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131号)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发挥农村“双创”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2018年,全市培育打造16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育评选30个优秀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创新典型,营造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市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超过5万,带动就业20万人,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良好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鼓励引导农村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开发

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瞄准京津市场,引导发展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优质草食畜牧和优质奶源基地。在中部区域,围绕“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增强农业供给活力”,立足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园区变景区,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串点成线,由线到面,构建环省会都市休闲农业带。在东部区域,围绕粮食、蔬菜、畜禽、果品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集群式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在西部山区,特别是贫困村,通过龙头+合作社+贫困人口模式,因地制宜,发展1-2种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发展有生态涵养功能的经济林果、中药材和马铃薯、杂交谷特色种植,大力发展谷子深加工与马铃薯主食化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利用好我市“太行鸡”原产地品种优势,推动生态畜牧业稳步发展。(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等负责)

(二)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建设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加强果品、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产后处理。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参与打造小麦、玉米和乳品、肉类、蔬菜、果品、杂粮、薯类、食用菌、中药材等十类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升主食加工水平,加快主食品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培育壮大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一批主食加工“老字号”品牌。鼓励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农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鼓

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创新。在完善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利益联结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市委农工委、市农牧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三)鼓励发展农村新业态。鼓励返乡创业人员深度发掘产业、资源、历史、文化等要素,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支持现代农业园区推广“园区+科技”、“园区+旅游”、“园区+流通”等模式,加快植入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园区功能,提升农业价值链,吸纳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兴业。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向特色小城镇和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市农牧局、市旅游委、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林业局等负责)

(四)鼓励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依托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工程,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对接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电子商务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支持县域特色平台建设。围绕产值在10亿元以上、集中打造一批知名单品电商平台。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围绕本地名特优产品,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产销对接会、线上特产馆、高端农产品社区直供等手段,着力培育一批优质、安全、知名、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品牌。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全流程追溯、冷链配送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

向“订单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培训,各级财政积极支持,每年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1000名,到2020年培训4000人以上。(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委农工委、市供销社等负责)

(五)鼓励发展乡村服务产业。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从事农资配送、耕地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农村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返乡下乡人员牵头组建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租赁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托管土地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全产业链服务、金融保险+生产服务,跨区域、跨领域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农牧局、市金融办等负责)

三、政策措施

(一)引导创建新型主体。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托管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示范家庭农场、领办的示范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已经成功创业的返乡下乡人员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返乡下乡人员,顺应家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把小门面、小作坊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支持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市农牧局、市委农工委、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商局等负责)