刻以“寒士家风”要求子女,这其中的“寒士”并非穷苦之意,而是一种节俭、勤奋、上进的精神。不管家庭生活境况如何,您一直发扬“寒士家风”的原因是什么呢?

梁启超:我向来主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调和,其中以注重精神生活为主。我认为,人在不断的奋斗中,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

财富和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有所提升。然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环境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得意忘形,此时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因此,我得知女儿思顺抱怨国外的生活条件艰苦时,便告诫她说:“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了自己家本色,才能给孩子们以磨炼人格的机会。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

江门日报:从您子女的成就上不难看出,他们对您的人格、思想以及学术方面都有着相当的继承。梁思礼院士在美国留学正是这样做的,他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获得全额奖学金和生活津贴;在课余时间还坚持到餐厅当洗碗工,到游泳池当救生员,到工厂当工人。

梁启超:甚感欣慰!我以传统的“内圣外王”思想为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将自身的人格修养放在首位,强调将人格修养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正是希望以此教育子女们使之不断成长。

江门日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许多家庭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走上“快车道”,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电子“红包”、网络“打赏”等,由此产生支配金钱的欲望和渴求,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将带来许多不正当行为。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梁启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孩子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理念。在不影响学习和身体的前提下,提倡勤工俭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可以增加收入

补贴家用;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也可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4 关键词:笃学“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循环交互”

江门日报:您不仅自己专心好学,还不断鼓励指导孩子们战胜学业上的困难、继续前进。在为学方面,您曾告诫子女:“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循环交互着用。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猛火熬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梁启超:是的。笃学,是我们梁家最基础的一种做人的态度和追求,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原则之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着眼长远,我要求每个成员必须从幼教开始,至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乃至以后的职业,都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学习。至于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则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我着重抓家教,除了亲自上课,还有外教上门讲授,在家里还设实验室学“数理化”;孩子们长大后到国外留学,仍指导他们选择学科、专业,接受西方教育,扩大学术境界,努力中西兼通。在教育实施中,既有整体要求,又有个别指导。

江门日报:以前,人们主要通过书信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如今已经研发出了手机。借助手机,两个相距千里的人可以对话,甚至“见面”。同时,人们只要轻轻按下手机上的按钮就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信息。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对外交流、玩耍以及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因此,不少孩子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家长担心会影响孩子的专注

力。但是限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又担心会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展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同时也担心他们会因此出现和身边人“脱节”等情况。对于孩子手机的使用,您如何看待?

梁启超: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我相信,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情商几无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重要的因素则更多产生于自律。

孩子最需要学会的自律应该是学会管理时间,特别要学会拒绝诱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会无情地撕毁孩子们的时间、专注和坚持,最终偷走的是孩子的年华、目标和理想。建议每天给孩子规定一个固定的、可控的、不长的玩耍时间,其他时间引导他们到书香里去品味大千世界、对话全球伟人、徜徉历史长河。

在嘈杂、“内卷”的功利场上无奈挣扎的年轻人,要从解救精神饥荒入手,多读些好书,借鉴、品味前人的经验,尝试去静心发现自己的天赋良能,尝试走一走“尽性之路”。一旦走上有益于身心的“尽性之路”,就一定会发现,“尽性”的人生要有趣、快乐、踏实得多。

江门日报:先生是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都与您有过很深的交往。在古今政治家中,您最欣赏的人是谁?为什么?

梁启超:算来应该是曾文正公吧。我很敬佩他的道德学问,常常读他的书,用以自省。我平生最欣赏他的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并以此作为我做事、做人、做学问的基本原则。我们做事,一

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多少有点贡献。

【启超后人分享家风故事】

“家风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梁红女士是梁启超先生的孙女,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的女儿。她告诉记者,爷爷梁启超最重要的教育理论就是育人,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好,首先是做人。细细品味梁启超先生给孩子的家书,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反而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展露出深深的父爱。

这种教育方式给予梁红女士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平等关爱、身教重于言教以及趣味学习。“爷爷给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家庭氛围,他不以家长自居,而是跟孩子们做朋友,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们事业上的选择,以朋友身份去引导孩子们。家里的传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他一般不会很严肃地说教,而是自己先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子女就会自然地模仿,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学习,向榜样学习。他主张趣味学习、趣味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寻找趣味,自然就会产生满足感。我认为家风都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她说。

梁忆冰女士是梁启超先生的孙女,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的女儿。她回忆道,自己出生于抗战时期重庆郊区的一个防空洞。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梁氏大家庭里总是欢声笑语,氛围总是欢乐、和睦的。小时候她非常喜欢听父亲、祖母讲爷爷梁启超如何求学、爱国的故事。

“我们从父辈的故事里,学习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学习如何待人。长大了通过阅读梁启超爷爷的文章,了解他的一些活动,体会他对后辈的教诲与希望。我们也有责任为下一代作表率。”梁忆冰说。

浅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及对当代的启示

浅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及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作为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除了在政治、文学和史学上影响非凡,在教育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家庭教育可谓是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典范。在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道路指导和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体现出四大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综合视野,家庭教育的民主性,家庭教育的生活性,家庭教育的互动交流。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给当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家庭教育;内容;理念 梁启超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都有精彩的论述,是“新国民”的典型代表。《梁启超家书》一书中记录了不少梁启超对子女的教导与训诫,成为了研究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文本。在梁启超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子女都成长为国家各领域的栋梁,这成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家庭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领域中的成功典范,存在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理念选择和教育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一、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内容聚焦 梁门子女的成就分布于各个领域,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梁启超对孩子们长期的言传身教。梁启超教育子女时,涉及到的教育内容全面而又恰当,并且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借鉴内容。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梁启超,拥有着博学的知识,长远的见识,丰富的阅历。他实施的家庭教育与同时代很多家庭相比都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就内容上来说,梁启超首先强调的是爱国主义,并将其作为教育子女的根本性内容,成为孩子们一路求学的目标及未来工作选择的重要的精神陶冶。在子女的学习方法上,言传身教,自我心得倾囊相授;在子女面对人生方向选择之际,给予建议,但始终不会剥夺子女的决定权。他将“爱国者”、“学者”和“父亲”的角色相互融合,其高度融合在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中高度地呈现了出来。 1. 爱国主义教育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满腔报国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个性特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同时,他的子女们也深受其影响,他对子女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具体的言行之中。在自身的生活安危处于困难之时,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目录 1.1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1.2 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 (4) 1.3 重视学习中的趣味教育 (6) 1.4 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9) 家庭教育是人类接受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家庭是个人,生中最旱参与的群体,也是个人一生中参与时间最长的群体。家庭给予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安抚,社会知识的灌输,社会规范的熏陶,为以后的个性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还有其可取之处,古人流传至今的教育理念还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适、傅雷等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在子女教育方而取得成果。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不仅文笔出众,著作等身,而且教子有方,满门俊秀,是近代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进入21 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是许多父母十分关心的问题。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1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归宿,又是生活的港湾,它构成了孩子活动的重要舞台。现代的家庭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生存与生活功能的单位,而应是向教育、生活和娱乐一体化的方向转化。创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启超的九个儿女,之所以个个成才,与梁启超为他们所营造的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梁启超平易近人,性格温和,第一夫人李蕙仙办事果断,意志坚强,第二夫人王桂荃通情达理,聪明能干。梁启超与这两位夫人的感情十分融洽,与几位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一家人和睦团结,相亲相爱,而且都喜欢读书。梁家儿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很抽象,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孩子好性格好品质的形成,仅仅靠几本书是完全不够的,他需要和谐家庭氛围的长期熏陶和感染,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培养。经常吵架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有着强烈的不安和防预性行为。管教子女太严厉,动不动就打骂的父母,他们的子女有着严重的神经质和焦虑反应。而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身上总会流露出一种自卑与孤独的特质。 和谐的家庭是民主的,父母会鼓励孩子敢于说话,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提出新问题,敢于争论,甚至向家长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孩子对习

家庭德育教育及对家庭教育启示

家庭德育教育及对家庭教育启示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学者,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家庭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而且还将它实施与家庭教育中。他言传身教,精心培养,把自己一生治学处世为人的经验教给孩子们,使他们个个爱国,个个有出息。这与他日常的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梁启超对子女的德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非常成 功的一部分。尤其在独生子女为主的现代社会,梁启超成功的德育教育给今天的父母提供了厚重的借鉴。 一、梁启超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1.热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梁启超教育子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孩子们小时,他给他们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他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孩子们远渡重洋到海外求学后,他也从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对学什么和学成后做什么,他都要

结合国家的需要通盘考虑,精心策划,希望他们以自己的专长报效国家。梁启超有九个孩子,有七个留学海外,成绩优异,学贯中西,他们完全有条件进入西方上流社会,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没有一人留在国外,学成后即回国以所学报效祖国。 2.吃苦的思想。民国时期,梁家已进入了上层社会,但是梁启超希望子女们养成“寒土家风”。他常常教育他们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不要在意物质享受。当他得知长女思顺抱怨加拿大的生活条件时,就写信告诫她“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梁思成夫妇回国后他就告诫他俩要在艰难 困苦的境遇中锻炼自己。他教导思忠不要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灭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在孩子面前,他给自己定下诫律,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梁启超要他们热爱生活,勤俭节约。 3.“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但问耕耘”的敬业思想。梁启超总是教导儿女们要努力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启超是这样爱孩子的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启超是这样爱孩子的一个家庭,没有父亲的参与,母亲一个人能不能把孩子养大? 答案是肯定的。 但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母亲一个人不可能既兼任父亲又兼任母亲的教育角色。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无论母亲多么强大,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缺了些什么。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既有高度,又顾家,还会教育孩子,这不但是这个家庭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 近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父亲,堪称父亲们的典范。 他不但自己很牛,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个个很牛。 他也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好的教育,还是得拼爹。 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最早被我们熟知的,就是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在这些之外,恐怕世界还欠他一个“教育家”的桂冠。正是在他的颇具特色的梁氏教育下,整个梁氏大家族才能人才辈出、满门才俊。 梁启超一生育有五子四女,共计九个孩子。 做事,有用更要有趣 梁启超的孩子们,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因为喜欢,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也更能做出成绩,而不是专门为学而学。 这一点,跟他们的父亲梁启超也有莫大的关系。 梁启超认为,在对社会有用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非常

重要。 他一方面给孩子建议,另一方面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他说“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 他曾建议二女儿梁思庄学生物学,因为这个专业国内奇缺,以后肯定有前途,但女儿表示不喜欢。 他就给女儿写信:“凡学问最好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 他的大儿子梁思成学建筑学,他怕儿子学太久,弄得人本身也变得无趣,就去信告诉他分点儿时间学些文学或者人文学科,他怕他所学太专,生活也单调。便在信中说:“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提醒儿子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就有苦恼,这是堕落的根源。 当爹,再忙也有时间陪孩子 “工作太忙,真是没时间陪孩子,觉得愧对孩子。”这是很多现代爸爸嘴里常用的话语。 可是,能有多忙呢,你再忙,有人家梁启超忙吗? 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忙着参加戊戌变法和公车上书,推动君主立宪,支持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的每一次新的变革,他几乎都是积极的倡导和参与者; 作为学者,他是创建近代史学理论的的代表人物,他是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目录学,图书馆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著书立说,积极参加“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大忙人,他没有说他没时间管孩子,而是对每一个孩子的事都尽心而为,事无巨细。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问家,戊戌变法的重要领导人。其家庭教育也是很成功的,他九个子女各有自己的成就,个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学部委员。次子思永,考古学家,我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二女儿思庄,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思懿,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末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代人,也是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去年又新增为中科院院士。 梁启超子女们个个成才,固然有他们自己的辛勤努力,但应该说,与梁启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 梁启超一生乐观向上,从不悲观厌世,所以他也十分注意引导子女们对生活、对知识的兴趣。他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生活于趣味”这句话虽然不能说把生活的全部内容包举无遗,但至少也算把生活根芽道出。他自述平生对于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面,他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他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了”。①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没有趣味的生活他称之为“石缝的生活,”挤得紧紧的没有丝毫的开拓余地;又称作“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又好比一株枯树,如庚子山说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随之停止,如同机器没有燃料发不出蒸汽来,任凭你多大的机器都要停摆。 梁启超自称其人生观拿两样事情作基础:一为责任心,一为兴味。责任心强调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他却能把它们很好地调和起来。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始终信奉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知不可而为是讲做一件事时把成功与失败的念头撇在一边,一味埋头埋脑地去做,颇有“不问收获,但求耕耘”的意思。若遇事先计较成败得失,岂不是一世在疑惑之中?遇事先怕失败,一面做一面愁,岂不是一世在忧愁之中?遇事先问失败了怎么样,岂不是一世在恐惧之中?②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从出生到入死,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有些人来说,某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躲避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跟自己过不去吗,既然不得不做,那又何不面对现实快乐一些呢!做学问也是这样,专心致志,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便可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他能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将人生观建立在“知不可而为”的基础上,故事事都能不亦乐乎、不亦悦乎,堪称最高尚、最圆满的人生。梁启超说,我们如果能领会这种见解,即令达不到乐乎悦乎的境地,至少也可以减去许多“惑”、“忧”、“惧”,将我们的精神放在安安稳稳的地位上。 趣味有多种多样,因此就有必要加以选择引导。一是向上引,人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最浓,成天价乱碰乱迸,应趁此趣味正浓而方向未明之时,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一是向深引,趣味的性质是越引越深,而要引得深,总要将时间和精力相对集中才行。若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做多种事情,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件件事都是在大门口一望便了”,那么“到头来却能一事无成”。学问可嗜者很多,我们当有所割弃然后有所专精,对于一学,为彻底的忠实研究,不可如刘献廷所诮“只教成半个学者”。当然做学问必须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梁启超反复告诫子女不只要注意专精,还要注意广博。在1927年8月给思成的一封信中他说:“思成所学太专门

梁启超家风家训演讲稿

梁启超家风家训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梁启超家风家训。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学者,他的思想和家风家训对于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梁启超的家庭背景和家风。梁启超生于19世纪的中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位居乡绅的家族,家风非常严谨。梁启超的父亲是一个严肃正直的人,他对自己及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家庭环境对梁启超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风是指家庭内部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梁启超家风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即仁爱、诚信、勤劳、孝顺、尊重和奉献。家训是指家族代代相传的一种教导后人的言传身教。梁启超的家训包括:“忠诚守信”、“知行合一”、“勤奋学习”、“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等等。这些家风家训,使得梁启超继承了优秀的家族传统,并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追求卓越。 其次,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和思想贡献。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倡思想解放和民主改革,积极参与了废除科举、推动教育改革、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他的政治主张和家风家训密不可分,他追求的是一个充满公正、平等、协作和和谐的社会。在他的家庭教育中,他注重培养

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感,他教育子女要成为有志者,有担当者,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 梁启超的思想和家风家训对于当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责任。我们应该以梁启超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自由和人民幸福。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教育他们要有公正和平等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我们要教育孩子尊敬和照顾长辈,培养他们的孝敬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公民。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他们是培养孩子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积极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改革,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总结一下,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对于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思想和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个人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和参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尊敬和照顾长辈,注重教育和学校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门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家风故事

一个人手写两千万字需要多久?(你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吗?) 如果这两千万字涵盖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等二十多个领域且形成数十部流传后世的作品呢? 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梁启超先生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为后世留下了2000余万的文献!在此期间还培养出了9个优秀的孩子,这恐怕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了。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他的祖父之前,家族世代 都是农民。后来,梁启超的祖父梁镜泉成了当地秀才,以教书为生。小时候祖父就经常给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和名人的嘉言懿行。而“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更是在这位乡村小童的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所以后来,梁启超经常对子女说:“我们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了自己家门本色!”在梁家,“报效祖国”这四个字,从来不是一句口头上的空话。他的子女里大多留学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但学成后,他们都选择了回国。 而除了爱国之心,伟大的三观同样是他给孩子们身教的宝贵财富。梁启超很重视孩子们的品行教育,他认为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有一次,梁启超次子梁思永和一位小朋友玩耍时扭打在一起,互不相让。后来一问,是那位小朋友的过错,但梁启超仍严厉地批评了思永。他提出三个问题让思永反思:一是有没有必要打架?二是怎样与对方和好如初?三是再碰上这类事应该怎么处理?在思永给出了 满意回答后,梁启超才让思永吃午饭。之后,梁启超还亲自带着思永

前往对方家中向小朋友道歉。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也具有了更大的格局。 我们都知道,梁启超的一生堪称奋斗的一生。为了救国大业,变法,革命,著书立说,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看书著作。但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也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他们最多的爱。反观当今社会,很多家庭,“爸爸”的角色都是缺失的。他们以工作压力大为由,拒绝带孩子。“丧偶式育儿”好似成了一种主流。 梁启超是怎样做的,工作忙?孩子不在身边?那就给孩子们写信,据统计,梁启超的家书有四百余封,达一百多万字。他写给9个孩子们的每一封家书都不一样,各有爱称,他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给三女儿思懿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而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这可能是最早的“老baby”了吧(哈哈哈)。 梁启超在孩子们面前从来不摆大学者的架子,也从不表现长辈的威严。他既像孩子们的人生导师,又像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的成长。正是在这种爱的教育下,梁启超才创造出了“一门三院士、九子女皆才俊”的奇迹。“爱写信”、“爱撒娇”、“饶有趣味”,梁公在家庭教育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样的父亲,优秀又有趣,坚定而从容,哪个孩子不喜欢、不自豪?

梁启超家风家训作文450字右

梁启超家风家训作文450字右 **Liang Qichao's Family Values and Lessons** Liang Qichao, a renowned figure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was not only a prominent politician and thinker but also a role model in family education. His family values and lessons,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have become a precious legacy for his descendants and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modern families. 梁启超,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是家庭教育的楷模。他留下的家风家训,经过世代的传承,已经成为其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也为现代家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At the core of Liang's family values lies the emphasis on integrity and moral uprightness. He believed that a person's charac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achievements. Therefore, he alway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kindness, and respect for others in his family. 梁启超家风的核心在于强调诚信和道德正直。他认为,一个人的品格是所有成就的基础。因此,他始终强调在家庭中要诚实守信、善良待人、尊重他人。 Moreover, Liang Qicha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He believed that knowledge is power and encouraged his children to pursue academic excellence. He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encouraged them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 想家,他以其睿智的思想、深厚的学问和出色的教育成就而闻名于世。然而,除了他在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之外,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梁启超 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理念。本文将探讨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的观 点和实践,以及对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梁启超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应扮演起关键 的角色。他主张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素养,让他们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德育方面,梁启超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 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并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梁启超 坚信,优良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品格,帮助他们成为 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智育方面,梁启超主张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强 调教育要充分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批判思维能力。梁启超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促进孩子的科学素 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他主张以兴趣为导向,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体育方面,梁启超看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他认为,健 康的身体是孩子发展的基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梁启超建议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体育活动,增进亲子间的 感情,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美育方面,梁启超强调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他主张 家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和经验,鼓励孩子参与音乐、绘画、 舞蹈等艺术活动。梁启超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 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细腻和富有想象力。 梁启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理念对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 的启示。首先,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素养,发展 他们的多元才能。其次,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此外,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 学习中找到乐趣与动力。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为他们提供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成长环境。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但梁启超的家庭教 育理念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 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才智出众的新一代。正是这些人 才的培养,将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观点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和启示。借助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培养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在家庭 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 件和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

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 【实用版】 目录 1.梁启超家书的背景和意义 2.梁启超家书的内容和特点 3.梁启超家书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4.梁启超家书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梁启超家书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巨人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一系列书信,这些书信充满了父爱和智慧,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展现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沉的父爱。 首先,梁启超家书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在梁启超的子女成长过程中,他通过书信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具有亲情、道德、文学、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是传统家书的典型代表。 其次,梁启超家书的内容和特点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这些书信中,梁启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授给子女,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梁启超在书信中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断进取。这种教育理念对现代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再者,梁启超家书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梁启超家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书信揭示了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梁启超家书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家庭教育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展现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沉的父爱,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1页共1页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历史上,诸如梁启超、曾国藩等很多名人的家风教育为世人所称道,其中,梁启超更是家风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在培养子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关怀无微不至,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这并没有阻断他与子女间的亲情。梁启超通过书信的方式时刻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状况,从这些书信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趣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寒士家风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培养独立能力五方面的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作为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梁启超经历坎坷、世事多变的一生中,爱国之心坚如磐石,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在子女小时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是教育子女的重中之重。 子女们远在重洋之时,梁启超仍以书信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子女要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尽一份力。梁启超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在其子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在国外完成学业后,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将毕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二、以趣味教育引导子女好学。身为趣味主义的倡导者,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将趣味作为学习的动力,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子女。他始终强调趣味学习的重要性,极力反对对于子女未来不负责任的填鸭式、注射式教育。梁启超一直教育子女要为学问而学问,所有的学问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只有这样,趣味才能够持久,才能够终身不忘。 他曾在其所著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中开门见山地说道:“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由此可见,趣味学习及教育不仅只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梁启超的学术追求。在他看来对求知时刻保持兴趣就需要通过趣味教育来实现。 三、将寒士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永远追求。梁启超认为,人在不断的奋斗中,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财富和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提升。然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环境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变得得意忘形,此时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磨练人格”是梁启超对传统的“内圣外王”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家庭教育中强调人格修养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梁启超子女的成就上不难看出,他们对梁启超的人格、思想、以及学术方面都有着相当的继承。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6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 篇一 《梁启超家书》是清末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家书集。梁启超以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为背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并给予他们宝贵的教诲。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深感梁启超先生的智慧和胸怀。 首先,这本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启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差遣和工作为线索,通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关心。他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对历史事件的剖析,让读者了解到他关心国家命运的初衷。他对国家问题的深思熟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令人钦佩,使我对自己身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梁启超先生在书中透露了他作为家庭的成员时的一些困惑和挫折,也向子女们留下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个人价值观培养的思考。他强调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子女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和尊重家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梁启超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态度深刻而简洁,让我深感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个体发展的关注。这使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通过梁启超亲笔家书的形式,传递了他对子女们的关爱和教诲。他在书中不仅仅是对社会、国家、家庭、个人进行了教育的探讨,更多的是以亲密的方式向子女们传达他的爱和温暖。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给予子女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挑战。在这个浮躁和物质的时代,梁启超先生的家书教导我们在追求内心真善美的同时,要关心他人,抱有感恩之心。这种爱与关怀超越了文字和教育的范畴,给予我启示与感悟。 总而言之,梁启超的《梁启超家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育。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智慧,透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传达了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是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学者、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养育的九个儿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均取得傲人的成就。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世界上鲜见的。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始终坚持“人必有爱国心,方可成大事”的宗旨,以“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人生态度,在十几个领域作出贡献。梁氏兄妹的成就是个人勤奋的收获,更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成功。随着历史的演变,家庭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面对世界种种诱惑,家庭教育书刊琳琅满目,家庭教育无从下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学习借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爱国主义、趣味教育、寒士家风等教育内容,言传身教、中西结合、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梁启超,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学者、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育有九个儿女,九个儿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无不取得傲人的成就。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个子女始终坚持“人必有爱国心,方可成大事”的宗旨,以“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人生态度,在十几个领域作出贡献。梁思成、梁思礼等兄妹的成就是个人勤奋的收获,更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成功。学习借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爱国

主义、趣味教育、寒士家风等教育内容,言传身教、中西结合、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特点 1.注重对个性的培养。梁启超教育儿女时,很注重他们的个性和主观意愿。他说:“个人自审其性之所进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1]只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儿女们的专业兴趣选择,无论是建筑还是考古,梁启超都表示赞同。从梁氏兄妹很小时,其父亲就常常提出问题而不下结论,只在疑难处给予点拨,从不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子女,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九个子女采用启发式教育。 2.强调教育中的趣味性。趣味教育是梁启超教育子女的主要方法。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没了趣味,生活就没有意义。他认为教育在于唤起趣味,不可摧毁趣味,趣味应该有始有终,只有“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终身受用的趣味”[2],指导他们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趣味。只有兴趣盎然,才不会对生活产生厌倦,生活才有意义。所以,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时奉行趣味教育的方法,平等民主地对待自己的子女,按照他们兴趣所在引导他们成才。他建议他的子女在专门学科之外,还应选择一两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重视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在求学上,梁启超主张“猛火熬”和“慢火炖”交互进行,反对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方法。因为只有慢火炖才能

梁启超故居 家风家教

梁启超故居家风家教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梁启超出生于清朝末年,他在封建社会道德沦丧、国家衰败的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流。梁启超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深得父亲的教诲,养成了高尚的文化修养和品德。在梁启超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中一直都有着优秀的家风家教,这让他在精神世界和品德修养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梁启超生于文化世家,父亲梁仲绍是清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家庭教育以文化修养为核心。在梁家,文化是最高的价值评判标准,家庭成员都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梁启超从小接受优质的家庭教育,学习诗书礼乐,注重品德养成。在梁家,孝道、忠义、礼仪等传统美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准则,这些价值观念在梁启超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梁启超家风家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学习和求知。梁家世代尚书诗词,文学艺术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父亲梁仲绍是清朝着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对梁启超的学习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梁启超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被视为头等大事,家庭成员们都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梁启超从小立志学有所成,不仅自己刻苦求学,还努力

帮助家人提高文化素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梁启超逐渐形成了自己批判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特点,这为他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术修养,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还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封建社会中,家风家教对于子女的品行发展至关重要。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强调孝道忠义,注重礼仪礼貌。家庭成员们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敬重,形成了一种和睦相处的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梁启超养成了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的美德,他善良正直、忠义诚信,成为一代人尊敬的楷模。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也反映在他的政治理念和行为上。他鼓励儿女坚守原则,锐意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维护正义。梁启超在政治生涯中,主张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致力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他坚持真理、正义和道义,勇敢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梁启超故居是一座富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是梁启超家风家教的重要象征。故居建筑别具一格,古朴典雅,体现了梁家注重传统文化和家族荣耀的精神。在故居中,可以看到梁家先祖的字画和传家之宝,这些珍贵的遗物见证了梁家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梁启超故居是家风家教丰富的见证,也是梁启超为中国社会发展所作出贡献的见证。 梁启超家风家教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注重学术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家庭和睦与尊重。梁启超通过

梁启超家教家风征文

梁启超家教家风征文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梁启超的家庭教风以严谨、宽容和强调道德教育为主要特点,这些价值观对他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角色。 首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非常严谨。他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以自己的身教示范着梁启超。他教育梁启超要有自律的品质,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家中的学习环境非常浓厚,他的父亲时常为他安排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要求他按时完成。这种严格的教育让梁启超养成了坚持不懈、自我约束的习惯,为他以后的学术和政治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注重宽容与包容。尽管梁启超在政治观念上与他的父亲存在分歧,但他的父亲从不强加自己的意志,而是鼓励他独立思考,尊重他的选择。这种宽容和包容的教育风格培养了梁启超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使他成为一位富有创造力和开放思维的人。 最后,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强调道德教育。他的父亲教育他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他的家庭传统强调诚实、正直和公正,他的父亲时常告诫他要坚守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这种道德教育让梁启超在

政治生涯中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原则,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严谨的教育让他养成了自律和坚持的品质,宽容与包容的教育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道德教育让他成为一位有责任感和高尚品德的政治家。这些家庭教育价值观不仅对梁启超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投身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梁启超家族的风气,在当时社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今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家风的体现在于以下几点: 1.重视教育: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在他的培养下,子女们纷纷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2.倡导民主与自由:梁启超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他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这种家风,使得梁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3.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梁启超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他在家庭中,常常与子女们谈论时政,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梁启超家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习梁启超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民主与自由,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新一

代。最后,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公民。 总之,梁启超家风是一种值得传承和学习的优秀家风,它为我们树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

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

梁启超家书最经典的一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梁启超家书》概述 2.《梁启超家书》中的亲情 3.《梁启超家书》中的教育理念 4.《梁启超家书》中的人生哲学 5.《梁启超家书》的价值观影响 正文 《梁启超家书》是一本书信集,收录了梁启超在 1898 年至 1928 年间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这些书信充满了梁启超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展现了一位父亲的慈爱和一位导师的智慧。通过这些家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梁启超的人生哲学、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首先,《梁启超家书》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在书信中,梁启超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关心子女的生活、健康和学业,对子女的成长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同时,这些家书也反映了子女对梁启超的敬爱和依恋。在书信中,子女们常常向梁启超请教问题,向他倾诉心事,梁启超则耐心地给予回答和指导。这种父慈子孝的家庭氛围令人感动。 其次,《梁启超家书》体现了梁启超的教育理念。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品格修养。他鼓励子女全面发展,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倡导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在书信中,梁启超教导子女做人的道理,谈论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和婚姻感情。这些家书成为了梁启超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者,《梁启超家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在书信中,梁启超分

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他教导子女要有坚定的信仰、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受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通过这些家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梁启超的人生哲学,还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思想风貌。 最后,《梁启超家书》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梁启超强调社会责任和家庭伦理,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进步。他倡导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家庭风气,希望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些价值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总之,《梁启超家书》是一篇经典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梁启超的亲情、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还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家庭教育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家庭教育 摘要:梁启超把“趣味主义”融入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选择符合自身的专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九个子女各有所长,学贯中西,多才多艺,充分说明梁启超“趣味主义”家庭教育的成功,也为今天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梁启超;“趣味主义”;家庭教育 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问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独到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他是一个“趣味主义”者,一生兴趣广泛,乐观、积极。梁启超有9个子女,个个成才,成为各方面的专家。许多人在赞叹的同时,也在研究和探讨他成功家教的原因。当然原因很多,但本文主要探讨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对子女的生活态度、专业的选择、业余爱好的培养所产生的影响,以求揭示他成功家教的原因。 一、“趣味主义”的内涵 梁启超说:“倘若用化学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1] (P.15-18)什么是趣味呢?他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为趣味的主体。”[1] (P.15-18)但是像赌钱、喝酒、做官等等,“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是有趣味,结果会弄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是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1] (P.15-18)他认为趣味的主体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1] (P.15-18)由此看来,他的“趣味”是一种积极的,有吸引力的,令人愉快的,能贯彻始终的,值得人们为之奋斗的特性。梁启超认为自己信仰的是“趣味主义”,“趣味”是他生命的“根柢”。所以,他做什么事都津津有味,虽然也经常失败,但从不悲观。他说:“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也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的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上物质上的消耗有余。”[2](P.12-15) 二、“趣味主义”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运用 (一)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梁启超用“趣味主义”塑造孩子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他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2](P.12-15)他还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了沙漠,要来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钟,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运动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1] (P.15-18) 这种乐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