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海洋表层水温高低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洋深度

D.人类活动

2.下列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B.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C.表层海水的温度一定高于深层海水的温度

D.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附近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层水温低的海区,是因为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热量

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三个观测站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6.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7.(原创)下列关于海水温度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气温高

B.低纬度地区,海洋表层水温降低,发生飓风的频率会升高

C.海水温度变化会导致风向、风力发生变化,影响海上航行

D.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浮游生物数量会上升

题组二海水的盐度

8.对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没有明显影响的是()

A.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B.河流汇入

C.洋流

D.沿海人工养殖

9.正确反映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0.图中①②③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1.影响③海区盐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入海径流多②降水多

③蒸发旺盛④海域较为封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关于目前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晒盐

B.从海水中提取镁、溴、铁等资源

C.海水盐度与养殖关系不大

D.利用海水盐度发电

13.读“海洋表层温度、盐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2)A处盐度低的原因是降水量(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B处盐度高的原因是。

题组三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4.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

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

15.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

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大

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不会影响人类活动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引发潜艇的破损并致其沉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高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1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单位:千克·米-3)关系图,回答下面三题。

18.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的温度呈正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的温度呈正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的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的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负相关

19.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区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20.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能力提升练

题组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海洋上、中、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为海水温差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三题。

1.曲线②表示的是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密度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2.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递增

C.1 000米以下的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

3.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

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

读“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①—④四条曲线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盐度

B.②—温度

C.③—降水量

D.④—蒸发量

5.海水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下列关于海水收和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收—地面辐射

B.收—太阳辐射

C.支—海水运动

D.支—人类活动

6.造成赤道附近海区与副热带海区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蒸发量

C.海区封闭状况

D.降水量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三题。

7.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易错)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9.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大

C.表层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度海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波浪和潮汐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三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海面上漂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碧海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

——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

③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1.①描述的海浪类型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②中的“海浪”属于( )

A.风浪

B.涌浪

C.潮汐

D.海啸

3.引起③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 000万千瓦左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波浪发电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天体引潮力

B.地球内部

C.太阳能

D.海洋生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

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波高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C.我国的山东、福建、江苏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

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 )

A.洋流现象

B.风暴潮现象

C.潮汐现象

D.涌浪现象

7.与“春江潮水”现象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深度解析)

A.月球的引力

B.海风的吹拂

C.江河水的涌入

D.太阳的引力

海水运动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夏威夷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波浪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洋流的能量

9.在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的是( )

A.风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啸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

11.下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

题组二洋流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洋流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引力能

13.甲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降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在( )

A.⑤⑥附近

B.②⑥附近

C.③④附近

D.①⑤附近

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减慢

C.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6.如果图中P处海域发生油船漏油事件,则下列四地最快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17.有关图中①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降低流经地区的大气温度和湿度

B.能缩短欧洲到北美洲的海上航行时间

C.能使北极圈内的部分港口终年不冻

D.属于上升补偿流,使沿岸形成大渔场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两地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说明原因。

(2)D洋流的名称是。在图中用箭头画出该洋流流向。深受该洋流影响的气候是

气候。

(3)冬季若有一艘游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4)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为世界四大渔场,其中纽芬兰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纽芬兰渔场的成因为

。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秘鲁渔场的成因,应选(选择填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潮汐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六

2.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陆地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潮汐现象是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我国海岸线长、潮差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有建设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下面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示意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海湾底部受到的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不能确定

4.()用潮汐发电,之所以每天能发四次电,主要是因为(易错)

A.白天能发两次电,夜晚能发两次电

B.不仅潮汐能发电,波浪也能发电

C.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D.海湾内与大海之间存在水面的差异

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下产生的,一般具有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小时50分钟。读地球表面某地潮汐的变化周期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疑难2,)如果图示潮汐变化只考虑月球的影响,则可以推测( )

A.a至b的时间间隔为6小时

B.b至c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

C.c至d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钟

D.a至d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50分钟

6.(疑难2,)图示潮汐变化受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据此可以推测( )

A.产生b、d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

B.产生a、c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

C.产生a、c现象时,日、月、地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

D.产生b、d现象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垂直

7.(疑难2,)读大潮和小潮图与月相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三种。

(2)潮汐是海水在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3)图①中,M点出现大潮的原因是,出现大潮的农历日期可能为。图②中,M'点出现小潮的原因

是,出现小潮时所见的月相可能为月相变化图中的(填字母)。

题组二洋流

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大气状态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图为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M处常形成雾,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

B.信风带来水汽

C.受洋流影响

D.空气对流旺盛

9.()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则该沿海地区( )

A.渔业资源增多

B.大气降水增加

C.洋流性质改变

D.海水温度升高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0.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①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西岸

B.洋流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洋流③促进高低纬度地区间热量交换

D.洋流④和洋流⑤交汇处形成丰沛降水

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甲洋流属于(深度解析)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12.甲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

A.形成大规模渔场

B.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

C.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

D.增加沿岸地区的湿度和温度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请说明原因。

(2)说出乙处洋流的名称,并简析该洋流对甲处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专题强化练九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一、选择题

下图是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温度t、密度r和盐度s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t呈现上图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气压

C.经度

D.太阳辐射

2.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能影响s,s能影响r

B.t能影响s,不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

D.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4.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的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温度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钱塘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 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钱塘江大潮属于( )

A.潮汐

B.波浪

C.洋流

D.风暴潮

6.有关钱塘江大潮叙述错误的是( )

A.它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

B.有时会造成灾害

C.利用它通常一天可发两次电

D.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出现天文大潮

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四处,顺洋流流向的是( )

A.①处和②处

B.②处和③处

C.③处和④处

D.①处和④处

8.关于①②③⑤处洋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处洋流向高纬度地区流动

B.②处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

D.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流冰是指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2月份是北海道的纹别、网走观赏流冰的最佳时间。此时还有专程来这里拍鸟的人。栖息于堪察加半岛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会迁徙到千岛群岛过冬。下图为北海道位置和周围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北海道的流冰( )

A.形成于本地沿海海域

B.来自极地北冰洋

C.来自鄂霍次克海

D.是岛上的河流形成的

10.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到千岛群岛过冬的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②鱼类丰富③森林密集④海上有浮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水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的理由

是。

(2)图中大洋西部乙处的等温线比大洋东部丙处的等温线稠密,原因

是。

(3)图中丁处为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试分析其原因。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潮汐发电示意图。

材料二1961年,法国在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朗斯河口圣马洛城附近建了一座潮汐发电站。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潮汐发电站之一。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潮汐发电的原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朗斯河口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3)联系材料三分析我国的钱塘江口是否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并说出理由。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选考练

考点1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1.[2018江苏单科,30A(1)(3),5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

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2)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

2.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Ⅰ为“搁浅冰山照片”,图Ⅱ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Ⅰ

图Ⅱ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

有,主要影响因素

有。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3.[2015江苏单科,30A(3),2分,]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东北太平洋C-C海区)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下图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洋C-C海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夏季,与夏威夷群岛所在海域相比,太平洋西岸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较低,原因

是、。

考点2 海水的运动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

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深度解析)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5.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6.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双选)( )

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墨西哥

D.阿根廷

8.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双选)( )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按性质) (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3.主要洋流及分布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海 洋流名称共有的洋流域

太 平 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 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 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 赤道暖流、C西风漂 流 大 西 洋 J墨西哥湾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K北大西 洋暖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 拉寒流 印 度 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①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 时针 ②洋流性质: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

流;西风漂流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考点:洋流及其分布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完整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8.遥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9.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4)组成:空间部分—CPS 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巩固夯实基础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3.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二、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 (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4.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三、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 (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3.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链接·注意 海洋表面水温与盐度、降水量、蒸发量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特点不同。 四、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如下图)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海水温度 1.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北纬20°附近;原因是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而20°N 附近晴天较多。 2.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 附近。 3.赤道地区至30°N 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从30°N —90°N 之间热量亏损,越往高纬亏损越大。 4.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洋流运动和海水蒸发等达到热量平衡。 考点二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检测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

? 1.长江三角洲粮食商品率比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农业投入不足④土壤条件较差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产类型单一 ?③自然地域完整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⑤生产部门齐全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

?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 ?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4.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之所以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B.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 ?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 加1揄 1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 10C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 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 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 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C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 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1.C 2.A 《黑龙江日报》2011年10月29日讯:“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一一在我省水稻生产上,这是尽人皆知的权威定论。然而,在这个秋季,定论被彻底打破。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在该省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昊县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结合下图回答3?4题。

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3. 黑龙江 省在北纬48。以上县区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 改良耕作技术 B .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C.全球气候变暖 D .机械化水平高 4?我国水稻种植纬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得益于 ( ) A. 科技水平最高 B. 土壤肥沃 C. 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 D. 地形平坦开阔 解析:第3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和纬度位置判断答案。 第4题,水稻需要水热充沛的 气候条件,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3.D 4.C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 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 5?6题。 5. 改革开 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6.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 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解析:第5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 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第 6题,黑 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 也賦北平原水稍优好匱 二:.检江濒感水稻优外惊 ■东南沿晦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 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学生用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以某典型地区区域图,等值线图所呈现信息,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见导学教程P52)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见导学教程P53)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见导学教程P53) 四、农业发展方向:(见导学教程P53)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如下表所示: 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完成以下2 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 A. B. C. D. 2.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棉花、亚麻 B. C.高粱、黄麻 D. 22

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天津卷) 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23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 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考点二: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 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 下图所示: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2 (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各个小节内容的一般模式是:背景介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红色土壤(红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干旱)、地形、植被、水文、土壤。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开矿。 举例:黄土高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且垂直结论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土壤)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气候) 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植被) ④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地形) 人为因素:①人类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过渡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③开矿。 二、荒漠化的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荒漠化的防治 根据原因来针对性采取措施: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控制人口数量 2、退耕还林还草 3、营造防护林 4、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合理用水 6、整体规划、依法监督 7、加强荒漠化的宣传教育 补充内容:草格沙障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为例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珊瑚礁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三地理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必修三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广大农民弃耕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 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图1是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 图1 (1)下列符合美国三大产业的变化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2)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开始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与城市提供了契机。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训练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2 一、单选题 1.2016 年年初,中科院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利用卫星监测并瞬时估算 PM2.5 浓度的方法。据此完成下题。 利用卫星监测并估算PM2.5 浓度,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顺丰快递自主研发的用于派送快件的无人机已在局部地区试运行。这种无人机飞行高度约100 米,内置导航系统,工作人员利用高精度的3D 地图数据库预先设置好目的地和飞行路线,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误差在 2 米以内。它直接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RS 和GPS B. GPS和GIS C. RS 和GIS D. RS GPS 和 GIS 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处悄然升起了一座新岛屿,新岛屿长 约1.8 千米,宽约 1.5 千米,海拔高度100 米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组成该岛屿的岩石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4.目前科学家使用现代地理技术监测板块之间的相互移动,这种技术 还可以应用于 A. 珠峰高度的测量 B. 地震震区灾情的监测

C. 最佳路径的选择 D. 农作物估产 据统计,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近82%,阿里巴巴通过菜鸟网络管理所有包裹的收发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菜鸟网络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6.在包裹查询界面,菜鸟网络还可以显示包裹的承运公司,投递包裹的快递员,以及包裹预计到达的时间,其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读沪宁杭(甲)和珠江三角洲(乙)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目前国家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两工业基地无关的是 A. 南水北调 B.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D. 晋煤南运8.两工业基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 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 耕地锐减,土地资源紧缺 9.要监测和分析两工业基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 技术手段是 A. RS 和GPS B. GIS 和GPS C. 数字地球 D. RS 和GIS 第一批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于2017 年9 月29 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民用定位精度高达 2 米。中国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资源短缺;(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拓展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一原因:(1)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导致地标抗腐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直接侵蚀地表。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排弃大量土石,成为水土流失新物质) 二如何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上万条。 治理重点:保持水土 A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工程措施:保塬,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打坝淤地(固沟)。 修建水平梯田: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淤地: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水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其表冲刷能力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人类不合理劳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高中地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讲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编稿:李永华 审稿:王艳欣 考点解读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写出“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中洋流的名称 参考答案 1.寒流 暖流 盛行风 信风 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顺 逆 中低纬度 副极地 中高纬度 逆时针 顺时针 2.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渔场 快 慢 净化速度 3.①加那利寒流 ②北赤道暖流 ③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要点精析 要点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概念: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的海水 性质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南、北赤道暖流 ________→西风漂流 ________→极地环流 主要动力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时针 南半球________时针 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__海区 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________海区 冬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 夏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海区 分 布规律 世界海洋 表层洋流 的分布 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有________作用 寒流有________作用 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________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逆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 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________,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